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作者:聽月工作室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隻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長壽。明朝時期出現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準,結合字畫年代背景的記載,賞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題記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大明,1387年平定遼東,實作統一。為穩固統治,明朝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加緊了思想控制。緻使明代文化,始終處于非常緊張的沖突對立狀态,是我國思想史上鬥争頗為酷烈的一個時期。

明代行草書的社會需求與前此其他時代已經有了不同。明代建築趨于高大,同時商人階層日漸龐大,附庸風雅的願望頗高,這使得對挂軸一類作品的需求漸多,書法作品漸漸由案頭走上牆頭,書法家們籍此作出了許多探索,使傳統行草逐漸發展出一些新的技巧和風格。

明初書法,先承元朝而下,基本繼承的是元代的典型書風;成祖遷都北京以後,國勢承平,複以文章翰墨粉飾治具,培養了一批禦用書家,遂使台閣書風興起。

明中葉,江浙一代經濟逐漸發展,文化也因之而起,成為書法的核心地區。一些文人淡于仕進,優遊文藝,逐漸成為具有一定職業化特征的書畫家,以出售書畫為生。這使其創作目的、風格追求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一些變化,“文人化”的清雅氣息逐漸有所減弱,而好異尚奇之風逐漸興起。

晚明時期,國家内部的政治、文化鬥争日趨尖銳,從心學中衍生的個性解放思想蓬勃發展,而外來的軍事壓力也漸漸增大,這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心理,并進一步影響了文藝活動。書法領域因之也出現了一次重大的變革,狂放書風成為書法發展的主流。

明朝曆代帝王,大都熱愛書法,是以,刻帖的風氣,大大超過以往。刻帖———過去沒有象現在這樣的照相制版印刷,為了讓字帖廣為流傳,隻能依樣刻在木版上進行印刷。這時候大型系列刻帖,有《東書堂帖》、《寶賢堂集古法帖》等,這一定程度上對書法的普及起着重要作用。明成祖時,大力複興文化,招募擅長書法的人,并授予中書舍人的官職。這也進一步推動了習書之風。

我們一起分享明代著名書法家宋克的書法作品。

宋克(1327―1387)字仲溫,一字克溫,自号南宮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是明代初期聞名于書壇的書法家“三宋二沈”之一。與高啟等稱十友,詩稱十才子。

洪武初為鳳翔同知。素工草隸深得鐘、王之法,筆精墨妙,風度翩翩。并工寫竹,雖寸岡尺塹,而千篁萬玉,雨疊煙生,蕭然無塵俗之氣。嘗作雞栖石業條一幅,題語有“藝成不覺自斂手”之句,謂不可複得也。書學急就章,故寫竹能妙。嘗于試院牍尾用朱筆掃竹,張伯雨有“偶見一枝紅石竹”之句,人遂以為朱竹自宋克開始。卒年六十一。宋克的書法,在明代頗享盛名,與當時擅長書法的宋璲、宋廣合稱三宋。

傳世墨迹有章草《草書急就章》《草書劉桢公讌詩》《草書孫過庭書譜冊》《楷書七姬志》《草書杜子美壯遊詩》《前出塞九首》《定武蘭亭八跋》《唐宋人詩卷》《唐張懷瓘論用筆十法》《草書韓偓荔枝詩》《草書閑居詩》《草書進學解》《草書鐘繇傳》《陸君文武論》《章草莊周夢蝶五言詩》《草書題畫語》《小楷行路難》等。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急就章》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章草書法賞析《急就章》之一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章草書法賞析《急就章》之二

南宮先生宋克章草書法賞析《急就章》紙本,縱20.3厘米;橫342.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共22幅圖,選取5幅圖。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章草書法賞析《急就章》之三

《急就章》原稱《急就篇》,是漢代學童的啟蒙讀物。世傳本共三十二章,每章六十三字。作者史遊,在西漢元帝時(公元前四八——三三年)官黃門令。《急就篇》書名據宋王應麟解釋是:“急就謂字之難知者,緩急可就而求焉”的意思。這部書在魏晉間很流行,當時的書家往往多有寫本。曆代章草《急就章》寫本,以傳為三國時皇象所書最古。宋克臨習章草書,即從此書得法。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章草書法賞析《急就章》之四

