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炸出場,一手好牌打得稀碎,明朝才子楊慎的一生

作者:山河駐目

如果說有這麼一個人,父親是當朝首輔,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連皇上都要買他的面子,而他本人則是天下公認的才子,赴京趕考那一年,震動了整個京師,大家都說完了他來了,狀元肯定是他的,别人誰都不用搶了,而他也憑自己的真才實學考中了狀元,直接走上了人生巅峰,看到這裡是大家會不會覺着,這就像小說裡寫的主角一樣,甚至就差扛着音響,開着背景音樂,告訴全世界我才是主角。

王炸出場,一手好牌打得稀碎,明朝才子楊慎的一生

楊慎明朝才子,父親是明朝首輔楊廷和,至于楊廷和有多厲害,這麼說吧,通過兩件事可以證明他有多牛,第一件事,皇帝下聖旨到内閣,他敢給退回去,理由是寫得不好,還不止一次,要是一般人估計早就被皇帝宰了,但很明顯他不是一般人,是以皇帝拿他沒辦法,第二件事是明朝最有權勢,曾經權傾朝野的兩個宦官,一個是九千歲魏忠賢,一個是大太監劉瑾,魏忠賢是崇祯親自幹掉的,而劉瑾就是被楊廷和幹掉的。

而楊慎本人,他在當時的名氣甚至比他爹都大,少年時便聰慧無比,年紀輕輕才名就已傳遍天下,一般的高官子弟去赴京趕考,若是高中都是丢人的事,無數的閑言碎語會蜂擁而至,滿大街都會談論洩露考題走後門之類的,而楊慎趕考時幾乎所有人都覺着他肯定會中狀元,要是中不了才是大新聞。結果如願以償,他果然高中狀元。

如果按照正常的步驟來走,他首先是進翰林院,然後入内閣,甚至接他老子的班,出任下一任内閣首輔,一輩子貴極人臣,走上人生巅峰,那拍千百年之後也會被當成成功者的典範,可以曆史沒有如果。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駕崩。因武宗無子,經張皇後及楊廷和商議,便迎立其堂弟、興朱厚熜繼位,是為明世宗。

這時楊慎命運的轉折點出現了,那就是大禮議事件,朱厚熜即位後按照朝廷禮法,要認堂兄武宗的父母,為父為母,自己的親生父母反倒不能相認了,這件事别人可能會妥協,但朱厚熜卻是極為的固執,堅決不同意,以至于皇帝與楊廷和為首的朝中大臣對立起來,幾番交戰口水噴得滿天飛,問題都沒有徹底解決。

王炸出場,一手好牌打得稀碎,明朝才子楊慎的一生

但第一番論戰卻以楊廷和的辭官宣告結束,這位三朝老臣,曆經幾十年官場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可能是真的累了,哪怕無數人都不同意,想盡辦法挽留,終于還是離開了官場。

楊廷和雖然走了,但反對皇帝認親的大旗由他兒子楊慎接了過來,而罵戰卻在繼續更新。

可能大家覺着朝中大臣噴一噴口水戰,就像街上人打架罵街一樣,沒什麼大不了,其實不然,這些朝中大臣看着文質彬彬,其實一旦開戰那都是文化流氓,膽子極大,啥都敢幹,朝中官場的戰争不比戰場真刀真槍地幹,但卻也是兇險萬分,它真實卻又荒誕,殘酷而又搞笑。

支援皇帝的官員中有兩位極具戰鬥力,特别是在禮法的罵戰中表現驚人,分别叫張璁和桂萼,有一次皇帝将他們二人從外地召回,楊慎及其厭煩二人,竟然想出了一個主意,要在門口找人圍堵二人,要将兩人活活打死。而選擇的地點就是在皇宮裡。

張璁在半路上就有人報信,說有人要害他,加上這位老兄為人比較機警,僥幸躲了過去,而桂萼就沒那麼好的運氣,直接被圍堵到了,據說當天被幾十号大臣打得抱頭鼠竄,好在他運動能力不錯,加上朝中大臣體力上可能真不怎麼樣,雖然狼狽不堪,最終跑了出去,撿回了一條命。直接上演了一場明朝官場版《古惑仔》。

