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窮不能窮毛熊?被俄羅斯左右的摩爾多瓦,未來到底路在何方?

作者:靜夜史

摩爾多瓦,歐洲第一窮國,更是被長期撕裂的内陸國。

再窮不能窮毛熊?被俄羅斯左右的摩爾多瓦,未來到底路在何方?

2006年9月17日,在遙遠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全民公投,投票率高達78.5%。

而根據投票結果,97.1%的人支援德左共和國獨立并加入俄羅斯,94.6%的人反對德左共和國回歸摩爾多瓦。

這是一個幾乎一邊倒的公投結果,以至于即便美國和歐盟等西方勢力,甚至“事主”摩爾多瓦當局異口同聲地表示公投非法,都根本阻擋不了的德左共和國的一路向東。

但面對堪比8年後克裡米亞事件一樣的“衆望所歸”,俄羅斯卻選擇了沉默,最終德左共和國也未能成為克裡米亞一樣的“幸運兒”。

不過雖然俄羅斯對公投結果不予置評,但也從未表示會放棄這塊土地,德左共和國土地上駐紮的俄軍維和部隊,直到今天依然是俄羅斯對德左共和國影響力的直接證明。

是以,雖然德左共和國的公投未能成功改旗易幟,但卻依然維持了與摩爾多瓦“劃河而治”的獨立地位。

這是摩爾多瓦最尴尬的地方,因為雖然國名帶“多”,但現實情況是摩爾多瓦連“瓦”都鳳毛麟角,是如假包換的“歐洲第一窮國”。再加上德左共和國的長期撕裂,摩爾多瓦的内心一直在下雪。

再窮不能窮毛熊?被俄羅斯左右的摩爾多瓦,未來到底路在何方?

而更要命的是,即便是沒有維護國家統一的所謂民意,夾在大國之間的尴尬區位也注定了摩爾多瓦根本不可能放棄德左共和國輕裝上陣地和西方國家心心相印。

這讓摩爾多瓦最是無語凝噎,畢竟世界上最可怕的,莫過于無論怎麼努力都看不到希望。

而摩爾多瓦之是以窮且撕裂,根本原因在于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列強東去西走、南來北往的兵家必争之地。

摩爾多瓦的曆史,離不開西部的羅馬尼亞和東部的俄羅斯。

某種程度上說,除了德左共和國,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身上流淌的是一樣的血液,同為達契亞人後代的身份,注定了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同宗同源,是一個文明下的兩個國家。

最早達契亞人受羅馬帝國統治,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達契亞先後遭受匈牙利人和蒙古人的入侵,逐漸分化出3個自治公國,即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和特蘭西瓦尼亞,其中摩爾達維亞就是摩爾多瓦的前身。

奧斯曼帝國崛起後,達契亞淪為奧斯曼帝國附庸。奧斯曼帝國盛極而衰後,歐洲列強紛至沓來,随後奧匈帝國搶走特蘭西瓦尼亞。

1812年,奧斯曼帝國在第7次俄土戰争中慘敗,被迫将摩爾達維亞東部大片土地割讓給沙俄,後沙俄将其命名為“比薩拉比亞”,從此摩爾達維亞被一分為二。

再窮不能窮毛熊?被俄羅斯左右的摩爾多瓦,未來到底路在何方?

1856年,沙俄在克裡米亞戰争中慘敗,不得不吐出比薩拉比亞,但保留了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

而彼時的奧斯曼帝國早已日薄西山,尤其是1831年希臘率先脫離奧斯曼帝國自立門戶後,巴爾幹半島上逐漸風起雲湧;1862年,在西方各國支援下,瓦拉幾亞和比薩拉比亞之外的摩爾達維亞合并為羅馬尼亞自治王國;1877年第10次俄土戰争爆發後,羅馬尼亞王國趁機宣布獨立,但比薩拉比亞再度被劃入沙俄版圖。

彼時第二次工業革命迅猛發展,各列強在陸續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後,彼此沖突更加激化,最終推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一戰以史無前例的慘烈,将歐洲四大帝國徹底颠覆,奧斯曼帝國也在回光返照後分崩離析。戰争爆發前,為拉攏羅馬尼亞,同盟國承諾勝利後給将沙俄統治的比薩拉比亞割讓給羅馬尼亞,協約國則保證事成之後奧匈帝國占領的特蘭西瓦尼亞将成為羅馬尼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經過一系列權衡後,羅馬尼亞最終被協約國的“真誠”深深打動.一戰結束後,羅馬尼亞如願獲得特蘭西瓦尼亞地區。

因為沙俄帝國在一戰期間徹底崩潰,“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陸續爆發,俄國形勢風起雲湧,于是德涅斯特河右岸的比薩拉比亞在羅馬尼亞的煽動下趁機獨立,建立“摩爾達維亞民主共和國”。

再窮不能窮毛熊?被俄羅斯左右的摩爾多瓦,未來到底路在何方?

