天天看點

故事:朱德元帥的婚姻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探尋朱德的婚姻

朱德入順慶府(今南充市)中學堂前,由父母做主,按舊婚姻習俗娶了比他大兩歲的表姐劉氏為妻。劉氏雖具備忠實、勤勞、賢惠的美德,但與朱德心中的條件差之其遠,他心目中的人,要胸懷大志、有理想、有追求。

朱德為了逃脫名義上的夫妻,從順慶府一直讀到成都,1909年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後為了追求理想,南征北戰,一直沒回過李家灣的家,新中國成立後,朱德得知劉氏還健在,為了感謝劉氏忠于朱家、獻身朱家,有意接她到北京養老,老實淳樸的劉氏不願離開老家,直到1958年病故,享年74歲。

故事:朱德元帥的婚姻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探尋朱德的婚姻

朱德1912年任雲南講武堂軍事教官,經人介紹娶了昆明師範學院18歲的女生肖菊芳,她活潑、開朗,沒有纏足,追求進步,很讨朱德喜歡,婚後第四年生兒朱琦。1917年春,肖菊芳不幸染,後來病情越來越重,長卧病榻,疾不可為,不幸于1919年逝世。

就在肖菊芳病入膏肓,朱德無力、無暇照料病妻幼子時,朱德的部隊部屬程平輝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于是将自己21歲的堂妹陳玉珍介紹給了朱德。

結婚後,朱德将兒子和肖菊芳交給陳玉珍照顧,自己集中精力工作。陳玉珍是一位受過教育的知識女性,通情達理,肖菊芳病故後,視朱琦如親子,盡到了母親的責任。

1913年,朱德任滇軍營長。由于戰績突出,後任副團長、團長,參加反對袁世凱複辟帝制的護國戰争,1917年升任少将旅長,參加反對北洋軍閥的護法戰争。

在兵荒馬亂中,朱德聽說他的妻子陳玉珍被四川軍閥殺害了。

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使朱德看到了希望,1922年他抛棄它職,到上海、北京尋找中國共産黨,見到了陳獨秀,同年9月前往德國留學,認識了周恩來等一些共産黨員。

11月,在柏林加入中國共産黨,後轉蘇聯學習。朱德出國時,由四川開江女士,能說英語、德語的教員賀治華陪同,兩人生活在了一起,後從德國轉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6年他們有了一個女兒,取名叫朱敏。不幸的是後來朱德和賀治華因志趣追求不同,逐漸疏遠,脫離了夫妻關系。

朱德于1926年夏回國,從事兵運和建立革命武裝工作,1927年8月參與上司南昌起義,起義軍失利後,參與改造起義軍餘部和建立新的武裝工作。

1928年1月,朱德同陳毅等在中共湘南特委的配合下,發動了湘南起義。朱德指揮部隊攻下耒陽縣城,在開展武裝鬥争、建立地方政權工作中,結識了上司農民運動、負責耒陽縣蘇維埃婦女部宣傳工作的伍若蘭。

故事:朱德元帥的婚姻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探尋朱德的婚姻

伍若蘭,1906年生,湖南耒陽人,父親是位窮教師。她身材比較高,皮膚棕色帶紅潤,齊耳短發,很精神,從遠處看,人們容易把她看成小夥子。

伍若蘭就讀于衡陽省立女子第三師範。這個學校有共産黨的秘密組織,她受到了黨的教育,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如聲援上海勞工大罷工、組織宣傳隊,支援北伐戰争。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後,她回到耒陽負責婦女聯合會的工作,上司打土豪、鬥劣紳。大革命失敗後,敵人到處搜捕她,每次她都機敏脫險。

朱德帶領紅一師到了耒陽後,伍若蘭參加了中共來陽縣委上司的武裝起義,負責婦女工作,随後響應縣委的号召,帶領一批青年參加工農革命軍。

朱德在和伍若蘭的接觸中,看到她天真、活潑、聰明,有文化,追求進步,肯吃苦,從内心裡喜歡她。

伍若蘭看到朱德對革命忠心耿耿,對鬥争前途充滿信心,對老百姓充滿關心和愛護:他官大,但待人熱情、随和。

伍若蘭對朱德的樸實厚道、忠誠可靠産生了好感,覺得他需要一個關心照顧他的人,不久,她就同朱德結了婚。

朱德和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在砻市會合後,成立了紅四軍,朱德任軍長伍若蘭做發動群衆工作,她負責甯岡縣所楠村土地革命,因為工作成績實出,受到湘贛邊區政府的表揚。

她不僅寫得一手好字,槍法也很好。宣傳隊的智語,一般都是她寫的。一次,她帶領兩個女兵外出寫智語,幾個敵人來襲,被她打死4個,其餘人落荒而逃。

她随朱德參加七溪嶺戰鬥,她用兩支槍,同戰士們一起沖鋒,打出了威風,取得了勝利,受到了大家的贊揚!

