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桧成千古罪人,他的子孫是不是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呢

作者:閑說人文地理

中國古話說得很好,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歪”,講得就是如果父母行為不端,子孫後代也容易走歪路。在生活中,我們也時常會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然而凡事總有例外,有些大兇大惡之人,其子孫卻是謙謙君子的也不少見,隻是這樣的機率會比較小。當我們回到宋朝,若說起大奸大惡之人,最讓我們痛心疾首的可能就是秦桧了。著名的“風波亭”事件,秦桧誣陷嶽飛謀反,将其下入大牢,并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殺嶽飛于臨安風波亭上。莫須有莫須有,就是大概、可能,或許有的意思。

如此赤裸、無恥的污蔑行徑,把一個陰險狡詐、賣國求榮的奸臣形象生動刻畫在我們面前。千年來,人們也沒忘唾罵這位已然成為千古罪人的奸相。明憲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

秦桧成千古罪人,他的子孫是不是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呢

,浙江杭州布政使周木為表達對民族英雄嶽飛的敬仰和對秦桧的厭惡憎恨之情,重修嶽飛墓,并首次用鐵鑄造了秦桧夫婦像,跪拜于嶽飛面前。後來經年曆月,鐵像因不耐腐蝕,在明清兩朝就進行了十次重鑄。其中最搞笑那次,撫浙江的右副都禦史王汝訓,因與奸相秦桧之妻王氏“同宗”,覺得跪像有失王氏家門的體面,而冒天下之大不韪,竟喪心病狂地指使心腹,在黑夜裡偷偷地把秦桧之妻王氏和幫兇張俊的跪像沉進了西湖。“一石激起千重瀾”,在杭州城立即激起千萬人民的憤怒,強烈要求官府追查沉像的罪魁禍首。王汝訓吓得連夜逃離杭州城。後來,鹽商馬偉為了順應民心,重新補鑄了王氏、張俊兩具跪像,置放原處,才平息風波。可見群眾對嶽飛的愛之深,對秦桧的恨之切。

在當時的秦桧卻是朝中的掌權派,可能因為是徽宗時期的軟弱無能習慣了,在從金營逃回逐漸升為太師的他,堅決主張“議和”,是以他也就和主戰的嶽飛産生了不可調和的沖突。正在嶽家軍在抗金前線凱歌高奏的時候,他和趙構因為害怕迎回徽欽二帝,連下十二道金牌要求嶽飛撤軍。等到嶽飛傳回之後,卻以嶽飛圖謀造反的罪名下獄,随後加以殺害。這樣一位為了權力不惜除掉所有政敵的人,其後代卻大不相同。公元1221年,金軍大軍南下蕲州,當時秦矩擔任通判。面對大軍壓境,秦矩和知州李誠之死守不退。不僅如此,當金軍得知守城的是秦桧後人(曾孫)時,就立即派人來勸降,結果秦矩不僅不投降而且還殺掉了金軍使者。

秦桧成千古罪人,他的子孫是不是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呢

後來金軍攻破城池之後,秦矩在官邸自焚而亡,結果秦矩的兒子秦浚看到父親自殺,于是毅然跳進火中,父子雙雙自殺而亡。

清朝乾隆年間,南京秦淮河畔的除了一位狀元,此人名叫秦大士,字魯一,号澗泉。據史料記載,秦澗泉就是秦桧的後人。秦澗泉23歲時在江南貢院考中舉人,但是随後他們在科舉路上不是很順利直到38歲才進京趕考,在皇太後60壽辰的萬壽恩科中,秦澗泉中了狀元,這是破格的一次。

秦桧成千古罪人,他的子孫是不是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呢

傳聞一次秦澗泉和朋友來杭州西湖遊玩,當來到嶽飛墓前看到自己先祖秦桧夫婦雙手反綁的跪拜雕像時,曾留下一句名言,“人從宋後羞名桧,我到墳前愧姓秦。”

當然,秦矩據說和秦桧并無血緣關系,而秦澗泉距離秦桧就太遙遠了。不管怎麼說,生長在秦桧家庭,耳需目染,在這樣的環境下,其子孫卻不忘大義,和先輩截然不同。這一點值得人們尊敬,而他們能夠以這樣一位貪生怕死、賣國求榮的祖輩為恥,也十分讓人折服。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的,是非曲直,都需拿定主意,務必要謹慎而行,切莫因小利而忘大義,一失足成千古恨,徒遭世人恥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