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作者:聽月工作室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隻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長壽。元朝時期出現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準,結合字畫年代背景的記載,賞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題記

蒙古人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于公元1279年消滅了南宋王朝最後的抵抗力量,統一中國。元朝在軍事上的強大,使得它擁有廣闊的疆域,然而能夠排除外患的幹擾,緻力于發展經濟和文化。元朝在其統治初期就恢複了科舉制度,尊崇屬于漢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但是,在元朝實行的種族制度下,一般漢族人卻遭受歧視和不平等對待。很多漢族的士人無法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便潛心于書畫等技藝;另一方面,其他民族的知識分子也受他們影響,出現了一些少數民族書法家。

元代由于特殊的曆史背景,書法成就雖不如唐宋時期,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時代特點。一是以趙孟頫、鮮于樞等為代表的書法家,勤習晉唐書法,追承前代書法藝術傳統,形成了自己的時代風格,開啟了“尚态風格”,豐富和發展了王羲之的用筆方法,創造了既有行又有楷的“趙體”,還原了書法的實用功能,影響了明清書風。二是以吳慎、王冕等為代表的書法家繼承了宋代“尚意”書風,把民族沖突壓抑的苦悶寄情于山水,傾訴于筆墨,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對命運的關心,對真善美的體驗。三是以楊維桢等為代表的書法家豐富了草書的内容和表現能力。

我們一起分享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書法作品。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1246年—1302年),字伯機,号困學山民、直寄老人,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于汴梁(今河南開封),漢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津薊州區)人,元代著名書法家,寓居揚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年)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間以才選為浙東宣慰司經曆,後改浙東省都事。

鮮于樞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詩歌與古董,文名顯于世,書法成就最着。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将其列于“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傳。鮮于樞善詩文,工書畫。尤工草書,酒酣吟詩作字,奇态橫生,趙孟頫極推重之。有《困學齋雜錄》、《困學齋詩集》。

鮮于樞的傳世書法作品約有四十件,多為行草書,且以墨迹為主。他的書法由唐人書法入手,再上溯東晉二王。他功力紮實,善懸腕作字,喜用狼毫,強調骨力。他的大字楷書雄逸健拔,圓潤遒勁,氣勢磅礴而不失規矩。行書結體謹嚴,真力飽滿,潇灑自然。草書學懷素并能自出新意,筆法縱肆,氣魄恢宏。

明代王世桢嘗雲“鮮于博學,負材氣,貌偉而髯,類河朔伧父。餘見其行草,往往以骨力勝,而乏姿态,略如其人,以故聲稱漸不敵趙吳興。”

由于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賦閑家中,鮮于樞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能,他除具書法專長外,更是一位文學家,寫下了許多詩詞。他還能作曲,彈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鑒定。正因為有廣泛的藝術修養,且将之融合到書法中,鮮于樞方成為書法大家。

主要作品有:《韓愈石鼓歌》《老子道德經卷》《蘇轼海棠詩卷》《唐詩卷》《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卷》《麻征君透光古鏡歌》《禦史箴卷》《五絕詩》《十詠圖》《神龍蘭亭序》《先茔帖》《張彥享行狀稿卷》《行書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卷》《晚秋雜興詩帖》《詩贊卷》《杜甫魏将軍歌》《論草書帖》《王安石雜詩卷》《韓愈進學解卷》《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行草詩贊卷》《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論書帖》《楊凝式夏熱貼》《歸去來辭》《論草書帖》《跋顔真卿祭侄文稿》《醉時歌等唐人詩十二首》《唐人水簾洞詩》等。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石鼓歌》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書法欣賞《韓愈石鼓歌》 紙本、手卷 34.7×497.6cm,書法長卷分割圖檔8張。

