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從第一次國共合作到第一次國共分裂,黃埔軍校是兩黨的重要紐帶,而在這一時期,陳赓是戰功最大的學生之一。

且不論畢業之後,單單說黃埔創立的時候,陳赓還沒有正式入學呢,就促使兩大軍校合并。

陳赓還沒有從黃埔畢業呢,就已經攔截了一大輪船軍火拉回軍校,又帶隊殺入叛軍總部。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一期生不僅跟叛軍打,自己也跟自己打,而且在黃埔,打架打得不可開交,左右兩派不分場合、也不分地點,罵起來就開動手,陳赓抄起闆凳就砸。

甭說在教室在操場打,就連吃慶功宴的時候,當着校長蔣介石的面,掄起餐具就打了起來,場面一度失控。

國共還沒有分裂呢,一期生的左右兩派,就已經大打出手,而且打不過之後不傷私交。

陳赓畢業之後,更是随周恩來和蔣介石出生入死,做軍官破城奪旗、做特工深入敵巢、進能掃敵精銳、退能背校長撤離。

而本篇文章帶來的内容,便是陳赓在黃埔畢業之前的經曆,且看周恩來口中的“福将”如何叱咤黃埔!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而這一切,要從1903年2月27日說起,陳赓出生在湖南湘鄉市龍洞鄉泉湖村,爺爺奶奶都是湘軍将領,卸甲還鄉之後蓋了一棟大房子。

爺爺禁止後人當兵,是以陳赓的父親陳紹純做了文人,在十裡八村做慈善。

雖然說,爺爺奶奶不讓孩子當兵,但倆人的一身好武藝,都傳給了陳赓他們。

陳赓是複雜的,他非常調皮,又非常好學。

調皮到在私塾先生的夜壺裡放泥鳅,然後廁所腳踏闆鋸一半,私塾先生好懸沒掉進去。

好學到掌握了紮實的文化功底,可以完全用英語上課,屬于那個時代優秀的知識分子。

陳家客廳裡,不僅挂着曾國藩等人的墨寶,下面還挂着一個“變”字,具體什麼含義,至今是謎。

陳赓的兒子說,那個“變”是皇帝賜的,但皇帝的賜字,不可能挂在曾國藩的字下面。

雖然不知道那個“變”是什麼意思,但陳家的的确确在改變,陳紹純沒有當兵,也不讓孩子們當兵。

但陳赓偷偷去當兵,懷揣着火熱的夢想,想像爺爺那樣出人頭地,然而陳赓卻在湘軍,遭遇了冰冷的現實,不僅沒有能建功立業,還吃了不少苦頭。

陳紹純管不住孩子,索性支援孩子們去當兵,而且偶遇了年輕的毛澤東,陳說:“這世道得亂透了才能分出高低。”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青年毛澤東)

陳紹純當時的身份,是人人尊敬的鄉紳,他說自己把幾個兒子都打發出去幹革命了,還有女婿譚世銘。

從那之後,毛澤東就記住了譚世銘的名字,1927年才知道譚世銘改了名字叫譚政,于是毛澤東把譚政留在了身邊工作。

陳家一門雙大将,陳紹純的兒子陳赓、女婿譚政!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我們雖然不知道,陳赓家裡的那個“變”是什麼意思,但至少陳家兒女,都沒有遵從爺爺的安排。

陳赓入湘軍是為了夢想,但湘軍A錢腐敗,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一個縣被打得隻剩下二十八個活人,一幕幕慘不忍睹。  

至今都有很多年輕人,喜歡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可像陳赓這樣真正經曆過軍閥混戰的人,恨透了舊社會的戰火。

看此時的陳赓,在爺爺奶奶那裡學了好武藝,跟着父親學了紮實的文化功底,自學了新文化知識,在湘軍鍛煉了體魄,内心深感民族危機,是以開始思考救國之路。

雖然說,譚嗣同和黃興是舊社會的人物,但他們愛國的思想,的确影響了年少的陳赓。

1921年,随着中國共産黨成立,陳赓立刻遞交入黨申請書,可并沒有通過,直到第二年正式入黨。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陳赓年輕時)

