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難啃的骨頭:宋軍20萬拿不下危如累卵的燕京,耶律大石則一戰成名

作者:北鬥維斟

1122年,遼國已經喪失了半壁江山,天祚帝逃到了大漠。為了抓住這個千載良機,宋徽宗和金國達成了“海上之盟”,并調動20萬大軍進攻燕京,試圖收複這個夢寐以求的地方。然而,宋徽宗沒有想到,這個危如累卵的燕京城竟然成為了一座堅城,成為了最難啃的骨頭。此戰,徹底暴露了宋軍的虛弱,也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而在燕京之戰中,遼國的主将耶律大石則一戰成名,成為了契丹族的民族英雄。

1118年,北宋的使者馬政乘坐船隻渡過了渤海灣,進入了金國控制範圍内。馬政要和金國談判的事情是宋金結盟,夾擊遼國。1120年,宋金正式達成了盟約,盟約規定:金國進攻遼國的中京府,宋出兵進攻燕雲十六州。事成之後,北宋将原本給遼國的歲币轉移給金國。

難啃的骨頭:宋軍20萬拿不下危如累卵的燕京,耶律大石則一戰成名

此事,已經暴露出了北宋的軟弱。不過對于北宋來說,能夠借助金國的力量來消滅遼國,收複燕雲十六州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宋徽宗并沒有想到虛弱的遼國也是那麼難以對付。

當時,兩國的遼東已經全部淪陷,天祚帝兵敗逃到大漠。不過,契丹族的确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就在遼國即将滅亡的時候,出現了耶律大石和蕭幹兩位英雄。尤其是耶律大石,簡直就是千古難遇的軍事奇才。

難啃的骨頭:宋軍20萬拿不下危如累卵的燕京,耶律大石則一戰成名

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八世孫,出身于上京臨潢府。他自幼好學,善于騎射,兼通契丹文和漢文,是契丹族中難得的文武全才。1115年,耶律大石通過科舉考上了進士,他也就成為了遼國唯一一位契丹族的進士,契丹族第一次憑借文才,而不僅僅是武力和出身進入了仕途。

考上進士後,他被選入翰林院任職。在契丹語中,翰林院被稱為“林牙”,于是人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大石林牙”。如果在和平年代,那麼耶律大石可能就會成為了契丹族曆史上一位比較有名的文人。然而,曆史給了耶律大石更大的舞台。

就在耶律大石考中進士的這一年,東北的完顔阿骨打稱帝,建立了金國。随後,金國對遼國展開了瘋狂的進攻,遼國兵敗如山倒,城池一座接一座地淪陷。1116年,耶律大石開始出任泰州刺史,可金兵第二年就攻陷了泰州。1119年,耶律大石又被調任為祥州刺史。1120年,他又被提升為遼興軍節度使,負責鎮守遼國南京,也就是燕京,這個北宋夢寐以求的地方。

難啃的骨頭:宋軍20萬拿不下危如累卵的燕京,耶律大石則一戰成名

1122年,金兵攻克了中京,天祚帝向西逃竄,輾轉夾山(呼和浩特一帶),音訊全無。為了安定國人之心,耶律大石和宰相張琳、李處溫、南京都統蕭幹進行了商議,決定立秦晉王耶律淳即位,稱天錫皇帝,該政權被稱為“北遼”。北遼建立後,其主要軍權被耶律大石和蕭幹掌權,他們成為了遼國最後的希望。

當時的北遼僅僅控制燕京和遼西走廊部分地區,東北的金國正窮追猛打,南邊的北宋正集結大軍準備北伐,西邊的天祚帝也宣稱要讨伐耶律淳,形勢非常險惡。北遼成立後,立即招兵買馬,在燕京組建了一支漢軍,但是戰鬥力不強。于是,北遼又招募從遼東撤回的“怨軍”,改建為常勝軍。

難啃的骨頭:宋軍20萬拿不下危如累卵的燕京,耶律大石則一戰成名

“怨軍”,就是和女真族有仇的居民組建的軍隊,大多數是渤海人組成。他們戰鬥力比較強,但是紀律性差。當女真族入侵的時候,怨軍就一起燒殺搶掠,當女真族撤退後,怨軍則順服,這讓天祚帝十分憤怒。于是,天祚帝決定謀殺怨軍,援軍則殺其将領,投降了蕭幹。如此,北遼的戰鬥力得到了加強。

1122年,宋軍發兵10萬,兵分兩路進攻燕京。宋軍東路軍将領楊可世宣稱:隻要宋軍一到,燕雲的居民就會“箪食壺漿以迎王師”,于是他們率輕騎數千直奔南京。耶律大石則在蘭甸溝掩襲擊楊可世,宋軍先鋒慘敗而歸。随後,耶律大石帶領遼軍3萬和宋軍隔白溝河對壘。

5月28日,耶律大石主動出擊,指揮騎兵渡過白溝河,擊潰了宋軍守橋士兵。不久,蕭幹也開始對宋西路軍發動反攻,宋軍東路軍見形勢不妙,就引兵撤回。耶律大石那肯輕易放過宋軍,他立馬帶領騎兵尾随宋軍,宋軍被沖擊得七零八落,史稱“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間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帶死屍相枕籍不可勝記”。

難啃的骨頭:宋軍20萬拿不下危如累卵的燕京,耶律大石則一戰成名

随後,宋徽宗派童貫調遣更大規模的軍隊進攻北遼,李處溫便和耶律淳商量,決定投降北宋。正好,北宋也派遣使者馬擴來招降。馬擴口齒伶俐,咄咄逼人,耶律淳就讓馬擴和蕭幹、耶律大石談判。