此卷引首有羅廷琛所書“元鮮于伯機書石鼓歌真迹,嶽雪樓藏”數字,從中可知,此卷曾經“嶽雪樓”收藏過,即為清末大收藏家孔宙(字熾庭)收藏過,卷尾有清初“四大鑒藏家”之一曹溶所題寫的跋語,曾經他收藏過,其身價倍增。其後又有孔宙的題跋,說明此卷經過清代二個大收藏家的收藏,其價更不虛傳。孔宙的藏品經由他的兒子孔廣镛、廣陶編著的《嶽雪樓書畫錄》五卷出版。廣镛号懷民,其弟廣陶字鴻昌,号少唐,廣東南海人。清鹹豐、同治(1851-1874)間人,其父宙編修,嗜好書畫,收藏甚富。孔氏兄弟笃守家業,複增購不少,遂将家藏書畫著錄彙編成書,書前有鹹豐十一年(1861)陳其锟叙和黎兆棠序。錄自唐人寫經,終于明末,按時代為序,共一百三十九件,所收作品中頗多曆代名迹。此件即為其中重要藏品之一。

鮮于樞墨寫《石鼓歌》傳世有兩本,一部作于元大德五年(1301),現存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其二為本卷,乃鮮氏書藝成熟期的完美之作,其紙墨品相完潔,較“大都會本”的絕筆之作,更勝一籌。明書家、文學家陸深題跋言道:“石鼓文字奇也,韓此詩又奇,困學書此,力與之敵,又奇也。”如此評價可謂相當中肯。明清以來,此本流傳有緒,上钤“鮮于”、“困學齋”印,明人陸深、曹溶、清人羅天池、孔廣陶、胡璧城等十數家跋及钤印,并著錄于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孔廣陶《嶽雪樓書畫錄》、《中國書法大成》第四冊等六部書畫彙編著作。

韓愈的《石鼓歌》原文: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少陵無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綱淩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搜于岐陽騁雄俊,萬裡禽獸皆遮羅。镌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從臣才藝鹹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護煩呵。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盡備無差訛。辭嚴義密讀難曉,字型不類隸與蝌。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砍斷生蛟鼍。鸾翔鳳翥衆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金繩鐵索鎖鈕壯。古鼎躍水龍騰梭。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嗟餘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古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氈包席裹可立緻,十鼓隻載數駱駝。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聖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觀經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剜苔剔藓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大廈深檐與覆寫,經曆久遠期無陀。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妍婀。牧童敲火牛砺角,誰複着手為摩挲。日銷月铄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繼周八代争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轲。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石鼓之歌止于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在唐代,曾有二個大詩人寫過《石鼓歌》,一是韋應物,一是韓愈。鮮于樞所寫的《石鼓歌》是韓愈所作的七言詩。

