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現今的河南新鄉市存有一座明代最大的藩王墓—潞王陵。其實在古代,隻有帝王的墓才可以稱作“陵”,因墓地占地寬廣,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就被稱之為“陵”,也是封建社會皇權的象征,非帝王墓不可稱“陵”。而潞王陵被稱為“陵”,雖說是現今招攬遊客的噱頭,但是它确實是明代藩王墓中最大的。按照明神宗的定陵仿造,遠超普通藩王墓,堪比帝王陵,被稱之為“中原定陵”。今天就來聊聊這位墓主,潞王朱翊镠的故事。

明穆宗劇照,圖侵删
都說明穆宗朱載坖沉迷女色,三十六歲便縱欲而亡。但是這位好色的帝王,活到成年子嗣并不算多,兒子僅二人,女兒四人。
朱翊镠生于隆慶二年,與明神宗同為李太後所生,乃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隆慶五年二月,年僅三歲的朱翊镠,由成國公朱希忠持節,大學士李春芳捧冊寶,被封為潞王,可謂是被父親寄予厚望。
萬曆五年,此時哥哥明神宗已經即位。明神宗為潞王加冠,又由英國公張溶持節,大學士張居正宣敕诏書。無論是冊封,還是加冠禮,都是當朝顯赫的人持節、宣敕,這份榮寵在明代藩王中可謂是獨一份的。
如果說這些恩寵隻是表面上的虛榮。那麼明穆宗死後,潞王身為明神宗唯一的親弟,李太後幼子。他的哥哥、母親對潞王的賞賜可是實實在在的、無以複加的恩寵,可以說是有明一代最受寵信的藩王。
明神宗劇照,圖侵删
相比明神宗諸子(福王除外)都是二十幾歲才成婚,出于對弟弟的寵愛,剛剛年滿十四的潞王,明神宗便開始張羅弟弟的婚事了。萬曆十年十月,明神宗下诏禮部為潞王海選正妃。同時準備潞王大婚的應用之物。
上谕禮部曰:朕弟潞王已長,理宜婚配,爾部其榜示城内外官民良善之家。有女子德性淳厚,容貌端莊者,許報名候選。——《明神宗實錄》
原本隻是普通的親王大婚,但是潞王大婚的耗費奢靡,對于戶部官員來說卻猶如滅頂之災。
根據明制《大明會典》記載,藩王定親禮物都是有嚴格的制度的。雖然各類物什都有,但是總計下來應該是花費不了多少錢财的。
金五十兩、珍珠十兩、花銀四百兩、各色苧絲四十匹、大紅羅二匹、生紗二匹、絹四十匹、綿胭脂一百個、金花胭脂二兩、鉛粉二十袋計十兩重、北羊四牽、豬二口、鵝二十隻、酒八十瓶、圓餅八十個、末茶十袋、果六合、白熟米二石、面四十袋...——《大明會典.王國典禮》
明神宗、李太後出于對潞王的寵愛,自然不能滿足于那些陳年制度。在戶部财政不足的情況下,明神宗、李太後母子竟然打起了張居正的主意。這位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改革宰相,在死後不久即被遭到清算。查抄張居正的家,也隻為潞王結婚籌集婚費,明史記錄下這對母子醜惡的嘴臉。
時潞王将婚,所需珠寶未備,太後間以為言。帝曰:“年來無恥臣僚,盡貨以獻張、馮二家,其價驟貴。”太後曰:“已籍矣,必可得。”——《明史.馮保傳》
在查抄張居正家獲得數萬兩白銀後,依舊是杯水車薪。明神宗甚至不惜挪用備邊軍饷九十萬兩來為弟弟準備行頭。
