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美家鄉人 ⎸17歲特奧冠軍陳亮:拿更多金牌,回報姑父姑姑

他是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智力二級殘疾;他還是個冠軍,一名出色的特奧運動員……今年10月底,在全國第十一屆殘障人士運動會上,17歲的陳亮代表山東省獲得一枚羽毛球男子單打金牌,他的獎牌陳列櫃裡再添一份閃耀金光。這樣特殊的身份交織在陳亮身上,背後的成長故事更加讓人動容,因為他有一位好姑父、好姑姑。原來,陳亮在不到1歲時就被姑父姑姑接回家一起生活,17年的悉心撫育,不僅救了他的命,還培養他成長成才。在這個重感情的少年心裡,姑父和姑姑就是他的爸爸和媽媽。

講述

孩子奄奄一息,他抱回家撫養

17歲的陳亮一下子成為了社群名人。今年10月28日,在陝西寶雞舉行的全國第十一屆殘障人士運動會上,他一舉奪魁,拿到一塊特奧羽毛球男子單打的金牌。這個17歲的少年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冠軍,他的成長成才之路有哪些感人故事?11月15日,記者跟随李滄區興城路街道汾陽路社群從業人員來到位于唐山路上的翠湖社群,給在家裡休整的陳亮送去祝賀和慰問品。

陳亮個子挺高,有着濃濃的眉毛和大大的眼睛,收到大家的祝賀,陳亮腼腆而又禮貌地跟大家打招呼、道謝。一行人落座後,他乖巧地坐在姑父石忠珠和姑姑陳淑美身邊。石忠珠家裡面積雖然不大,但收拾得十分整潔溫馨,最顯眼處擺放着陳亮幾年來在各項大賽中獲得的獎牌、證書。陳亮為何跟着姑父姑姑生活,他的爸爸媽媽呢?随着石忠珠對陳亮成長之路的回憶,記者的這些疑惑也逐個解開。

石忠珠介紹,陳亮不到一歲時就被他接到家裡撫養照顧。“他父親年輕時酗酒,母親也是智力殘疾,兩個人是未婚先孕,根本沒有照顧孩子的能力。”回想起當時接回陳亮時的場景,這位62歲的老人眼含淚花。那是在2004年的冬天,2月出生的陳亮才隻有幾個月大,石忠珠與陳亮的父母再一次失聯後,好不容易打聽到夫妻倆租住處,跟朋友一起趕去那裡看看孩子。結果進屋的一瞬間,石忠珠就被眼前的情景給驚呆了,“簡陋的闆房,門窗漏風、破爛不堪,屋裡又冷又臭。”石忠珠說,在屋裡找了半天,他才發現陳亮被用潮濕被子裹在木闆床上,底下鋪着電褥子,中間一層塑膠布,最上面是一張線毯。因為孩子的大小便沒有及時清理,陳亮左腿小腿後側向上一直延伸到腰部,已經浮腫發爛,蜷着的腿也無法伸直,狀态奄奄一息。

“我當時又心疼又氣憤,以為孩子已經不行了,趕緊脫下外套包着他就往醫院跑,檢查治療了一段時間,陳亮慢慢緩過來了,這才救了他一命。”石忠珠說,把陳亮抱回家後,考慮到以後孩子的成長,他和妻子陳淑美決定從此以後親自撫養這個侄子,陳亮從那時起就一直跟姑父和姑姑生活在一起。

悉心

接連遭遇困難,也沒減少對孩子的關愛

家裡多了一個孩子,石忠珠夫妻倆一下子忙了起來,“起初我們沒發現這個孩子智力有問題,等到陳亮2歲多的時候才會說話走路,精神亢奮非常好動,晚上還不睡覺。我們意識到他智力不太正常,一檢查果然如此。”石忠珠告訴記者,等到陳亮再大一點時,他們把陳亮送去了幼稚園,但因為陳亮沒有戶口,上學成了難題。

“為了辦這個戶口,可是費了很多勁。”陳亮的姑姑陳淑美介紹,當時要給陳亮上戶口就需要他的父母補辦結婚登記,還要繳納社會撫養費,然而陳亮的父母杳無音訊,根本無從查找。“托了好多朋友幫忙打聽,最後終于在膠州找到了弟弟和弟媳,他們倆養活自己都困難,我們隻好掏錢把社會撫養費交上了。”陳淑美說,陳亮10歲時才終于有了戶口,街道和社群還幫陳亮辦理了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月領取低保金。而後幾年,陳亮的父母辦理了離婚,他的父親因為三次突發腦梗于2018年去世,母親至今沒有音訊。