鮮于樞行書《石鼓歌》傳世有二件,一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作于大德五年辛醜,年45歲,伯機即逝于此年,蓋絕筆也。書于經折紙上,裱為橫卷。其二即此卷,雖無款,而筆法圓勁雍容,揮灑自如,望而知其為鮮于樞最成熟期之精品,且紙墨完潔,又勝大都會本一籌。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老子道德經卷》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老子道德經卷》,紙本,楷書,縱26.7厘米,橫642.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楷書老子道德經卷》從“天長地久”開始,末書“老子道德經卷上”,缺下卷,不具名款。每段接紙有“三教弟子”朱文印。卷後有翁方綱題跋、吳榮光題名、顔世清跋共五段,又“松下清齋”書簽。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此帖書法學虞世南,體勢修長,筆法精美,清爽勁利,是伯幾僅見的楷書長篇,當為中年時佳作。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鑒藏印記有“謹庭秘玩”(朱文)、“松下清齋”、“純期滿字更獲半珠”(朱文)、“枕經書屋考藏之印”(朱文)、“陸恭私印”(白文)、“譚溪審定”(朱文)’“蘇齋墨緣”(朱文).“曾在□坡案頭”(朱文)、“古吳潘介繁□坡氏印記”(朱文)及葉恭綽諸印。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此卷書法節錄老子《道德經》卷,從“天長地久”寫起,末書“老子道德經卷上”,共211行,因缺下半部分,是以未署款。每段接紙有“三教弟子”印。卷後有翁方綱跋,吳榮光題名,顔世清跋五段,又有“松下清齋”題簽。此帖曾經翁方綱、陸恭、葉恭綽等人鑒藏,有數方印記。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潘遵祁鈔錄《須靜齋雲煙過眼錄》著錄。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蘇轼海棠詩卷》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行草《蘇轼海棠詩卷》 紙本縱34.5厘米橫584厘米, 1301年大德五年書 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無書寫年月。鮮于樞為人倜傥,磊落才高,不凡富有雄強的氣度,到了中晚年,隐居林泉以琴書度日,其郁積在胸中的磊落不平之氣,仍無法遏制故發洩于點畫之中,聯想到蘇東坡谪居黃州寫《海棠詩》以排憂之事。于是披覽蘇轼《海棠詩》卷提筆宣意抒情。是以此卷書法用筆中鋒直下沖突,急行點畫淋漓酣暢铿锵有力,大氣磅礴勢不可遏。布局上雖然多數字獨自成體,絕少糾纏連綿卻無凝滞生澀之感。此卷實為鮮于樞一生壓軸之作。元代仇遠寫詩評價說:“坡翁谪守黃州郡,感慨長吟對海棠。困學仙人複掃帚,墨形詩句總生春。”明代張弘至跋語說:“如春花帶齒,又同孤松懸崖。”評價十分恰當。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草書唐詩卷》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唐詩卷》(4-0圖)原文: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石鼓歌(韓愈)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綱淩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   

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   

搜于岐陽騁雄俊,萬裡禽獸皆遮羅。   

镌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從臣才藝鹹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盡備無差訛。  

辭嚴義密讀難曉,字型不類隸與蝌。  

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砍斷生蛟鼍。  

鸾翔鳳翥衆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金繩鐵索鎖鈕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嗟餘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4-1)圖

古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  

氈包席裹可立緻,十鼓隻載數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聖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   

剜苔剔藓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廈深檐與覆寫,經曆久遠期無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牧童敲火牛砺角,誰複着手為摩挲。   

日銷月铄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繼周八代争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兵車行(杜甫)(4-2)

車辚辚,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也作“爺娘”),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裡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複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随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骢馬行(杜甫)(4-3)

鄧公馬癖人共知,初得花骢大宛種。夙昔傳聞思一見,

牽來左右神皆竦。雄姿逸态何崷崒,顧影驕嘶自矜寵。

隅目青熒夾鏡懸,肉駿碨礌連錢動。朝來久試華軒下,

未覺千金滿高價。赤汗微生白雪毛,銀鞍卻覆香羅帕。

卿家舊賜公取之,天廄真龍此其亞。晝洗須騰泾渭深,

朝趨可刷幽并夜。吾聞良骥老始成,此馬數年人更驚。

豈有四蹄疾于鳥,不與八駿俱先鳴。時俗造次那得緻,

雲霧晦冥方降精。近聞下诏喧都邑,肯使骐驎地上行。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古長城吟(王翰) (4-4)

長安少年無遠圖,一生惟羨執金吾。麒麟前殿拜天子,

走馬西擊長城胡。胡沙獵獵吹人面,漢虜相逢不相見。

遙聞鼙鼓動地來,傳道單于夜猶戰。此時顧恩甯顧身,

為君一行摧萬人。壯士揮戈回白日,單于濺血染朱輪。

歸來飲馬長城窟,長城道傍多白骨。問之耆老何代人,

雲是秦王築城卒。黃昏塞北無人煙,鬼哭啾啾聲沸天。

無罪見誅功不賞,孤魂流落此城邊。當昔秦王按劍起,

諸侯膝行不敢視。富國強兵二十年,築怨興徭九千裡。

秦王築城何太愚,天實亡秦非北胡。一朝禍起蕭牆内,

渭水鹹陽不複都。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一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二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三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四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五

