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反複無常,為何能成為三國政壇上的不倒翁?

作者:生猛曆史

文|逆北

中國古代曆史上的動蕩亂世,既容易産生謀取天下的枭雄,也盛産權謀家。三國時代的賈诩正屬于後者。他沒有曹操和孫權等人那樣的實力和成就,但卻能做到政治“常青”,屹立三國政壇數十年而不倒,這不免令人稱奇。

01超越皇帝與軍閥的紛争

翻看賈诩的“政治履曆”,我們會發現他已經不是“首鼠兩端”那麼簡單,而是一直在變換效忠對象。從依附于董卓到最終投靠曹操,賈诩在這過程中曾經先後給李傕、段煨和張繡當過首席謀臣。而曹操在見到他後,非但沒有因為他往日的“反複無常”而責怪于他,反而稱他成就了自己的英名,給予賈诩相當高的評價。甚至到曹操臨終托付後事時,賈诩也是距離曹操最近的人。那麼問題來了,賈诩在三國政壇中能夠順風順水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這些還得從賈诩的人生經曆來尋找答案。

此人反複無常,為何能成為三國政壇上的不倒翁?

賈诩是東漢時期的武威姑臧人,妥妥的西涼人士。這片區域并非當時東漢知識分子活動的核心地區,震動東漢晚期朝野的“清議”也很少波及于此,相反,這裡多民族混雜,賈诩甚至差點因為氐人的襲擊而喪命,用當時的話講,這是“未沾王化”之地。這樣一種相對惡劣的文化環境,孕育出了當地人崇尚征伐和暴力的性格特點。賈诩雖然為東漢孝廉,但是當時朝政為外戚和宦官把持,中原的主流知識分子尚且插不進腳去,更何況處在帝國邊緣地帶的賈诩?是以,賈诩隻得隐藏起野心抱負,先依附于當地的軍事強人董卓,後竟因前者信任,而做到了讨虜校尉。

董卓進兵洛陽後,很快将漢獻帝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同時,朝廷的文官集團則遭到打壓排擠,于是便有了司徒王允襲殺董卓的事情。董卓死後,西涼軍群龍無首,董卓的部将都想各自東西南北飛,躲避朝廷的追捕。然而賈诩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他覺得王允肯定不會輕易放過包括自己在内的“董卓餘黨”。與其如此,不如放手一搏,拼個魚死網破。在他的堅持下,董卓的部将李傕、張濟等人收拾人馬,竟然攻破長安,殺死王允,重新控制了朝局。

李傕等人政治生命的“起死回生”,讓賈诩的威望突然高漲起來。可是,賈诩深知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于是,他委婉謝絕了李傕等人加官進爵的賞賜,之後,當他發現李傕等人非但沒有改變當初董卓随意淩辱獻帝君臣的做法,反而變本加厲,互相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公開火并後,賈诩感到如果繼續追随李傕等人隻會惹火燒身,是以他轉而親近漢獻帝,并在李傕試圖屠戮朝臣的時候盡力從中調和,保全了一部分東漢勳貴的身家。賈诩的這一做法給自己多了條退路,也讓他得以超越皇帝和軍閥的紛争,重新選擇新的靠山。

02勸張繡投曹:做人做事兩不誤

李傕等人敗亡後,賈诩又短暫依附于關中軍閥段煨,後來他發現此人妒賢嫉能,便利用過去和張繡父親張濟的交情,去給河南的張繡當首席軍師。投靠張繡後,賈诩狠狠露了一手,首先,他在“外交”上促成張繡與江東劉表一系的聯合,共同對抗以許都為中心對外擴張的曹操集團,後來,他又在張繡對曹操作戰失利之時,反其道而行之,鼓勵張繡以敗兵繼續追殺防禦松懈的曹軍,讓張繡對自己愈發倚重。

此人反複無常,為何能成為三國政壇上的不倒翁?

