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提案助推吉林海洋經濟發展之夢

提案助推吉林海洋經濟發展之夢

2021年9月,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李智勇、原駐會副主任陳因等在珲春調研。徐子茵 攝

爽氣西來,秋光正豔。

廣袤的東北黑土地,玉米豐登,稻浪翻金。

2021年深秋,全國政協在吉林延邊召開華北東北地區7省(市、區)政協提案工作座談會。與會同志就推動提案工作高品質發展問題進行交流研讨,分享經驗,以期開創新時代提案工作的新局面。會議期間,與會者赴珲春市實地考察了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關于支援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及海洋經濟合作示範區重點提案的落實進展情況。

該提案是由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主席江澤林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領銜送出,全國政協主席會議将該提案列為當年40件重點提案之一,由全國政協上司牽頭召開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高位推動的。

兩年過去,人們驚喜地發現,吉林珲春在新的東北亞發展格局中正在破繭蝶變,也見證了全國政協重點提案的巨大推動力。

■ 振興吉林 路在何方

1978年,改革大勢,風潮疊起,百舸争流。40多年來,神州大地生機勃發,熱氣騰騰。

然而,由于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地域差别、資源差别、思想觀念差别等因素制約,卻曾經作為“共和國長子”的東北,風光不再,被稱為“老工業基地”。一個“老”字,充滿着多少沉重和無奈。

“東北咋整?”已經成為令人焦慮、糾結的話題,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吉林咋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五年三次赴吉林視察指導,對東北振興和吉林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訓示,為新時代吉林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規劃了實踐路徑、注入了強大動力,是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衆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訓示精神為統領,準确領會精神實質,深刻把握豐富内涵,逐條逐項分工落實,并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科學謀劃、創新提出了發展海洋經濟的構想。

眺望深藍,向海圖強。

省委提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深入實施長吉圖開發開放,内外一體、跨境合作、港區關聯、通江達海,全力做好加快推進珲春海洋經濟合作發展示範城市和示範區建設這篇大文章,打造對外開放合作高地。

在吉林珲春設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既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精神的重大舉措,也是吉林人民加快開放發展的長久夢想。

省政府把建設珲春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作為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的重要載體,堅持以海為源、與洋互動、對外開放、向内輻射,深入實施長吉圖戰略,立足資源、發揮優勢,加快海洋經濟合作平台建設,走出振興發展新路,為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培育新動能。

省委深刻認識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善于運用、充分發揮政協的優勢和作用,主動給政協交任務、壓擔子。珲春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從設想到建立、發展,就是省委交任務、政協主動發揮作用的一個展現。

■ 吉林珲春 邊城之光

珲春,女真語,意為“邊地、邊陲、邊陬、近邊”之意。其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處,東南與俄羅斯為鄰,西南與北韓接壤,東北與黑龍江省毗連,總面積5141平方千米。圖們江傍流珲春東南,進入日本海。

隸屬于延邊北韓族自治州的珲春市,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交彙地,是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重要交彙地,也是東北振興、南北合作、長吉圖開發開放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交彙地。

珲春是曆史文化之城,良好的生态之城,同時,也是新世紀的“曙光之城”。

透過曆史斷代,浏覽新石器時期、唐代渤海國、遼金時期以及清代4000多年的時光,去追尋甯古塔昂邦章京、雍正、吳大澂等行政沿革、王朝典籍、曆代名人等陸陸續續的時光遺迹,特别是八連城遺址,号稱當年“亞洲第二大城”的都城,最精彩的那一筆,記錄着珲春唐代渤海國時期的曆史輝煌,“龍虎”古石刻記錄着晚清名臣吳大澂的愛國清忠,龍虎閣成為當代珲春“一眼望三國”的文化地标。

珲春地處東北亞海陸樞紐的天然地域,不同國度、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孕育了珲春先天的開放基因。

21世紀剛剛拉開帷幕,“新世紀第一縷曙光”垂青珲春,最先照臨吉林省延邊州珲春市的森林山。中華大地,珲春接了個頭彩,榮獲“世紀新曙光”的加冕。

古老而美麗的珲春,在改革開放、振興吉林的新時代,它該有怎樣的擔當?

海洋是高品質發展的戰略要地。如果曆史給珲春一次機遇,它能否還世界一個奇迹?