更厲害的還在後面呢,楊慎在後面直接使出殺手锏,領着二百多個文武大臣跑到皇帝的寝宮……去哭鬧。這群文臣拿刀砍人的水準可能真不怎麼樣,可是捅軟刀子的水準堪稱一絕。

據說這二百人去的時候氣勢洶洶,宮裡的太監裡的老遠就躲開了,到了地方後,幾百人齊刷刷跪下,該哭的哭該鬧得鬧,花樣還都不相同,有的抱着門哭,有的摟着樹鬧,還有趴在窗戶上的,可謂是花樣百出,看來一哭二鬧三上吊這招,不僅女人會用,男人用起來威力也極為不俗,甚至聲勢更大。

皇帝都看蒙了,還有這麼玩的,不按套路出牌啊,皇帝一開始讓太監去勸,結果全部铩羽而歸,然後親自出面勸說諸位大臣,結果跪着的比站着的都橫,不起來接着鬧,從早上哭到中午,又鬧到下午,估計給個鋪蓋卷晚上也消停不了。

而這個時候皇帝也怒了,既然全部管用,那就抓起來吧,派錦衣衛把領頭的抓走,事實證明,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何況還是沒有理,對付這群文化流氓還是兵好用,一口氣抓走了七個領頭的,大臣們一看皇帝動真格的了,心理多少有些動搖,開始打了退堂鼓,甚至有一些直接打道回府了,現場還剩下一百四十多人,結果錦衣衛抓人的時候漏掉了一人,此人正是楊慎。

怪不得人家能考中狀元,機靈勁就是強,楊慎一看皇帝要出招,趁人不注意跑了,等抓完人又回來了,領着人接着鬧,

皇帝一看這情形徹底發怒了,那就來吧,讓錦衣衛把所有人全部抓起來打廷杖。結果剩下的一百多人全部被抓走,一百多好人一起被打廷杖那是什麼場面,據說哭聲震天,慘不忍睹。當天被打死的就有十六人,死亡率接近十分之一。

而以楊慎為首的七位領頭人最為凄慘,被打了一頓廷杖後估計也就剩半條命了,結果皇帝不解氣,十天之後又拉出來打了一頓,挨了一頓回籠棍,據說當時楊慎已經被打斷氣了,好在年輕身體不錯,最終挺了過來,但也得到了鬧事的代價,流放。

王炸出場,一手好牌打得稀碎,明朝才子楊慎的一生

結果楊慎平時為官得罪的人估計也不少,竟然有人雇了殺手,在路上等着他,還不止一批,就等着半路把他結果掉。

好在楊慎多少有些自知之明,剛一出城就給車夫指路,往北走,往南走,往東走,車夫直接蒙了,這到底是去哪啊,不僅方向亂指,而且還走走停停,有時一呆就是好幾天不趕路,要不就是快馬加鞭趕起路來像瘋了一樣,有時還派出仆人探一探路,走到最後,車夫蒙了,連馬都轉迷糊了。

然而楊慎所做的一切準備都是為了逃避路上的那群殺手,這群人在路一連埋伏了好多天,結果是望穿秋風,連個屁也沒等來,難道是埋伏的路線不對,實在想不明白楊慎是走的哪條路,

這也不能怪楊慎,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走到哪了。他成功的把自己也轉迷糊了,但是卻成功的躲過了殺手。

至此楊慎的高光時刻徹底過去,他的後半生遠離了京城的權力中心,大多都是在雲南與四川兩地著書生活,并留下多本著作,其中以《韬晦術》,和臨江仙最為著名。

臨江仙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其實縱觀楊慎的一生,他的起點是無人能及的,有着别人不曾擁有的優越條件,自身才學也是無可挑剔,但是中年官場卻有一步錯的太離譜,那就是年輕氣盛和皇帝叫闆,以緻受到流放,再不曾被啟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