當然,賈诩如此賣力,一方面是還沒有判定中原大局究竟鹿死誰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看準了張繡為人缺乏主見、偏向懦弱的性格特點,是以才敢放手施展才華。而随着時間的流逝,賈诩看出張繡沒有謀取天下的魄力與眼光後,他便把目光迅速投向其他陣營。

很快,曹操在相繼戰勝了呂布和劉備等強敵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和袁紹争奪河北的大決戰上。在這個關鍵時刻,袁紹派說客去拉攏張繡,想借助張繡來偷襲河南,牽制曹操主力北進。袁紹這麼做的底氣,在于他本身實力雄厚,而且天下人都知道張繡曾經殺死過曹操的愛将典韋與兒子曹昂。從私人恩怨的角度出發,曹操和張繡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兩股勢力怎麼會結合在一起呢?

此人反複無常,為何能成為三國政壇上的不倒翁?

(影視劇中張繡謀劃突襲曹操)

但是,讓袁紹和張繡感到吃驚的是,賈诩在最後站隊這件事上,選擇了讓張繡無條件加入曹操陣營。須知,當時張繡即便不加入袁紹一方,也可以保持積極中立,坐山觀虎鬥,但是賈诩偏偏要求他絕對支援曹操,隻因為他看到了曹操有經略天下的大志,不會去計較私人恩怨。這表明,賈诩不但看破了袁紹外強中幹的本質,也認識到了這是張繡赢得曹操信任,保住榮華富貴,自己也省去“賣主之嫌”的絕佳時機。賈诩不但洞察人性,還能讓各方利益都得到照顧并争取“最大化”。這樣的做人做事兩不誤,在三國曆史上恐怕都難找出第二人罷。

03如何讓多疑的曹操放心

不過,賈诩和張繡的身份決定了他們最後的結局。亂世之中,謀臣憑借着自己的才智可以任意變換主家,可是像張繡這樣原先就是一方之主,現在又去給别人當下屬。又怎能不受到一點懷疑或排斥呢?到了張繡晚年,曹操的一些舊将翻起了舊賬,譏諷張繡曾偷襲殺死曹操的親屬,結果搞得張繡五味雜陳,抑郁而死。至于賈诩則不需要再為曾經的主人張繡操任何心,而是安心做自己的太尉,全力支援曹操的長子曹丕改朝換代。從這點來講,賈诩的私心,其實也很明顯了。

加入曹操集團後,賈诩又以參司空軍事的身份先後參與了北攻袁紹、南下赤壁以及對抗進犯潼關的馬超集團等戰争。在這些戰鬥中,除了赤壁之戰前夕賈诩反對曹操過早進兵決戰外,其餘均和曹操達成了思想上的默契。在與袁紹在官渡對壘時,不少文武官員都建議暫避袁軍鋒芒,唯獨荀彧和賈诩等少數謀臣堅持曹操出奇兵對戰袁紹。而在防禦握有精悍騎兵的馬超和韓遂時,賈诩将計就計,固守城池之外,刻意通過書信造假等方式來離間馬超與韓遂等人的關系,最終使強敵不攻自破。可以看到,在郭嘉死後,賈诩成為了曹操鞏固北方局勢的第一大功臣。

此人反複無常,為何能成為三國政壇上的不倒翁?

在和曹操的相處中,賈诩也察覺到了曹操多疑的性格,是以出于明哲保身計,他和朝廷權貴盡量保持距離,不搞拉幫結派,另外在言行上也刻意收斂,不去利用主君家庭的沖突搞挑撥離間。例如曹操離世前曾屬意于并非長子的曹植代漢自立,結果被賈诩拿袁紹等人廢長立幼導緻政局混亂的往事來間接提醒,最終鞏固了曹操長子曹丕的帝位。但是當曹丕稱帝後翻舊賬想整曹植時候,賈诩又暗示其不要逼迫兄弟太甚,盡力維護已經沒有什麼政治能量的曹植。這樣有原則、有人情味的為人之道,就是曹丕自己也頗受觸動。

當然,曹操生前之是以會重用賈诩,除了其才華突出外,也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賈诩缺乏深厚的政治背景,背後沒什麼強大的利益集團做奧援。現在賈诩“對症下藥,投其所好”,讓曹操對自己放心,也是其會做人的表現。這樣的人活得不順風順水,反而奇怪了。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

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中華書局

張大可《三國史研究》,華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