陳赓進入了自修大學讀書,那是毛澤東創辦的學校,專門為中共培養幹部的地方。

湖南共産黨上司人在台上講課,陳赓他們在台下聽課,大時代風雲變幻,小小的教室當中,醞釀着偉大的夢想。

那時候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稱之為“SY”陳赓在黨的上司下參加社會活動,常說:“第一年有黨第二年有我。”

1923年2月,陳赓在黨組織的培養下已經學有所成,參加了武漢的勞工運動。

4月5 日,陳赓擔任“湖南各界外交後援會”的委員,參加對日本的絕交運動,負責把手在湘江碼頭,不許日本洋行卸貨。

連續多天不睡覺,陳赓非常的疲憊,5月底得知日本輪船“武陵丸”号要在長沙卸貨,于是派出調查員去檢查有沒有日貨。

雙方動手就打了起來,日本軍艦向陳赓他們開槍,導緻兩位中國人死亡,十九位中國人受傷。

陳赓負傷之後不撤退,依舊組織群衆擋在碼頭,他通過這次戰鬥,再次燃起了參軍夢,因為沒有武器裝備,談什麼革命勝利?

而随着新式軍校的建立,黨組織決定派遣黨内優秀青年去深造,其中就包括陳赓。

按照周恩來的說法,之是以開辦黃埔,是因為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接連失敗“這就教訓了孫中山”意識到軍隊的重要性。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周恩來)

孫中山決定按照蘇聯顧問的建議,開辦革命軍人的軍校,培養聽指揮的革命軍人。

國民黨和共産黨合作,民國以俄國為老師。

在共産黨的幫助下,孫中山派遣程潛籌辦陸軍講武軍校,目标是建立黨軍。

1923年,軍校還沒有建成呢就開始招生,陳赓接到中共黨組織的指令,報考陸軍講武軍校。

陳赓心裡很高興,總算是能拿起槍了,于是參加了考試,順利通過。

按照同學宋希濂的說法,他考試的時候跟陳赓坐一排,考試通過之後,他們十多人在陳赓的帶領下去廣州。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宋希濂)

這種考試是危險的,因為要避開湖南軍閥的監視,一旦秘密被發現,後果自然很嚴重。是以來參加考試并且通過考試的,多數都是有志青年。

陳赓擔任湖南班的班長,猶如保姆一般負責吃喝住行,他在船上望着兩岸河山,感慨說:“我們祖國是這樣的秀麗,自鴉片戰争以來,卻被外國人踐踏得一塌糊塗。這些強盜們還想瓜分我國,要中國人做亡國奴,我們青年人必須努力革命,起來打倒列強和國内軍閥!”

一路波折,總算是繞路香港到了廣州,然而夢想很火熱,現實冷冰冰,新式軍校讓陳赓他們失望透頂,猶如潑了一盆冷水。

起初,住在越秀公園那邊最便宜的客棧當中,每天的吃喝花銷要4角毫洋,他們心心念念的軍校甭說建成了,連在哪裡建都不知道。

主要是因為廣東孫中山政權太缺錢,不等軍校找地方建設,陳赓他們身上的錢就已經花光了。

一群窮學生滿臉愁容,于是推舉陳赓去軍政部交涉,因為照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陳赓去軍政部,講了學生的困難,程潛無奈之下,于是說軍政部報帳學生的食宿費。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程潛)

直到1924年2月,在萬難之中,總算是把北校場的營房,修繕改成軍校。

因為學生花銷太大,軍政部又實在是經費困難,于是将陳赓他們,轉到關帝廟住宿。

上級發糧食和蔬菜,陳赓則帶着同學們做飯吃,他雖然是富家出身的少爺,但早就積累了豐厚的生活經驗。

那時候不僅學生困難,全國很多人都困難,連彭德懷都要做夥夫,更何況陳赓他們這些學生呢?