宋克所書《急就章》,不隻一本,現存的就有故宮藏本和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本。就故宮博物院藏本而論,此作筆勢勁健,風貌簡古。從他“聊以自備遺忘”的自識,結合全篇精絕謹嚴的面目,可知這是宋克經意臨摹,以兼備古法之神與形的得意之作。對此,王世貞的一則評價頗為中旨:“觀仲溫書《急就章》,結意純美,以為征誅之後,獲睹揖讓。而後偶取皇象石本閱之,大小行模及前後缺處若一,惟波撇小異耳。”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章草書法賞析《急就章》之五

此卷十接紙一千九百餘字,一筆不苟,心手相應,其書藝已臻極境。除書法價值外,此卷對《急就章》章草、正書二體的互釋, 以及文字脫佚僞誤的校勘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劉桢公記詩》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明 宋克 草書《劉桢公谟詩》立軸 紙本 111.7x32.4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永日行遊戲,歡樂猶未央。遺思在玄夜,相與複翺翔。辇車飛素蓋,從者盈路旁。月出照園中,珍木郁郁蔥蔥。清川過石渠,流波為魚防。芙蓉散其華,菡蓞溢金塘。靈鳥宿木裔,仁獸遊飛梁。華館寄流波,豁達來風涼。生平未聞,歌之安詳。投翰長歎息,绮麗不可忘。劉桢《公讌》詩東吳宋克書。

此幅為明代書法家宋克所書魏劉桢五言古詩,混合行書、今草、章草和狂草。字形大小錯落,行間緊湊,是承襲元末草書野逸之風的典型。

此軸筆力清剛縱逸,古雅隽秀,具有二王潇灑流麗的韻緻,又有唐人雄強豪放的氣勢,四尺縱幅,行筆中鋒直下,圓轉勁利,縱橫自如,若驚蛇走虺,無絲毫滞礙疲弱之态,有俊逸豪邁之風。“魚”字、“裔”字,皆章草筆法。其用筆特有的波浪,純屬古章草筆法的流露。縱逸雄強,章、今、狂草筆法相容并蓄。這件作品反映了宋克把握前人法度,取精用宏的超凡功力。

钤有“乾隆禦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玺”“嘉慶禦覽之寶”“宣統禦覽之寶”等印。此卷着錄于《石渠寶笈初編·下冊》《故宮書畫錄·卷二》。钤有乾隆、嘉慶、宣統諸鑒藏印。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孫過庭書譜冊》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是《孫過庭書譜冊》之一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孫過庭書譜冊》之二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孫過庭書譜冊》之三

宋克《孫過庭書譜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是贈送給他的好友俞孟京的,後未署書寫年月,但縱觀此冊作品,熔楷、行、章草于一爐,筆力清勁健古,結字疏宕蕭散,通篇千餘字一氣呵成,無一懈筆,真可謂于精到處見豪放,于細微中見功力,筆筆如入嫌素一般,令人歎為觀止。共14幅圖,選取5幅圖。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孫過庭書譜冊》之四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孫過庭書譜冊》之五

筆力清勁健古,結字疏宕蕭散,通篇千餘字一氣呵成,無一懈筆,真可謂于精到處見豪放,于細微中見功力,筆筆如入嫌素一般。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楷書《七姬志》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是《七姬志》之一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七姬志》之二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七姬志》之三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七姬志》之四

宋克《七姬志》全稱《七姬權厝志》,系元至正27年8月江浙行省左丞潘元紹為其七位側室而立的墓志。其時元朝将亡,義軍兵臨城下,潘恐遭不測,妾為人恥,遂暗示七位小妾自已引決,果然七女子皆自決。是年八月由張羽撰志,宋克書,盧熊篆蓋,勒石追瘗于冢側。碑立不久即被廢毀,故原拓極少流傳下來。該志文義一般,書法上卻頗具價值。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七姬志》之五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七姬志》之六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七姬志》之七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七姬志》之八