時代寄托珲春以厚望,也期待珲春作出響亮的回答。

■ 重磅提案 亮相兩會

省委把支援發展海洋經濟這篇命題作文的破題、開篇,交由省政協思考落實,并借助全國兩會契機,通過政協提案形式,争取國家部委支援。

2019年3月,春風骀蕩。

舉世矚目的全國兩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住吉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主席江澤林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送出了《關于支援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及海洋經濟合作示範區的提案》。

吉林省地處東北亞地理幾何中心,長吉圖區域是中國參與大圖們江區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周邊國家戰略對接的重要平台,是維護國家安全、促進民族繁榮和邊境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其政治、經濟等重要性不言而喻。

提案從國際關系層面,論及東北亞地區出現的積極變化:中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不斷深化,中蒙俄經濟走廊共建之中,中日韓自貿區建設積極推進,北韓半島局勢趨緩和(RCEP)區域經濟全面夥伴關系協定簽署等。

這些有利的國際條件形成的戰略新機遇,恰恰可以推動大圖們江區域合作,打造長吉圖(珲春)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和海洋經濟合作示範區。

打造長吉圖(珲春)對外開放新高地,支援吉林走向海洋,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既可以發揮長春—吉林腹地經濟與珲春口岸經濟的關聯效應,建構“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新格局,又可以實作國家南北互動開放合作的戰略平衡。

同時,打開通道,沿江通海,實作區域内海洋經濟優勢互補,加速形成中俄朝等周邊國家利益交融點,是建立地緣諸國的命運共同體之所在,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和深遠的國際意義。

提案首先闡述了珲春創新發展海洋經濟的三方面必要性。

支援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及海洋經濟合作示範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加快區域合作,使南北互動起來,能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構對外合作新高地,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可以彌補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布局的空白。

接着,提案論列了珲春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及海洋經濟合作示範區的五大優勢——

國務院出台的制度政策保障優勢;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優勢;

堅實雄厚的産業基礎優勢;

通達流暢的交通物流優勢。

珲春連三國通五國,具有鮮明的國際性和包容性,發展潛力巨大。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案建議将珲春準許為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及海洋經濟合作示範區。

吉林的“海洋”提案在國家最高議事平台上亮相,擲地有聲。

3月21日,編号為1419号的提案以其關系重大發展課題,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得以從4839件提案中脫穎而出,在政協主席會議上被确定為2019年度40件重點提案之一。此後以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形式着力推動,曆時5個月辦結,當年8月“支援珲春開展海洋經濟合作發展示範”被寫入中央檔案。

提案的誕生還要從2018年說起。

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東北三省視察,在沈陽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講話精神使吉林省政協黨組受到深刻啟發,也加大了做好工作的緊迫感。

關切吉林重大發展問題,要緊跟中央的大政方針,緊扣省委決策部署,緊貼吉林省情,緊抓政協履職之責。吉林的重大發展問題,要利用政協履職最直接、最有效的提案方式,在全國兩會最高平台上發聲,通過民主協商,進入國家決策程式,争取獲得吉林振興發展的新抓手、新引擎。

為更好落實省委部署,讓長吉圖蛟龍通邊入海,涉及對外開放、對内輻射、國際合作、行業開發等諸方面大課題,還有開放性、綜合性、外向型等新課題,提案意義重大,難度不小。

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吉林省實際,承擔着職責使命,經過會商,提案工作團隊把着眼點敲定在吉林省的對外開放和營商環境上,立意在長吉圖發展戰略“走向海洋”的更新版上。

通邊入海事體重大、專業性很強,必須有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吉林省政協邀聚各類人才,組建了一支豪華陣容的海事專家團隊,他們是——

王路,全國政協常委,農工黨中央副主席、海南省副省長;

何廣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海洋資訊中心主任;

馮守華,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同時,邀請自然資源部、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機關和部門重量級專家學者參與提供咨詢論證。

根據中共吉林省委要求,吉林省政協專題調研小組多次深入延邊、珲春等地考察、調研。就立足吉林實際、對接國家戰略、尋找振興發展突破口和操作抓手等具體關鍵問題,深入開展專題研究。在統一思想、取得共識後,形成了提案的基本主題、基礎架構,并繼續豐富、打磨,使之日臻完善。