記者了解到,陳亮的父親幾次住院治療,十幾萬元的治療費全都是石忠珠支付的。“那幾年是家裡最困難的時候,陳亮爸爸反複住院,俺老伴又查出來宮頸癌需要介入治療,陳亮每天也需要人照顧……”石忠珠擺擺手,哽咽着說不下去。可即便遭受這樣的打擊,石忠珠也沒有被打垮,沒有減少對陳亮的關愛付出,唯獨有一幕場景讓他心酸不已,當他看到陳亮趴在父親病床的床頭,跟彌留的父親告别時,眼淚止不住的流下,“心疼孩子,心裡從來沒有這麼失落過。”石忠珠說,令人心酸的一幕讓他更加堅定了一個念頭:陳亮從父親那裡缺失的愛,他都要補給孩子。

培養

發掘體育特長,獲得十幾枚獎牌

雖然從小沒有父母的陪伴,陳亮并不缺少愛,他的姑父和姑姑竭盡全力給了他父母一樣的關懷和愛護。“陳亮從小就對人很親,非常喜歡讓人抱着,雖然照顧這個孩子受了很多苦,但我們都盡可能做到對他耐心,教育撫養智力殘疾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耐心。”石忠珠說,為了讓孩子多接觸社會,他們買菜、散步甚至朋友聚餐都帶着陳亮一起,從小讓他鍛煉正常社交,希望他長大後能融入社會,能學會照顧自己。得益于此,陳亮不僅鍛煉出了強壯的身體,還被姑父發掘了在數字和運動上的一些特長。比如,他對數字比較敏感,姑姑一家人的身份證号、電話号碼,他看一遍就能記住;他很喜歡唱歌,會吹葫蘆絲,經常參加學校的演出;他跑步很好,尤其是短跑突出。

石忠珠告訴記者,對于陳亮的這些特長,他都盡可能的挖掘和放大,讓孩子能有一技之長。這其中最為成功的,當屬體育方面的特長。在陳亮進入特教學校就讀後,石忠珠開始有意識的培養陳亮體育特長,并親自帶着他參加訓練。2016年的暑假,陳亮開始踢足球,一下子展現出了運動天賦,很快就在參加的多屆殘障人士民間足球争霸賽比賽中奪取冠亞軍。

2019年,陳亮又被挑選參加了特奧羽毛球競賽項目,“當年7月開始學,10月份參加比賽,就在全國第十屆殘障人士運動會上拿了一塊銀牌、一塊銅牌。今年10月28日,在陝西寶雞舉行的全國第十一屆殘障人士運動會上,又拿了一塊特奧羽毛球男子單打的金牌。”石忠珠對陳亮的曆次獲獎都如數家珍,這幾年來,陳亮已獲得過十幾塊獎杯、獎牌和證書,每一塊獎牌都是石忠珠的驕傲,每一塊獎牌的背後也有他對孩子的付出。

心聲

要拿更多金牌回報姑父姑姑

陳淑美介紹,自從陳亮走上運動這條道路後,老伴石忠珠天天陪着陳亮健身、跑步,外出集訓時也全程陪同,“集訓一走就是幾個月,他把精力和終身俸幾乎全用在了陳亮身上。”陳淑美說,像這樣的生活節奏,在陳亮2014年接觸體育運動後,他們已經堅持了7個年頭。

姑父和姑姑對自己多年來的愛護和付出,陳亮都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裡。為了給姑父和姑姑争口氣,陳亮訓練從來不怕苦,哪怕腳底磨起了水泡也從來不喊疼。在這個重感情的少年心裡,姑父和姑姑就是他的爸爸和媽媽,“有好多次陳亮都想改口叫我們爸爸媽媽,我說叫什麼都行,咱是一家人。”石忠珠說,除此之外,陳亮還在生活訓練中的很多方面都毫不吝啬的表達對姑父和姑姑的感情。比如,姑父在廚房做飯時,他會端去一杯溫水;外出比賽發給運動員的小食品,他不舍得吃,攢着拿回家給姑姑吃……

“在我們眼裡,陳亮不是個殘疾孩子,他就是發育遲緩,比别的孩子成長慢一些,但他能做的事絲毫不比别的孩子差。”陳淑美說。盡管目前才讀初二,陳亮對于未來已經有了規劃,“我很想再多拿一些金牌,回報姑父和姑姑。他們年紀大了,等我長大掙錢後,要給他們買帶電梯的房子。”陳亮語氣堅定地說。(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

來源:大衆報業·半島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