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樣的章程和宣言,馬克思堅持把無産階級革命的目的公之于衆

作者:悠閑文東

1849年以後,歐洲的反動派誤認為革命烈火已被撲滅,在他們看來,共産黨人在科倫受到審判之後,“共産主義的幽靈”似乎就已消逝了。這時候,馬克思毫不遲疑地肯定無産階級将重新振作起來采取政治行動。在一定程度上說,這個時刻現在是到來了。國際勞工協會的創立增強了馬克思的信心,也證明了他的關于勞工階級負有曆史使命這個認識。并且,國際是他辛勤勞動的成果。

連燕妮·馬克思也認為國際的成立是件大喜事。後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夫人兼忠實戰友在這方面的喜悅心情作了确切的描繪:“國際成立了。無産階級的階級鬥争席卷了一個又一個國家,而她的丈夫便是先進戰士中間的最先進者。她所經受的種種苦難,現在開始得到補償了。當她在世期間,她終于看到,曾經落在馬克思身上的那些流言蜚語已經煙消雲散了;他那曾經遭受反動黨派百般扼殺的學說,現在已經在各個文明國家用各種優美的語言廣為傳播了。”

然而,在國際成立以後的開頭幾年裡,馬克思的學說遠不是“廣為傳播”的。它即使在國際内部也隻是經過激烈的鬥争才獲得了勝利。在制訂綱領和章程的時候,意見分歧就已經出現了。

在聖馬丁堂選出的上司委員會,于10月5日開了第一次會。會上委托一個九人小組,即所謂的小委員會,起草綱領和臨時章程。馬克思當選為小委員會的委員。至于當選的原因,他的朋友和戰友埃卡留斯說,英國兩位有威信的工聯領袖克裡默爾和奧哲爾曾在一次非正式交談中表示:“這個崗位上最合适的人,無疑是馬克思博士。”

馬克思因為生病,沒有參加以後的幾次會議。10月18日讨論草案的時候,馬克思不得不發表反對意見,因為一方面草案中提到勞工階級的任務時,說得太含糊;另一方面,把新的組織說成是一個秘密造反的團體,而這種形式,早就過時了。于是又重新開會,這一次是于10月20日在馬克思的寓所召開的,英國工聯領袖克裡默爾、法國勞工代表勒·呂貝和意大利勞工代表豐塔納都參加了,讨論了幾個鐘頭,直到半夜,可是不得要領,草案都還完全沒有改好。他們臨走的時候,就把這些東西交給了馬克思。馬克思心裡很明白,這些草案,已經修改不好了,隻能重寫。

在此後的一星期内,馬克思就從事這項工作,寫出了臨時章程和成立宣言——國際勞工協會的兩個重要檔案。寫這些檔案的時候,最大的困難在于,要把科學共産主義的原理用一種形式表達出來,這種形式要适合于當時勞工運動的情況,并且能被勞工運動的特别繁雜的各種思潮所接受,但是無産階級的革命目的仍然要明确地公之于衆。

(格姆科夫《馬克思傳》讀書筆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