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湘軍敗亡三河:并非孤軍深入,是李續賓不能獨當一面

1853年初,眼看八旗、綠營一敗塗地,鹹豐也顧不上“祖訓”,他下令各地官僚、士紳辦理“團練”,借助漢族武裝力量鎮壓太平軍。其中,曾國藩創辦的“湘軍”影響力最大,經過十一年的奮戰,湘軍如願以償地攻克天京,滅亡太平天國,為清朝續命數十年。如此,曾國藩被譽為“中興名臣”,谥号“文正”,是文官至上的榮譽。

湘軍勝利連連,慘敗的也不少。其中,湖口之戰、灞橋之戰、射獵坳之戰、三河之戰、桐城之戰、嶽州之戰、樟樹之戰就是典型。尤其是三河之戰,湘軍前後陣亡将士7000餘人,以緻湖南家家披麻戴孝,曾國藩、胡林翼苦不堪言。戰後,湘軍元氣大傷,陳玉成、李秀成相繼封王。

湘軍敗亡三河:并非孤軍深入,是李續賓不能獨當一面

對湘軍而言,灞橋之戰損失兵力最多,13000兵馬被全殲,曾國藩的親家劉蓉被撤去陝西巡撫職務,不再重用。灞橋之戰損失兵力多,但慘痛程度遠遠不如三河之戰;三河之戰損失7000餘人,都是曾國藩的家底,這是灞橋之戰所無法比拟的。

曾國藩創辦湘軍時,分為水師、陸軍兩部分,總計兵力17000餘人。其中,水師統領是李孟群、褚汝航、彭玉麟、楊載福。後來,褚汝航陣亡沙場,李孟群因不是兩湖人馬,被排擠出局;彭玉麟、楊載福後來居上,成為人生赢家。

陸軍分成兩部,統領分别是塔齊布、羅澤南。1855年,塔齊布在九江城下被林啟榮活活“氣死”,所部由周鳳山率領,後在樟樹之戰慘敗,幾乎全軍覆沒。1856年初,羅澤南攻打武昌,被韋志俊槍炮打死,所部由徒弟李續賓率領。1858年11月,李續賓在三河敗亡,舒城湘軍也被全殲,7000湘軍戰死。

湘軍敗亡三河:并非孤軍深入,是李續賓不能獨當一面

三河之戰,李續賓敗亡,對曾國藩而言可謂是傷筋動骨。那麼,為何李續賓會戰敗三河鎮呢?要知道,學者王闿運《湘軍志》中,對李續賓的評價是“湘軍第一悍将”,說他很能打,勇猛無敵。三河之戰,李續賓跟陳玉成直接交戰,僅僅堅持一天,就自殺身亡,着實有意思。

很多人都說,湘軍三河之戰全軍覆沒,是因為李續賓孤軍深入,被陳玉成10萬大軍包圍,太平軍以多打少,勝之不武。那麼,李續賓戰敗三河鎮,果真是因為孤軍深入嗎?答案是否定的,李續賓并未孤軍深入,李秀成、陳玉成也沒有10萬大軍。

湘軍戰敗,關鍵是李續賓缺乏作為一個主帥的必要素養,李續賓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充其量隻是一個将才而已。

1858年8月,湘軍分三路進攻安徽,李續賓、多隆阿、鮑超分别率兵,朝着安慶殺來。其中,鮑超、多隆阿率兵圍困安慶,李續賓則連克太湖、潛山、桐城、舒城,兵鋒直抵三河鎮。此時,陳玉成正忙于浦口會戰,從安徽抽調兵馬,李續賓“如入無人之境”,連連獲勝。

湘軍敗亡三河:并非孤軍深入,是李續賓不能獨當一面

李續賓抵達三河鎮時,進行一次攻堅戰鬥,損失一千餘人,勉強摧毀太平軍的九座營壘。但是,湘軍還是很有優勢,因為陳玉成還沒回來,而李孟群、袁甲三等率3萬兵馬就駐紮在廬州附近,他們彼此可以互相呼應。

浦口會戰結束後,陳玉成、李秀成分兵駐守浦口、江浦、六合、滁州、儀征,然後才火速趕往三河鎮參與戰鬥。此時,湘軍是以逸待勞,太平軍則長途奔襲,沒有得到休整,但結果卻是湘軍全軍覆沒,這隻能說是李續賓不行了。

