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楂,◆見“乘槎”。乘坐竹、木筏。
古楂,◆見“古槎”。古舊的木筏。
行楂,◆流動的竹筏或木排。○[南朝][梁][何遜]《南還道中送贈劉諮議別》詩:“遊魚上急水,獨鳥赴行楂。”○[唐][劉禹錫]《晚歲登武陵城顧望水陸悵然有作》詩:“跳鱗避舉網,倦鳥寄行楂。”
柴楂,◆木欄,柵欄。○《管子‧山國軌》:“握以下者為柴楂,把以上者為室奉,三圍以上為棺槨之奉。”○[郭沫若]等集校引[孫詒讓]曰:“‘楂’當為‘柤’之俗。○《說文‧木部》‘柤,木閑也’,[徐鍇]《繫傳》‘閑,闌也’,‘柴者,棧也’……《淮南子‧道應訓》雲‘柴[箕子]之門’,柴、柤皆以細木為闌閑,故並舉之。”
黑楂楂,◆形容鬍子濃密粗硬。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老閻]用力地吸了一口氣,左手扼着黑楂楂的下巴。”
猴楂,◆見“猴查”。山楂的别名。
蠟楂(蠟楂),◆見“蠟渣”。蠟經過提取後剩下的渣子。 色白或黃。
邏楂兒(邏楂兒),◆方言。找岔子。○《金瓶梅詞話》第二九回:“說你打了他孩子,要邏楂兒和人嚷。”
賣楂梨(賣楂梨),◆見“賣查梨”。
毛楂楂,◆毛髮短而硬貌。○[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黑老蔡]﹞臉兒黑不溜、笑迷迷、連鬢鬍子毛楂楂的。”
木楂,◆木頭。比喻愚笨的人。○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三折:“休則管高聲駡,相驚諕,看的咱似木楂。”
山楂,◆果樹名。落葉喬木,葉近卵形,花白色。其果實小球形,比山裡紅略小,熟時深紅,有小斑點,味酸,可食,亦入藥。○[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七月時品》:“山楂種二,京產者小而甜,外來者大而酸,可以搗糕,可糖食。”○[清][趙翼]《自幸》詩:“偶然食肉仍愁脹,熬熟山查候飯餘。”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山楂》。
牙楂,◆見“牙槎”。丫叉。 樹木分枝處。瘦削貌。
楂兒(楂兒),◆1.指剛長出來的鬚髮。○《金瓶梅詞話》第八七回:“婆子笑嘻嘻道:‘[武二哥]比舊時保養,鬍子楂兒也有了,且是好身量!’”◆2.指不正當的男女關係。○《金瓶梅詞話》第八七回:“[伯爵]聽了,點了點頭兒,說道:‘原來你五娘和你姐夫有楂兒,看不出人來。’”○《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不上一年,[韓道國]也死了。○[王六兒]原與[韓二]舊有楂兒,就配了小叔,種田過日。”
楂糕,◆山楂榚。○[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元旦》:“果品則松榛蓮慶,桃杏瓜仁,栗棗枝圓,楂榚耿餅。”
楂髻,◆女子髮式的一種。將頭髮盤至額角兩邊,打成髻,似“丫”形。舊時丫環、婢女多用此髮式。○《金瓶梅詞話》第四十回:“[西門慶]燈影下睜眼觀看,卻是[潘金蓮]打着楂髻裝丫頭,笑的眼沒縫兒。”
楂枒,◆錯雜不齊貌。○[宋][方嶽]《雪後梅邊》詩之三:“半身蒼蘚雪楂枒,直到頂頭纔數花。”一本作“槎枒”。
楂楂,◆象聲詞。鵲鳴聲。○[唐][韓愈]《雜詩》之二:“鵲鳴聲楂楂,烏噪聲擭擭。”○[宋][蘇軾]《異鵲》詩:“但恨不能言,相對空楂楂。”○[清][劉大櫆]《觀化》:“一物之聲,聲各聲也……鳥聲之交交也,鵲聲之楂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