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檔來自于百度
棄兵困車賦
作者 張秀東
(以“先棄三路之小兵也”為韻次用)
帥居中正,将縱右偏。奈二豎于肓上,差一橫則眼前。冒然寡炮三兵而去,攻彼單車雙砲之堅。莫問何如,侵之愈急;須憑般若,解厥倒懸。安能抗此難乎,當有謝安折屐;子曰攻之可也,豈無小子争先。
于是對此楸枰,研茲象戲。坤垠剛歎兵遙,仕角又欣炮利。驚見震門東,艮域地。底砲邊砲,經緯縱橫;三兵二兵,聯翩荟萃。頓悟車可輪埋,虎堪柙治。遂乃兵三平四,成仁自棄;進而兵二平三,對敵相戡。迨其将既返,局重參。事咄咄,宇眈眈。黑陣竟然,複一如其初始;紅方徒爾,丢二路之兒男。蓦地六路兵坤宮突起,離位遠覃。複再右移則叫殺,獨惟五路而歸骖。快哉三個小兵,兵獻兵将兵逼,目标惟一;危矣一員老将,将升将落将平,身動者三。懿其炮對九宮,前推七步。任将左支右吾,東走西顧。高兵皆若葵傾葉,丹鳳朝陽;如影随形,方骖并路。黑将不虞至此,無地可移。法苟延之着法,惟底砲之圖惟。無可奈何,艮止則老将為兵所擒殺;未嘗相見,乾居則窩車為炮所平夷。打車叫殺,進砲逃離。沖兵架就,返砲星馳。兵外平而掃砲,遂困斃而終棋。
咦!紅雖寡炮三兵,用則有其處也;黑擁單車雙砲,處乎無所用之。觀乎八步趕蟬,一離成剿。尋個裡之内涵,透枰中之外表。其強弱之易更,輸赢之深窅者,不恰在黑奔波而孤露茕茕,紅安堵而虎臣矯矯,是以黑連七萃,反而忽東忽西;紅用三驅,從者無大無小乎?至若虎防出柙,車困陷坑。本其心之所欲,非其力所克成。設如弦緊十分,必挽弓而易折;宛若網開一面,洵緻砲以難鳴。故而送三兵死,騰二兵位,巧拆砲台之架;僵李樹身,代桃樹根,仍屯榻側以兵。最是異想天開,艮宮炮耍。夫紅炮之行藏,賴黑方以用舍。彼求殘喘于苟延,豈敢豪吞而輕惹。噫籲嚱,小局一盤,奇招滿把,乃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
注釋:
1、帥居中正:帥居:唐韓愈《酬别留後侍郎》:“為文無出相如右,謀帥難居郤縠先。”中正:得當,不偏不倚。《書呂刑》:“明啟刑書,胥占,鹹庶中正。”蔡沉集傳:“鹹庶中正者,皆庶幾其無過忒也。”
2、将縱右偏:将縱:唐李涉《哭田布》:“縱使将軍能伏劍,何人島上哭田橫。”右偏:《新唐書裴延齡傳》:京右偏,故有閟葦地數頃,延齡妄言:“長安鹹陽間,得陂艿數百頃,願以為内廄牧地,水甘草薦與苑廄等。”帝信之,以問宰相,皆曰:“當無有。”帝遣使按覆,果詐。延齡大慚,帝不責也。
3、奈二豎于肓上:二豎:《左傳成公十年》:“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肓:《說文》:“心上鬲下也。”《注》:“鬲也。”
4、差一橫則眼前:一橫:唐王邕《懷素上人草書歌》:“一縱又一橫,一欹又一傾。臨江不羨飛帆勢,下筆長為驟雨聲。”眼前:眼睛面前,跟前。南朝梁沈約《和左丞庾杲之病》:“待漏終不溢,嚣喧滿眼前。”
5、冒然寡炮三兵而去:冒然:冒失輕率貌。宋蘇舜欽《應制科上省使葉道卿書》:“某辄欲以空乏鄙陋之資,冒然自進...虞為識者所不與。”寡炮三兵:一個炮三個兵。而去:《論語顔淵篇》: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6、攻彼單車雙砲之堅:攻堅:宋葉适《終論六》:“夫謀天下之大事,成天下之大功...必有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攻堅排深之力而後可。”宋蘇洵《權書強弱》:管仲曰:“攻堅則瑕者堅,攻瑕則堅者瑕。”鳴呼!不從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強敵也。單車:稱一輛車。唐杜甫《潼關吏》:“文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雙砲:清末民國林逢春《登八卦山拜瞻北白川宮殿下遺碑》:“兩尊鐵炮雙峰峙,足記當年戰伐功。”
7、莫問何如:莫問:唐李颀《送人尉閩中》:“客心君莫問,春草是王程。”何如:如何,怎麼樣。用于詢問。《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子木問于趙孟曰:‘範武子之德何如?’”《史記項羽紀》:張良至軍門見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唐白居易《感舊寫真》:“李放寫我真,寫來二十載。莫問真何如,畫亦銷光彩。”
