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麻辣專訪|對話《夢見獅子》主創:平劇遇上二次元,偶像劇2.0探索

作者:我是麻辣魚

文 | 卡裡娜

編輯 | 卡裡娜

讓我們先來想象一個場景: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一個平劇老生唱着《伍子胥》,與他PK的是二次元古風舞台劇,表演結束後觀衆投票,分出勝負。

當這些元素被放置在一起,你一定以為這是B站的最新綜藝,幾種“邊緣文化”的守護者們強烈的堅守必将導緻他們“撕”得頭破血流,各個曾經壁壘高築、互不幹擾的群體浮出水面,将會掀起一陣“血雨腥風”,他們或許會是以進入主流視野。

古老的平劇藝術與新生二次元文化之間真的能達成對話嗎?有必要對話嗎?同時你可能還會産生一個疑問——比賽就要有标準,這個标準是什麼?由誰來定?

這些問題有人給出了答案,但不是任何平台,而是由網劇《夢見獅子》的主創們借由精彩的“戲中戲”,通過主人公的情感生活、個人成長傳達出了這些看似“撕裂”的文化背後,它們的核心趨同,殊途同歸。

麻辣專訪|對話《夢見獅子》主創:平劇遇上二次元,偶像劇2.0探索

《夢見獅子》改編自小狐濡尾的同名小說IP,由愛奇藝、騰訊影業出品,萌影畫、諸神聯盟影業聯合出品,愛奇藝芝麻莢工作室制作,10月28日,在平台的排播政策下,30集同步上線,這無疑是一個大膽的舉措,劇集口碑往往需要有節奏地逐漸發酵,傳統更新模式對觀衆的“饑餓營銷”也更能促使讨論度的集中爆發。

但事實證明,在好作品面前一切形式與政策都未必那麼重要,《夢見獅子》雖然沒能成為大衆了解的“爆款”,但無論從改編層面還是文本的完整度、制作的精細度,它都是一部精品之作。

此次麻辣魚專訪了《夢見獅子》的導演黃穎湘、制片人王晶,兩位主創暢聊了作品的幕後創制情況,同時面對種種質疑的聲音也無所避諱一一解答。

雖然主創們一再強調,這隻是一部偶像情感劇,他們并未想過,也沒有能力扛起文化傳播的大旗,但無論是偶像劇的“甜度”,還是文化的碰撞與輸出,觀衆都可以跟随人物的成長一邊“上頭”,一邊找到自己心中的那隻“獅子”。

01

披着文化的外衣談戀愛?

《夢見獅子》講述在繕燈艇學習平劇十餘年的女老生餘飛,因愛上師叔被逐出師門,三年不得粉墨登場,失意的餘飛遇到正在為古風舞台劇尋找女主角的制作人白翡麗,機緣巧合下登台亮嗓,卻是以未能與病危的母親見最後一面。餘飛帶着母親望其成角兒的遺願,報考戲曲學院,也與白翡麗開啟了戀愛之旅,兩人曆經“撒糖”“誤解”“選擇”等階段,餘飛明确了自己對平劇的熱愛,白翡麗也在餘飛的治愈中走出童年陰霾,最終兩人在各自的職業領域成就了一番事業。

“披着文化的外衣談戀愛”是《夢見獅子》受到的最大質疑,對此,導演黃穎湘對這部作品的定位一直很清晰——偶像情感劇,而平劇文化和二次元古風舞台劇隻是人物的愛好和職業背景,“在我眼裡,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愛恨情仇,原著小說也是一樣的核心,我們替小衆文化發聲,更為幾個活生生的人物的愛恨情仇發聲。”

麻辣專訪|對話《夢見獅子》主創:平劇遇上二次元,偶像劇2.0探索

原著最打動制片人王晶的地方,也在于它的“情感濃度”,愛情、親情、師徒情、團魂友情都十足豐滿、紮實,有血有肉、有始有終,顯然,從讀者和觀衆回報來看,這也是最能夠引起共鳴的部分。

在主角的戀愛戲部分,也足夠“令人舒适”。男女主不再是俗套的霸道總裁和傻白甜,而是形成了“女剛男柔”的新時代戀愛關系,從男女主的各種設定上不難看出這一點。

女主名叫餘飛,是少見的女老生,練功數年,武力十足,一身反骨,外表英氣,性格剛強、敢愛敢恨;男主則有一個更為女性化的名字白翡麗,外表具有陰柔之美,在舞台上曾以女性角色示人,同時由于童年創傷,“母親”“衣櫃”“血液”等元素都會令他大病一場,是看似更加“柔弱”的一方。

