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留在城裡沒錢賺,做鄉村廚師會賺得更多嗎?

2021年,在城裡當廚師,似乎越來越難掙到錢了。疫情未平,随時可能會停工停薪;餐飲連鎖化加劇,擠壓了傳統餐企的市場佔有率,也殃及行業内的普通廚師。

不少廚師開始摸索未來的出路:有的選擇轉行,重頭再來;有的選擇回鄉當鄉廚,開拓屬于自己的生意。

本文由紅廚網(ID:hongchu66)原創首發

作者:江流

留在城裡沒錢賺,做鄉村廚師會賺得更多嗎?

圖檔來源:受訪者老餘提供

随着生活水準提高,農村宴席越來越多、越辦越大,百日宴、壽宴宴、婚宴、喪宴……婚喪嫁娶,迎來送往,以熟人網絡維系的鄉土社會離不開鄉宴,也讓鄉廚逐漸成為一項熱門職業。

鄉廚這一職業的火爆,也引起了國家層面的關注。2015年,國家正式釋出相關檔案,開始推動鄉廚走向規範化和職業化。很多地方紛紛成立起鄉村廚師協會,并通過要求鄉廚加入協會、持健康證上崗、鄉宴報備和每年技能教育訓練、食品安全知識教育訓練、定期考核、以及提供免費的健康體檢、職業險等方式,規範鄉廚行業。

而在政策推動鄉廚規範化和職業化後,鄉宴也由過去粗放、無監管的野蠻生長狀态,逐漸變成了鄉村産業。廚師團隊也不僅僅隻是上門炒大鍋菜,而是包括了制定菜單、采購食材、組織人手、烹饪上菜,提供鍋碗瓢盆、桌椅闆凳、場地的一條龍服務。

在此背景下,回農村做一名專職鄉廚,正在成為不少廚師的選擇。不少城裡的廚師在其中發現了商機,選擇回鄉當鄉廚、接鄉宴,逐漸摸索出另一條職業道路。

留在城裡沒錢賺,做鄉村廚師會賺得更多嗎?

紅廚網了解到,近年來,不少專業廚師選擇了回鄉做鄉廚,原因很簡單,一是覺得自己有專業技能,和以往村裡半路出家的老師傅相比在出品、經驗上更具有優勢;二是長期在外,與家人聚少離多,可以趁機回歸家庭。

老餘和程海瑞,就是由專業廚師轉型做鄉廚的其中一員。

2016年,在金華市區一家酒樓做廚師長的老餘,有一次請假回鄉參加表弟的婚禮。那時婺城鄉下剛剛掀起包鄉宴的風潮,地方、桌椅、宴席,都由本地的鄉廚團隊承接。

可那天的菜品味道非常一般,老餘跟表弟了解價格後,心想:原來利潤這麼高,如果我做的話應該比這個做得會更好。

于是,在進一步考察市場之後,老餘選了縣城一個租金便宜的場地,采購了一批桌椅闆凳和後廚裝置,然後利用多年積攢下來的人脈,在朋友圈和親友群發廣告:承接各種鄉村宴席。

留在城裡沒錢賺,做鄉村廚師會賺得更多嗎?

光發廣告自然不夠,老餘便利用另一個表妹要結婚的時機,主動免費接了表妹的婚宴。從策劃到出品,賓主盡歡,老餘家宴的名氣一夜暴漲。

雖然是一次免費的服務,老餘卻達到了練手、傳播和人情的目的,既是幫了親戚的忙,又能用服務和菜品打動來賓們,通過衆口相傳,打響名氣。

留在城裡沒錢賺,做鄉村廚師會賺得更多嗎?

與老餘相對順利的起步相比,程海瑞的鄉廚之路就顯得有些波折。

在河南鄭州打拼多年的他成家以後,很少能回家。2015年國慶節難得回家一次,孩子面對很久沒見的父親,卻顯得有些抗拒。孩子姨夫看在眼裡,隔天找到程海瑞。兩連襟對坐喝酒,他邀請程海瑞不如回家發展,一起創業。

那次回家,程海瑞也參加了幾場鄉宴,發現與過去不同的是,由于交通發達,比起在家裡村裡擺下酒席,大家更喜歡去縣城酒樓吃席。

考慮到長期在外與夫妻孩子分居兩地,以及搞鄉宴似乎确實大有可為,程海瑞心動了。

仔細商量後,兩人一拍即合,連襟出錢,程海瑞出技術群組建團隊,在縣城開了鄉宴酒樓。

留在城裡沒錢賺,做鄉村廚師會賺得更多嗎?

圖檔來源:受訪者程海瑞提供

既然要做,那就要大幹一場,光是服務團隊,就有十幾個人。可是當時由于沒有任何宣傳,偶爾隻能接個十幾桌,成本壓力很大。

于是,程海瑞便找來一輛大巴車,逐條村搞宣傳,隻要接到單,用大巴車提供免費接送服務,每滿10桌送1桌,每桌送飲料……通過提供各種優惠服務,程海瑞的鄉宴酒樓慢慢有了口碑。

兩人起步雖然各有波折,但結果證明,做鄉廚搞鄉宴,确實比在城裡打工拿死工資,收入要好不少。

老餘剛開始單幹,一年最多能做1000桌,後來自己組了小團隊,好日子一天能接4-5單,一年下來做3000桌宴席不是問題,每桌純利潤能有200元,“名氣起來後,基本上當地甚至周邊縣市就隻會找你家。”

程海瑞告訴紅廚網:“比過去打工好太多了,收入翻了兩倍,畢竟也是自己的生意,自己能做主,一做完就馬上收錢,不存在拖欠的情況,還能回歸家庭,照顧家人。”

留在城裡沒錢賺,做鄉村廚師會賺得更多嗎?