參與三河之戰的太平軍兵力,清朝史料記載不一,數萬、十萬、十幾萬、幾十萬都有,《李續賓年譜》則說是40萬。那麼,太平軍究竟有多少呢?筆者認為,比較可靠的是3萬人,因為他們是長途奔襲的。再則,太平軍精銳不多,能跟李續賓部湘軍硬剛的,也就是數千兩廣“老兄弟”。

安慶之戰時,陳玉成主力悉數出動,大部分駐紮在集賢關、菱湖,總計也就是12000人左右。安慶之戰的重要性,遠非三河之戰可比,所謂三河之戰有數十萬太平軍,隻能是個笑話。畢竟,湘軍也要面子,隻能誇大太平軍人數了。

湘軍敗亡三河:并非孤軍深入,是李續賓不能獨當一面

陳玉成、李續賓正面對決,也就是一天而已。李續賓乘着大霧,分兵突襲駐紮在金牛鎮的太平軍,結果被陳玉成反包圍,困守在煙墩崗。接着,陳玉成留下主力圍困煙墩崗的湘軍,然後率精銳突襲湘軍大營,直接對付李續賓。

湘軍被分割包圍,但太平軍想全殲他們也不容易,因為太平軍缺乏必要的攻堅武器,隻要湘軍自己不亂,堅守待援,還是有辦法突圍而出。1860年,小池驿之戰時,鮑超被太平軍合圍,所部損失慘重,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堅守待援。胡林翼從各地調兵,突襲太平軍後方糧食運輸線,陳玉成被迫撤兵。

也許是之前太過順利,又沒遇到過挫折,李續賓居然慌亂了,一點都不鎮定。太平軍持續攻擊,湘軍拼命死守,戰況非常激烈。由于分兵偷襲金牛鎮,李續賓大營的士兵隻有一千餘人,持久交戰中,湘軍越來越被動。

太平軍多次撕開缺口,湘軍雖說能堵住,卻損失慘重,處境非常危險。此時,作為主帥的李續賓,居然沒了頭緒,不知如何應對局勢;他将遺書交到親信周寬世的手中,然後自殺了。

湘軍敗亡三河:并非孤軍深入,是李續賓不能獨當一面

主帥自殺身亡,湘軍亂成一團,煙墩崗湘軍得到消息後,鬥志全無,被太平軍全部殲滅。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從李續賓大營沖出去,被太平軍斬首。周寬世臨危不亂,他召集潰兵,加強營壘,繼續堅守2天,并尋找機會突圍。

周寬世的努力沒白費,他成功突圍而出,帶着少量親兵回到湖北。7個月後,周寬世率兵在寶慶城下與石達開激戰,多次阻擋太平軍攻勢,等待李續宜、劉長佑援軍的到來,最後擊敗石達開,赢得會戰勝利。

周寬世可以突圍,李續賓為何就不可以呢,若是李續賓鎮定自若,臨危不亂,他也可以突圍而出,東山再起。但是,稍微遇到挫折,李續賓就自殺,從一個主帥的角度而言,李續賓不是合格的主帥,充其量就是個将才而已。

武昌之戰、九江之戰,李續賓意氣風發,一路加官進爵,但實際含金量太少。武昌之戰、九江之戰時,主帥是胡林翼,他負責協調指揮;蔣益澧、鮑超、多隆阿等則負責打援;楊載福、彭玉麟負責運輸糧食。李續賓的任務,就是在城池下構築“堡壘”,圍困城池,打持久戰、消耗戰,摘取勝利果實。

湘軍敗亡三河:并非孤軍深入,是李續賓不能獨當一面

三河之戰時,胡林翼回家丁憂,無法協調各部行動。蔣益澧對李續賓不滿意,彼此沖突很深,武昌之戰尚未結束,蔣益澧就回家“休養”了。多隆阿、鮑超則正在圍困安慶,也不在三河鎮。此時,李續賓隻能獨當一面,自己想辦法。

湘軍陣營,沒了胡林翼,李續賓戰敗三河鎮,全軍覆沒。太平軍陣營,沒了楊秀清指揮,石達開連戰連敗,最終全軍覆沒。可知,石達開、李續賓隻是将才,胡林翼、楊秀清才是帥才。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