在新時代語境下,現代女性早已無需再靠臉譜化的霸道總裁來意淫,戀愛關系中的拯救者也不再隻是男性,女性可以保護男性,男性也可以坦然展示脆弱,勢均力敵、共同成長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具有正向價值的愛情觀,在這一點上,《夢見獅子》無疑做到了與時代同步,做出了一個很好的平衡與示範。

麻辣專訪|對話《夢見獅子》主創:平劇遇上二次元,偶像劇2.0探索

在女性角色的着墨上,除了堅強獨立的餘飛外,其他人物同樣可圈可點。女二号關之鸠是“酷飒拽姐”的代表,職業幹練,氣場十足;白翡麗的外婆曾是一位大學實體學教授,年輕時的夢想是做中國的居裡夫人,退休後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喝酒蹦迪旅行一樣不落。

當然,主創并沒有讓她們落入開挂大女主的俗套之中,她們并不完美,都有各自的軟肋,但這樣才足夠真實,導演黃穎湘說:“沒有完美的人物,但那些裂縫,才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說完戀愛戲,再來說說文化大旗。

雖然主創一再強調傳播、推廣平劇藝術并不是該劇的主旨,但整個作品依然呈現出了他們對此的敬畏之心。主創邀請了著名平劇演員王珮瑜及其團隊做藝術指導,涉及平劇表演的演員要求必須提前進組教育訓練,雖然衆多唱段仍有專業平劇演員進行配唱,但演員們的一招一式,情緒神态在開機時已經有模有樣。同時,各個唱段也做了大量内容上的精準選擇,與劇情進行呼應,讓平劇不再是一個模糊的、背景闆式的表演,而是具有了推動劇情、豐滿人物的功能意義,成為了叙事的一部分。

比如餘飛初登古風舞台,獻唱了經典的《四郎探母》,鏡頭對切在醫院急救的母親,兩場戲的平行剪輯将情感濃度推向高潮。

餘飛含淚唱完:“我有心回營見母一面,怎奈關口阻隔,插翅難以飛過,思想老母,好不傷感人也。眼睜睜高堂母難得見,兒的老娘親啊,要相逢除非是夢裡團圓”,唱詞與現實的高度重合和統一,使得觀衆更能了解這對母女之情,也為餘飛無法見母親最後一面深感遺憾和無奈;人物層面,這是餘飛的高光時刻,也是她的成長時刻。

更為重要的是,觀衆與平劇之間的通道也得以建立,“陽春白雪”的平劇來到了觀衆的生活之中,使觀衆達到了最大程度的共情。

麻辣專訪|對話《夢見獅子》主創:平劇遇上二次元,偶像劇2.0探索

再如餘飛與白翡麗分手後,在餘飛一場重要的面試中,她唱到:“我冷冷清清向誰言……我不殺平王我的心怎甘”,眼中滿是傷痛與堅毅,後來她說道:“理想是我的Ok繃”,這是她化悲憤為力量,開始專心搞事業的重要過渡。

在劇中的呈現上,類似設定精巧的情節還有很多,可以看出主創對待國粹藝術的慎重與細緻,也是功課做紮實不露怯的展現。觀衆可以認為表達上有不好或者不足的地方,但不能否認他們的勇氣、膽識和誠意。

02

力求還原,追求創新

上文介紹到《夢見獅子》在平劇方面做出的努力,在國粹面前,本就還未壯大的二次元似乎顯得更加單薄,但主創們在古風舞台劇制作上花費的心血一點也不比平劇少。

制片人王晶介紹,《夢見獅子》中大大小小一共11個舞台,“無論是平劇的舞台還是古風舞台劇的舞台,每個舞台我們都是用盡了全力在做,我們不希望這隻是一個視聽語言的呈現,推動劇情、塑造人物是這些舞台非常重要的作用。”

意境還原是《夢見獅子》改編的另一個難點,在舞台的美術設計上,不僅要精良,還要盡量去找尋原著中的氛圍感,竹林、天燈、油紙傘,演員的服飾等正常操作已經讓觀衆感受到“古風之美”,在道具方面,制片人王晶提到第一集關九驚豔亮相的舞台劇中,圍繞在她周圍的幾面大鼓都是真實的,每一面重達200公斤。

導演黃穎湘同樣對這一舞台印象深刻:“我覺得舞台元素不一定多複雜,但意境和視覺沖擊力一定要做到極緻。是以第一集的古風舞台劇,雖然戲份不多,但我們設計了一個中國風水袖舞,關九在六面大鼓間舞蹈,那六面鼓的設計,舞台上除了鼓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簡單又有記憶點,舞着舞着下起了雪,意境和美感展現了鸠白這個古風舞台劇團隊的審美和追求。”

