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九齡《秋夕望月》:月亮不懂我的心

作者:牆頭草說

在古詩詞中,月亮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永恒,張若虛在月夜的江邊,寫下“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它承載着人們的鄉愁,杜甫在思鄉時,寫下“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它提醒着時間,歐陽修寫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唐代詩人張九齡也曾望月抒情,寫下了《秋夕望月》一詩,原文如下:

清迥江城月,流光萬裡同。

所思如夢裡,相望在庭中。

皎潔青苔露,蕭條黃葉風。

含情不得語,頻使桂華空。

張九齡《秋夕望月》:月亮不懂我的心

“清迥江城月,流光萬裡同”,江城的月亮是這般清明曠遠;如水般流瀉的月光萬裡相同。在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在庭院中賞月,此時,明月當空,皎潔的月光籠罩着整座江城。詩人極目望去,在視野之外,依舊是清明月光籠罩下的世界。于是,詩人不禁展開聯想,那遠在萬裡之外的地方,應該也和這月光下的江城是一般景象。随着月光,詩人的思緒在寥廓的空間中飄蕩,在一瞬間,那難以言說的思緒便有了形狀。

張九齡《秋夕望月》:月亮不懂我的心

“所思如夢裡,相望在庭中”,我所思念的人和事仿佛是在夢裡;在庭院中,獨自一人與明月對望。詩人深夜對月,是因為心中有難以抑制的思念,而所思念的人并不在眼前,所思慮的事無法實作,一切都仿佛在夢中,無人傾聽,無法言說。于是,詩人深夜步月,在庭院中長久地望着那輪明月,月光如水,心事如霜。詩人希望把滿腹心事傾訴給月亮,但月亮默然不語。在這個月夜,詩人和月亮,相對沉默。

張九齡《秋夕望月》:月亮不懂我的心

“皎潔青苔露,蕭條黃葉風”,青苔上晶瑩的露珠映襯着皎潔的月光;蕭瑟的秋風吹落片片黃葉。秋夜寒涼,青苔上凝結了滴滴露珠。這些晶瑩的露珠反射着皎潔的月光,吸引了詩人的注意。一瞥之下,詩人感受到了露珠的寒涼。即使在夜裡,秋風也沒有止息,它從庭院中的樹木的枝葉間吹過,黃葉随之簌簌落下。夜深了,一派蕭瑟的秋景使詩人更覺寒涼,給詩人心中又增添了幾絲愁緒。

張九齡《秋夕望月》:月亮不懂我的心

“含情不得語,頻使桂華空”,我心中懷着深情卻沒有機會表達出來,多次辜負美好的月光。在這個月夜,詩人始終是孤獨的,他滿腹心事,卻沒有一個傾聽者。最終,詩人隻能把那些欲說還休的惆怅深埋在心底,獨自咀嚼,暗自傷懷。因為懷着滿腹心事,即便今夜的月光清明曠遠,詩人也興緻缺缺,沒有心情賞月。對詩人來講,這種情況已經不止一次了,因為長時間處于惆怅滿懷的狀态,詩人已經多次辜負了美好的月光。

張九齡《秋夕望月》:月亮不懂我的心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月光起,以月光終。這個秋夜,月光朗照,皎潔的月光觸發了詩人的愁思,但是,由于現實條件的阻隔,詩人見不到想見的人,做不了想做的事,隻能仰頭望月,把滿腹的愁思默默地傾訴給月亮,但卻得不到回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