陳赓睡在稻草堆裡,雖然老師還沒有來,但他猶如老師一般,為大家描繪革命的藍圖。隻可惜軍校讓大家失望透頂。

好不容易等到軍校開學,教官雖然說要建立新式軍人,但還是武備學堂和保定軍校那一套就是教育,對學生又打又罵,還不讓接觸外界。

陳赓看不到任何革命氣息,是以心裡很窩火,跟想象中的軍校分為差距太大,他們很難接受。

另外一邊,随着國共合作的深入,孫中山派人去蘇聯考察,蘇聯支援經費和裝備,在中國建立革命化的新型軍校。

意思無非是,按照蘇聯革命的理論,去建立黃埔軍校。

廖仲恺擔任黨代表,蔣介石猶如小女孩發脾氣一般,扭扭捏捏做了校長。

共産黨這邊,則派遣周恩來和聶榮臻等人,去黃埔任職。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随着國民黨也就是K.M改組,陳赓看到了滿大街黃埔招生的告示,再也按捺不住心裡對革命的向往。

講武學堂乃民國舊式教育,黃埔軍校是蘇式教育,陳赓自然選擇黃埔。他認為革命軍人應該凝聚,而不是分散,認為集中黃埔較好。

于是乎,陳赓第一個退出了講武軍校,去報考黃埔。

在陳赓的帶動下,一批又一批講武軍校的學生退出,跟着陳赓去報考黃埔。

結果可想而知,陳赓直接就用實際行動,促使了兩所軍校合并,這便是黃埔一期生的由來。

按照宋希濂的說法,他和陳赓注意到黃埔招生,于是去報考。四月開考,發榜之後全部錄取。五月入學,宋希濂在一隊、陳赓在三隊。

1924年6月16日,陳赓他們這些黃埔學生,參加開學典禮。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出席黃埔軍校開學典禮)

孫中山登台講話,對黃埔學生寄予厚望。因為他說不要存在升官發财的心理,要一心做救國救民的事業。

是以黃埔學生自己編口号,便是:“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

黃埔建立,革命新氣象,一期生總共六百多人。當時除了廣東政權自己之外,很少有誰相信他們會是未來戰場的中流砥柱。

之是以這樣說,并不是看扁黃埔,而是當時國内軍閥割據,而孫中山他們這一派的實力并不強。

筆者個人認為的中國四大軍校,武備學堂、講武堂、黃埔軍校、紅軍大學(抗大)。

從師生的角度來說,武備學堂出的總統總理多、講武堂出的首腦多、黃埔出的戰将多、紅大出的開國将軍多……

這裡所說的總統,是以武備學堂為老底子,以及延伸出的保定軍校,例如馮國璋、曹锟、段祺瑞、保定的蔣介石。

這裡所說的首腦,是朱德、彭德懷、張學良、李宗仁等等軍隊首腦,他們是抗日戰場真真正正的指揮大腦,畢業于講武堂。

黃埔自然不必多說,戰将遍布抗日戰場。

紅軍大學也就是後來的抗日大學,則為新中國培養了諸多的開國将軍,陳毅和林彪都在不同時期做過校長。

不能說誰比誰重要,但無論缺少哪一個,估計曆史都會大大改寫。

不過以上這些都是後話了,咱說回黃埔軍校。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從生活的角度來說,一期生是很艱難的,常常看到一群年輕人在珠江跑操,細看之下并不是在珠江跑,而是江水淹沒了操場,水天相接處,青年正當時。