蕭幹雖然有志氣,但是鑒于燕京危如累卵,也沒有多說什麼。耶律大石則不同,他質問馬擴:“南北通好百年,為何舉兵,侵奪地土?”随即又說:“為傳語童貫,欲和則仍舊和,不欲和請出兵見陣。”由于蕭幹和葉律大石兩人的反對,耶律淳和李處溫投降歸宋一事就告吹了。不久,耶律淳病死,李處溫就陰謀聯系北宋和金國,最終事洩,被迫自殺。

1122年七月,北宋派遣童貫、蔡攸二人帶領20萬大軍再攻燕京。到九月,常勝軍主帥郭藥師帶領其部2000人投降北宋。宋軍大喜過望,将常勝軍擴充為了5萬人,将之作為攻打燕京的先鋒。很快,童貫指令劉延慶帶領10萬大軍對向燕京挺進,但是在良鄉遭到蕭幹的攔截,劉延慶初戰失敗,于是選擇堅守不出。而郭藥師則帶領輕騎突襲燕京,攻破了燕京城。然而,常勝軍紀律很差,他們在燕京大肆燒殺搶掠,引起了燕京百姓的反抗。

難啃的骨頭:宋軍20萬拿不下危如累卵的燕京,耶律大石則一戰成名

童貫

蕭幹見燕京不保,立馬帶領3000精銳回援,而原本要原本規定要進攻支援郭藥師的劉光世卻背約未至,最終宋軍失敗,隻有郭藥師和楊可世等少數将領逃出。随後,蕭幹分兵截斷宋軍糧道,并四處燒火。劉延慶見火起,誤以為遼兵至,即燒營而逃,士卒自相踐踏,伏屍百餘裡。第二天早晨,耶律大石突然發現宋軍撤退了,于是帶領騎兵繼續追殺,再次大敗宋軍。經過此戰,北宋“自熙豐以來所畜軍實盡失”,基本喪失了收複燕京的實力。

宋徽宗兩次發動北伐,勞師遠征,都未能收複燕京,自己也對宋軍的戰鬥力充滿失望。于是,北宋就企圖利用金國之力來收複燕京。而金國方面在此期間順利攻下了中京,但是一直按兵不動,觀察燕京宋軍北伐的情況。宋軍北伐失敗,也徹底将自己的虛弱暴露在了金國的面前。

耶律淳去世後,北遼蕭德妃先後五次給金國上書,請求冊封北遼,使之作為藩屬存在。同時,蕭德妃又派遣使者向童貫闡明“唇亡齒寒”的道理,不過均被拒絕。11月,金國軍隊殺入關内,北遼軍隊難以抵抗,燕京淪陷,北遼滅亡。

北遼滅亡後,蕭幹和耶律大石發生了分歧。耶律大石認為應該聯合天祚帝,共同實作遼國複興,于是決定出奔天祚帝;蕭幹則認為天祚帝無能,于是在奚族故地稱帝,試圖團結奚族來完成複興大業。然而,蕭幹很快就陷入了糧食危機。1123年,蕭幹出兵進攻景州,擊敗常勝軍張令徽、劉舜仁部于石門鎮,攻陷薊州。7月,郭藥師帶領軍隊和蕭幹大戰,蕭幹戰敗,被部下白得歌所殺,首級被獻于宋。

難啃的骨頭:宋軍20萬拿不下危如累卵的燕京,耶律大石則一戰成名

蕭幹發行的貨币

天祚帝得到耶律大石的支援,又收集結了草原一帶的兵力,準備反攻,收複燕京。耶律大石則認為應該屯兵西北,争取西北各族的支援,利用西北招讨司的2萬精銳作為後盾,以此來和金國抗衡。然而天祚帝不聽,堅決要對金國發動反擊。耶律大石就帶領自己的300騎兵脫離了天祚帝,向西北挺進。1125年,天祚帝兵敗被俘,遼國滅亡。

而耶律大石則到達了西北招讨司駐地——鎮州,得到了這裡2萬精銳騎兵的支援。經過休整後,耶律大石帶領騎兵擊敗了金國,獲得了喘息之機。後來,耶律大石認為收複故土無望,于是抛棄了鎮州,帶領2萬騎兵殺入了西域,征服了高昌回鹘、喀喇汗等幾十個國家,建立了西遼帝國,稱霸中亞。耶律大石,還将中國的威名傳播到了西方,當時的西方世界都将中國稱為“契丹”,這和西遼的強盛有關。耶律大石不僅成為了契丹族的民族英雄,還成為了中國的民族英雄。

難啃的骨頭:宋軍20萬拿不下危如累卵的燕京,耶律大石則一戰成名

耶律大石西遷

北宋方面,1123年派遣趙良嗣和金國進行談判,以收複燕京等地問題。金國是通過自己的力量占據燕京的,當然不想将燕京交出。經過艱苦談判,金國最終答應交出燕京,但是北宋需要在原來的歲币基礎之上另加百萬缗的燕京代稅,另外,平、營、灤三州并不在範圍之内。到了1123年四月,金國又将燕京所有的物資、人口遷走,留給北宋的不過是一座空城罷了。

難啃的骨頭:宋軍20萬拿不下危如累卵的燕京,耶律大石則一戰成名

盡管如此,北宋畢竟收複了燕京城,于是舉辦了大規模的慶祝活動,并且對之前參與戰争的主要将領都進行了封賞。不過,北宋對邊界事務處理不當,出現了張覺事件,最終導緻宋金兩國關系破裂。此後,郭藥師也投降了金國,北宋的局面變得糟糕起來。随後,金國開始對北宋發動兩次大規模的進攻,到1127年,北宋滅亡,北方半壁江山自此淪陷,北宋的引狼入室,最終害了自己。

難啃的骨頭:宋軍20萬拿不下危如累卵的燕京,耶律大石則一戰成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