8、侵之愈急:宋蘇洵《六國論》:“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9、須憑般若:須憑:中唐令狐楚《少年行》:“家本清河住五城,須憑弓箭得功名。”般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國文學》:“殷中軍被廢東陽,始看佛經,初視《維摩诘》,疑般若波羅密太多,後見《獨幕喜劇》,恨此語少。”劉孝标注:“波羅密,此言到彼岸也。經雲到者有六焉...六曰般若,般若者,智慧也。”清明修《合江》:“合江山色好,耐可雨連綿。欲覓峨嵋路,須憑般若船。”
10、解厥倒懸:解倒懸:比喻把受苦難的人民解救出來。解,解救;倒懸,頭朝下倒挂着。《孟子公孫醜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厥:《爾雅釋言》:“其也。”《詩商頌玄鳥》:“方命厥後。”
11、安能抗此難乎: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衆,受制于人! 吾計決矣! 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 ”
12、當有謝安折屐:當有:先秦無名氏《長水童謠》:“城門當有血,城沒陷為湖。”謝安折屐:《晉書謝安傳》:“玄等既破堅,有驿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内,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13、子曰攻之可也:《論語先進》: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14、豈無小子争先:豈無:蘇轼《竹間亭小酌懷歐陽叔弼季默呈趙景贶陳履常》:“豈無一老兵,坐念兩歐陽。”《晉書謝奕傳》:“奕每因酒,無複朝廷禮,嘗逼溫飲,溫走入南康主門避之。主曰:‘君若無狂司馬,我何由得相見!’奕遂攜酒就聽事,引溫一兵帥共飲,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後因以“得一老兵”為尋友飲酒之典。小子:用為老師對學生的稱呼。《禮記檀弓下》:“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争先:圍棋術語。搶先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語資》:“一行公本不解弈,因會燕公宅,觀王積薪棋一局,遂與之敵,笑謂燕公曰:‘此但争先耳。’”
于是對此楸枰,研茲象戲。坤垠剛歎兵遙,仕角又欣炮利。驚見震門東,艮域地。底砲邊砲,經緯縱橫;三兵二兵,聯翩荟萃。頓悟車可輪埋,虎堪柙治。遂乃兵三平四,成仁自棄;進而兵二平三,對敵相戡。
15、于是對此楸枰:于是:亦作“于時”。連詞。表示承接。《詩周頌我将》:“我其夙夜,畏天之畏,于時保之。”鄭玄箋:“于,于;時,是也。早夜敬天,于是得安文王之道。”對此:南朝宋鮑照《拟行路難》:“如今君心一朝異,對此長歎終百年。”楸枰:棋盤。古時多用楸木制作,故名。唐溫庭筠《觀棋》:“閑對楸枰傾一壺,黃華坪上幾成盧。”
16、研茲象戲:研茲:《魏故襄威将軍大宗正丞元君墓志銘并序》:“識洞丱初,情昭弁始。樂是愛閑,研茲文史。”象戲:下象棋。北周庾信《進象經賦表》:“臣伏讀聖制《象經》,并觀象戲,私心踴躍,不勝抃舞。”宋程颢《象戲》:“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
17、坤垠剛歎兵遙:坤垠:西南邊陲。唐柳宗元《劍門銘》:“井絡坤垠,時惟外區。界山為門,環于蜀都。”剛歎:明末清初王夫之《漁家傲 為好送魚苗謝之》:“剛歎直鈎鈎不起,青蓑委,果然甚矣吾衰矣。”兵遙:元劉麟瑞《臨江軍守臣陳公》:“哨馬遠嘶驚墜镝,雄兵遙吒殒飛鏦。”
18、仕角又欣炮利:仕角:把士走到最前方的兩個位置。又欣:宋胡寅《和奇父》:“前日又欣揮麈尾,何時重見命巾車。”炮利:清林則徐《會奏穿鼻尖沙嘴疊次轟擊夷船情形折》:“此次士密等前來尋釁...無非恃其船堅炮利,以悍濟貪。”
19、驚見震門東:驚見:清劉大櫆《與王君書》:“以故凡厥所有,皆與世龃龉,祇可自娛,不堪共質。間嘗出以示人,驚見駭聞,非怒則笑。”震:《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門東:魏晉無名氏《苻生時長安謠》:“東海大魚化為龍,男便為王女為公,問在何所洛門東。”
20、艮域地:艮域:指東北地區。南朝梁沈約《郊居賦》:“回餘眸于艮域,觌高館于茲嶺。”
21、底砲邊砲:《魏略》曰:“諸葛亮起沖車,郝昭以繩連石磨壓之,沖車折,即炮事。”此處指黑方的底砲邊砲。
22、經緯縱橫:經緯:指道路。南北為“經”,東西為“緯”。《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漢鄭玄注:“經緯,謂塗也。”賈公彥疏:“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為緯。”縱橫:縱向和橫向。南北曰縱,東西曰橫;經曰縱,緯曰橫。 唐韓愈《送李翺》:“譬如浮江木,縱橫豈自知。”