1918年3月,為退出“一戰”,蘇俄與德國簽訂了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約》,被迫承認芬蘭、波蘭及烏克蘭等地的獨立,對比薩拉比亞更加鞭長莫及,羅馬尼亞趁機與摩爾達維亞民主共和國合并。

雖然德國戰敗後,蘇俄未能完全收複《布列斯特合約》割讓的土地,但始終不承認羅馬尼亞與比薩拉比亞的合并。1922年蘇聯成立後,于1923年在烏克蘭加盟共和國與羅馬尼亞邊境的德涅斯特河左岸設立同名的“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隸屬于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0年蘇波戰争功虧一篑後,蘇俄暫時停止了革命輸出的努力;1924年列甯去世後,斯大林為應對強敵環飼的局面,将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尤其是重工業體系的打造上。

30年代法西斯勢力陸續崛起後,二戰陰霾開始籠罩全球。1939年8月23日蘇德秘密締結《蘇德互不侵犯協定》後,德國放手發動二戰,與蘇聯瓜分波蘭後又一路向西橫掃西歐。

而蘇聯為應對即将到來的蘇德戰争,大力構築所謂的“東方戰線”,在1939年11月發動蘇芬戰争奪取芬蘭大片土地的同時,蘇聯還在1940年3月開進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并在1940年6月對羅馬尼亞提出“歸還”比薩拉比亞的要求。

再窮不能窮毛熊?被俄羅斯左右的摩爾多瓦,未來到底路在何方?

雖然彼時的羅馬尼亞是納粹德國的盟友,但蘇聯更是納粹德國的重要依靠,是以羅馬尼亞被納粹德國“犧牲”,被迫放棄比薩拉比亞,随後蘇聯将比薩拉比亞一分為二,南部沿海劃入烏克蘭敖德薩州,随後比薩拉比亞北部與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合并,升格為摩爾達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由于蘇聯的強取豪奪,深深刺痛了羅馬尼亞的自尊心,于是蘇德戰争爆發後,羅馬尼亞沖鋒在前,是仆從國中最兇狠的力量。

二戰結束後,羅馬尼亞成為蘇聯衛星國,摩爾達維亞則繼續作為蘇聯的一部分。

出于對羅馬尼亞人的不信任,蘇聯除将比薩拉比亞南部地區劃入烏克蘭,更将主要扶貧精力放在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

從沙俄時代開始,随着沙俄對德左地區的種族換血,使得這裡成為東斯拉夫人占主體的地區。蘇聯奪取比薩拉比亞後,雖然在戰後也進行了鸠占鵲巢的嘗試,流放了大量羅馬尼亞人,但德右地區始終以羅馬尼亞人為主,這使得摩爾達維亞在蘇聯時代就以德涅斯特河為界呈現出迥然不同的狀态。

再加上蘇聯在建設摩爾達維亞的幾十年時間裡,将重心放在德左,尤其是工業項目,德右則長期以農業和初級加工業為主,是以東西部經濟差異也越拉越大,為蘇聯解體後摩爾多瓦的撕裂埋下了禍根。

再窮不能窮毛熊?被俄羅斯左右的摩爾多瓦,未來到底路在何方?

斯大林模式在幫助蘇聯及東歐衛星國迅速崛起的同時,也成為社會發展更進一步的最大掣肘。等到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蘇聯的社會危機早已積重難返,是以在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毫無意外地折戟沉沙後,蘇聯大廈搖搖欲墜,最終在1991年分崩離析。

蘇聯解體對于波羅的海三國等富國而言是擺脫斯大林模式桎梏以及擁抱西方的曆史契機,但對于窮到靠蘇聯救濟的窮國而言,蘇聯解體則是名副其實的災難。對于摩爾多瓦而言,這種情況更加雪上加霜。

而比斷了救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徹底沒戲更可怕的是,德左和德右的分道揚镳也積重難返。

蘇聯時期,德左不僅是工業項目的主要落地點,經濟相對發達,更是摩爾達維亞上司層的搖籃。是以,昔日高高在上的德左地區,并不想跟着德右地區作為摩爾多瓦獨立,更不想與羅馬尼亞合并,最大的讓步就是作為摩爾多瓦的自治區。

但這并不是德右想看到的,雖然國内一直存在着向西與羅馬尼亞合體,向東與俄羅斯共舞以及站在中間自立門戶三種思潮。但看着俄羅斯一蹶不振甚至半死不活的狼狽樣,再看着自己沒有救濟就活不下去的窮酸相,摩爾多瓦即便不願意和羅馬尼亞合體,也必然在生存的壓力下情不自禁地一路向西。

再窮不能窮毛熊?被俄羅斯左右的摩爾多瓦,未來到底路在何方?

