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你如何判斷在養的錦鯉異常行為看病因

作者:貝特祺魚料

在錦鯉養殖過程中,由于疏于預防造成的疾病經常會給愛好家者帶來巨大的損失。是以,要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所謂“預防為主”,加強錦鯉疾病的預防。

那麼,如何預防?筆者認為。要采取生态與藥物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創優水體環境、加強水質調控和注重藥物預防等多項措施。隻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治飼養過程中的疾病。

在日常飼養過程愛好者必須或多或少知道錦鯉哪些異常行為是發病的前兆,筆者以下會總結一些異常行為可能造成什麼疾病。

根據魚的異常行為來判斷病因和預防嚴重疾病的爆發,是普通愛好家減少損失必須了解的。

錦鯉→鯉科魚類淡水魚,在人工培育和飼養過程中,因為人為幹預,有些“變異”較大的品種其抗病能力,遠沒有接近“真鯉”那麼強大,例如“禦三家”抗病能力遠沒有單色鯉強,同樣德系錦鯉抗病能力也強于“禦三家”。

在錦鯉的飼養過程中為了追求“生長速度和體型”人工合成飼料和投喂方式會造成嚴重的消化系統問題,進而引起“毫無征兆”死亡,這個容易出現在“成魚”中,超負荷的投喂,暫時能追求強大的體型和生長速度,當魚賣出後其後果也是不可預計。

根據魚的異常行為來判斷病因,需要多年的從業或飼養經驗,因為錦鯉很多異常行為大同小異。

舉個栗子:寄生蟲,魚鳍“抖動、甩動”魚蹭缸蹭池底、急遊、跳躍、興奮、攝食率降低,都是有寄生蟲的表現,然而魚類寄生蟲有很多種類,每種寄生蟲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很多相同之處,如何正确判斷是什麼寄生蟲,需要根據季節、水溫、體表症狀等魚的異常表現,才能大概判斷準确,最有效的辦法是相信科學,用顯微鏡觀察。

一般的玩家可能會覺得觀察到了某些症狀,下殺蟲藥不就好了,尤其最近接觸了一些初階玩家,被忽悠一愣一愣的,其實他們也很想養好錦鯉也好學,各種百度查資料,可是越看越迷糊,筆者想說的是,沒有萬能的殺蟲藥,沒有萬能的殺蟲藥,沒有萬能的殺蟲藥,重要的事說三遍,每個種類的寄生蟲都需要不同的藥才能祛除。

異常行為是在飼養過過程中出現的反常行為、偏差行為。

大多數都知道的異常行為魚擦身了“蹭缸、蹭池”這是有寄生蟲了,該殺蟲了,卻分不清到底是什麼蟲。

在沒有辦法做鏡檢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綜合多種症狀來判斷大概是什麼蟲,筆者有者多年從業經驗,但也不敢保證用肉眼能準确判斷,隻是一個大機率,相信科學,必須鏡檢。

幾種常見的寄生蟲所表現出的不同異常行為或者說是症狀。

指環蟲病(三代蟲)

指環蟲是錦鯉養殖裡面非常常見的寄生蟲,寄生于體表和腮絲上。

時間:此蟲大多發生在春、秋兩季,錦鯉水泥池飼養為常年多發性寄生蟲。

症狀:蹭池、擦身、體表粘液增多,用手摸過魚身有大量粘液,頭部鰓蓋上部會出現片狀白膜,白膜兩邊模糊,越靠中心越厚實,手鳍靠近魚提位置會泛紅(充血)。

大量計生時,病魚鰓絲粘液增多,鰓絲腫脹,病魚鰓蓋張開,呼吸緩慢。

寄生初期不會影響攝食率,隻有大量寄生尤其在鰓上時才會嚴重的異常症狀。

出輪蟲

時間:此蟲多數發生在5-8月,因南北區域分别,車輪蟲在水溫20-28流行高峰。

症狀:擦身、急遊、跳躍(晚上跳水)魚會比較興奮,同時體表也會出現白膜,體表多數成白膜圓圈圈,嚴重時會破壞皮膚,會出現圓點狀爛肉,病竈處除開中心位置都會覆寫白膜,大量寄生鰓絲時,鰓組織會腐爛,導緻死亡。

波豆蟲

時間:此蟲常年可見,高發于低水溫季節,水溫28度以下一歲魚多為常見。

症狀:此蟲寄生時早期沒有明顯特征,不管是魚的食欲還是體表都無明顯特診,當大量寄生時,體表和鰓絲會覆寫有灰白色粘液層,可出現在任何位置,嚴重是魚隻會離群獨遊遊動緩慢、食欲減退甚至不攝食,在寄生處會充血、發炎、腐爛,或數還會引起局部炸鱗。

異常行為(趴底)

趴底錦鯉不愛遊動,甚至不動,腹部緊貼池底,背部朝上,常時間趴于一處,長期趴底腹部會出現表皮損傷病竈。

病因:主要認為是投喂過量,亂用藥物,維生素缺乏以及營養成分失衡,多數此現象的錦鯉伴有腸道充血,消化不良嚴重時腹水,爛鰓等症狀。

異常行為(浮頭或獨遊不和群)

本來想分開講但很多數時候出現這種情況跟爛鰓有很大關系,尤其浮頭,鰓絲是不正常,缺氧,成魚出現浮頭獨遊時,在無寄生蟲感染鰓部,多數和魚體質有關系。

症狀:獨遊、不合群、浮頭此三種情況會出現無食欲或攝食率地下。

病因:多種可能寄生蟲感染鰓部,細菌性爛鰓,腸炎腹水,肝膽綜合症,中毒等等。

異常行為(沖水口)

症狀:錦鯉喜好在出水口對沖

病因:轉水時會出現沖水口現象為正常行為,飼養過程中出現是鰓部疾病。

錦鯉在換新水體後會出現沖水口、躍出水面都是正常現象。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讨論互相學習,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