每天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宿舍,小小的屋裡住着幾十人,上下鋪擁擠不堪。

過了一夜,東方才剛剛露出魚肚白,學生們便起床洗漱,投入緊張的訓練。

無論刮風下雨,都能聽到黃埔的軍歌:“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

黃埔罕見的出現了學生平等,因為你即使有錢也花不出去,島嶼上并沒有什麼娛樂場所,學生很難因私外出。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有些出身名門的學生,遭不住黃埔的苦,吵吵嚷嚷要退出,但陳赓早就磨煉了強健的體魄,在學校裡堅持了下來。

不用想都知道,學校裡的政治思想左傾,大部分都是中共從各地抽調的青年。話又說回來,蘇聯出了那麼多錢,不可能會讓右傾的學生入學。

隻可惜,廖仲恺和周恩來,眼看着蔣介石贊美共産黨,卻知人知面不知心。

陳赓在學校裡,系統學習了野戰、夜戰、巷戰、戰術、地形、主城、圖上作業……等等課程,結合他在軍隊裡四年的實踐,是以成績出類拔萃。

在整個一期生當中,陳赓最活躍、活動也最成功,争取了大批的新生入黨,是學校裡最耀眼的明星學生之一。

而且有這樣一件轶事:教官恽代英工作很認真,陳赓看他太累了,是以晚上偷偷用毛筆,将恽代英的眼鏡塗黑。以至于恽代英睡到了早上八點多,總以為天還沒有亮。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但左右之争,很快就出現在了校園裡,學生分成了左右兩派,而且沖突非常尖銳,動手打架毫不遲疑。

陳赓和蔣先雲,帶左派學生組建“青年軍人聯合會”。

而賀衷寒等人,則帶着右派學生組建了“孫文主義學會”。

不用想都知道,打架自然是常有的事情,操場上打架、教室裡打架、宿舍裡打架、我說你反動派、你罵我反動派。

就連戰場上獲勝之後,蔣介石請吃慶功宴的時候,吃着吃着就抄起盤子砸,打得是一片大亂,搞得蔣介石很無奈。

這些黃埔軍校的一期生,身為革命軍隊伍裡的精英,國共還沒有分裂呢,他們就已經打得頭破血流。

陳赓自然是打架隊伍裡的好手,他們不僅在揮灑岩漿一樣的青春,也為自己的政治立場“而戰”非要打敗對方不可。

根據元帥徐向前的回憶:課程安排很滿,漲潮的時候在水中跑操。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黃埔一期徐向前元帥)

雖然國共兩黨的沖突還沒有公開,但黃埔的左右沖突,已經打得是亂糟糟,兩大派系互不相讓。

中共這邊的陳赓、蔣先雲、徐向前等人,是周恩來上司的,但話又說回來周恩來并沒有教他們打架。

沖突根源,首先是國民黨右派挑起的事端,放出謠言說共産黨雖然是跟國民黨合作,其實是想乘機篡奪國民黨的黨權……

這直接導緻黃埔學生的左右兩派沖突公開,就拿右派的林振雄來說,跟左派的李漢藩打架。拳腳還不夠,林振雄居然拔槍開火。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李漢藩)

例如第一次東征勝利之後,賀衷寒和李之龍是戰友,一言不合就打了起來,倆人扭在了一起互毆,誰也不服誰。

陳赓跟胡宗南打、跟李仙洲打、掄起闆凳就砸……雖然互相打得是不可開交,不過他們打架之後,關系也都挺好。

李仙洲他們自稱獅子派,陳赓則喊他們獅子狗,打過之後同學歸同學,左右之争不傷私交。

按照陳赓1947年自己的說法:有一次在中山大學和他們争論起來,大家都動手了。他是山東天漢,我個子小,就拿起凳子和他打。現在他放下武器來電報叙舊,我們要以禮相待。(李仙洲被活捉,是以跟陳赓叙舊)

再例如:拿一期生黃維來說,解放戰争被俘之後,原本還牛氣沖沖的,這也不服那也不服,可黃維一聽對面是陳赓,當場就偃旗息鼓,說以前在黃埔的時候就打不過陳赓。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黃維)