23、三兵二兵:此指紅方的三路兵、二路兵。三兵:三種兵器。指矛、戟、钺。《谷梁傳莊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諸侯置三麾,陳三鼓三兵。”楊士勳疏:“五兵者,徐邈雲:‘矛在東,戟在南,钺在西,楯在北,弓矢在中央。’”二兵:《荀子佹詩》:“無私罪人,憼革二兵。”《注》憼,戒也。革,甲也。二,副也。言無私心而治有罪之人,反恐爲所害,而常爲兵革,以備之也。
24、聯翩荟萃:聯翩:形容連續不斷。漢張衡《思玄賦》:“缤聯翩兮紛暗暧。”唐杜甫《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感激動四極,聯翩收二京。”荟萃:聚集,會集。多用于人才或精美之物。清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正月十九日》:“又考法國之立墉一鎮...與中國之蘇杭相等,實為歐洲絲業荟萃之區。”
25、頓悟車可輪埋:頓悟:謂頓然領悟。宋曾敏行《獨醒雜志》:“黃山谷紹聖中,谪居涪陵,始見《懷素自叙》于石揚休家。因借之以歸,摹臨累日,幾廢寝食。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車可輪埋:《後漢書張綱傳》: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曆顯位,唯綱年少,官次最微。馀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狸!
26、虎堪柙治:《論語季氏》: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則将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椟中,是誰之過與?”
27、遂乃兵三平四:遂乃:于是,就。《後漢書孔融傳》:“是時荊州牧劉表不供職貢,多行僭僞,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輿。”兵三平四:三路兵平移至四路。
28、成仁自棄:成仁:成就仁德。後指為正義事業獻出生命。《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自棄:猶自絕。《史記周本紀》:“今殷王纣維婦人言是用,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昏棄其家國,遺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軌于商國。”
29、進而兵二平三:進而:連詞。然後,因而。《孟子滕文公上》:“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進而振德之。”兵二平三:二路兵平移至三路。
30、對敵相戡:對敵:面對敵人,對敵人作戰。《周禮春官車仆》“蘋車之萃”漢鄭玄注:“蘋猶屏也,所用對敵自蔽隐之車也。”孫诒讓正義:“對敵時可蔽隐以避矢石也。”戡:《說文》:“刺也。”《爾雅釋诂》:“殺也。”《書商書》:“西伯戡黎。”
迨其将既返,局重參。事咄咄,宇眈眈。黑陣竟然,複一如其初始;紅方徒爾,丢二路之兒男。蓦地六路兵坤宮突起,離位遠覃。複再右移則叫殺,獨惟五路而歸骖。快哉三個小兵,兵獻兵将兵逼,目标惟一;危矣一員老将,将升将落将平,身動者三。
31、迨其将既返:迨其:《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請迨其未畢陣而擊之。”既返:明文徵明《滿江紅》:“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依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高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端堪恨又堪悲,風波獄。豈不念,疆圻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複。笑區區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32、局重參:參局:清代設于盛京、吉林、甯古塔等處管理參務的機構。以将軍、都統、副都統及府尹總其事。局設協領、佐領、書吏、經承、貼寫各若幹人,多三年或五年一替,掌散放參票、挑選官參、征收額課、赍送官參、售賣餘參、護送商參諸事。重參:晚清楊浚《淡水南北各有八景》:“重參色相誰非幻,莫說人情汝亦鳴。”
