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58歲時突然駕崩,乾隆為何拼命掩蓋死因?死因有點不光彩

說起清朝的皇帝,名氣最大的自然當屬有着“千古一帝”美譽的康熙皇帝,他在文治武功方面的成就可以比肩漢武帝、唐太宗等人。不過,康熙晚年時期出現了怠政的現象,朝廷國庫空虛,吏治敗壞,“康熙盛世”名存實亡。如果不是雍正帝力挽狂瀾,恐怕清朝會像當初的元朝一樣,不到百年就滅亡了。

雍正58歲時突然駕崩,乾隆為何拼命掩蓋死因?死因有點不光彩

毫無疑問,雍正是清朝功勞最大的皇帝,奠定了清朝276年的基業。雖然雍正留給後人的印象,還有他在九子奪嫡中的表現,無不表明他是一個性格冷酷之人,但是對于當時的百姓來說,雍正的出現恰恰适應了當時的社會需求。雍正登基後的一系列舉措,不但極大地增強了清朝的國力,也讓“康熙盛世”變得名副其實,更是在“康乾盛世”中起到了最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以皇帝的标準來評判的話,雍正毫無疑問是一個好皇帝,他的身上與朱元璋有着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說勤奮、節儉、重視吏治等等,他們的出現對于那個時代的百姓來說,确實是一件幸事。可惜的是,雍正隻當了13年皇帝,就在58歲那年突然暴斃,從發病到駕崩僅僅兩天時間。關于雍正皇帝的死因,史書上語焉不詳,為何乾隆要拼命掩蓋雍正皇帝的死因?因為雍正帝的死因确實有些丢人,十分不符合他英明神武的形象。

雍正58歲時突然駕崩,乾隆為何拼命掩蓋死因?死因有點不光彩

關于雍正皇帝的死因,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都語焉不詳,就連清人筆記中對此記載都十分隐晦。比如說康雍乾三朝重臣張廷玉,他在《自訂年譜》中描繪了參與雍正臨終事宜的經曆,但是僅僅隻有三言兩語,絲毫沒有提及雍正帝的死因。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張廷玉的記載,他似乎對雍正的突然死亡表現出了極大的驚訝,或者說驚駭?

至于民間傳說中關于雍正的死因就更離奇了。因為雍正是突然暴斃,是以民間就産生了種種奇怪的猜測和傳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呂四娘刺殺說。在民間傳說中,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另有一說是孫女),她為了幫呂留良和他的門人子弟報仇,以選妃的名義混進皇宮,然後在雍正召其侍寝時以短劍将雍正斬首而亡。是以,在民間傳說中,也有雍正以金頭代替人頭下葬之說。

雍正58歲時突然駕崩,乾隆為何拼命掩蓋死因?死因有點不光彩

雍正與呂留良家的恩怨,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産物,在對待呂留良這樣的文人方面,雍正表現出了極大的殘酷手段。在呂留良去世後,雍正還下旨将他剖棺戮屍,呂氏一族的子弟和門人都受到牽連,要麼被直接處死,要麼被流徙為奴。雍正這種殘酷的手段,自然引起了人們的反感,是以民間才出現了呂四娘為父報仇的故事。

這種說法雖然在民間廣為流傳,但真實性卻很低。以清朝皇宮守衛的嚴格,一個弱女子想要刺殺當朝皇帝,簡直是難如登天。如果清朝皇帝這麼好殺,那些天地會的好漢早就動手了。嘉慶年間的林清,聚集了兩百餘人,還有太監劉得财、張太等人當内應都沒能得手,呂四娘單槍匹馬更不可能成功。

雍正58歲時突然駕崩,乾隆為何拼命掩蓋死因?死因有點不光彩

那麼,史書上對雍正皇帝的死因是怎麼記載的呢?史書上并未明确記載雍正皇帝的死因,但是從言語上給人的感覺是,雍正皇帝是因為處理國政太勤奮給累死的。史書上這樣的記載,可能源于乾隆對父親雍正形象的維護,是以并沒有如實記載雍正皇帝的死因。那麼,乾隆為何要隐瞞雍正死因呢?這是因為雍正的死因,相較于他的皇帝身份來說,确實有些丢人。

随着清朝史料的不斷發現,人們對雍正皇帝的死因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毫無疑問,雍正确實是一位勤奮的好皇帝,但是他卻并不是因為過度操勞累死的,而是因為晚年迷戀長生之術,服食“金丹”導緻他去世的。根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的記載,雍正晚年沉迷煉丹,為此還大量購入木炭、丹砂、紫銅等煉丹原料,煉丹的地點則是圓明園東南角的秀清村。而負責替雍正操辦此事的,則是太醫院的劉勝芳和内務府總管的海望。

雍正58歲時突然駕崩,乾隆為何拼命掩蓋死因?死因有點不光彩

古代皇帝癡迷煉丹,這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嘉靖皇帝對煉丹的癡迷程度更是遠超雍正,曆史上因為服用丹藥而亡的皇帝也有許多。那麼,為何乾隆會覺得雍正因為服食金丹而死的死法比較丢人呢?這主要是因為到了清朝時代,人們已經普遍意識到煉丹的危害,也不再相信煉丹道士的鬼話,更不會妄求長生不老。而雍正身為皇帝,自幼飽讀詩書,居然還不明白這個道理,最終因為服用丹藥而亡确實不太光彩。乾隆為何維護父親的形象,隻好隐瞞了雍正的死因,對外說他是操勞而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