潞王大婚備有各色金三千八百六十九兩,寶石八千七百塊,珍珠八萬五千餘顆,珊瑚珍珠二萬四千八百餘顆。以至于整個京師的金石玉器都被銷售一空。
京師雖百貨所萃,此等珍奇與日用粟帛不同,即召商湊買,難以時刻取盈。——《明神宗實錄》
粗略統計潞王的大婚費用最少在百萬兩之巨,而明神宗當時大婚不過七萬餘兩。包括後面備受寵信的明神宗次子福王朱常洵,大婚耗費三十萬兩,但是跟他的叔叔潞王比起來,依舊是小巫見大巫。
潞王陵西墓王妃趙氏墓,圖侵删
這還不算完,出于對弟弟的寵愛,明神宗在潞王還未就藩時。就曾大量賜予潞王京師附近府縣大量的莊田、房産、商鋪。包括查抄大太監馮保、張居正等人莊田、房産都一并賜予了潞王。明史稱潞王“王店、王莊遍畿内”。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潞王曾十幾次向明神宗索求莊田、湖泊、鹽引、房産等,明神宗都一一應允。最狠的莫過于,乞請景王名下的數萬傾莊田。
潞王奏讨景王遺下莊田、房課、鹽店、鹽稅、湖地、河泊等所,柴州水租坑稅等項。——《明神宗實錄》
景王是明世宗的第四子,明穆宗的弟弟,也就是明神宗、潞王哥倆的叔父。景王死于嘉靖四十四年,無子嗣國除,名下的莊田财産也就被許諾給了潞王。但是景王所謂的四萬傾莊田都是虛數而已,且景王去世距今已經近三十年,滄海桑田,經過張居正的改革,景王名下的莊田早已經歸還于民了。哪裡去找補這數萬傾的莊田。
戶部官員以“上虧國課,下病民生”為由,請求神宗拒絕潞王的請求。明神宗诏令戶部“莊田準給”,一分一畝都不能少,還不知廉恥的要戶部“不妨數外加給,以盡朕友愛同氣至意”。
戶部不得已,隻能搜盡民田,将衛輝府新鄉等地二百二十六頃,開封府等縣五百九十八頃。以及數個鹽店,河南、湖廣二省庒房七處,水租房四處九百多頃,悉數給予潞王。
萬曆十八年,潞王第二次上奏哥哥明神宗請求給足景王名下遺留的莊田,以及曆年莊田所産生的收益還給潞王。簡直是厚顔無恥,雖然不知最終所賜莊田幾何。但是以明神宗、李太後娘倆的尿性,加上曆年所賜的莊田,應該是給足了景王先前四萬傾之巨的莊田。說潞王是明代最富有的藩王,一點都不為過,就算是後面的福王也無法與其相比。
明神宗此舉,這也為藩王開了一個奢靡無度的先河,後面神宗諸子就藩都以潞王為标準,請求皇帝賜莊田、店鋪、鹽引等物。以至于到明後期,大臣們聽到藩王就藩就頭疼。
潞王陵,圖侵删
萬曆十二年五月,大學士申時行上奏明神宗為潞王早擇封地,及早就藩。雖然明代藩王就藩的年齡沒有嚴格控制,但是大多數藩王都是成婚後就立即就藩的。如今潞王已經成婚一年多,連封地都尚未确定。
不久後,申時行等人,以湖廣衡州、河南衛輝兩個地方作為潞王就藩的選擇。衡州較為富庶、風景秀麗,而衛輝雖然不及衡州,但是勝在距離京師不遠。明神宗本着對弟弟的寵愛,選擇更為富庶的衡州作為封地,并且已令工部先行前往衡州建潞王府。
但是潞王并不想前往衡州,想在離京師不遠的衛輝就藩。面對弟弟的請求,明神宗竟然也答應了。已經建造一半的衡州潞王府直接給放棄了,在衛輝重建潞王府。真是異數,在明代能自己選擇封地的藩王可是不多見的。
有旨,府第于湖廣衡州府蓋造。已而,潞王奏:臣願就近地庶幾咫尺天顔,從之。——《明神宗實錄》