33、事咄咄: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34、宇眈眈:晉左思《魏都賦》:“翼翼京室,眈眈帝宇。”薛綜注:“眈眈,深邃之貌也。”
35、黑陣竟然:黑陣:唐易靜《兵要望江南占雨》:“密雲現,雨陣黑濃濃。”竟然:猶居然。言出于意料或常情常理以外。冰心《寄小讀者》:“上帝!他竟然不走。”
36、複一如其初始:一如:完全相同,全像。《儀禮有司徹》:“司馬羞湆魚,一如屍禮。”《晉書鄭沖傳》:“祿賜所供,策命儀制,一如舊典而有加焉。”初始:開始。漢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詩豳風鸱鸮》“曰予未有室家”唐孔穎達疏:“物之初始,必有為之。”
37、紅方徒爾:紅方:中唐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帔拂疏霜簟秋玉,炎炎紅鏡東方開。”徒爾:徒然,枉然。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四:“石犬不可吠,銅駝徒爾為。”
38、丢二路之兒男:二路:亦作“二辂”。天子所乘用的車輛大路與戎路。《左傳昭公十五年》:“其後襄之二路,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陽之田。”杜預注:“周襄王所賜晉文公大路、戎路。”兒男:猶男兒。元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二一出:“别無兒男,隻有一女,小字勝花。”
39、蓦地六路兵坤宮突起:蓦地:亦作“蓦的”。 出乎意料地,突然。明王玉峰《焚香記辨非》:“怕有奸人蓦地生惡意,乘機就裡施毒計。”坤宮:皇後居住的宮殿。或借指皇後。《西遊記第二九回》:拙女幸托坤宮,感激劬勞萬種。不能竭力怡顔,盡心奉孝。突起: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韻》:“屠狗興販缯,突起定傾危。”
40、離位遠覃:離位:離開本位、職守。《莊子漁父》:“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尊也;四者離位而亂莫大焉。”成玄英疏:“若四者守位,乃教治盛美;若上下相冒,則亂莫大焉。”遠覃:遠延,遠播。宋林光朝《呈胡侍郎邦衡》:“聲教從今已遠覃,翩翩作者問誰堪。”
41、複再右移則叫殺:複再:再一次。宋蘇轼《岐亭》:“一歡甯複再,起舞花堕帻。”右移:向右轉移,向右轉頭。《左傳宣公十二年》:“晉師右移,上軍未動。”漢張衡《西京賦》:“巾車命駕,回旆右移。”薛綜注:“回車右轉,将旋也。”叫殺:移動一子,下一步準備将死對方的着法。
42、獨惟五路而歸骖:獨惟:唯獨,隻有。《史記燕召公世家》:“齊城之不下者,獨唯聊、莒、即墨。”五路: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種車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錫樊纓,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釣,樊纓九就,建大旂以賓,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纓七就,建大赤以朝,異姓以封;革路,龍勒條纓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衛;木路,前樊鹄纓,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歸骖:猶歸車。謂驅車返歸。北周庾信《李陵蘇武别贊》:“歸骖欲動,别馬将前。”
43、快哉三個小兵:快哉:戰國宋玉《風賦》:“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三個:《禮記》:“士少牢包三個。”小兵:小規模的戰亂。《呂氏春秋孟冬》:“小兵時起,土地侵削。”
44、兵獻兵将兵逼:兵獻:凡走子送吃者,謂之“獻”。兵将:用兵将軍。兵逼:晚唐孫元晏《晉謝玄》:“百萬兵來逼合肥,謝玄為将統雄師。旌旗首尾千馀裡,渾不消他一局棋。”
45、目标惟一:目标:射擊、攻擊或尋求的對象。柳青《銅牆鐵壁》第一章:“人一亂跑開就壞了,正好成了掃射的目标。”惟一:獨一無二,隻有一個。《梁書儒林傳範缜》:“人體惟一,神何得二?”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八:“漢惟一趙充國,唐惟一王忠嗣,本朝惟一曹彬,有三代将帥氣象。”
