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作者:雲南高院

助力鄉村振興的路上

從不缺90後法院人

今天

一起來看看福貢縣人民法院的這篇美文

2015年從警校順利畢業後,22歲的我抱着對未來的不确定,對美好生活的希冀,踩過公考的“獨木橋”,幸運地加入了公務員隊伍,投身于祖國西南邊陲這奔流着“阿怒日美”的野性之地。

從“初心之地”福貢縣城出發;2017年,24歲的我醉心于米俄洛湛藍的天空和高險的峻峰;2018年轉戰左洛底,在瓦貢線的驿道上輾轉遊弋。2019年到2021年,兩年的堅守,28歲的我,和祖國、和“小俄”、和我的戰友們一起經曆了蛻變。

有人說,青春是一首歌,那我青春的旋律必是由怒江的山和水、人和情合奏出的樂章。

深山裡的國旗

2019年7月13日,從石月亮鄉米俄洛村出發,沿美麗公路上山,數不盡的盤山彎道,短短七公裡,在未完全硬化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行車,将近一小時才擠進被建材、垃圾、雞鳴犬吠、亂擺亂放的各式交通工具埋沒的球場。停好車,空氣中充斥着施工水泥、柴火生煙混合的味道。擡頭,終于看見了我們一路尋找的國旗。

門首,豎着俄科羅村委會的牌子,白底黑字中有着茫茫的宏深。轉頭一看,不知道什麼時候,周圍已經熙熙攘攘,圍觀的村民或叉着手,或弓起身。好奇的打量着異鄉人,看不出喜怒。或在分析我們的來曆,或在擔憂外來之客會從他們這裡奪走什麼。在大門口看熱鬧的孩童像鄉野的蒿草,雖無修剪,卻飽含自然之氣。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進門依舊滿院的建材,院子右下角搭建了一個簡易廚房,一樓二樓房門緊閉,正對大門是一個簡易廁所和門鎖已壞的浴室,住宿辦公區域混為一色,院内靜谧的像是夜裡。扯着嗓子喊了兩聲,出來幾個隊員,一邊語調清淡,例行公事式的向我們介紹,一邊自然地接過行李幫忙安置。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入戶要繪制聯系戶地形圖,腦海裡隻有彎彎曲曲的馬道和入戶小路構成的線團,厘不清秀,又不能剪斷了事,隻能卷起褲腳,撸起袖子,邁開步子。這麼多年,大家不也是這樣過來的。

沿着鄉野小路,很多段坑窪的山路一邊依着山坡,一邊臨着深谷,蜿蜒于山野之間,若要遊遍整個村,用上一整天的時間也不夠,而村民走出大山的唯一辦法,就是靠着雙腳在羊腸小路上跋涉數十公裡。下山的路太崎岖,生活在群山之中的21個小組,“交通靠走、通訊靠吼”,“擡頭能看見、走得走半天”。

面對這樣一個村子,面對“硬骨頭”,打小生長在農村,熟悉農村生活的我,心裡也不禁咯噔亂跳,但好賴都是有兩年駐村經驗的“老人”,說什麼都得把退堂鼓換個調子,奏響沖鋒号。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表”姐

确定了“戲台子”,那“唱班”的分工便接踵而至。為了隊員的合理分工,書記坐陣村委會,負責統籌一切事務,是我們的“總指揮、台柱子”。書記是一位很有學識的先生,原是黨校的教授,在他的管理下,我們猶如一群沒畢業的學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其他所有男隊員則下沉到小組,作為最前線的“生旦淨末醜”入戶小分隊,確定資料的及時性、真實性。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留在村内的我、西米、阿英和小木發揮各自特長,做好“筝、箫、闆、钹”。小木是我們當中唯一的女黨員,主動承擔起全村的黨建台賬工作和村内文字材料的報送;西米是我們的财務小能手,處理一切工作經費及生活經費,是我們的“小管家”;我和阿英則合力負責全村的系統資料比對報送,各類表格制作,“表”姐的外号應運而生。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五千餘人的俄科羅村,面臨各項名額都要達标、各項資料都要完整精确的考驗。期間,阿英教會我很多技能,我倆共同完成了各類大資料交叉比對,形成全面資料表格,提供戶主姓名就能得知家庭基本情況以及家中的就讀、就醫、低保、公益性崗位、房屋達标、政策享受等情況。脫貧出列考核階段,在考核組入戶前後及時提供一切舉證資料,圓滿完成各項考核。在村兩委換屆時,完成了選民名冊、選票制作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助力選舉如期完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時常懷念那段大家一起奮鬥的日子,有時半夜一個電話,大家就要全部起床隻為核對一個表、一個數字,“表姐”這個稱呼貫穿了我的這段經曆,它是我工作特征的展現,也是我對這份工作熱愛的代名詞。