3月初,濃縮成近1500字的沉甸甸的提案被帶上了全國兩會。

■ 多方助力 孜孜以求

1419号提案被确定為全國政協年度重點提案後,落實程式由國家部委、地方政府、民主黨派和吉林省政協四方面合力推進,互相關聯,節奏鮮明。

跳躍的時間表,可以見證提案辦理所進行的跟蹤協商與推進的軌迹。

2019年4月10日,時任吉林省省長的景俊海深入珲春開展調研,強調要“加快海洋經濟合作平台建設,搶占新時代開發開放制高點,走出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發展新路”,“落實‘一主六雙’産業空間布局”“形成高水準國際化海洋經濟集聚區”。

5月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楊傳堂出席2019年度首個提案辦理協商會,提案人在協商會上闡述提案背景、建設目标任務和意見建議。與會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與承辦機關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财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委負責人共同協商座談,交流意見。

座談會達成共識:該提案對于實施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站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着眼東北亞、胸懷全世界的舉措上謀劃和落實,并在推進海洋産業基礎建設方面,立足國内合作帶動國際合作,通過共建、共商、共享實作中俄朝等毗鄰國家海洋經濟合作優勢互補。

5月8日,省政府向國務院報送關于設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的請示,國務院辦公廳批轉自然資源部牽頭,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研究。

5月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率領“關于加快中國圖們江區域(珲春)海洋經濟合作示範區建設等問題”課題組,赴珲春進行專題調研座談。會後,民革中央将相關支援發展建議,以“黨派直通車”形式報送中央上司。

同日,時任吉林省委書記的巴音朝魯在珲春調研時強調,要按照“内外一體、跨境合作、港區關聯、通江達海”的構想和目标,把珲春能做的、延邊能做的、吉林能做的先做起來,把那些先導性、支撐性、關鍵性工作先推動起來。

5月12日,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協調解決問題,研究推進落實。

提案的落實有序進行,層次在逐漸更新。

6月27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1419号〕重點提案辦理情況的複函》,明确“支援珲春市開展海洋經濟合作發展試點示範”,“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中,将打造珲春海洋産業叢集作為重點考慮。”

7月31日,鄭建邦到吉林調研指導時明确表示,将組織民革企業家到吉林投資合作,并确定由民革中央和吉林省政協共同舉辦民革企業家助力吉林(珲春)海洋經濟發展招商大會。吉林省政協常委、香港大公文彙集團吉林特派員、民盟盟員盧冶以社情民意資訊的方式,建議相關方面應加強統籌力、關聯力和創新力,以有效推動長吉圖發展戰略。

8月25日,全國政協1419号重點提案建議納入中央檔案。“支援珲春開展海洋經濟合作發展示範”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援東北地區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有關要求的重要舉措。

按照中共吉林省委部署,結合省政府提出的“省政協要全過程跟蹤指導”的意見,省政協成立協商推進組,協商助力珲春海洋經濟合作發展示範工作。2019年10月11日和2020年9月29日,兩次召開推進組會議,跟蹤協商推進和督辦有關重大事項的有效落實。

2020年9月10日,珲春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揭牌。鄭建邦出席并講話,他希望民革企業家助力珲春海洋經濟合作發展,共同做好項目對接落地工作。

吉林省注重輿論傳播,《吉林日報》開設“聚焦珲春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建設”專欄,刊發中外學者撰寫的12篇文章進行宣導,從理論、輿論角度助力珲春發展。

為加強組織上司和政策支援,2021年9月,珲春國際合作(海洋經濟)示範區正式被中央編辦準許為省委、省政府副廳級派出機構,配備3個副廳級上司崗位,成立若幹正處級機關,配備得力幹部,協力服務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範。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關于支援珲春開展海洋經濟合作發展示範的意見》,省政府批複了珲春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制定了吉林珲春海洋經濟發展十年發展規劃。

多方助力,高效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騰飛可期。

■ 海洋經濟 拔錨啟航

珲春好運,在新一輪發展中,它幾乎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一件全國政協重點提案,使它通江達海。這既是長吉圖開放戰略的新引擎,也是新吉林振興發展的增長極。

“雁鳴聞三國,虎嘯撼三江”,作為“一帶一路”和“冰上絲綢之路”的交彙點,珲春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生态優勢、曆史人文優勢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魅力十足,令人矚目。