然而,做鄉廚也并非是旱澇保收的。

首先,按照傳統習俗,“好日子”大多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隻能依靠散客、散單勉強生存着。

其次,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年份或者突發事件,則可能面臨顆粒無收的情況。

就像去年的疫情和今年的洪水,對老餘和程海瑞帶來的是幾乎毀滅的打擊。

去年上半年疫情加淡季,老餘家宴再也沒開過張。為了補貼家用,老餘嘗試着出去擺攤賣冷飲。第一天收入不錯,第二天就被通知禁止擺攤了。幸好,下半年疫情平複,老餘和團隊才活了下來。

今年程海瑞的處境更難,年中河南發大水,讓原本就很慘淡的淡季更是雪上加霜……洪水退卻後,食材價格上來了,接着下半年疫情反複,很多宴席都取消了,即便要辦,也是縮小規模。無奈之下,程海瑞隻好通過提價以及精細化菜品,來提高收益。

這兩年疫情的沖擊,不僅影響了生意,也讓舉辦鄉宴更難,不但要面對更嚴格的監管,還随時因為禁令而停辦。

事實上,即便撇開疫情和洪水的影響,廚師回鄉做鄉廚、搞鄉宴,同樣會遭遇發展的瓶頸和困境。

留在城裡沒錢賺,做鄉村廚師會賺得更多嗎?

鄉廚大有可為,但也是人情江湖。說到底,鄉裡終究還是人情社會,要想在當地形成口碑,離不開“人”。

做鄉廚搞鄉宴,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人情世故,其中少不了各種迎來送往、打好關系。

程海瑞當初起步,除了依靠提供各種貼心服務外,還有一個重要依靠,就是不定期邀請各村“有頭有臉”的人物到酒樓免費吃喝,一方面讓他們嘗到自己的手藝,另一方面當然就是為了做足人情,讓這些“頭面人物”一有宴席,或者誰家有需求,能第一時間想到自己。

老餘的方法則是經常參加當地鄉廚協會的活動,一方面當然是增加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是想要通過協會的影響力進行品牌宣傳。

留在城裡沒錢賺,做鄉村廚師會賺得更多嗎?

除了人情世故,這些年鄉宴市場的發展迅速,鄉廚間的競争越發激烈。

相比5、6年前市場的空白,這幾年回鄉做鄉宴的廚師多了起來,紛紛成立自己的團隊和品牌。老餘告訴紅廚網,不包括周邊縣市,光是金華市就有百來号人專門做鄉宴的。

如何與同行競争,并在競争中勝出,同樣是一大難題。

老餘感慨道,過去家宴門檻低,桌椅、餐具都是主人家去借去租就好,老師傅們兩三、萬塊錢就可以動起來了,能吃飽就行,對菜肴的色香味沒有太多要求,“我們回去,光是味道就能勝過老師傅們”。

可現在越來越多專業廚師的加入,使得家宴門檻提高了很多。老餘表示,現在做鄉宴,餐具、裝置等等基本上要全包,基本和酒店做的差不多,“沒有30-40萬的成本投入,你沒法和人家競争。”

程海瑞也歎息道:“過去我們跟老師傅們競争算是降維打擊,現在跟同行們競争,就是内卷了。”

留在城裡沒錢賺,做鄉村廚師會賺得更多嗎?

鄉宴市場确實卷起來了,程海瑞團隊起步的方式,被其他同行完全照搬。同行們各有千秋,但服務方式、活動的優惠力度都差不多,鄉親們得到了實惠,但大家就相當于又回到同一起跑線。

另一方面,市場需求也發生了變化。與以前隻需做到“上菜快、吃得好”相比,現在辦鄉宴,要能通過現場布置和餐具擺盤,讓主人家有面子,還要在宴席現場制造氛圍,比如安排歌唱、魔術、舞蹈等表演,讓年輕人玩得開心,甚至還需要像老餘一樣能幫助顧客策劃一個完整的婚禮流程。

很明顯,光會做菜已經滿足不了鄉宴市場,現在辦鄉宴要有策劃、包裝、宣傳等綜合能力,才可能在競争中突圍。

留在城裡沒錢賺,做鄉村廚師會賺得更多嗎?

更關鍵的是,做鄉宴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方面一旦出現問題,這對廚師将是毀滅性的打擊。

曾經有一位師傅,就親曆過鄉宴的食品中毒事件,雖然大家隻是上吐下瀉,而且遠親近鄰,沒有追究法律責任,但承辦這次鄉宴的鄉廚團隊買賣直接黃了,再也沒有人願意找他們辦宴席。

雖然,有宴席的時候做鄉廚收入還是不錯的,但這份職業也要面對各種風險與難題。無論是人情世故、同行競争,還是規劃好淡季的收支平衡、提高自己和團隊的抗風險能力,都是廚師轉型做鄉廚必須做好的準備。

留在城裡沒錢賺,做鄉村廚師會賺得更多嗎?

回鄉當鄉廚搞鄉宴,會是廚師未來的出路嗎?

在一些尚未有成規模鄉廚團隊的地方,也許仍然是藍海,廚師在城裡從廚磨砺出來的技藝和經驗,能夠對鄉裡散兵遊勇般的鄉廚形成降維打擊,收入翻倍不是夢。

可在一些已經有各種鄉廚團隊的縣市,技藝方面真的有絕對優勢嗎?如果貿然回去,恐怕隻是加劇當地鄉宴市場的内卷,而自己卻未必能分得一杯羹。

廚師們該如何抉擇?恐怕要了解調查當地鄉宴市場現狀,并做好抗風險的準備,才能得出答案。

點選右方連結,浏覽更多精彩廚藝内容:紅廚網_廚師界第一新媒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