麻辣專訪|對話《夢見獅子》主創:平劇遇上二次元,偶像劇2.0探索

導演黃穎湘(右一)現場指導演員

全劇最為重要的一場舞台劇《南歌如夢》在大結局中呈現,這十五分鐘的演出背後是完成好“戲中戲”這一結構所帶來的雙倍創作工作量,同時,在技術層面上,團隊也做到了與時下結合、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之舉。

導演黃穎湘介紹道:“主創團隊根據實際拍攝的條件和難度,跟舞台導演一起完善舞台劇本,尤其是最後《南歌如夢》的舞台,我們開了很多次會,發展出了一個獨立的、幾幕式的舞台劇腳本。我們相當于是編排了一個完整的15分鐘的舞台劇表演,除了歌舞的編排之外,根據劇情融入了裸眼3D、全息投影、虛拟偶像等元素,中間還要插入主角們的文戲,整個過程還是很複雜的,其實我們本身就是影視化呈現,可以走捷徑地去設計,但我和團隊選擇了艱難的路徑,因為有一個完整的内容作為支點,各主創部門其實都更好發揮。”

當虛拟偶像小茉莉躍出熒屏那一刻,劇中的觀衆與現實中的觀衆都為此驚呼,這或許就是導演黃穎湘追求極緻的結果,她說:“除了視覺上的獨特設計之外,我更希望讓每一個舞台都有靈魂”。這個靈魂是舞台的主題,是人物的升華,也是與觀衆達成連結的時刻。

03

文化之争,夢想與愛的殊途同歸

《夢見獅子》的專業平劇顧問王珮瑜曾在采訪中說道:“在當下,平劇演員不隻是一名傳承者,也要學着做好一個傳播者。”這也是《夢見獅子》面對式微的平劇藝術所秉持的價值觀。

劇中,餘飛與師叔多次因平劇的未來發生争論,這更像是傳統派與新生派之間一場長久的較量。

麻辣專訪|對話《夢見獅子》主創:平劇遇上二次元,偶像劇2.0探索

借餘飛之口,主創亮明了自己的觀點:“一種藝術成為國粹到底是一種褒揚還是一種悲哀呢?在博物館裡活着,在資料庫裡活着,作為國粹活着,對于一個藝術形式而言,都不是真正的活着,而是走進百姓人家,有人聽,有人說,甚至有人罵,才是一個藝術門類真正的活着……如果一個藝術形式關起了大門,拒絕被了解和被懂得,害怕批評和誤解,隻守着自己過去的一些榮光孤芳自賞,恐怕隻能招緻固步自封的結果。是以,我今天認為傳大于承,但沒有創新,何談傳承?”

緊接着就遭到了師叔的反駁:“生來是魚,因為别人喜歡飛鳥而長出了翅膀,因為别人厭惡魚刺而剝筋剔骨,剩下的隻能是怪物,創新不是自廢武功,也不是喜好别人的皮毛,拿來就用,更不是舍本求末的迎合,你以為一味的迎合就能找到真正的知音嗎?”聽上去也似乎不無道理,但最終,師叔開始了解并接納時代的發展,傳播形式的更疊。

麻辣專訪|對話《夢見獅子》主創:平劇遇上二次元,偶像劇2.0探索

如果說平劇是自己與時代的和解,二次元遭遇的質疑就更多了,不僅要面對大衆的異樣眼光,還要經受來自傳統文化的“鄙視鍊”打擊。

但白翡麗還是代表稚嫩的二次元給出了一個答案:“感謝各位前輩,因為你們的成功,我們的人生擁有了跑道,起點和終點都變得很明确,我們要做的隻是比拼速度,誰跑得更快,誰的未來就更美好,可是,我們的人生真的隻是一條跑道嗎?我們明明可以擁有很多不同的方向,明明可以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路線,多少種可能,是以,請讓我們犯錯。讓我們彷徨,讓我們破碎,我們繞路沒關系,失敗也沒關系,因為我們這輩子,不是為了超越誰,而是為了成為我們自己。”

什麼是小衆文化?不過是一群被邊緣化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取暖罷了,他們信仰的與主流文化、傳統文化别無二緻,終究不過是心中的那份理想、熱愛、堅守。

麻辣專訪|對話《夢見獅子》主創:平劇遇上二次元,偶像劇2.0探索

是以,何為大衆?何為小衆?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十萬人在一億人中是少數,但十萬人的基數是小衆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多年前,平劇一票難求,也是流行文化,多年後,二次元未必不會成為主流。

随着時代的發展,大類文化下會不斷細分出更多的新興文化,它們會從各個牆縫中長出嬌美的花朵,它們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隻有文化越來越包容、多元,人們的精神生活才會越來越健全。無論是傳統文化重新站在聚光燈下,還是亞文化堅韌地茁壯成長,都是這個時代給予的最好禮物。

- END -

全文完

一鍵三連,再來個轉發呀~

大咖專訪

↓ ↓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