元代鮮于樞書法長卷欣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紙本縱31.54厘米,橫850厘米,為鮮于樞52歲時所書,高清晰草書書法圖檔11張。為鮮于樞42歲時所書。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六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七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八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九

鮮于樞的書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書學懷素并能自出新意。他的執筆方法很有特點,使用獨特的回腕法;喜歡用狼毫,寫字強調骨力。的确,他的行草書骨力勁健,真力飽滿。行筆潇灑自然。他的功力很紮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十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草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十一

釋文: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挂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文:八月深秋,狂風怒号,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窪的水塘裡。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偷竊的事來,毫無顧忌地抱着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隻好回來,拄着拐杖感歎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涼。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闆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亂踢,把被裡蹬破了。因為屋頂漏雨,床頭都沒有一點幹的地方,像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怎麼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遮蔽天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顔歡笑!房子不為風雨所動搖,安穩得像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麻征君透光古鏡歌》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行楷《麻征君透光古鏡歌》紙本,30.5 x 19.8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大字行楷,剪裝成冊,此冊為破行剪裝成冊,從鑒藏印來看,改裝當在入清内府以前梁清标所為,原裝饬形式已無法知道。

《麻征君透光古鏡歌》結構近方形,字距和行距由于是裁别而成,以無法窺見原貌,從痕迹看,原來可能是四字一行。字型按字之筆畫多少與固有形态,略有大小,總體上大小均勻,筆畫粗細變化不大,字型結構從晉唐楷書來。

他似乎不經意于每一筆畫的精美,而着力于每個字的整體氣勢與形象的創造。蘇轼曾說過:“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餘。”此幅大字稱得上“結密無間”,而且越往後寫的越好,運筆着墨均達到完美的程度。總體看,此幅大字型勢規整,氣勢恢弘,是鮮于氏大楷書的典型之作。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禦史箴卷》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元代鮮于樞行楷書法長卷欣賞《禦史箴卷》紙本,50.1x409.6厘米。大德三年(1299)作,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此卷運筆沉雄樸茂,不事雕琢,而風華自在。卷後有趙孟頫跋曰:“伯機書,筆筆皆有古法,足為至寶。”

全篇從結字到用筆,呈現出濃厚的趙氏書風,結體疏朗,筆勢雄健,頗顯蒼率勁健之美,在雄渾和大氣磅礴的氣勢上,比之趙孟頫有過之而無不及。鮮于樞生性耿介意氣雄豪,大字正可充分展示其骨力的勁挺和氣勢的雄偉。是以,是以鮮于樞的書法大字優于小字,而且是愈大愈佳。是以趙孟頫稱《禦史箴》筆筆皆有古法,足為至寶, 這也是對鮮于樞書法藝術最具分量的贊頌。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五絕詩》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元 鮮于樞《五絕詩》頁,紙本,行書,縱34.3cm,橫35.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我愛陶彭澤,無錢對菊花。而今九日至,自覺酒須賒。困學。本幅署款:“困學”。钤“虎林隐吏”印。

主要鑒藏印有明代沐昂“黔甯王子子孫孫永保之”印,現代“張珩私印”等。

此頁書唐代杜甫《複愁》十二首之十一(文字與通行版本略有不同)。結字開張,行筆遒勁,尺幅雖小,卻足以代表鮮于氏英偉豪邁、痛快淋漓的書法風格。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十詠圖》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跋張先《十詠圖》,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神龍蘭亭序》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跋《神龍蘭亭序》,楷書,縱24.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先茔帖》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先茔帖》(《緻白珽劄》),手劄,紙本。

釋文:先茔圍牆急用四獸像,欲求寺院砌地厚大方縥五枚。宗師或有之,不知湛淵子可以下一轉語否?檀波羅蜜亦當行所當為事,必不吝也。呵呵。樞頓首。湛淵路教翰學先生。八月廿六日。