紅軍轉移到尋烏縣吉潭、項山、圳下一帶活動時,在圳下遭到強烈襲擊,朱德帶領隊伍阻擊敵人,毛澤東帶領三十一團突圍了出去。朱德指揮的阻擊隊伍傷亡很大,且被打散,最後身邊隻剩下幾個人,好不容易繞道突圍了出去。

戰鬥開始時,伍若蘭一直同朱德軍長在一起,她能雙手打槍,經常帶着兩隻短槍。她和朱德帶領的一個排向敵人猛烈開火,掩護部隊災圍。因為他們走在最後,敵人集中兵力追擊、包圍。

伍若蘭為了保護軍長指揮突圍,迅速轉到另一處,向敵人猛烈開火,把敵人的注意力引向自己,不幸的是她被敵人的機槍擊中,身負重傷。

她趴在地上射擊來抓她的敵人,打死兩三個敵人,最後敵人從她的背後沖上來按住,奪下了她的槍,她在地上滾着同敵人拼死搏鬥,被打得頭破血流。

伍若蘭被押到贛州,敵人從審訊其他戰俘中得知她是朱德的妻子,威迫她供出紅軍内部情況和行動計劃,供出當地共産黨的情況,她字不露,反将敵人痛罵了一頓,敵人對她用了多種酷刑,她始終堅貞不屈。

敵人使盡了各種伎倆,看到無法使她屈服,于1929年2月12日,将遍體鱗傷的伍若蘭綁押到贛州衛府裡的刑房殺害了。她在臨刑時忍住劇痛,高呼革命口号,使路上兩旁的群衆都流眼淚。

伍若蘭被害後,敵人發洩獸性,搞恐吓宣傳,将伍若蘭的頭割下,吊在一個用柴棍做的架子上,用大字寫上“共匪首領朱德妻子伍若蘭”,放在個竹筏上,順贛江漂流,以達他們“沿江示衆”的罪惡目的。

伍若蘭的犧牲,對熟悉她的的曹志、朱挺蘭、吳仲廉、賀子珍、康克清等許多女同志震動很大,大家都非常難過,當天晚上都吃不下飯,含淚迫悼這位堅貞不屈的戰友,決心學習她的優秀品質,維承她未竟的事業。

朱德得知伍若蘭英勇就義的消息後,心如刀割,淚如泉湧。後來他喜歡蘭花、栽培蘭花,以此來寄托對愛妻伍若蘭的夜思!

朱德43歲時,遇到一位不滿17歲勤奮好學、向往革命、追求時代進步、在戰場上臨危不懼、在工作上勇挑重擔的姑娘,結為大妻,直白頭借老,她就是康克清。

康克清,原名桂秀,1911年秋,降生在江西萬安縣贛江上的一條破漁船上,因正是南方桂花飄香的季節,是以父母給她取名桂秀。

1930年10月,已任紅一方面軍部特務團三連指揮員的康克清,對家裡給她起的“康桂秀”這個名字不太滿意,覺得太女孩子,想改名,在吉安請人幫忙起名,那人建議取名“康克勤”。

她一聽,覺得名字不錯,也好聽,隻是覺得“勤”字筆畫太多,寫起來費事,又覺得一個人光是勤快還不夠,還應當對自己要求更高一點,就決定将“勤”字改成“清”,表示要沿着條清清楚楚的正确道路前進。從此她就叫康克清了。

康克清由于家境貧苦,剛生下來不久,就将她作為“望郎媳”被一個叫羅奇主的人家收養。

在羅家,康克清六七歲就學幹農活,如收拾柴、扯豬草、放牛,還學做一些家務,如做鞋,推磨、做飯,幾乎什麼家務活都幹。特别是在外放牛,成了夥伴們的孩子頭,鍛煉出了不屈不撓的性格。在村裡,凡是能促進時代進步的事她都帶頭幹,村裡人将她稱作“媳婦王”。

在北伐軍勝利的消息的鼓舞下,康克清參加了本地農運,做婦女解放工作。1926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轉黨,不久又參加萬安遊擊隊,1928年秋上了井岡山參加了紅軍。在紅軍婦女組裡,她和賀子珍、曾治、伍若蘭、吳仲廉、朱挺蘭、張良等姐妹們生活得很快樂

康克清當紅軍前,以為“朱毛”是一個人,當了紅軍後,才知道是兩個人,而且是紅軍的最高上司人,康克清後來回憶第一次見到朱德的印象是,他中等個頭,體型健壯,穿着灰裡透白的軍裝,腳穿草鞋,風塵仆仆,面總帶着微笑,威武中透露出慈祥,平易得像個善良的農民。....克清回憶這一段曆史時說:“沒想到後來我會同他結成終身伴侶!”

故事:朱德元帥的婚姻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探尋朱德的婚姻

紅軍打下長江後,紅四軍前委組織幹事曾志找到康克清,沒頭沒腦地突然問:“你對朱軍長的印象如何?”