據說,一期生打架倒是能控制,後面第二期和第三期打架,激烈程度更是遠超學長。

按照陳赓的說法,那時候很年輕,打架也沒有多少政策,你組織活動,我也組織活動。

左右兩派都辦了劇團,你那邊唱戲,我這邊唱戲。

如果壓不住火了,左右兩派從對台戲,也就演變成了對手戲,看誰打得過誰。

衆所周知的是,黃埔學生的左右兩派,在軍校裡打得不可開交,在戰場上指揮幾百萬軍隊一較高下。最終是左派解放大陸,部分右派退到台灣。

說完打架的事情,再說黃埔一期所面對的危險局勢。

孫中山雖然是大元帥,但他真正能指揮的部隊并不多,例如廣州附近,就有大量的軍閥面和心不和。

舊軍隊嘴上支援孫中山,實際上開館涉賭,引得民怨沸騰。又有陳炯明的叛軍虎視眈眈。

危險到什麼程度呢?有個滇軍的師長,常說要兵解黃埔軍校,而且不是私下說,是公開對外說。

是以陳赓他們這些一期學生,每天夜裡不分左右派系,都要有人帶着槍武裝站崗,時刻小心敵人來偷襲。

覆巢之下無完卵,全國大亂的情況下,黃埔一期剛剛訓練沒多久,便投入了實戰。

9月,東北奉軍和皖軍,和平津直軍開戰,雙方開打第二次直奉戰争,是北洋混戰規模最大的一場戰争。

孫中山率軍出廣州,要支援張作霖和段祺瑞,去戰直系的曹锟和吳佩孚。

10月10日,恰逢國民黨雙十節。

孫中山在韶關檢閱部隊,其中自然包括了陳赓他們這些黃埔學生。

誰知,廣州後院起火,商團發起叛亂,占了廣州城,逼迫孫中山下台。

關于商團叛亂,往複雜了說非常複雜,商團是有黑社會背景的,而民國黑社會總想着建立黨派。

黑社會和商業嫁接之後,也就不再聽從政府的指令,而且想要獨霸一方。

之是以說是叛亂,是因為商團是支援孫中山的,可卻說沒有軍饷,我們要原地收稅做軍饷。又因為利益沖突,是以發動叛亂,反孫中山。

可商團叛亂,往簡單其實也簡單,可以了解為階級戰争。

陳赓還沒有畢業,就奪取叛軍一大輪船軍火,用來武裝黃埔軍校

孫中山率兵回廣州平叛,黃埔學生打回廣州。

商團武裝的武器,主要就來自于海上,陳赓帶領着同學們,乘坐軍艦去往沙面。

恰巧,商團的武器運輸船,和黃埔學生的軍艦相遇,地點在白鵝潭。

陳赓一眼看出,那是一艘丹麥的大輪船,他帶着學生軍就去阻攔,而運輸船上的人則舉手投降。

還沒有正式開打呢,陳赓就攔截了一大船軍火,這對于武器先進的商團來說、對于武器落後的革命軍來說、起到了此消彼長的作用。

對于整個平叛商團之亂來說,陳赓攔截軍火運輸船,起到了很重重要的作用。

當場就更換了黃埔學生軍的武器,然後反過來去打商團。

陳赓所在的黃埔部隊,于10月14日黃昏,廣州東堤軍校辦事處碼頭登陸。

大風驟起,暴雨仿佛要淹沒世界,陳赓指揮着學生軍,冒着暴雨進攻商團。

陳赓骁勇善戰,從十五号淩晨一直打到下午一點多,打得商團潰不成軍。

雖然說,商團有錢有武器,但并沒有正規部隊的戰鬥力。

陳赓沖入商團總部,立下了大功一件,在黃埔風頭更盛,他還沒有從黃埔畢業呢,就已經聲名遠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