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甯:人才培養和供給體系創新是産業創新發展的基礎

作者:汽車人才研究會

2020年智能化與網聯化帶動汽車新增産值約3100億元人民币,預計2025年将達到8000億元人民币。與此同時,汽車行業對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的渴望也史無前例地高漲。那麼目前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現狀如何?面臨怎樣的挑戰和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在工信部上司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完成《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需求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通過厘清智能網聯汽車的産業現狀、人才現狀和高校人才供給現狀,預測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需求,分析智能網聯汽車人才數量和品質存在的問題,從高校學科改革、課程設定、行業人才培養和人才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議。

在9月29日召開的2021年理事會年會暨中國汽車人才高峰論壇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專務秘書長張甯對該報告進行了解讀,現将她的論述梳理如下:

張甯:人才培養和供給體系創新是産業創新發展的基礎

張甯

‍研究背景:

智能網聯汽車人才成為“剛需” 人才需求呈爆發式增長

本次研究的産業背景是,新一輪科技革命驅動汽車産業加速變革,能源、互聯、智能革命為汽車産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跟上時代變化是汽車産業發展的主旋律。

新一輪科技革命催生汽車産業的深刻變革,汽車産品結構向“綠色低碳、智能網聯”轉型,汽車資訊化與智能化技術融合創新成為必然,智能網聯汽車産業技術将加速發展,技術跨界融合成為創新發展的主基調。

産業變革帶來的是汽車産業價值鍊正在走向“總量上升、重心後移”,汽車産業生态系統正在走向“開源創新、開放融合”,企業對研發資源的掌控也将從“以我為主”轉向更多依靠社會資源和跨界合作,以達到快速應對市場快速變化的目的。

在這一背景下,智能網聯汽車人才成為“剛需”,并導緻了企業對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下圖所顯示的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提出的未來15年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路徑。圖中灰色的部分是為了實作所設定的發展目标需要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要發展這些技術就要相應的人才。顯然,目前汽車企業的人才隊伍不能滿足這一需要,需要通過引進跨界人才,或是實作現有人才的轉型來滿足。

張甯:人才培養和供給體系創新是産業創新發展的基礎

為使研究報告更具對行業發展的指導性,我們将這次的研究工作定位在“做增量”,即:涵蓋L0-L5級,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産業三大新增業務子產品:自動駕駛、車聯網、智能座艙,主要關注智能網聯汽車新增技術子產品的研發人員,包括技術研究人員、産品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

現狀分析:

需求與供給不比對 數量和品質“雙不足”

調查顯示,目前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研發人員呈現以下特征:

從學曆分布來看,大學以上學曆占比超過93%。學士學位挑大梁,碩士學位是骨幹。

從年齡分布來看,年齡以26-40歲人員居多,占比接近80%,其中26~30歲人群占39.1%,31~40歲人群占40.3%。

從來源分布來看,主要來源社招、校招以及内部轉崗。其中社會招聘占41.9%,校園招聘占34.9%,企業内部轉崗占20.5%,海外招聘占2.7%。招聘是解決用人之需的主要手段。内部轉崗是解決“招不到”和“懂汽車”之困的重要舉措。

從專業背景分布看,企業現有智能網聯研發人員中,超過65%人員的專業背景為非機械類,其中計算機類專業已成為占比最高的專業,占23.2%;電子資訊類和自動化類畢業生近幾年來也逐漸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人員中的主力軍,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而機械類和材料類比較少,分别僅為12.4%和1.1%。調查還發現,現有人員中本碩同專業的約占77%,具有專業交叉、多學科背景的專業技術人員偏少,“懂汽車+懂IT”的複合型人才的極度缺乏。

從崗位分布來看,研發人員中主要集中在決策控制(占18.8%)、系統設計/內建(占15.9%)、網絡通信(占14.6%)、平台運管(占10.8%)、雲基礎平台(占10.8%)、環境感覺(占10.2%)、安全技術(占10.1%)等崗位,從事大資料、人工智能/算法、地圖定位和标準法規合計約占兩成。

上述調查結果,反映了目前這一領域人才隊伍以青年為主體、專業背景多樣的特征,同時也反映了企業對這一領域人才知識結構的新要求。但目前企業面對的局面是:IT背景人才難尋、難招、難留,建構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尚待時日。

報告對入職三年的四類畢業生進行了調查分析:一是機械類專業背景畢業,未從事與智能網聯相關的工作;二是機械專業背景畢業,但從事與智能網聯相關的工作;三是IT專業背景畢業(包括電子、計算機、控制專業),從事智能網聯相關工作;四是IT專業背景(包括電子、計算機、控制專業)畢業,在IT行業就職。

調查結果表明,第一類畢業生薪酬水準<第二類畢業生<第三類畢業生<第四類畢業生,即如果畢業生所從事工作與智能網聯汽車無關,其薪酬水準最低,而電子、計算機、控制專業的畢業生如果到IT行業就業,會獲得更高的薪酬。這應當就是我們現在招不到優秀IT專業畢業生的原因之一。而即使招到中意的人才,在這一領域人才争奪戰愈演愈烈的大環境下,企業還面臨IT背景專業人才難留、離職率偏高的問題,無形中推增了企業的人力成本。