萬事開頭難,藍圖變為現實,千頭萬緒,最需要的是踏踏實實的具體工作。

首先,要加快珲春城市建設,使之脫胎換骨成為“新珲春”。

東北亞,即将崛起的東北亞,三國相連,五國相通,這裡就缺少一座明星城市。而位居東北亞中心的吉林珲春,當之無愧,是不二之選,它恰恰就是中國東北方未來的新港之城、明星之城的坯子。

建設好新珲春,使之有巨大的承載力,要有強健的神經中樞,指揮整個機體靈活運作。

目前,珲春市正按照“南北一體、一軸六區”的城市布局,編制城建規劃和海洋經濟、人口發展規劃。

以珲春河為中軸線的中等城市架構已經形成。地下管廊、海綿城市、城市供水、污水處理等工程項目已經全面鋪開,城市南環路全線貫通。珲春大橋、森林山大橋、勝利大橋飛架南北,尤其是總投資近百億元的百裡珲春河生态長廊工程城區段已經建成。

國家發展的戰略平台、國際商貿的合作門面,新珲春就應該大氣、高檔、前衛。

珲春的交通,展現了陸路、海路、航空、國際、客流、物流等綜合統籌構思。

已建成的長珲城際高鐵、珲烏高速公路、珲春羅津港二級公路、防川至圈河公路已投入營運。

長珲歐貨運班列和海洋班列基本實作常态化運作。

中俄珲春馬哈林諾區間跨境鐵路已成為俄羅斯輸華海産品冷鍊運輸主要通道。2021年1-9月俄羅斯從珲春公路、鐵路口岸輸華海産品已達8萬噸,預計年底前将實作15萬噸。

經俄紮魯比諾港至南韓釜山“鐵海聯運”、甯波“内貿外運”、俄薩哈林和堪察加海産品航線相繼開通。

建設海洋經濟示範區,招商引資,舉辦吉林省全國各地商會走進珲春助力海洋經濟發展大會及青島、煙台等城市專題招商會,吸引40餘個項目成功落地,産業入駐使珲春生氣大增。10月,舉行珲春示範區6個新的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計劃總投資22.86億元。珲春國際港正式揭牌,出口加工區更新為綜合保稅區。

紫金多金屬、雅戈爾國際服裝城、浦項現代國際物流、盛唐大資料外包産業園等項目拔地而起。

菜鳥集團、環球易購、海瀾之家、興宇通訊等一批知名企業紛紛落戶。

東北亞進口商品落地加工産業園、東北亞光電産業園、東北亞跨境電商産業園年底前将建成,中國東北亞海産品交易中心、禾合海鮮交易大市場相繼挂牌落地。

新舊動能轉化步伐加快,珲春經濟正在向着品質更高、動力更強、效率更快的方向邁進。

文化建設也高層次、高頻率啟動。

延邊大學珲春校區、院士工作站暨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長春理工大學産業研究院、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東北虎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正式落成。

新珲春活力煥發,各項工作踏實推進,喜報頻傳。

數字是硬道理,是發展的實證和底氣。

2021年1-9月,珲春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70.4億元,同比增長32.1%,其中,跨境電商貿易額達9.8億元,同比增長106%。全市口岸過貨量完成251萬噸,同比增長26.7%,其中,進口煤炭226萬噸,同比增長28.1%。

在海關部門的支援下,珲春全面擴大對俄羅斯海産品進口規模,累計進口海産品14.5萬噸,同比增長86%,其中,“海洋班列”鐵路進口冷凍海産品9.4萬噸,是去年全年的3倍多,珲春已成為俄羅斯遠東地區最重要的海産品出口通道。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發展放緩、不确定性因素潛滋暗長的形勢下,珲春逆勢而上,“風景這邊獨好”。

2021年7月,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一周年之際,已任中共吉林省委書記的景俊海到延邊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時強調,要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以及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講話和重要訓示及批示精神,以海為源,與洋互動,向外開放,向内輻射,先行示範,探索發展海洋經濟合作之路,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戰略思維清晰豁亮,吉林省委、省政府決心要把大事做大,好事辦好。

寒暑易節,天道輪回。金牛氣壯,紫氣東來。

廣闊的太平洋大潮激蕩,海風勁吹,新時代的曙光再一次沐浴珲春,好風景,好兆頭!

青春的吉林航船已拉響汽笛,向着詩意遠方,拔錨啟航!

(《人民政協報》 繩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