白謕(1243-1328),字廷玉,号湛淵,錢塘人。曾官婺州路、蘭溪州判官。擅長詩文。

伯機書健拔跌蕩氣宇軒昂,趙孟俯甚重之,每以二紙易其一書。然二人皆元時一代巨擘,而趙氏的謙遜敦厚,尤可為學者師表。性情刻薄,胸不容人,筆底必落小家路數。此劄前三行嚴正樸茂,書與情合,此後漸趨率放,暢達中有沉郁之緻,是神韻功力兼長的佳作。

著錄: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書考》卷十七(作《檀波羅密帖》)。清·顧複:《平生壯觀》卷四。清·謝希曾:《契孽堂書畫錄》卷一,《元名賢真迹》冊之一。清·端方:《壬寅銷夏錄》第八冊,《元賢詞翰》冊之一。《宋元墨寶》第一集,有正書局影印。《宋元明清書法叢刊》,第二卷,第72頁,二玄社,東京。黃君實:《宋元明清四朝翰墨》第二卷,第72-73頁,二玄社,東京,1996年。《徐邦達集》(五)《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書法(壹)》212頁,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出版。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張彥享行狀稿卷》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張彥享行狀稿卷》,紙本,行書。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行書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卷》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行書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卷》,紙本,縱48.6厘米,橫533.3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行句系自“夫前呵從者塞途”起(據《韓昌黎集》),其前尚缺一百零八字。有“清森峭勁、風骨棱棱”之評。卷後明王稚登、宋珏,近代狄平子書跋。明趙宦光、清缪日藻、曾燠及狄平子遞藏。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晚秋雜興詩帖》賞析

鮮于樞《晚秋雜興詩帖》,紙本,行書,縱33.6cm,橫(一)40.6cm,(二)41.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釋文: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樞拜呈。薄宦常爲客,虛名不救貧。又看新過雁,仍是未歸人。茅屋空誰補?柴車晚自巾。青雲有知己,潦倒若爲親。沈靜莓苔合,門閑落葉深。炎方秋尚暑,水國盡多陰。寓意時觀畫,怡情偶聽琴。起予賴詩友,爲爾動微吟。身共賓鴻遠,心同野鶴孤。稚易荊瑢W稼任兄愚。北望空思汴,南遊未厭吳。年須問藜藿,興不在蒪鲈。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本幅首署:“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樞拜呈。”藏印有“長垣王氏珍玩”、“宋荦審定”。《石渠寶笈初編》卷一О著錄。這是鮮于樞為和仇遠詩而作并書的三首五言律詩,17行,詩中充滿濃郁的思鄉之情。從“北望空思汴,南遊未厭吳”一句可知作者此時正身處江浙一帶。此帖書法俊爽勁健,略顯蒼疏,是鮮氏中晚年衆多作品中較具代表性的一件。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詩贊卷》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詩贊卷》,紙本,上海博物館藏。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杜甫魏将軍歌》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杜甫魏将軍歌》之一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杜甫魏将軍歌》之二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杜甫魏将軍歌》之三

鮮于樞《杜甫魏将軍歌》,草書。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論草書帖》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論草書帖》,草書。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王安石雜詩卷》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王安石雜詩卷》高50厘米,長1025厘米,書王安石雜讨詩四首:《題侍書蒸公楚江秋曉圖》、《招約之職并示正甫書記》、《示元度》、《奉酬約之見招》。遼甯博物館藏。全卷600餘字,書于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時鮮于樞36歲,正值書藝旺盛時期,故書氣恢宏,骨力勁健,圓轉流暢,表現了鮮于樞極深的書法功力。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韓愈進學解卷》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愈進學解卷》之一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愈進學解卷》之二

鮮于樞《韓愈進學解卷》,縱49.1厘米,橫795.5厘米。北京首都博物館藏。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愈進學解卷》之三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愈進學解卷》之四

