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認知提升後,做決定的效率也提高了

作者:奮進的阿波

上個周末,兩天時間,做了兩件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事情。

周六,母親生日,帶着孩子陪她一日遊,一邊盡了孝道,一邊順帶溜娃,天倫之樂,不過如此。

周日,帶着孩子,坐上動車,去參加他表舅舅的婚禮,晚上婚宴後又立馬坐上動車回程。

這樣的情況,在很多人那裡實屬日常,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過去的我,一定想不到現在的我會如此安排行程。

孩子表舅的婚宴,是人生大事。有幸見證,時間允許,必須前往。隻是,與母親的生日,恰好又沖突了。因為是在外地,他們那邊的習俗是連續三天的現場,圖個熱鬧。

若是在過去,我會認為,生日年年都有,不用太在意,母親一定不會因為這種沖突,感到不愉快!

現在的我會認為,如果能夠很好地安排好時間,妥善解決沖突沖突,就不需要取舍。

于是,了解了表弟那邊的婚宴流程,婚禮正日是周日,我就決定,先陪母親過生日,而後奔赴,兩不耽誤!

周日一早起床,帶着孩子,坐着動車去到另外一個城市(實際上,他每天上學,我每天上班,也起得那麼早)。

隻是沒有想到那邊的天氣,比預想中的要冷一些。孩子的衣服似乎單薄了一點。

按照大多數人的想法觀念?一定是覺得,就一天時間,扛一扛就過去了。實際上,很多時候,扛一扛就過不去。特别是冬天,是敏感的季節,跟寒冷天氣硬扛較勁,後果很嚴重。

于是,立即決定到周圍的商場買一件新衣服。當時,聽到的聲音,多是,家裡還有很多件衣服沒有必要。又或者是,找個同齡人親戚,“借”一件衣服穿一下。可是,我認為不合适,何必呢?現在一件衣服又不是很貴,況且,日常也需要買。

我感覺造成這種想法,主要是人的慣性思維,會覺得,是在其它城市,可以将就一天。可是,我在想,如果我今天是在自己的城市逛街呢?那我也會順便給孩子買一件衣服呀?買回去,以後也可以穿啊?

那個地方,暫時還沒有大的綜合體。我說,去最繁華的商業街買衣服。的士師傅,給我造成了錯覺,說最繁華的商業街,得去“城裡”,很遠。于是,我說,去就近的大型超市也可以,還給師傅羅列了幾個有名的商超。

結果,我下午去逛商業街的時候,才知道,我去的大型超市,與“城裡”的商業街,就隔了一座橋的距離。

當别人說我們為什麼要那麼奔波?早上動車去,晚上動車回?完全可以選擇,多待一兩天,又不是沒地方住,還有大餐吃。

可是,對于我們這些奔波的打勞工而言,每一天的時間都是有安排的,今天周一,我要上班,娃要上學。請假不上班,不上學,一樣要坐動車返程,但實際上,無形的成本更高。

回頭想想,時代在發展,現在的城際聯系,都是“一日千裡”的速度在發展,自己的認知要提升,要打破原有的疆域格局,想得事情,做決定産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在那個地方,去“鼓樓”就是去“城裡”,非常遠。三十年前,我們這邊,去“鼓樓”,也是去“城裡”,感覺很遠。現在,我每天早晚穿梭鼓樓,一個來回。公交司機,每天六七個來回,都是正常行程。

過去,去到另外一個城市,可能得待上一天,才有意義,畢竟,旅途舟車勞頓,需要有個休息。那是有閑情逸緻的人,可以。現在的交通那麼發達,動車一個小時到達。我們上下班早晚高峰,堵在路上的時間,都不止一個小時。

自我感覺,認知提升之後,思維方式是可以像高鐵動車一樣,提速的。省内坐高鐵動車一日就可以來回的城市,就好像是周邊遊一樣的感覺。

現在可以體會到曾經大佬說過的,一個想法,就去到另外一個城市做頭發,吃大餐,然後回程。

我想,打破“思維”,放大“格局”,大體如此吧?打破“限制”,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範圍之内。

一定要讓自己長見識,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有多沖突。再回頭看待身邊很多事情,就會覺得很小意思!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