拓路人

田成中是福貢法院一位基層經驗極其豐富的老前輩,我們親切的稱他田叔叔。在我初進法院他就在基層,現在我駐村結束,他依舊堅守在基層。田叔叔是在我之前到的俄科羅,在最艱辛的時期,在大家對俄科羅都望而卻步的階段,他從一而終,堅持到了最後。我因為不通傈僳語,跟群衆交流困難,來到俄科羅村的很多次入戶都是田叔叔帶着我挨戶走訪,陪我走完我的聯系戶,他再自己一個人去走訪他的聯系戶,看到他蹒跚的背影,敬佩與感激之情便盈滿胸懷。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俄科羅村交通閉塞,村組分散,村委會以上,彎彎曲曲的盤山小路,崎岖難行,排水不暢。因為行路難,村民飲水主要來源靠山泉水;因為行路難,隻能用山裡的石頭木闆蓋房子;因為行路難,村民日常所需物品要靠馬馱上山;因為行路難,孩子上學要徒步翻山越嶺;因為行路難,子女結婚成了家庭負擔。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要想富,先修路。”但在鄉親們剛得知要挖路的消息時,民意翻騰,極其反對,因為部分老百姓的房屋、陵墓就在修路範圍之内,要挖路就必須拆房、遷陵墓,群衆标同伐異、百般阻攔,不允許施工隊進入。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先後多次進村做說服,苦口婆心軟硬兼施卻毫無成效。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這時,從進村就與村民同吃同住,跟百姓關系極其融洽的田叔叔主動請纓,親自上陣。可盡管這樣,村民依舊不了解,對其惡語相向,更有甚者暴力威脅。但他絲毫不畏懼,不論百姓是否讓他進門,是否有人搭理他,依舊到每家每戶,耐心講解修路的意義,解釋拆遷賠償事宜,宣傳脫貧攻堅的政策。在田叔叔的努力下,群衆終于了解,同意開挖通組公路。現如今,再到俄科羅村去,不複泥濘坑窪,不再石磕水淹,所行皆坦途。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田叔叔在我們駐村隊員中是最年長的,他沒有驚天動地、隻有點點滴滴;沒有苦苦埋怨、隻有無私奉獻。是他的努力,打開了俄科羅村人民的心結,打通了這一條通向拉谷小組的路,是俄科羅村邁向新征程的“拓路人”。

一個都不能少

俄科羅村的各項短闆中,适齡兒童上學問題尤為突出,雖然路已修通,但貧困落後的巨大慣性依然停留在俄科羅村中,孩子們經常光腳走很長的路,如同繁盛的野草野花,在地上自由生長。很多孩子走出峽谷的機會很少,走在村内各個角落,都能看到瘦弱的孩子,忽閃着大眼、挂着鼻水看着你。但即使是光着腳的少年,也應該有獲得知識的權利。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刮青米小組老鄧,一家四口,家住公路下方,背靠一片玉米地,每次經過玉米地,不長記性的我總是摔跤。長子小白失學在家,次子小鄧就讀于子裡甲完小四年級。小白是一個極其内向、怕生、帶點自閉的少年,起初父母也不支援送學,考慮家中生活壓力,加之對我們工作的不了解,很多次的交談都不了了之。

随着去的次數逐漸增加,家長開始抵觸從業人員,小白産生逃避心理,開始躲避勸返人員。随後縣裡采用“N對一”的工作模式,統籌上司+幫扶人+幫扶教師對應一個學生,先後八個月連續入戶勸返,到家裡、田間地頭不停的跟父母孩子交流,用身邊的事例舉一反三,幫助解決生活困難。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漸漸地,路,越走越熟,穿過玉米地不再摔了;話,越聊越多,家長也變得和善起來;小白也不再逃跑躲避了。那一天,陽光明媚,是我第18次到小白家。返程時,我們車上多了一人——小白。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搬”出幸福生活

