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伯溫臨死前告訴兒子:劉家9代之後必出奇才,百年後果然應驗了

劉伯溫臨死前告訴兒子:劉家9代之後必出奇才,百年後果然應驗了

在朱元璋的身邊有位軍師,在軍師的出謀劃策之下,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神算子,就是這樣的一位人才,卻落得了一個悲慘的下場。‘

但是他在死前留下了對自己後代的預言,這樣的預言在後來果然成為了現實。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預言?

天資聰慧

朱元璋身邊的這位軍師就是我們常說的劉伯溫,劉伯溫在小的時候是個很聰明的孩子,為什麼說他聰明呢,比如說我們看書的時候都是一行挨着一行,而劉伯溫在看書的時候是好幾行一起看,而且還都能在合上書之後說出來。可見劉伯溫在小的時候腦子多麼的好使。

劉伯溫臨死前告訴兒子:劉家9代之後必出奇才,百年後果然應驗了

正是有着一個異于常人的大腦,讓劉伯溫走上了科考之路,當時社會還是處于元朝的統治之下,這個時候的社會環境并不安定,元朝的統治處于搖搖欲墜的邊緣,就是在這樣的統治之下,劉伯溫去考科舉,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千裡馬終遇伯樂

劉伯溫在取得了好成績之後,當官的劉伯溫遇到了困難,這個困難就是自己想要造福一方百姓,但是自己身邊的人都是處于享樂和無作為的行動當中,這樣的環境讓劉伯溫十分的難受,看清楚了元朝的面目之後,劉伯溫選擇了辭官回家種田去了。

元朝末年,全國各地的人們起義反對元朝的統治,朱元璋早年失去親人,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在看到了起義軍之後,抓住機會參見了反抗元朝的起義軍。在起義當中,朱元璋用自己在戰場上英勇無畏的行為赢得了提拔。

劉伯溫臨死前告訴兒子:劉家9代之後必出奇才,百年後果然應驗了

朱元璋在成為了起義軍的上司之後,便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軍隊的強大首先要有經濟來源,朱元璋就占領一些有着經濟基礎的地方,缺少士兵就向民間征調,并且給予相應的獎勵。

在這些都具備了之後,朱元璋發現了還缺少謀士和領軍打仗的将士,朱元璋又釋出了召集人才的法令

正是在這個召集令之下,劉伯溫前來投奔朱元璋,劉伯溫成為了朱元璋身邊的謀士,兩人就這樣冥冥注定地走到了一起。

劉伯溫臨死前告訴兒子:劉家9代之後必出奇才,百年後果然應驗了

功成身死

有了劉伯溫這個得力的幫手之後,朱元璋在很多的戰事當中大獲全勝,讓朱元璋一步步地掃除了其他勢力,完成了河山的統一。

在建立了明朝之後,朱元璋對那些有功之人都進行了封賞,但是對那些功勞很高的人時刻在提防,因為朱元璋本身是草根出身,這樣的勵志成功的道路是可以被人們模仿的,是以對着那些有功的人朱元璋時刻找機會想要鏟除。

劉伯溫作為禦史自然也備受懷疑,為什麼這樣一個老實的人都會被懷疑呢?這就不得不說劉伯溫本身工作态度了,正是劉伯溫那義正言辭的态度,讓劉伯溫看不慣那些不正義的事情,為此讓劉伯溫在朝中樹立了很多的政敵。于是很多人就把髒水潑在劉伯溫的身上,幸好劉伯溫本身的聰明讓他一次次地安然無恙。

劉伯溫臨死前告訴兒子:劉家9代之後必出奇才,百年後果然應驗了

但是那些仇家總算等到了一個合适的機會,就是劉伯溫生了病,這些人就收買了禦醫,禦醫就在劉伯溫的藥裡邊下了毒。

毒素一天天的侵蝕劉伯溫,劉伯溫生命力也日漸西下,劉伯溫就叫了自己的兒子過來,給自己的兒子說道,我死後你們不要心懷恨意,要看淡一些,我們的家族雖然現在沒落了,但是在不出九代人就會重新站起來。

在說完這些話之後,劉伯溫拿出了給皇上的文章,說等自己的仇家被處決之後交給皇上,說完就斷了氣。

劉伯溫臨死前告訴兒子:劉家9代之後必出奇才,百年後果然應驗了

在劉伯溫死後,朱元璋就将那些大勢力集團進行了大清洗,劉伯溫的仇家也在這個名單當中,在政治清洗結束之後,劉伯溫的孩子把書信交給了朱元璋,朱元璋想要封賞,但是被劉伯溫的孩子給拒絕了,自此劉伯溫後代過着清閑的生活。

在劉伯溫後世到了第九代的時候,劉伯溫被仇家陷害的罪名得以洗刷,還恢複了劉伯溫的稱号,設立了宗廟,這樣的恩惠還惠及了劉伯溫的後世子孫,第九代孫子劉瑜也因為劉伯溫的光環受到了封賞,家族再次恢複了榮耀。

結語:

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隻有堅持做自己,不忘記自己的初心,就會一直取得進步,雖然過程艱難了一些,但是不經曆風雨的花又怎麼能夠迸發出魅力的芳香呢?

參考資料:

《明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