46、危矣一員老将:危矣:宋陳孚《安南即事詩》:“安化橋危矣,明靈閣岌乎?”一員老将:《唐宋演義》:“天光放亮,衆人正往前行,前面三聲炮響,一彪人馬阻住去路,為首一員老将軍,白馬金盔,白發長須,手舞雙槍,正是大隋第一的老英雄,雙槍大将丁彥平。”
47、将升将落将平:此指黑将的進退平三步應招。
48、身動者三:身動:唐杜甫《朝二首》:“病身終不動,搖落任江潭。”者三:《論語憲問》: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懿其炮對九宮,前推七步。任将左支右吾,東走西顧。高兵皆若葵傾葉,丹鳳朝陽;如影随形,方骖并路。
49、懿其炮對九宮:懿其:《爾雅》:“懿,美也。”唐王起《重寸陰于尺璧賦》:“懿其千仞可跻,四目斯在。危岫陵乎碧落,日域遼乎滄海。”對:朝着。《樂府詩集木蘭詩》:“當窗理雲鬓,對鏡帖花黃。”九宮:術數家所指的九個方位。《易》緯家有“九宮八卦”之說,即離、艮、兌、乾、坤、坎、震、巽八封之宮,加上中央宮。
50、前推七步:前推:中唐元稹《江陵時作》:“三峽連天水,奔波萬裡來。風濤各自急,前後苦相推。”七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國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51、任将左支右吾:任将:《明太祖實錄》:“臣由是知任将在陛下,将之勝不若主之勝也。”左支右吾:《宋史李邴傳》:“敵然後由登萊泛海窺吳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窺江池,以出吾右,一處不支則大事去矣。願預講左支右吾之策。”原謂左右抵拒,引申謂多方面窮于應付。
52、東走西顧:謂邊跑邊回顧。表示念舊。《古詩源古怨歌》:“茕茕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53、高兵皆若葵傾葉:高兵:高兵是我方走到對方四線或五線的兵,低兵是我方走到對方二線或三線的兵。若葵傾葉: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對上赤心趨向。《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向之者誠也。竊自比于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實在陛下。”
54、丹鳳朝陽:《詩大雅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明朱善《詩解頤》卷三:“鳳皇者,賢才之喻;高岡者,朝廷之喻;梧桐者,賢君之喻;朝陽者,明時之喻也。”
55、如影随形:《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響之應聲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漢劉向《說苑君道》:“故天之應人,如影之随形,響之效聲者也。”
56、方骖并路:猶并駕齊驅。《宋書王景文傳論》:“與袁粲群公方骖并路,傾覆之災,庶幾可免。”《說文》:“方,併船也。象兩舟總頭形。”
黑将不虞至此,無地可移。法苟延之着法,惟底砲之圖惟。無可奈何,艮止則老将為兵所擒殺;未嘗相見,乾居則窩車為炮所平夷。打車叫殺,進砲逃離。沖兵架就,返砲星馳。兵外平而掃砲,遂困斃而終棋。
57、黑将不虞至此:黑将:南宋釋月澗《偈頌》:“塞雲點點陣雲高,黑面将軍衣白袍。奪得賊鎗并賊馬,凱歌歸去醉春醪。”不虞至此:《太平廣記》卷一二八引唐薛用弱 《集異記王安國》:“我牛也,昨暮驚逃,不虞至此。所損之田,請酬倍資而歸我畜焉。”不虞:意料不到。《國語周語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裡,以為甸服...以待不庭不虞之患。”至此:唐白居易《贈韋八》:“容鬓别來今至此,心情料取合何如。”
58、無地可移:北宋周紫芝《虞美人食瓜有感》:“詩翁自是不歸來,不是青門無地可移栽。”
59、法苟延之着法:法:效法。《孟子公孫醜上》:“則文王不足法與?”苟延:謂勉強延續生命。明李贽《代深有告文》:“念本院諸僧雖居山林曠野,而将就度日,不免懶散苟延,心雖不敢以遂非,性或偏護而祗悔。”着法:下棋的着數。
60、惟底砲之圖惟:惟:用來限定範圍,相當于“隻有”、“隻是”。《書舜典》:“惟明克允。”圖惟:謀劃,考慮。《續資治通鑒宋理宗淳祐四年》:“且嵩之之為計亦奸矣。自入相以來,固知二親耄矣,旦夕圖惟,先為起複張本。”
61、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戰國策燕策三》:“太子聞之,馳往,伏屍大哭,極哀。既已,無可柰何,乃遂收盛樊于期之首,函封之。”