萬曆十六年五月,曆經四年營造的潞王府終于建成了。明神宗原本預算六十餘萬兩的費用,監修的河南巡撫衷貞吉本着為國為民的打算,經費層層縮減,隻用三十餘萬兩就建成了。雖然這個費用也是遠超制度數倍,但也算是為國解憂了。
工部奏河南巡撫衷貞吉題報:潞王府第工竣,原估六十萬,今止用其半,而規模宏麗,足壯維藩。——《明神宗實錄》
潞王府營造已經完成,也是時候準備就藩了。潞王府護衛也早在萬曆十年就準備了一千六百人,這個人數放在明初是不算多得。經過幾代帝王削藩後,中後期的藩王就藩都是幾百人的護衛,潞王一千六百人的護衛,這也算是獨一份的恩寵吧。
擇簡學行端者,除王府官儀衛司及群牧所官。亦選誠實得當者堪用旗尉六百名,精壯軍一千名,充王府随侍及群牧所用。——《明神宗實錄》
就藩前夕,又因為安家費又引起一番波折。按明神宗、李太後的要求,想讓戶部出三十萬兩給潞王當做安家費。此時恰逢直隸、浙江等省受災,目前赈災才是緊要之事。對于潞王的三十萬安家費用,百般挪湊之下也隻是湊得二十萬兩。
禦史言官不敢找明神宗、李太後的晦氣,隻能拿戶部尚書宋纁開刀,争相彈劾宋纁。老宋才是個苦命人,戶部出三十萬兩是皇帝的要求,于他這個戶部尚書何幹?進退不得的宋纁隻能上疏告老還鄉。明神宗見事情鬧大了,隻能削減三分之一并挽留尚書宋纁。
潞王之國,供用金寶費至二十餘萬,内府既竭商辦。尤苦戶部尚書宋纁、侍郎胡執禮,巡視科道張應登等各上疏争論,語語切至,有減三分之一,餘辦進。——《明神宗實錄》
萬曆十七年二月,潞王正式就藩。此一去,兄弟二人将終生不複相見。明神宗也是頗為傷感,目送弟弟潞王遠去。也足見兄弟二人感情深厚,潞王也是深受皇帝哥哥寵信。
潞王之國,上禦皇極門,王面辭上降座,臨陛目送怃然弗怿,群臣多感動者。——《明神宗實錄》
萬曆十七年四月,經過兩個多月的跋涉潞王一行終于到達封地—河南衛輝府。潞王也開始了二十六年的藩王生涯。
同明代其他多數藩王一樣,在京師時還算規矩,但是到了封地又如同惡魔一般。潞王也不例外,到了封地如同脫缰的野馬一樣。
○ 違背祖制,擅離封地
萬曆二十六七月,河南巡撫曾同亨與巡按崔邦亮聯名上奏朝廷。潞王在當地結交了一些狐朋狗友,經常違背祖制出入城外。夜宿于山野村莊,恣擾百姓,欺男霸女,為禍一方。
河南巡撫曾同亨巡按崔邦亮題:潞王為聖母愛子,皇上親弟,又當今諸藩之首。迩來聞多出入無禁,嬉遊無度,輕以千乘之貴,嘗試垂堂之危。——《明神宗實錄》
或許在我們今人眼中看來這隻是小事而已,但是對于明代宗室來說确實大事。自明成祖後,藩王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都被限制于封地之内。出趟城外踏青都要上奏朝廷,而且多半還會被拒絕的。但是看潞王應該不是第一次,已經是習以為常了。
收到奏章的明神宗、李太後三次下诏斥責、勸谏潞王,僅是罰奉一年略作懲罰。如果換成對宗室嚴厲的皇帝,對于宗室違禁出城,輕者革爵奪祿,重者發配鳳陽高牆。
○ 私設公堂,殘害軍民
如果說違禁出城隻是小錯,并沒有重大事故發生,那萬曆三十七年發生的這件事情就不僅僅是有違祖制那麼簡單了。
潞王在莊田私自加派課稅,有不從的軍民都被王府中人給逮起來拷打。結果在湖廣省武昌府碰到了硬茬,武昌知府張一謙出面幹預,派衙役捉拿王府的辦差下人。王府的人也是膽大包天,對着知府等人破口大罵。