《進學解》原文是唐代韓愈的著名文章。此卷是鮮于樞用行書、草書所寫,其全文,共一○八行,每行二-十字不等。前半部以行書為主,後半部以草書為主,潇灑自然,一氣呵成,剛柔頓挫,節奏分明。如水墨畫高低遠近,起伏多變。是鮮于樞作品中的一件精品。钤有"鮮于樞伯幾父"白文印;"漁陽"、"虎林隐吏"朱文印。後續一紙,有元朝劉緻、班惟志二跋。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愈進學解卷》之五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愈進學解卷》之六

劉緻(1280-1334),字時中,号逋齋,山西人。此段跋語風格屬趙孟钜幌擔暈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 紙本,行書,縱32cm,橫34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舊俗疲庸主,群雄問獨夫。譏歸龍鳳質,威定虎狼都。無屬尊堯典,神功協禹谟。風雲随絕足,日月繼高衢。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直詞甯戮辱,賢路不崎岖。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指揮安率土,蕩滌撫洪爐。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玉衣晨自舉,鐵馬汗長趨。松柏瞻虛殿,塵沙立冥途。寂寞開國日,流恨滿山隅。右工部行次昭陵詩,困學民書。

末識:“右工部行次昭陵詩,困學民書。”钤“鮮于”、“白幾印章”、“箕子之裔”、“虎林隐吏”、“中山後人”印五方。卷末有王祎、宋濂二跋。鑒藏印記有清乾隆、嘉慶、宣統諸玺及梁清标、宋濂、王祎等印多方。

明顧複《平生壯觀》卷四,清《石渠寶笈初編》卷三一,《故宮已佚書畫目》著錄。

這是鮮于樞以行書大字錄寫的杜甫五言《行次昭陵詩》。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現實主義詩歌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内容大都與當時的朝政有關,此首詩亦充滿了對國家興衰的關注。

此帖結體疏朗,筆勢雄渾,與鮮于樞個人性情正相吻合。如柳貫所評:“公毅然美大夫,面帶河朔偉氣,每酒酣骜放,揮毫結字,奇态橫生,勢有不可遏者。”此卷是鮮于樞大字行書的代表作品。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行草詩贊卷》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行草詩贊卷》,為墨迹本。大德六年(1302)作。整卷七十一行,每行兩字至四字不等。前書《雪庵像贊》(雪庵即釋溥光)詩,後書《吸月杯贊》。像贊詩首缺“幽”“流”“求”“讴”、“球”“牛”六韻。卷後有陸居仁次韻二章,書法亦甚可觀。此卷現藏上海博物館,香港書譜社曾有影印本面世。

此卷書法骨力勁健,真力飽滿,氣勢雄偉跌宕,筆勢縱橫而又堅實,氣勢雄魄又不失規矩。他在書寫時往往注意細節的處理,諸如整篇布局疏密講究,飛白運用巧妙以及對鋒穎及牽絲映帶的巧妙安排等。在書寫時給人以不疾不徐、雍容不迫的大方自然的感覺。都是顯現出其作為元代一流書家的本色。這幅《行書詩贊卷》雖然起首部分缺失,仍不失為鮮于樞書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也為研究鮮于樞書法藝術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一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二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三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四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五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行句系自"夫前呵從者塞途"起(據《韓昌黎集》),其前尚缺一百零八字。有"清森峭勁、風骨棱棱"之評。

卷後明王稚登、宋珏,近代狄平子書跋。明趙宦光、清缪日藻、曾燠及狄平子遞藏。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六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七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八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九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十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十一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十二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十三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十四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十五

釋文: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争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緻也。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擢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适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後;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徒,足将進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吾生以徜徉。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十六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十七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十八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十九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韓昌黎送李願歸盤谷序》之二十

