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南生物多樣性數字化百科圖譜】雕鸮:捕捉小獵物不算什麼,暗殺猛禽才是真的猛!

作者:雲南釋出
【雲南生物多樣性數字化百科圖譜】雕鸮:捕捉小獵物不算什麼,暗殺猛禽才是真的猛!

雕鸮,隸屬脊椎動物,鳥綱,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屬。别名恨狐、鹫兔、角鸱、雕枭。多栖息于植被茂盛,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國内多地均有分布。照片攝于大理。

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能有多大呢?關于這個問題,就讓今天的主角雕鸮來回答吧。其體長可達73厘米左右,傳說部分個體甚至可以達到成年人的半人高,翼展可以輕松突破兩米,體重4千克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性鳥類之一,也被稱為鸮(貓)王。

除了體型巨大,雕鸮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眉毛”非常長。其實,它的“眉毛”有個學術稱呼叫做耳羽,能夠顯著突出于頭部的兩側,一般長度為5.5—10厘米。

體色上,成年雕鸮身披迷彩,其身體大部分為淡淡的棕黃色,并規則交雜有深褐色或棕褐色細紋。後頸和上背部為棕色,頭頂為黑褐色,下腹幾乎為純棕白色,喙和爪為鉛灰色并在陽光下泛着寒光。

它們捕食的對象以鼠類、兔類為主,但也能捕捉狐狸、豪豬、野貓等獸類。因為常被人們發現其捕獵狐狸,是以民間又有雕鸮前世和狐狸是冤家的說法,這也是其别名“恨狐”的由來。

有意思的是,相較于大多數猛禽通過高速俯沖進行捕獵不同,雕鸮發現獵物後通常會低空貼地飛行,并控制翅膀的煽動頻率達到慢而無聲地接近獵物,再加上其大多夜晚活動,使得獵物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被其捕獲。最誇張的是,連一些号稱空中霸主的蒼鷹、鹗、遊隼等猛禽也會被其偷襲得手。

張炜,雲南鶴慶人,出生于1956年。雲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自由攝影人,主要偏向生态方面的鳥類及動物類攝影。

策劃統籌:趙娟 連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報設計:鄭弼尹

編輯:郭晨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