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文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因為代價太慘重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完璧歸趙”的故事,這個故事被收錄于《史記》當中,同樣也見于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課本《将相和》這篇課文,主人公蔺相如成功的保住了趙王和趙國的面子,和廉頗拉攏了關系,抵禦住了秦國的威脅,但是大家或許會感到好奇,為何老師不說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呢?道理也很簡單,史學家會告訴你,這将是趙國最後的巅峰,而他們之後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

國文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因為代價太慘重

我們不妨來看看另外一組資料,池會盟,是在公元前279年所發生的事情,而趙國滅亡,是在公元前229年,期間隻短短經過了50年,至于距離古代著名的戰役,決定趙國命運,在公元前262年的長平之戰,時間則更短,不到20年的時間。

是以,蔺相如完璧歸趙的背後,雖然明面上是他們獲得勝利,然而一塊玉璧對于秦王又有多大的損失?

國文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因為代價太慘重

至于這一時間段,為何秦國偏偏要和趙國過不去?實際上看下當時的背景就知道了。公元前350前後,吞并了巴蜀之地的秦國完成商鞅變法,實力突飛猛進,遠超于六國之上,然而它想要進一步東進,趙國則成為了最大的攔路虎和對手。

此時的趙國,在公元前300年前後,在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下,軍隊的實力也是一路飙升,秦趙兩國經常有匈奴犯境,軍隊作戰能力強大,而此時的趙武靈王,在滅掉中山國後,國力也繼續增強,有了消滅秦國的心思,甚至還親自裝扮成客商,親自到函谷關檢視地形。規劃路線。

國文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因為代價太慘重

秦趙發生過幾次作戰,各有勝負,誰也奈何不了誰,但是勝利的天平,卻開始往秦朝那邊傾斜。這是為什麼?放到現在來看,秦國和趙國,有些類似于冷戰期間的美國和蘇聯,秦國國力強盛,各行各業均是頂尖,生産力龐大,然而對于趙國來說,農業卻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史書記載,趙國“地薄人衆”,國内風氣“好氣,任俠為奸,不事農桑。”比起土地肥沃,鼓勵耕戰的秦國,趙國的後勤也就成為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國文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因為代價太慘重

至于後來的長平之戰,為何趙國君臣急着主動出擊,就是因為糧草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趙國在和秦國的對抗中始終處于下風,以及趙王一直患得患失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蔺相如和廉頗兩位老臣,到了長平之戰的時候,依然在世。關于蔺相如生卒年并不詳細,但是他曾竭力勸說,趙王不要使用趙括為趙軍主帥,至于廉頗,在早期和秦軍作戰途中,屢戰屢敗,連丢數個據點,後來堅守不出,糧草卻早已告急,這才被急于取勝的趙王換下。

國文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因為代價太慘重

當今的史學界認為,蔺相如大緻就是在長平之戰之間去世,可以想象,這個曾經力挽狂瀾的人,聽說了趙國的慘敗,在臨終前是一副怎樣悲傷的心情。而廉頗,在此之後,沒有得到趙國的重用,輾轉漂泊,客死他鄉。這兩名大臣的能力确實可以說得上是優秀,但是他們并不能阻止曆史的車輪向前,也讓人徒增幾分傷感。也就能了解老師為何不會說完璧歸趙後續的故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