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做一個目的主義者

作者:任公子随筆
讀《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做一個目的主義者

目的性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帶着自己想要什麼,想要達到什麼效果,想要誰有什麼樣的結果,這樣的一個原則來監督整個做事的環節。

如果做事沒有目的性的話,就會容易被别人給帶偏,是以“将軍趕路不追小兔”就是這個道理,沒有目的性就是在随波逐流,而有了目的性才叫逆風起航。

在巴西國家工業總公司主席斯特勞有一條著名的“伐木法則”,但凡能夠圍繞大樹去砍樹的勞工,他的收獲是最大的,因為他抓住了最想要的東西,也就最容易出成果。

在日常生活有很多件事情,也有很多個項目要做,如果說做事不帶目的,不抓主要沖突的話,就會被小事情給帶偏,陷入雞毛蒜皮的事情中沒有辦法脫身。最後總結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時候發現收獲非常的少。

寫文章要給文章設定一個中心思想,組織會議要給會議設一個議題,做一個項目要給項目設定一個主題,而做事情就要給事情設定一個目的,或者資料化的目标,而隻有帶有目标和目的的事情才能夠開展最有效,最高效,卓有成效。

讀《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做一個目的主義者

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了遠大的理想與規劃,在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就更有針對性,闖在社會,有了明确的方向,就不會做無用功,就會少走很多的彎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做這件事情我要獲得哪些收獲,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都了然于胸,這樣才能成為最後赢家。

有了目标的人會考慮關于目标提供什麼樣的思路。尋找什麼樣的資源和人脈有了目标才會決定事情的取舍,投入的時間的長短。付出的精力多少。

當然也就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的次序,如此便有了做事前後的時間節點,也就有了張弛有度的節奏把控。

對于未來有期許的人會容忍目前的不順利或暫時的低薪。因為他們知道在這個崗位上要學習的東西是什麼,所要擷取的内容是什麼。即便有短時間的不如意,他們也會清楚這些都是暫時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