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海軍動作頻頻。在試航了首艘國産航母後,根據印度海軍最近一份公開的國際招标項目書中顯示,印度海軍打算從全球采購新型的P-75I型正常動力潛艇,而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全力圍堵中國海軍。

據印度媒體報道,目前已經有四個國家參與了印度此次大型遠洋正常動力潛艇的競标,據印度媒體分析稱,這次的P75I項目将作為印度未來正常動力潛艇更新計劃的“先導項目”,主要用來取代6艘已經落後的俄制基洛級潛艇。
印度媒體認為,參與競标的方案中有來自俄羅斯的阿穆爾級AIP動力潛艇、南韓的DSME-3000潛艇、西班牙的S80先進潛艇以及法國的“梭魚”級潛艇正常動力方案。目前,這些國家的生産商已經向印度海軍相關部門送出了設計書和方案說明。
印度計劃這些潛艇都在印度本國制造,也就是說印度将要求這些國家的方案必須進行技術轉移,但合同的豐厚利潤将保證中标者願意為此,将“核心技術”傳授給印度。外界分析稱,這次潛艇技術交易的總合同金額将高達200億美元。
有分析認為,這次競标中法國“梭魚”級潛艇正常動力方案,最符合印度海軍的要求,但價格也最貴。在此之前,印度已經與法國簽署了聯合建造6艘“鲉魚”級改進型潛艇的合約,在使用者使用習慣上來說,法國潛艇最符合印度要求。
需要說明的是,法國“梭魚”級潛艇正常動力方案也是競标澳洲潛艇項目,獲得初步中标的型号。該艇的水下排水量高達5200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正常動力戰鬥艇之一。具有極強的海上機動能力,由于其采用新型AIP動力,相當于一艘“小型核潛艇”。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印度面對巴基斯坦海軍擁有多重裝備優勢。在潛艇裝備上,印度覺得自己的技術和數量完全可以碾壓巴基斯坦,但随着巴方從中國引進了8艘S-20“麒麟”級AIP動力潛艇後,印方的天然焦慮感促使印度海軍必須加快裝備更新的力度。
同時,印度還妄想在印度洋建立一支可以随時針對中國海軍和商船隊,進行武力威吓的水下力量。印度認為中國的50%海上貿易、70%能源進口要通過印度洋,印度在喜馬拉雅山附近相對于中國沒有鬥争優勢,但在印度洋,印度突然覺得“自己可以”。
印度海軍期望新潛艇可以幫助印度海軍在東起馬六甲海峽,西至波斯灣的廣闊海域進行長期戰備巡航,保持對中國的“海上優勢”。
是以在潛艇問題上,印度算的使出渾身解數了。不僅僅自行建造國産的“殲敵者”核潛艇,還從俄羅斯租借核潛艇用于對比研究。同時,印度海軍還強迫其他國家在其潛艇招标中同意轉讓技術給印度,為了提高自己的潛艇自制能力,真是煞費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