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玄感之亂:揭開隋末反帝的序幕

作者:史海縱橫

楊玄感,弘農華陰人,隋朝權臣楊素長子,襲爵楚公,授柱國、郢宋二州刺史,官拜鴻胪卿、禮部尚書。

楊玄感作亂之前,隋朝各地已經星星點點有抗稅、抗役、抗官府的農民鬥争。但是他是第一個舉起反抗隋炀帝統治旗幟的貴族。

讨伐檄文一出,天下震動,群起響應,大家的鬥争目标開始指向隋朝最高統治者。大隋幾十年建立的威信開始瓦解,朝廷的影響開始減弱,為隋亡埋下了伏筆。

楊玄感之亂:揭開隋末反帝的序幕

楊玄感的父親楊素幫助隋文帝滅掉陳朝,又協助隋炀帝登上皇位,還幫隋炀帝平定了漢王楊諒的叛亂,封楚公,進位司徒。

楊玄感小時候傻傻乎乎,衆人都認為他很癡呆,成不了什麼氣候。隻有楊素不那麼認為,他經常對身邊的人說:“此兒不癡呆,長大必有成就!”

後來年齡稍長,楊玄感用心讀書,專注騎射,成為了一個文物雙全的全才。因襲楊素的軍功,楊玄感年輕時就被封為柱國将軍。

楊玄感之亂:揭開隋末反帝的序幕

在随楊素的征戰中,楊玄感總是身先士卒,親自揮舞長矛,跟将士一起殺入敵陣。玄感力大無窮,骁勇善戰,給敵人以巨大殺傷,時人把他比做項羽。

後來,楊玄感改任郢州刺史。剛一到任,楊玄感就安排衆多耳目去打探官吏們的才能,然後一個個揭發他們的所作所為,沒有人敢欺騙和隐瞞的。官吏和百姓都很敬重他,并為他樹碑立傳。

隋炀帝繼位後,因感念楊素的幫助,封其為司徒、太子太師,加爵楚公,食邑二千五佰戶。楊素一時恩寵有加,風光無限。

但是位高權重的楊素受到了隋炀帝的猜忌,暗地裡經常派人詢問楊素的身體情況,盼望他早點死。楊素知道後,自知謹小慎微也很難活下去,在卧病的時候,堅持不吃藥,最終死去。

楊素死後,楊玄感繼承了他的爵位,但此時讓楊玄感一直耿耿于懷,想找機會為父報仇。

楊玄感之亂:揭開隋末反帝的序幕

沒多久,隋炀帝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國性的農民起義和鬥争。楊玄感在隋炀帝第二次征發高句麗的時候,以督運糧草使的名義在黎陽發動反抗隋炀帝的暴亂。

楊玄感的起義得到了楊素的門生故吏的支援,應者雲集,隊伍很快發展到了一萬多人。

幼時與楊玄感交好的李密聞聽楊玄感造反,立即從長安趕來為好友出謀劃策。

李密是北周八柱國之一李弼的曾孫,自幼好讀書,尤其擅長兵法,從兒時就跟楊玄感是好朋友。

李密的到來讓楊玄感喜出望外,好友的支援也是他堅決造反的緣由之一。

楊玄感之亂:揭開隋末反帝的序幕

李密根據當時的天下形勢和楊玄感所處的位置,提出了三條對策:

第一條乃是上策,率軍從黎陽北上占據幽州,依靠地理優勢阻斷隋炀帝東征高句麗的歸路,使得隋軍在關外斷糧而自潰。

第二條乃是中策,西進潼關占據長安,扼守關中與隋朝對峙,進而奪取天下。

第三條乃是下策,就近攻取東都洛陽,直接推翻隋朝的統治。

楊玄感在連打了幾場勝仗後,自以為隋朝氣數已盡,天下人都會支援他,是以選擇了下策,直接攻擊洛陽。

但是洛陽畢竟是東都,城池高大堅固,城内糧草充足,楊玄感率軍攻了幾次都無功而返。

遠在高句麗的隋炀帝聞聽兵變後立刻回師,派武贲郎将陳‬棱‬進攻‬黎陽‬,武衛将軍屈突通進攻‬河陽,左翊衛大将軍宇文述發兵繼進,右骁衛大将軍來護兒又來增援。

由于兵力懸殊,楊玄感屢戰屢敗,士氣低落到了極點,隻得向西撤退。當敗軍到達商洛縣時,被追兵追上。

楊玄感之亂:揭開隋末反帝的序幕

楊玄感自知難逃一死,對身邊的弟弟楊積善說:“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我知道難免一死,與其被人捉住忍受屈辱,不如你殺了我!”

楊積善自知無力挽回,抽刀斬了楊玄感後而自殺。跟随楊玄感造反的餘黨全部被殺,這場叛亂僅持續了兩個月就以失敗告終。

楊玄感之亂沉重打擊了隋朝的統治,造成了其統治階層内部的分化,關隴貴族開始抛棄隋炀帝,各大軍閥開始自立,其中就包括後來建立唐朝的唐國公李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