右韓文公《送李願歸盤谷序》,大德庚子,樞以事至東昌,吉甫兄适任總判,遺其子袖此紙徵書。寄寓村舍,文房之具不備。人有千金應科筆相借者,皆南人讬名僞作,一入墨鋒便散,凡四五易竟此卷,然皆不成書,僅兌違命之責爾。拙惡之譏,所不敢辭。困學民鮮于樞記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論書帖》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元 鮮于樞 《論書帖》之一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元 鮮于樞 《論書帖》之二

元 鮮于樞 《論書帖》 草書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楊凝式夏熱貼》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元代鮮于樞跋《楊凝式夏熱貼》,大德五年七月鮮于樞信筆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右楊景度行書。山谷有雲:“俗書隻識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鳳子,下筆便到烏絲闌。”為前輩推重如此,王欽若在祥符天贶節,尚有暇及此耶?此帖絕無發鳳動氣處,尤可寶也。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歸去來辭》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元代鮮于樞行草書法手卷欣賞《歸去來辭》,大德庚子年鮮于伯機書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書法欣賞《論草書帖》之一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書法欣賞《論草書帖》之二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書法欣賞《論草書帖》之三

鮮于樞書法欣賞《論草書帖》高清書法圖檔3張。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跋顔真卿祭侄文稿》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行楷《跋顔真卿祭侄文稿》之一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行楷《跋顔真卿祭侄文稿》之二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行楷《跋顔真卿祭侄文稿》之三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行楷《跋顔真卿祭侄文稿》之四

元代鮮于樞行楷書欣賞《跋顔真卿祭侄文稿》,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丙戌(1286年)六月鮮于樞記,戊子(1288年)十月九日鮮于樞拜手書...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醉時歌等唐人詩十二首》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于樞冊頁《醉時歌等唐人詩十二首》

原文:《醉時歌》(杜甫)

諸公衮衮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甲第紛紛厭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絲。

日籴太倉五升米,時赴鄭老同襟期。

得錢即相覓,沽酒不複疑。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

清夜沉沉動春酌,燈前細雨檐花落。

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

相如逸才親滌器,子雲識字終投閣。

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儒術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

不須聞此意慘怆,生前相遇且銜杯!

(錄儲光羲《同武平一員外遊湖五首時武貶金壇令》)

朝來仙閣聽弦歌,暝入花亭見绮羅。

池邊命酒憐風月,浦口還船惜芰荷。

(……)

花潭竹嶼傍幽蹊,畫楫浮空入夜溪。

芰荷覆水船難進,歌舞留人月易低。

(錄儲光羲《寄孫山人》)

新林二月孤舟還,水滿清江花滿山。

借問故園隐君子,時時來往住人間。

(王昌齡《西宮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卻恨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王昌齡 《春宮曲》)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王昌齡 《重别李評事》)

莫道清江離别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吳姬緩舞留君醉,随意青楓白露寒。

(劉長卿《尋盛禅師蘭若》)

秋草黃花覆古阡,隔林遙見起人煙。

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憐君一見一悲歌,歲歲無如老去何。

白屋漸看秋草沒,青雲莫道故人多。

(劉長卿《寄别朱拾遺》)

天書遠召滄浪客,幾度臨歧病未能。

江海茫茫春欲遍,行人一騎發金陵。

(劉長卿《昭陽曲》)

昨夜承恩宿未央,羅衣猶帶禦煙香。

芙蓉帳小雲屏暗,楊柳風多水殿涼。

(高适《除夜作》)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裡,愁鬓明朝又一年。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唐人水簾洞詩》賞析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鮮于樞《唐人水簾洞詩》,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鮮于樞早歲學書法,未能如古人,偶于野外看見二人挽車泥淖中,頓有所悟。他寫字時多用中鋒回腕,筆墨淋淳酣暢,氣勢雄偉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橫生。鮮于樞兼長楷書、行、草書,尤以草書為最。他的功力很紮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着有《困學齋集》。鮮于樞與趙孟頫齊名,同被譽為元代書壇“巨擘”,并稱“二妙”、“二傑”,但其影響略遜于趙孟頫。

元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鮮于樞二十九幅經典書法名帖賞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