企業這一領域人才品質方面面臨的問題還有人才難用。由于IT産品開發與汽車産品開發在思維方式、工作語言、研發流程方面存在有很大差異,使得不同專業背景工程師在工作中難以有效溝通。為解決目前難題,企業開展了大量教育訓練,對機械類專業背景人員補充IT知識,對IT類專業背景人員補充車輛知識,但效果顯現尚待時日,且企業也常常處于,人才培養剛剛取得點滴成效,就離職的窘境。

截止2021年3月,我國共有261個高校的車輛工程專業、147個高校的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在正常招生。此外,2018年教育部新準許設立了新能源汽車工程和智能車輛工程,已分别有25個高校和8個高校設立了相關專業。

目前高校車輛工程專業的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培養通過兩種手段實作:其一,在車輛專業中設立智能網聯汽車方向,其二是調整課程設定,增加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的課程。調查顯示,在此次調查的60所開設車輛工程專業的高校中,有31.7%對未來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培養提出了構想和規劃,有38.3%有意向在未來三年内增設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專業或方向。合并計算,這些高校車輛工程專業和智能網聯汽車專業2025年的大學招生規模預計為1370人。

調研發現,目前高校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包括在三個方面:一是建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二是建立高品質的教師隊伍;三是加快建設相應的實訓設施。尤其在課題體系方面,由于培養目标不夠清晰,目前處于“各自為政”的局面(如下圖),究竟該給學生傳授怎樣的知識,使學生具備這樣的能力和職業素養,仍需企業和高校的共同研讨。

張甯:人才培養和供給體系創新是産業創新發展的基礎

為厘清其他專業未來對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的供給情況,本報告對企業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人員所涉及的17個強相關大學專業進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資訊:2019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高校布點數達到952個,軟體工程高校布點數達到606個;2020年這些專業的畢業生總為數70.5萬人,但進入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就業的人數隻有0.58萬人。

上述結果顯示,智能網聯汽車後備人才供給不足問題難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決,而強化畢業生的崗位适應能力、專業能力、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也是後備人才培養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需求分析:

缺口巨大 不同崗位人員知識和能力更新任務艱巨

為準确判斷未來汽車産業對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的需求,本次研究工作建立了科學的分析模型,基于市場成熟度、技術驅動力和政策法規影響力等因素,分析未來人才總量需求和對不同崗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需求。

分析表明,預計到2025年,企業研發人員中智能網聯汽車人員占比将達到28.1%,需求總量最大值為11.6萬人,自動駕駛子產品、智能座艙子產品和車聯網子產品人才需求總量最大值分别為3.5萬人、4.3萬人和5.0萬人。而2025年的人才存量約為7.2萬人,人才淨缺口達到3.7萬人。

張甯:人才培養和供給體系創新是産業創新發展的基礎

報告顯示,對于整車架構工程師、軟體開發工程師、硬體開發工程、資料以及算法工程師、測試和标定工程師等不同類型的人員,其思維方式、工具方法和知識結構的需求度有很多差異,對高校後備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崗位培養,從内容到方式都提出了新要求。

張甯:人才培養和供給體系創新是産業創新發展的基礎

本次研究還提出了智能網聯領域研發人員緊缺崗位共53個,他們的崗位和專業分布如下:

張甯:人才培養和供給體系創新是産業創新發展的基礎

面對上述局面,需要從社會招聘、企業内轉崗和高校供給三個管道解決人才不足的問題,更需要通過多種措施做好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中的“補短闆”工作。

對策建議:

政産學研攜手 加快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隊伍建設

為加快我國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隊伍建設,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政府重在做生态,指方向。營造有利于人才隊伍建設、激勵人才成長、促進産教融合的良好生态環境,在規範人才流動、加大引智引才和深化企業、高校合作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指引。将車輛工程專業設立為交叉型一級學科,清晰車輛工程專業和智能車輛工程專業的定位,擴大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專業的布點和招生規模。提升制造業從業榮譽感,增強制造業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

行業要重在平台、促協同。提供全系列教育訓練和緊缺崗位專項教育訓練。建立行業人才崗位序列和緊缺人才預警機制。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加強人才舉薦,建好産教合作平台。

企業要重在創新、聚資源。不斷探索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創新。深化與高校的科研合作,在合作中獲得技術進步,提升工程師能力。

高校要重在基礎,創未來。吸納更多企業參與教學活動,與企業共商培養目标,共建與之相應的課題體系和教學支撐條件。深化與企業的科研和教學合作,在合作中提升教師隊伍水準和教學品質。

最後,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已經成為汽車人才隊伍中不可缺少的群體,在未來一定時期内,社會對這一領域人才的需求仍将大大高于其他專業領域,包括在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及與其他行業從事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工作的各類人才。

是以,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隊伍建設是一場遭遇戰,更是一場持久戰,需要企業、高校和各方面社會力量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們有更大的信心、耐心和恒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