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這三個字,也許就是對近年來B站的發展程序最好的總結。
自B站正式踏入商業化的道路以來,越來越多的公衆人物、官媒乃至社會組織入駐B站,傾聽年輕人的聲音,并與之交流,共同将B站從視訊網站打造成一個綜合社群。

11月15日,又一位領域巨頭“中國駐大阪總領館”入駐到這個大家庭,與B站使用者見面。
在第一個視訊裡,中國駐大阪總領薛劍就用鏡頭帶領觀衆了解總領館的日常工作以及外交官們更為親近的一面:
薛劍深知在大衆的認知當中,外交官高官尊爵,是嚴肅、不可靠近的職務。是以他與總領館的吉祥物一起,既展現了他們日常、二次元的一面;也展示了他們幫助在日本的華人以及鞏固中日友誼的決心。
而後,薛劍又展示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總領館發放給同胞們的健康包、春節包。由于展示的過程非常“教科書”化,以至于不少觀衆都用彈幕戲稱其為“電視購物”。
當然,更多的國民的感激之情,有不少在日華人就領到總領館的健康包、春節包,用彈幕的形式向總領館的工作者們表示感謝。
看見薛劍親民的一面,不少人的“DNA動了”,紛紛在評論區中留言,建議官方多發一點二次元相關的内容。因為相較于其他駐地領事館,中國駐大阪總領館的畫風可要“接地氣”上些許。
除了日常釋出時事政治、宣傳中國優秀文化以外,中國駐大阪總領館還會與國内各大遊戲廠商關聯,借遊戲宣傳相關事宜。
就在前段時間,總領館就聯合人氣手遊《原神》,制作了防詐騙宣傳短漫,提醒華僑華人,警惕電信詐騙。
漫畫中,熒和派蒙在旅行過程中,被“卷”入了一宗走私案件當中,此時負責“辦案”的NPC承諾隻要熒能夠傳遞巨額魔拉,便可以對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熒則以回去準備魔拉為由,通知了真正的天領奉行,将這一詐騙團夥捉拿歸案。
這一趣味反詐小漫畫在當時得到不少網友的稱贊,同時也驚奇總領館這樣一個外交代表機關,竟也會和遊戲關聯。
同樣的,在疫情肆虐期間,總領館也連載了數期科普漫畫,以提醒華人注意防範。
這幾期漫畫,仿照《工作細胞》的模式,将建築比作人體、病毒比作人,通過病毒來訪的方式,講解是如何入侵人體。
在後續的劇情當中,漫畫又科普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病毒進入人體細胞後,如何通過控制RNA,生産新病毒;以及免疫細胞如何抵禦病毒等。
借着這些通俗易懂的劇情,不少網友也了解到病毒的危害,紛紛表示自己會提高防範意識。
作為外交部,除了利用二次元文化提醒在日華人以外,總領館也熱衷于向日本人宣傳含有中國元素的二次元文化。例如,自《Love Live》系列中的國人角色唐可可走紅以後,總領館就用日語,向日本網友介紹這位沒有刻闆印象的中國角色。
而在春節期間,總領館在外網的官方賬号同樣采用了《原神》中的角色形象,向外國網友科普春節文化;
在後來的元宵節期間,也用《碧海航線》中的肇和、應瑞作為賀圖,科普關于元宵節的知識。
正是多次利用二次元文化做宣傳,中國駐大阪總領館在中日網友面前樹立起了一個平易近人的形象,也正因如此,此次入駐B站一事,才能在短時間内引起巨大的反響。
當然,這樣的反響,也得益于中國二次元文化的輸出能力不斷加強。
一直以來,中國的文化輸出都處于弱勢,在動漫領域,低齡化作品的湧現更是使該領域成為弱勢中的弱勢。
文化無法輸出,也就導緻了外國人隻能從過去的書籍、影視作品中了解中國文化。在上世紀7、80年代,古裝、武打電影,是中國文化輸出的主力軍。
李小龍作為當時國際上最知名的武打影星之一,其作品中的某些角色,甚至能成為風向标。例如,在李小龍主演的《龍争虎鬥》中,有着“女版李小龍”之稱的茅瑛所飾演的“李姐”,就是一身“包子頭+旗袍”的造型。
憑着這部進軍好萊塢的電影,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從中認識到了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人形象,這些印象也影響了後來外國創作者們對中國角色的塑造。例如,《街頭霸王》的春麗、《魔卡少女櫻》裡的李莓玲,都是包子頭的形象。
這樣的印象逐漸在外國人心裡紮根,而随着中國文化輸出的日趨減弱,外國人無法更新對中國人的印象,以至于在後續的創作中,他們隻能一直引用這些來自過去的刻闆印象,去塑造中國角色。
所幸這些刻闆印象,也随着中國文化輸出的力度不斷加強而開始更替。
就比如過去一年來大熱的《原神》,盡管這款遊戲在各方面備受争議,但在此先不作讨論,而是将重心放在文化輸出方面。
遊戲中的世界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不同地區的設定都參考了現實中各個國家的文化,而作為一個國産遊戲,《原神》自然是在以本國為原型的地區中加重筆墨。
不難發現,璃月地區正是以中國文化為基底,融合了中式建築、服飾,以及古文、燈謎等民間習俗,就連城鎮以外的場景,也是以張家界、黃龍等知名的風景名勝為基礎而制作的。
精良的制作也激起了外國玩家了解中國文化的興趣,在璃月地區取得成功後,外網上就掀起了一陣外國人想要學習中文的風潮。且随着《原神》的不斷出圈,外國地區也利用遊戲當中的元素帶動商業或是鼓勵玩家。
在菲律賓,有城市的醫務人員就使用遊戲中的形象制作接種海報,宣傳接種疫苗的必要性,該事件後續也被當地電視台報道,某種意義上也是為遊戲本身進行宣傳,進一步提高了中國文化的輸出能力。
在《原神》及其以中國文化為基底的角色當中,自然沒有所謂的“包子頭+旗袍”,而是在保留中式服飾特征的基礎上,加入更多符合能夠滿足玩家、更富美感和虛拟感的創新元素。
随着這些角色的形象更加飽滿,外國玩家也能通過這些角色,更新自己對中國角色的刻闆印象。
除了這些帶有傳統元素的中國角色,中國人的現代形象也通過其他角色被外國觀衆所認知,最近頻繁出圈的唐可可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同樣的,作為一名在中國成長的角色,唐可可算是集聚了中國學生應有的特征:行動力強、不會過分讀空氣、學習成績好(畢竟上海卷王)、體育較弱、追求潮流文化...憑着這樣的形象,外國觀衆也間接認識到了中國人嶄新的一面。
得益于這些文化輸出,外網上也多出了很多想要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聲音,而促進中外友好的中國駐大阪總領館,自然也是想跟上年輕人的潮流,反向利用這些積極的中國文化,去赢得更多人的關注。
至此也不奇怪,為什麼一個外交代表機關,會“二”起來了。
相信在未來,中國文化的輸出能力,會随着越來越多優秀的ACG作品及其角色走出國門而不斷加強。
且有着總領館這樣堅強的後盾作為支援,中國的創作者們,也必然會有更大的信心去輸出我們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