62、艮止則老将為兵所擒殺:艮止:謂行止适時。《易艮》:“《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老将:久經戰陣的将領。《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問諸老将,老将曰:‘此少年推鋒之計可耳,安知大慮乎!’”為兵所擒殺:《明史擴廓帖木兒傳》:“是時明兵已迫潼關,思齊等倉皇解兵西歸,而貊高關保皆為擴廓所擒殺。”
63、未嘗相見:《南史阮孝緒傳》:鄱陽忠烈王妃,孝緒姊也。王嘗命駕欲就之遊,孝緒鑿垣而逃,卒不肯見。王怅然歎息。王諸子笃渭陽之情,歲時之貢,無所受納,未嘗相見,竟不之識。或問其故,孝緒曰:“我本素賤,不應爲王侯姻戚,邂逅所逢,豈關始願。”
64、乾居則窩車為炮所平夷:乾居:指帝王的起居。唐陸贽《策問賢良方正科》:“乾居克勵,如恐失墜。憂濟世務,夕惕晨興。”窩車:象棋術語,原位未移動過的車。平夷:蕩平,毀平。《南史梁哀太子大器傳》:“吾自度死必在賊前,若諸叔外來,平夷羯寇,必前見殺,然後就死。”
65、打車叫殺:打車:南宋釋鼎需《頌古》:“打車即是打牛是,鼻孔遼天也被穿。已向人前輸肺腑,可憐今古妄加鞭。”叫殺:北宋宋庠《春晚坐建隆寺北池亭上》:“單車刺史無铙吹,叫殺荒池兩部蛙。”
66、進砲逃離:進砲:明林熙春《詠棋詩》:“一局初開慎用兵,再三籌度有奇赢。炮藏車腹聲聲響,卒進馬頭步步征。計士錦囊環左右,将軍鐵甲擁宮城。功成有象渾無事,擊壤讴歌四海平。”逃離:潛逃離開。現當代鐘敬文《水調歌頭石島旅次書懷》:“不為漫遊山水,不為逃離炎熱,報國待呈功。”
67、沖兵架就:沖兵:向前進兵。架就:南宋釋慧空《送吳居士》:“化緣架就留香堂,乞飯又飽留香衆。”
68、返砲星馳:返砲:吳梅村《甲申傳信錄》:“易服帶佩刀,奪正陽門欲出,守者疑内變,返炮拒擊。”星馳:如流星飛奔。晉潘嶽《世祖武皇帝诔》:“羽檄星馳,钲鼓日戒。”
69、兵外平而掃砲:外平:《公羊傳》:“外平不書,此何以書?”外平:《春秋》是魯史,對于他國的稱“外”。外平是他國和他國之間的講和。指兵從三路平移至二路。掃:清除,消滅。漢張衡《東京賦》:“掃項軍于垓下,绁子嬰于轵塗。”
70、遂困斃而終棋:困斃:象棋術語,是将軍卻被禁在一個位置上無路可走,無子可動也叫困斃。《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三年》:“百姓困斃,盜賊縱橫,以臣視之,實未見太平之象。”終棋:南宋許及之《益老于雁山築庵名曰來風小隐來求詩且約相見》:“未終棋局爛腰柯,系日長繩竟若何。”
咦!紅雖寡炮三兵,用則有其處也;黑擁單車雙砲,處乎無所用之。觀乎八步趕蟬,一離成剿。尋個裡之内涵,透枰中之外表。其強弱之易更,輸赢之深窅者,不恰在黑奔波而孤露茕茕,紅安堵而虎臣矯矯,是以黑連七萃,反而忽東忽西;紅用三驅,從者無大無小乎?
71、咦:《說文》:“南陽謂大呼曰咦。”
72、紅雖寡炮三兵:紅雖:南宋吳潛《賀新
郎和翁處靜桃源洞韻》:“白白紅紅雖褪盡,盡倡條浪蕊皆春意。”寡炮三兵:見上。
73、用則有其處也:用則:《荀子賦》:“有物于此,生于山阜,處于室堂。無私無巧,善治衣裳。不盜不竊,穿窬而行...下覆百姓,上飾帝王。功業甚博,不見賢良。時用則存,不用則亡。”有其處也:元歐陽玄《其樂亭記》:“未得而尋必有其方也,已得而居必有其處也。”
74、黑擁單車雙砲:黑擁:宋程俱《鄭希尹大夫會吳中諸老》:“黑頭新貴擁朱輪,交會耆英久不聞。”單車雙砲:見上。
75、處乎無所用之:處乎:《莊子山木》:“周将處乎材與不材之間。”無所用之:沒有地方可以用上它。《左傳哀公十一年》:“得志于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
76、觀乎八步趕蟬:觀乎:《易贲》:“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程頤傳:“天文謂日月星辰之錯列,寒暑陰陽之代變。觀其運作,以察四時之遷改也。觀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禮俗。”八步趕蟬:字面的意思是,輕功極高,可以幾步之内追上飛行的“蟬”。
77、一離成剿:一離:盛唐高适《别董大》:“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成剿:清末民國初洪繻《蒿目行》:“去歲剿番剿不成,遂向民間增稅畝。”
78、尋個裡之内涵:個裡:此中,其中。唐王維《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遊有懷靜者季》:“香車寶馬共喧阗,個裡多情俠少年。”内涵:元末明初宋濂《題方方壺畫鐘山隐居圖》:“内涵玄命秘,一氣中夜存。”
