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子建拜訪沈尹默故居/作者:邵明

作者:shaoming房作者

——吳子建、陳梅璋、沈長建相聚沈尹默故居

吳子建拜訪沈尹默故居/作者:邵明

(從右到左:陳梅璋、吳子建、沈尹默孫子沈長建、作者)

聽陳梅璋老師說,沈尹默故居的動遷一事,經各方努力已得到了妥善解決。海倫路拓寬,沈尹默故居原地不動,并将暫停對外開放,進行重新整修布展。

吳子建老師獲知後,聯系了陳梅璋和沈長建一起去拜訪沈老的故居。他還說,也算是故地重遊,與沈老作暫時的告别。

吳子建拜訪沈尹默故居/作者:邵明

陳梅璋與吳子建相識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一個在青年宮學書法,一個在青年宮學篆刻,在學習期間倆人成了好朋友。在陳梅璋的引薦下吳子建也成了沈尹默家裡的常客。

據吳子建說,在沈尹默家裡他獲益匪淺,他的無印稿刻印法,就是受了沈尹默老師的啟發。沈老對他說:“書法與篆刻是相通的,書法落筆不越二王,但也不能受其限制,無需刻意去模仿,要使自己的落筆自然流暢,你篆刻就是把毛筆換成刻刀而已,筆法與刀法是一個道理。”現在看來,沈老的教誨,他至今難忘。

吳子建與陳梅璋兩位都是年少有成,吳子建十九歲時與陳茗屋、徐雲叔、方正之四人拓制了《四朋印譜》,遂一舉成名。而陳梅璋十三歲時成了沈尹默的關門弟子,後來也是桃李滿天下,并把書法傳授到了日本的大學裡去了。

兩位還有個特點都是體制外的遊俠,陳梅璋東渡扶桑近三十年,吳子建是遊居香港,美國三十載,現在都是葉落歸根定居申城。他倆都牢記沈尹默的教誨,為傳承祖國的傳統文化而繼續發揮着自己的特長。

吳子建老師還有個雅号,叫篆刻“隐士”,然而其有關篆刻的著作不少,在印壇享有盛名,如今是比肩韓天衡。吳子建二十五歲時,謝稚柳撰文稱其:“自來論印章,言必稱漢印,子建方在青年,所詣已如此,若少假之時日,乃不知有漢矣。”

前年吳子建在我家鄉浙江平湖的李叔同紀念館主辦的“文濤講堂”,平生第一次在衆人面前示範刻印。對于不拟印稿,他說:“無印稿刻印在下刀時可不受印稿限制,切沖自如,無需刻意去描刻線條,更自然流暢。雖不拟印稿,但在我腦海中已經構思過很多次這方印章的結構,是以并不是毫無準備的。”通過示範與講解,吳子建老師用實際行動來踐行沈尹默傳承祖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