康克清不知曾志問這個有何用意,就直爽地說:“像他這樣的軍長很少有,不像白軍那些當官的。朱軍長雖是個大官,卻沒有官架子,能跟戰士打成片,能打仗又有學問。”

曾志聽了很高興,便帶着笑直截了當地問:“如果要你嫁給他,你願意嗎?康克清感到手足無措,發愣地說:“别開這玩笑,這怎麼可能!”

“不開玩笑,我說的是真的!”曾志立刻一本正經地說,“朱軍長很喜歡你,組織上希望你同他結合。自伍若蘭犧牲後,他精神上很痛苦,你和他結婚後,可以從生活上幫助他,是對他最大的安慰!”

“他是個好軍長、好上司,但當我的丈夫可不行!伍若蘭犧牲了,你們來找我,找錯了人!我同朱軍長差得太遠。論年齡,我還不滿17周歲,他已經是43歲的中年人了:論水準,我思想幼稚,理論、文化知識都很差,現在才初通文字,而他是留過洋的,有理論,有知識;論地位,他是軍長,我不過是個紅軍戰士,差距實在太大。”康克清像放連珠炮似的,說了一大堆不同意的理由。

一天下午,朱德又一次來到婦女組,康克清覺得好像事先有人安排過,其他人怎麼都不在,隻有她一個人,感到特别不自然,借口有事,站起身就要走。朱德笑着說:“你先不要走,我有事想跟你談談。"

故事:朱德元帥的婚姻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探尋朱德的婚姻

康克請知道朱德要跟她說什麼,既然走不開了,隻好羞赧地低下頭,離朱德遠遠的。朱德親切地走近康克清身邊,叫康克清坐下。康克清勉強坐在凳子上,将半個背脊朝着朱德。

朱德毫不介意,誠懇地說:“我們都是革命同志,不講那些封建的老在。紅軍裡人人平等,不論當官的、當兵的、軍長還是戰士,都一樣。靠這個,我們才能團結一心,克服困難,不斷取得進步。”

朱德見康克清隻是羞澀地低着頭沒有吭聲,停了片刻,又十分真誠地說:“我們幹革命、反封建,有話就直說。我很喜歡你,覺得你好學上進工作大膽潑辣,有許多優點,是有前途的同志。希望你能和我結婚。雖說我們之間有些差距,但這也不會妨礙我們。

結了婚,我會幫助你,你也會給我許多幫助的,我們會成為很好的革命伴侶的。你能答應我嗎?"

康克清滿臉通紅,思考了半天,沒有直接回答,她覺得朱德是個大軍長,這麼誠懇地向自己求婚,感到難以回絕,朱德隻希望康克清好好想一想,早一點給個答複。

故事:朱德元帥的婚姻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探尋朱德的婚姻

16歲就當少青團上司的康克清

第二天,曾志又來問康克清想得怎麼樣?“還沒有想好!"康克清回答得很幹脆。“這有什麼不好的,朱軍長那麼好,他親自向你求婚,你答應不就完啦!"曾志說着,就拉起康克清往朱德的住處走。

朱德正在屋裡看書,見曾志和康克清來了,連忙起身迎接。康克清進入房子後,掃了一眼:朱德住的房子不大,四周是用油漆油過的木闆牆,有一張桌子、兩把藤椅、一條長凳,一張用闆凳支起的木闆床,上面鋪着灰色的軍毯、一床疊得很整齊的軍被,一個布包上蓋着一塊白毛巾作枕套,床頭邊放着兩個公文包。

還有一條扁擔和兩根繩子,牆上挂着盞馬燈。樸素的陳設,消除了康克清大半的緊張心理。她一邊觀察一邊留心曾志同軍長的說話。曾志說:“軍長,我把她送到你這裡來了,你們接着談吧!看來,我的任務快要完成了。”

曾志起後,朱德問了康克清一些問題,康克清出于少女的自尊,坐在一邊,一言不發。朱德看出了康克清的心思,于是說:“看來你是不好意思回答,能不能這樣,隻要你不表示反對,就是同意了,可以嗎?”康克清依然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

朱德笑了笑:“那麼嘛,我再說一遍,你能答應同我結婚嗎?”這時,室内十分寂靜,康克清似乎能聽到自己的心髒急促的跳動聲,因為這是決定她終身命運的時刻。朱德的真心誠意感動了康克清,她無法向他表示拒絕!等了幾分鐘,朱德高興地說:“那麼,你就已經答應我了!"

從此以後,朱德和康克清的接觸多了起來,大家都知道了他們的婚戀關系。不久,他倆就結婚了。毛澤東、陳毅、譚震林等,賀子珍、吳仲廉、曾志等,出席了婚禮。婚禮雖簡樸,但很熱鬧!

故事:朱德元帥的婚姻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探尋朱德的婚姻

朱德和康克清的婚戀,具有戰争環境中軍人婚姻的特點,結婚前沒有浪漫的談情說愛,夫妻的愛情是結婚後,在實際生活中培養發展起來的這種婚姻也是甜蜜的,也會幸福地白頭偕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