79、透枰中之外表:枰中:南宋李昴英《重九遊郁孤台和座客韻》:“枰中十萬家,一目城市低。”外表:指外露的表層,表面。《左傳僖公五年》“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唐孔穎達疏:“輔為外表,車是内骨,故雲相依也。”
80、其強弱之易更:強弱:強大與弱小。《孫子勢》:“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彊...彊弱,形也。”易更:元傅若金《九日夷山驿》:“馳驅涉長道,時節良易更。”
81、輸赢之深窅者:輸赢:勝負。唐白居易《放言》:“不信君看奕棋者,輸赢須待局終頭。”深窅:幽深,深邃。宋施嶽《解語花》:“翠叢深窅,無人處,數蕊弄春猶小。”
82、不恰在黑奔波而孤露茕茕:恰在:明末清初王夫之《出郭赴李緩山之約桓伊山下遇雨》:“笛聲恰在桓伊步,飯顆初逢杜甫山。”奔波:忙碌奔走。漢仲長統《昌言雜篇》:“救患赴急,跋涉奔波者,憂樂之盡也。”孤露:孤單無所蔭庇,指喪父,喪母,或父母雙亡。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戴明揚校注引王棠《知新錄》:“魏晉間人,以父亡為孤露。” 孤立暴露。 清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援朝篇》:“我牙山之兵,孤露無援。”茕茕:孤單無依貌。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賤妾茕茕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合肥龔芝麓尚書...殁于客邸,兩孫茕茕孤露,無過存者。”
83、紅安堵而虎臣矯矯:安堵:安居、相安。《史記高帝記》:“上入關,約法三章,吏民皆安堵如故。”虎臣:比喻勇武之臣。《詩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矯矯:勇武貌。晉潘嶽《楊荊州诔》:“矯矯楊侯,晉之爪牙。”呂延濟注:“矯矯,武貌。”
84、是以黑連七萃:是以:連詞。表示因果關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舜冠,是以不對。”黑連:唐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東方七宿》:“中有平道上天田,總是黑星兩相連。”七萃:周天子的禁衛軍。《穆天子傳》卷一:“天子于當水之陽,天子乃樂口,賜七萃之士戰。”郭璞注:“萃,集也,聚也。亦猶《傳》有七輿大夫,皆聚集有智力者,為王之爪牙也。”
85、反而忽東忽西:反而:《論語子罕》引逸詩: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棠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忽東忽西:清戴亨《野田黃雀行》:“随風飄泊,忽東忽西。”
86、紅用三驅:古王者田獵之制。謂田獵時須讓開一面,三面驅趕,以示好生之德。《易比》:“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孔穎達疏:“褚氏諸儒皆以為三面著人驅禽。必知三面者,禽唯有背己、向己、趣己,故左右及于後,皆有驅之。”
87、從者無大無小乎:從者:随從人員。《論語衛靈公》:“孔子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無大無小:無論大小。謂舉國上下。《周書文帝紀上》:“公昔居管轄,恩信著聞,今無大無小,鹹願推奉。”《詩魯頌泮水》:“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若虎防出柙,車困陷坑。本其心之所欲,非其力所克成。設如弦緊十分,必挽弓而易折;宛若網開一面,洵緻砲以難鳴。故而送三兵死,騰二兵位,巧拆砲台之架;僵李樹身,代桃樹根,仍屯榻側以兵。
88、至若虎防出柙:至若:連詞。表示另提一事。南朝梁锺嵘《詩品總論》:“昔九品論人,《七略》裁士,校以賓實,誠多未值。至若詩之為技,較爾可知,以類推之,殆均博弈。”虎防:明文洪《下第回經丹陽》:“防虎夜投淳化鎮,聽雞朝度句容關。”出柙:《論語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椟中,是誰之過與?’”
89、車困陷坑:車困:《易困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陷坑:即陷阱。《儒林外史》:“前日總鎮馬大老爺出兵,竟被青楓城的番子用計挖了陷坑,連人和馬都跌在陷坑裡。”
90、本其心之所欲:明劉基《郁離子養鳥獸》:“今有養鳥獸而不能使之馴,則不食之以其心之所欲,處之以其性之所安,而加矯迫焉,而有死耳。烏乎,其能馴之也?”