文征明在《題七姬權厝志後》稱贊宋克“博學任俠,其書稱逼鐘王”。

清代翁方綱書法題跋《七姬權厝志》。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楷書《杜子美壯遊詩》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 草書《杜子美壯遊詩》手卷 水墨紙本。28 × 600 cm。

杜甫《壯遊》作于大曆元年(766年),當時杜甫卧病在夔州。這是一篇自傳性的叙事詩,從幼年學詩起,曆叙漫遊齊、趙,洛陽失第,長安十年,經安、史之亂到滞留巴蜀的生活。它與同時所作《昔遊》、《遣懷》等都是了解詩人曆史的重要材料。

宋克《草書杜子美壯遊詩》自明及清及今,疊經諸家收藏,可謂鑿鑿可考。在明朝中期時,即入商榷之手,有長跋可證。明中期為汪道昆所得,首尾皆钤有其藏印。清初為周亮工藏,清幹、嘉時入阮元之手,騎縫皆钤其“雷塘庵主”小印。近代歸之袁勵準,複歸張蔥玉,後張蔥玉以此卷易得蔣谷孫以七千銀元購買的元人李息齋《雙竹卷》,此卷遂入蔣氏手。

張蔥玉獲此卷後,極為愛重,尚于民國廿三年付上海昌藝社珂羅版影印。付印前特請對宋克頗有研究的于右任為畫冊作跋。此卷因之得以廣為流傳。日本《支那墨迹大成》、台北《中華文物五千年集刊》等皆相繼轉載介紹,并有研究者撰寫專文著錄。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前出塞九首》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書杜甫詩《出塞九首》糅合了章草與今草筆法,冷靜妥當,筆力含蓄蘊藉。章草自魏晉目前,險些匿迹,宋克納古出新,成為一絕。此碑為宋克死後明成化六年(1470)摹刻,現藏西安碑林第三室。

釋文:戚戚去故裡,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走馬脫辔頭,手中挑青絲。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丈夫誓許國,憤惋複何有。功名圖骐驎,戰骨當速朽。

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哀哉兩決絕,不複同苦辛。

迢迢萬馀裡,領我赴三軍。軍中異苦樂,主将甯盡聞。隔河見胡騎,倏忽數百群。我始為奴仆,幾時樹功勳。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徑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已去漢月遠,何時築城還。浮雲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單于寇我壘,百裡風塵昏。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虜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從軍十年馀,能無分寸功。衆人貴苟得,欲語羞雷同。中原有鬥争,況在狄與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定武蘭亭八跋》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定武蘭亭八跋》是宋克于洪武二年(1369)春至洪武四年(1371)六月,陸續在唐人湯普徹所拓摹的《定武蘭亭肥本》上所作的八次題跋。湯普徹,與馮承素、趙模、韓道政、諸葛貞一道,為唐朝宮廷的拓書人。《徐氏法書記》載,唐太宗計賺王羲之《蘭亭序》真迹後,命馮承素、趙模、湯普徹等人拓摹蘭亭,賜房玄齡已下八人。“湯普徹竊拓以出,故在外傳之。”

複見之若故人辭後于千裡,撫卷有懷益增歎息。此卷去歲複得,恍如隔世,仆有書癖,雖數展玩,未嘗厭倦,但以世事相迫,乏臨池之工耳,右軍筆意,心雖稍知,筆下未至,所謂騎騾勢,力竭盡終不能度骅骝之前實由時世、資質所限,右軍清貞之才,天縱之學。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唐宋人詩卷》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草書《唐宋人詩卷》,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将打門驚周公。口雲谏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谏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有人認為:宋克在舉世都被趙字的波濤卷進之時,單獨另走一路去寫章草,以一種瘦挺的筆畫改變了古章草的肥厚姿态,成為新的面貌,這表現了他獨立不倚的豪傑氣概。此卷草書,即融入了章草的筆法。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唐張懷謙論用筆十法》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唐張懷瓘論用筆十法》,紙本。此作今已一分為二,前半部分縱46.7厘米,橫37.7厘米。北京文物局藏。此幅作品參用楷、行、章草諸書體,錄唐代張懷瓘《論用筆十法》。書體變化适意,用筆自如,圓勁飛動,韻緻樸茂。

