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彙早讀|在上海修古橋用新技術“修舊如舊”,引新流量“活在當下”

作者:文彙網
文彙早讀|在上海修古橋用新技術“修舊如舊”,引新流量“活在當下”

早上好!

今天是2021年11月14日星期天

“文彙早讀”帶您浏覽

今日《文彙報》精彩報道

文彙早讀|在上海修古橋用新技術“修舊如舊”,引新流量“活在當下”

《更加堅定自覺踐行初心使命 在新時代赢得更大勝利》

在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的重要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關鍵節點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日前在京勝利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必将激勵全黨錨定既定奮鬥目标、意氣風發走向未來。連日來,上海廣大黨員幹部群衆持續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奮,一緻表示要堅決貫徹全會精神,堅定信心,凝心聚力,以昂揚的精神面貌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詳情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作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一重要論斷進一步揭示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内在聯系,彰顯了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貢獻。>>詳情

《一曲<百年頌>,滾燙“初心”貫穿始終》

九易其稿之後,龔天鵬創作的交響曲《百年頌》昨晚由指揮家張亮執棒上海愛樂樂團,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激情奏響。該作以第十稿新貌亮相,一個飽滿深情的“初心”主題貫穿始終,勾勒出波瀾壯闊的建黨百年征程,承載着“中國人民在黨的上司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心聲和莊嚴誓言”。>>詳情

文彙早讀|在上海修古橋用新技術“修舊如舊”,引新流量“活在當下”

《在上海修古橋 用新技術“修舊如舊”,引新流量“活在當下”》

從煙雨朦胧到海上傳奇,從一隅之地到江南中心, “一川煙雨”的江南文化,是上海的重要文脈之一。

小橋流水,勾勒着獨特的江南韻味。上海現存古橋約610餘處,不過,在自然因素及人為因素影響下,部分明清時期古橋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拆除,不少已逐漸淡出大衆視野。

因為建築,曆史得以長久銘記。為了守護曆史建築及文脈,在滬上,有一批高校師生默默紮進古橋保護這個“冷門”領域。上海交通大學建築文化遺産保護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便是其中之一。

從事建築遺産保護工作20餘年,曹永康帶領團隊迄今先後調查了300多處上海古橋,修繕了其中60多座,完成并出版了專著《上海古橋保護研究》。>>詳情

文彙早讀|在上海修古橋用新技術“修舊如舊”,引新流量“活在當下”

《以文化地标丈量城市的尺度》

如果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建築毋庸置疑是文化演進的載體和固化展現。一個時代的文化一定會通過它的建築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永久的記憶。上海正是這樣的一本大書,徜徉在不同曆史時期留下的建築之間,上海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的想象都在眼前流動着等待每一個有心人去發掘。>>詳情

《建構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和諧》

視城市如生命體,有其生長、發展、衰亡的自然過程。上海如今邁入了後工業化的高品質發展時期。在網際網路和文化消費的新的時代語境下,上海的城市空間需要随之轉型和更新。經濟和社會的變革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内驅力,城市漸進式有機更新的價值在于适應城市發展模式的變軌:從規模擴張到品質提升、從粗放建設到精細治理。>>詳情

文彙早讀|在上海修古橋用新技術“修舊如舊”,引新流量“活在當下”

上海中心氣象台2021年11月14日5點鐘釋出今天和明天上海市天氣預報:晴到多雲。西南風,明天轉南到東南風,風力都是3-4級。今天最高溫度20度,明天最低溫度10度。今天相對濕度30%-90%。

編輯:施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