當然,這種跟着西方有肉吃的好事,當然一個也不能少,德左地區一定要跟着大家吃香喝辣啊。但德左一再表示,大哥你誰呀,我跟你很熟嗎?跟着俄羅斯混它不香嗎?于是在蘇聯解體前的1990年9月2日,“德涅斯特河東岸蘇維埃共和國”就橫空出世,這就是後來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

在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情況下,火并成為戰鬥民族的最好解決方式。雖然德左體量遠不能同德右相提并論,但因為俄羅斯駐德左的14集團軍保持“中立”,就是被搶劫也絕不還手,甚至因為常年不發工資,很多俄羅斯大兵脫下軍裝就成了德左民兵,于是德左守擂成功,同時俄羅斯等維和部隊進入,摩爾多瓦在事實上徹底失去了對德左的控制。

在這樣的情況下,摩爾多瓦最務實的做法就是放棄德左,以身殘志堅之軀擁抱羅馬尼亞,彼此德左向東,德右向西,南轅北轍,互不打擾,各安天命,兩不相欠。

畢竟相比于烏克蘭這種橫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地區大國,摩爾多瓦除了窮就是小,根本就是無足輕重的角色。是以理論上說,隻要摩爾多瓦不勾搭外星人,無論俄羅斯還是西方國家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再窮不能窮毛熊?被俄羅斯左右的摩爾多瓦,未來到底路在何方?

但問題是,摩爾多瓦這個坐在巴爾幹火藥桶,腳伸到黑海大染缸,影子遮擋住烏克蘭的國家,永遠都是價值比體量大。

對于羅馬尼亞等歐盟國家而言,德左共和國是否是摩爾多瓦的一部分根本不重要,甚至摩爾多瓦能不能融入西方也不重要,畢竟它的體量太小,根本無足輕重。它們想要的,隻是簡簡單單的煽風點火、平平淡淡的城門失火,隻要讓俄羅斯疲于奔命就足夠了。

這種情況,和烏克蘭不能說很像,隻能說是一模一樣,雖然羅馬尼亞确實有和摩爾多瓦和同為一家的心,但在觸碰俄羅斯逆鱗這個事上,羅馬尼亞還是能情不自禁地想到很多不堪回首的曆史。

而俄羅斯,雖然和德左共和國并不接壤,但也正因為如此,德左才能成為楔在烏克蘭和羅馬尼亞之間的釘子,這是德左共和國相對于俄羅斯的最大價值。

是以,在俄羅斯綜合國力長期難以恢複元氣的情況下,緊握德左共和國不放手是最基本的底線。如果實力允許,重建摩爾達維亞加盟共和國應該成為基本操作。

是以,在靜夜史看來,隻要摩爾多瓦一路向西的心矢志不移,那麼德左和德右的分道揚镳就積重難返。

再窮不能窮毛熊?被俄羅斯左右的摩爾多瓦,未來到底路在何方?

烏克蘭已經現身說法地告訴大家,不顧一切地一路向西也許不能吃香喝辣,但肯定能半身不遂,是喜聞樂見的自取滅亡方式。

對于西方國家而言,不管摩爾多瓦是貧窮還是殘疾,僅和蘇聯一個大鍋吃飯幾十年的前科就注定得不到它們的真心,何談和它們推心置腹?

對于摩爾多瓦而言,随着俄羅斯綜合國力的長期一蹶不振,東斯拉夫影響力在巴爾幹半島尤其是德左共和國的退潮是大勢所趨,但從目前的局面來看,想要在保持統一的情況下也兼顧活下去,最好的選擇仍然是和俄羅斯保持密切聯系。

雖然俄羅斯不如西方富裕,但溫飽不成問題。而且,作為“楔子”的摩爾多瓦無論是配合俄羅斯夾擊烏克蘭還是撬動羅馬尼亞,都足夠引起俄羅斯的重視,更重要的是東西同心,必然也是統一的最大動能。

隻是,時光不能倒流,覆水更是難收,且不說蘇聯永遠隻能活在夢中,就是蘇聯還在。誰來拯救摩爾多瓦那早已同俄羅斯貌合神離的心?

是以,摩爾多瓦會繼續動蕩下去,更會繼續窮下去。

再窮不能窮毛熊?被俄羅斯左右的摩爾多瓦,未來到底路在何方?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