釋文:唐張懷瓘論用筆十法。偃仰向背:謂兩字并為一字,須求點畫上下偃仰離合之勢。陰陽相應:謂陰為内,陽為外,斂心為陰,展筆為陽,左右相應。鱗羽參差:謂點畫編次無使齊平,如鱗羽參差之狀。峰巒起伏:謂起筆蹙衄,如峰巒之狀,殺筆亦須存結。真草偏枯:謂兩字成三字,不得真草合成一字,謂之偏枯,須求映帶,字勢雄媚。邪真失則:謂落筆結字分寸點畫之法,須依位次。遲澀飛動:謂勒鋒磔筆,字須飛動,無凝滞之勢,是得法。射空玲珑:謂煙感識字,行草用筆,不依前後。尺寸規度:謂不可長有餘而短不足,須引筆至盡處,則字有凝重之态。随字變轉:謂如《蘭亭》“歲” 字一筆,作垂露;其上“年”字,則變成懸針;又其間一十八個“之”字,各别有體。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草書韓韻荔枝詩》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草書韓偓荔枝詩》,100cm×32cm,山西省博物館藏。

釋文:遐方不許貢珍奇,密诏唯教進荔枝。漢武碧桃争此得,枉令方朔号偷兒。仲溫。

賞析---此幅作品書唐韓偓《荔枝三首之一》,行、草相雜,變化自然,隽秀飄逸中頗顯骨力,運筆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此幅作品乃唐韓偓《荔枝詩》七言絕句。開頭“遐”字大膽落筆,體勢開張,第二個字“方”卻較為緊湊,重墨行筆,團為一起,而到“不”、“許”、“貢”三字,筆鋒提起,一筆而下,“貢”字最後一點稍有停頓,又順勢帶出“珍”、“奇”二字,到此時筆畫更為纖細,雖是如此,但從單字筆畫來看,并未顯弱勢,尤其是“奇”字一撇随意地放縱開來,深得氣勢。這七個字有斷有連 ,似斷還連,整體效果優柔舒緩,節奏強烈而分明,筆勢飛揚而沉着,起伏變化較為明顯。到“密”字筆鋒又重新按下,“唯”、“教”二字一筆書就,渾然一體,“教”作為這一豎行中的壓軸字,左部筆畫稍弱,而最後一反撇作者重筆撇出,彌補了此處的弱勢,但此撇作者沒有完全處理好,撇尾收筆不穩,過于草率,且帶有一回勾,故給此幅作品添加了些許不足之處。下面我們來看詩的第三句中的“争”、“此”、“得”三字,重筆着紙,雖沒有連畫,但筆始終相連,而且出現方筆,“此”、“得”二字方筆更為明顯,“得”字結體外張内收,又加以方筆,顯得很有骨力,壓住了整篇的下部。

從整體布局上來看,此幅作品行草相雜,變換自然,俊秀飄逸中顯骨力,運筆如行雲流水 ,一氣呵成,但也有不足之處,首先作品中雷同筆畫太多,如“珍奇”、“碧桃”、“偷兒”每兩字相連,又并列緊挨,且“珍奇”、“碧桃”二處都是提鋒書寫,線條纖細,就單字來說并不顯弱,而從整體章法上卻有空、弱之感。“遐”與“進”二字雖有大小之别,但二字平行出現,走之處缺少變化。再看“方”、“荔”二字之橫畫平行向右上傾斜,且用筆墨書寫,三橫排一起增加了作品的呆闆之意。