91、非其力所克成:非其力所:晉羊佑《誡子書》:“今之職位,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緻也。”克成:完成,實作。《書武成》:“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勳,誕膺天命,以撫方夏。”
92、設如弦緊十分:設如:譬如。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噫,風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豈舍之乎!顧所用何如耳。設如‘北風其涼’,假風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憫征役也。”弦緊:唐顧況《李供奉彈箜篌歌》:“大弦長,小弦短,小弦緊快大弦緩。”十分:猶十成。漢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于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遍舉也。”
93、必挽弓而易折:挽弓:引弓。《太平廣記》卷四一五引唐無名氏《五行記魏佛陀》:“佛陀挽弓射之,一發即不複見。”易折:《老子上善若水》:“過剛者易折, 善柔者不敗。”
94、宛若網開一面:宛若:五代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枯松再生》:“明皇遭祿山之亂,銮輿西幸。禁中枯松複生,枝葉蔥茜,宛若新植者。”網開一面:《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95、洵緻砲以難鳴:洵:誠然,确實。《詩陳風宛丘》:“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緻:宋司馬光《谏西征疏》:“自古以來,國家富彊,将良卒精,因人主好戰不已,以緻危亂者多矣。”難鳴:元宮天挺《七裡灘》第三折:“雖然你心明聖,若不是雲台上英雄并力,你獨自個孤掌難鳴。”
96、故而送三兵死:故而:連詞。猶是以。郭沫若 《豕蹄孟夫子出妻》:“就因為有昨晚的愛撫,故而有目前的矜持。”送死:指自尋死路。《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97、騰二兵位:騰:使空出。《官場現形記》:“不如就把書院騰了出來。”位:《說文》:“列中廷之左右謂之位。”
98、巧拆砲台之架:砲台:修築在江海口岸等險要處用以安放大炮的工事。宋陳規 《守城錄》:“城面地步不廣,必然難安大炮,亦難容數多。雖有炮台,炮台地步亦不甚廣。”拆架:南宋楊萬裡《初食太原生蒲萄時十二月二日》:“隆冬壓架無人摘,雪打冰封不曾拆。”
99、僵李樹身:《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100、代桃樹根:魏晉無名氏《桃葉歌》:“桃葉複桃葉,桃樹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
101、仍屯榻側以兵:屯兵:駐紮軍隊。唐杜甫《柳司馬至》:“函關猶出将,渭水更屯兵。”榻側:宋楊億《談苑》:“開寶中王師圍金陵,李後主遣徐铉入朝,對于便殿,懇述江南事大之禮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太祖曰:‘不須多言, 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
最是異想天開,艮宮炮耍。夫紅炮之行藏,賴黑方以用舍。彼求殘喘于苟延,豈敢豪吞而輕惹。噫籲嚱,小局一盤,奇招滿把,乃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
102、最是異想天開:最是:南梁何遜《詠早梅》:“兔園标物序,驚時最是梅。”異想天開:形容想法非常離奇。《鏡花緣》第八一回:“陶秀春道:‘這可謂異想天開了。’”
103、艮宮炮耍:艮宮:唐鐘離權《破迷正道歌》:“隻在西南産坤位,慢慢調和入艮宮。”耍:玩耍,遊玩。宋周邦彥《意難忘》:“長颦知有恨,貪耍不成妝。”
104、夫紅炮之行藏:行藏:指出處或行止。《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引申為攻守,出沒。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江水一》:“自今行師,庶不覆敗,皆圖兵勢行藏之權,自後深識者所不能了。”
105、賴黑方以用舍:賴:依賴,依恃,憑藉。《韓非子詭使》:“奸人賴賞而富。”用舍:取舍。《晉書範弘之傳》:“比幹處三仁之中,箕子為名賢之首,後人用舍,參差不同。”指被任用或不被任用。宋蘇轼《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詞序:“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
106、彼求殘喘于苟延:彼求:《詩小雅正月》:“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苟延殘喘: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明高明《琵琶記風木馀恨》:“老夫苟延殘喘,又得相見。”
107、豈敢豪吞而輕惹:豈敢:猶言怎麼敢。《詩鄭風将仲子》:“豈敢愛之?畏我父母。”豪吞:強橫地侵占。宋陸遊《太息》:“豪吞暗蝕皆逃去,窺戶無人草滿廬。”輕惹:明末清初王夫之《南天窩授竹影題用徐天池香煙韻》:“淺黛斜分臨曉鏡,落花輕惹上蛛絲。”
108、噫籲嚱:歎詞。表示驚異或慨歎。唐李白《蜀道難》:“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109、小局一盤:小局:現當代張采庵《文園消寒會同劉辛庵》:“紅爐小局歲初寒,流水行雲各盡歡。”一盤:棋一局。元馬緻遠《陳抟高卧》第三折:“您那人間千古事,俺隻松下一盤棋,把富貴做浮雲可比。”
110、奇招滿把:奇招:新奇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手段。滿把:唐韓翃《送王少府歸杭州》:“葛花滿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贈人。”
111、乃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宋朱熹《四書集注學而篇》:“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