事情也就逐漸鬧大了,後面潞王私設刑堂,拷打軍民的事也被揭發了出來。例如把人活釘在棺木之中,打斷胫骨、脖子等慘無人道的刑罰。
戶科給事中劉文炳疏乞撤回兇珰李秉朝治罪。秉朝以潞王課歲加派業甲,非刑拷禁,加以絕食。武昌知府張一謙質其軍伴,秉朝率人淩谇之。刑科給事中杜士全亦言,惡珰酷刑相襲,如秦之永遼之淮,淫用非法。至有活釘棺中、翟?死、套死、折胫、斷脰之刑,陛下猶不即誅戮前無所懲後何以戒,不報。——《明神宗實錄》
而明神宗,許是聽多了潞王的違法事,已經麻木了。出于對弟弟的維護,隻能充耳不聞。
潞王其他違法事也是一大堆,諸如殺害軍馬、私售鹽引、攪擾地方等等,總之是小錯不斷。相比明代宗室屢見不鮮的弑父、殺母、亂倫、手足相殘、謀反等十惡不赦的大罪比起來,潞王還算是中規中矩,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而且潞王也有他賢明的一面,也是明代其他多數藩王所不具備的。
早在就藩之初,潞王以随從人員過多,避免攪擾地方官府,請求朝廷主動免去搭建棚銀一萬三千多兩。
潞王請免搭棚銀一萬三千六百九十餘兩,盡數支用不得數外更加,從之。——《明神宗實錄》
潞王也是明代藩王中首位為朝廷助工、助饷的藩王,僅明實錄就記載潞王曾數次為朝廷捐銀,累計捐銀不下數萬兩。可見潞王還是心系朱家天下的,雖然這隻是他财富中的一丢丢,但也比其它一毛不拔的藩王強不少。而潞王此舉也被其他藩王效仿,也算開了一個先河吧。
翊镠好文,性勤饬,恒以歲入輸之朝,助工助邊無所惜,帝益善之。——《明史.諸王傳》
潞王陵神道,圖侵删
萬曆四十二年二月,李太後病逝。縱然是皇帝的親弟弟,礙于祖制潞王也不能回京奔喪,這也是明代藩王的宿命。事母至孝的潞王悲傷過度,死于該年七月,年四十七。
收到潞王訃告的明神宗,在接連失去至親之後,也傷心的悲拗大哭。為潞王賜谥号“簡”,一德不懈曰簡,平易不訾曰簡,“簡”是一個平谥,也算是對位既無大功、亦無大過藩王的蓋棺定論吧。
而明神宗對于這位弟弟最後一次的恩寵,則是默許他修建遠超明制的藩王墓了。
先是面積,根據大明會典記載,“親王瑩地五十畝,房十五間。郡王王瑩地三十畝,房九間”。而潞王及其妃趙氏二人的陵園,則遠超明會典的規定了。潞王陵(東、西墓加神道三處)總占地面積約四百畝,光從面積已經比明代諸多皇帝陵還要大了。
還有神道石像,潞王陵神道石像有十六對(十四對神獸,兩對石人像),比明太祖的孝陵,明成祖長陵這兩位祖宗的石像都要多兩倍有餘,是明代帝王、藩王之最。
還有諸如潞王陵内的石碉、石碑、牌坊紋飾,無一不是雕龍畫鳳。還有地宮門釘,九橫九豎八十一釘,也是帝王才能用的。還有其他諸多違制的地方,多如牛毛。
潞王陵就是完全複刻明神宗定陵來建造的,被稱為“中原定陵”。明神宗的定陵花費大明兩年的财政收入,七百餘萬兩修建而成。想來潞王陵的耗費應該也不下于百萬兩吧。
縱然潞王生前極盡恩寵,為明代諸王之最,死後也免不了被掘屍挖墳。潞王陵在明末流民起義中就被遭到破壞了。
明亡後,在清廷的授意下,潞王陵被河南當地官員變賣,竟然成為了一座佛寺,也算異事。潞王陵西墓民國時又曾改建成女子學院,新中國時又曾改成監獄。直到最近十幾年才恢複其本來的面貌。可謂是飽經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