以上分析得知,此作品最為注目的是,筆墨的轉換自然,或連或斷,行氣總是貫通到底,加之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作欹側狀使其與飛揚飄逸的氣勢相一緻,進而使幅面渾然一體,氣韻生動。而缺乏的是沉着、穩重,如果能更好地控制筆的收放,此作更為炫目。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草書閑居詩》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草書閑居詩》《閑居詩》釋文:負郭堂成水竹列,平生筆硯是鋤犁;心田所喜無溝壑,心地何曾有町畦;秋日稻粱喧鳥雀,春風門巷絕轸蹄;近來種得青雲滿,飽看兒孫獨杖藜。-- 宋仲溫(宋克)書。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草書進學解》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草書進學解》,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進學解》是唐文學家韓愈所作,後人評該文:“說到極謙處,愈顯得世道之怪,人情之妄”。宋克此卷書法體勢開放,動勢較大,在今草中夾雜少許章草結體和用筆,筋骨強健,蘸畫變化豐富,表現了宋克傑出的藝術創造力。宋克借書該文以抒洩自己的感情,達到了藝術與内容的完美統一。難怪英宗皇帝見到他的書法也發出感歎“仲溫得人,而書法若此,真當代之羲之也。”

釋文:國子先生晨入太學,召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餘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鈎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沈浸濃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窺姚姒,渾渾無涯;周《诰》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于文,可謂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俱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緻(踬)後,動辄得咎。暫為禦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号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先生曰:“籲!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纡餘為妍,卓荦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論以興。逃讒于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衆。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廪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欤?動而得謗,名亦随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賄之有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诘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草書鐘繇傳》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明 宋克 《草書鐘繇傳》釋文:鐘繇,字元常,颍川長社人。才思通敏,舉孝廉為郎。曆官侍中尚書仆射,封東武亭侯。魏國初建,遷相國。明帝篡位,遷為太傳。有腳疾。乘輿上殿。尤善健賦,甚喜蔡雝、劉德升。張懷瓘雲:「真書絕妙,乃過于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雖在之善政遺愛,結于人心,未足多也。」梁武帝雲:「鐘繇書如雲鶴遊天,群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耶。」庚肩吾雲:「鐘繇書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盡許昌之碑,窮極邺下之坨。」虞世南雲:「鐘繇師資德升. 馳鹜曹蔡。仿學而緻一體。真楷獨得其妍。」王羲之字逸少,郎邪臨沂人,官至右軍将軍會稽内史。少有美譽,善書為古今之冠。草隸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之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發虛,豈能登峰造極,其所籍意皆自然萬象以加也。然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鐘君隸雖運用增華,但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皆無所不通。所謂冰寒于水,亦猶雅頌得所、鐘鼓雲乎。義之隸行草章草飛白,五體入神,八分入妙。宋克。藏印:兼、頻陽李氏、望雲樓藏、曾為止于至善齋所有、自泊齋主人胡氏德輿鑒藏。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陸君文武論》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明宋克行書《陸君文武論》冊(王季遷題跋)此為宋克三十九歲之作。全冊共二十二頁計六十五行共三百二十二字。時在壬午年春月受齋天铎僑居紐約王子街老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記之。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章草莊周夢蝶五言詩》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宋克 《章草莊周夢蝶五言詩》此篇錯落有緻,生氣滿揚。熔章、今、狂草于一爐,師古而不泯古,别開一處新天地。釋文:黃蝶何雅薄,飛翻每合群。穿花爛堕瓣,圖紙亂如雲。色借嬌莺羽,身兼隐豹文。莊周昔夢汝,覺後轉難分。吳郡宋克題于遠塵齋。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草書《草書題畫語》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明 宋克 《草書題畫語》 款識:世傳伯牙學琴于成連,成連與遊海上,見海水空蒙,山林杳冥,群鳥悲鳴,閑龍有悟曰:先生将移我情,今此圖仿佛此緻,今觀者形神奕朗,乃知畫與琴同一領會也。吳郡宋克。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小楷《行路難》賞析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明·宋克小楷《小楷行路難》宋克的書法,在明代頗享盛名,與當時擅長書法的宋璲、宋廣合稱三宋。

明朝初期著名書法家宋克十七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