俄科羅村地勢偏遠,很多農戶一輩子都沒有到過縣城,早已習慣山上刀耕火種的生活模式。處于地質隐患點的很多農戶也因内生動力不足無法建房。在易地搬遷政策宣傳期間,群衆雖然心生向往卻因為土地的羁絆一再拒絕。農戶老開家有十口人,村裡的住房早已不能滿足居住需要,動員搬遷時,老開也向我們袒露自己的擔憂,對新的生活環境,大家“又愛又怕”,愛是因為看病、上學确實友善;怕的是因為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步入新生活摸不着頭緒。

和老開一樣,村裡的其他老人們對于易地搬遷政策接受起來并不易。

“在山裡住慣了,我靠山吃山,采藥種菜,辛苦是辛苦,但也習慣了。”

“在村裡放下碗,随手摘把包谷就能填肚子,到了縣裡我吃什麼?。”……

面對故土難離的老人們,我們一次又一次、一家又一家吃了閉門羹。

“搬到縣城集中安置一分錢不用出,免費分房,就醫看病也友善,生活條件也會改善。”

“城裡的房子幹淨舒适,孩子上學也近,離醫院也近,友善照顧。”……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去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十次,一次次上門拜訪,說服解釋。老人們觀念固執,就從他們的子女入手,一點一點打開突破口。幫助群衆算經濟賬、算健康賬,帶着他們到安置點現場看房,增強老人們的搬遷信心,逐漸打破群衆故土難離的堅冰,消除其後顧之憂。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一點點、一樁樁、一件件,幫着搬遷群衆由“農民”向“市民”轉變,離山下川,進鎮上樓,祖祖輩輩偏居一隅的農戶開始接觸以往難以接觸的新鮮事物和思維方式,交通便利、資訊彙聚的安置點,為脫貧緻富打開了新的窗戶。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果中出黃金

産業扶貧從理論落地到實踐,并非那麼容易,在俄科羅村集體經濟中,積極引導鼓勵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參與種植百香果,整個百香果基地項目實施過程,付出了數不盡的艱辛和汗水,比如主動協調專業技術人員教會農戶種植和管理技術,主動領着農戶松土、挖溝、裁樁,幫助和提醒農戶按時施肥、澆灌、摘除腋芽、綁蔓等。駐村隊員、村幹部和群衆一起學習技術、學習經驗,實作“輸血”向“造血”轉變。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總會有收獲,百香果終于挂果。口感香甜、果汁含量高。深秋時節,擁有亮黃色外皮的黃金百香果成群結隊地挂在藤架上,随着微風來回擺動,十分吸引人。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回到機關後的一個下午,接到俄科羅村主任的電話,說百香果成熟,叫我趕快回村吃果子,挂斷電話立馬訂了,回來分給朋友,聽到大家的好評心裡不禁暗喜。秋風起,秋意濃;一個果子,兩地情愁。

他鄉是故鄉

在這個被大山層層包裹住的村落生活了兩年,離開之際的俄科羅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打包好行李走的那一天,我站在球場回頭,那種說不出的不舍與自豪感、成就感,至今難忘。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再回到俄科羅,我看到的是一個新天新地,面前的山巒,巍峨俊麗,一望無際的雲海下面,曾經的小磚瓦木闆房,如今也變成了小樓房。盤山沿路風景讓人賞心悅目,孩子們在院門前開心地玩耍,老人們曬着太陽,有說有笑,張張滿是幸福的臉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回首走過的駐村路,有過迷茫、有過困惑,但更多的是成長和收獲。很榮幸參與俄科羅村的發展、見證俄科羅的蛻變,我深感自豪和驕傲,很多故事,很多感慨,筆尖揮灑不盡,一切深深刻在青春烙印裡。駐村多年說是扶貧,更多的是曆練,是成長。脫貧攻堅的路上,有幸與俄科羅人民榮辱與共,鄉村振興階段,希望看到俄科羅人民描繪出更加美麗的願景。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助力鄉村振興】“百香果熟了,趕快回村吃果子!”

作者:蔡葉貝

來源:福貢縣人民法院

編輯:王銀榮 楊忠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