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天外歸雲的部落格園]
昨天(2016.11.30)參加了網易資深測試專家王曉明的測試分享會——“一起打造你想要的QA團隊”,以下為筆者做的歸納總結。
1.讓測試更加容易做好。不容易測試的代碼,不具有健壯性。
2.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簡單就是美。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反映了一個人的技術水準,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反映了一個人的專業層次。
3.團隊成員特質:
1)Professional——專業技術好。
2)Intelligent——學習能力強。
3)Ambition——規劃執行力。
4)Reliable——強烈責任感。
5)Insistent——堅持與韌性。
4.測試新四化:
1)工具化:原話是“能靠工具解決的就不靠手解決”,工具化也是人類進步的象征,測試的進化也将依賴于工具實作。
2)自動化:運用自動化思維對測試工作繁複而冗雜的部分進行自動化實作。
3)理論化:能夠從日常的工作中不斷總結,歸納提煉,形成一套與實戰相結合的測試理論體系。
4)開發化:具有開發測試工具、測試架構、測試平台的能力。
5.全員品質保障:
需求->設計->開發->測試->釋出上線(軟體開發流程五階段)
說明:同一問題發現的階段越往左,修改問題所需付出的代價就越小。
暗示:真正的QA高手能夠掌控全局,這裡舉了華佗家族兄弟的例子(疾病預防的階段——未生病、生病時、發現病時、治病時),這和軟體測試是“滴水映日月,殊途同歸路”。
重點:提前預防問題的重要性!階段越向右,發現bug所能展現QA的重要性就越小,例如:上線以後再發現問題的重要性遠遠小于在需求、設計、開發、測試階段發現的重要性小很多。
總結:以往的軟體測試,總是在開發之後進行的,而未來的軟體測試發展趨勢一定是左移的。
6.時間與資源:
1)在高效與保質的前提下,我們還要保證有品質的生活。合理的規劃自己的生活時空,其重要性是潛移默化的。
2)對于自己的想法,想要去做的事情,我們的态度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以上六點是本次會議的重點。
測試一段:能根據測試用例的描述步驟來執行測試用例,能對照用例的預期結果發現産品的問題,能夠清晰準确地将問題記錄下來後回報給開發,開發能夠讀懂問題描述的含義;
測試二段:對産品需求有一定的了解,能夠根據産品需求分析、設計産品的測試用例,發現問題後能夠進行初步定位;
測試三段:對産品的需求和實作都有較為深入的了解,設計用例時會注意用例的有效性,測試用例時會考慮使用自動化測試等方法提升測試執行的效率;
測試四段:深入了解産品需求和實作,了解産品品質,了解産品的隐形需求,對産品性能、可靠性、易用性等非功能屬性的測試均有所涉及,并掌握其中的測試方法,會使用測試缺陷分析技術,會評估産品品質;
測試五段:不斷追求最适合産品的測試技術,關注測試過程改進,推動産品測試技術的進步;
測試六段:走向前端,做缺陷預防,能将測試方法标準化,并固化為測試工具和流程。
讀到此處的朋友,請你不妨也為自己量身定制一個“測試段位”,并在測試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地修正、豐富它。相信這個“段位”,會在測試職業發展中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
2.會議最後提到了很重要的一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