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信的背水一戰創造奇迹,他的軍事智謀,後世無法效仿

作者:老張聊史

韓信打的是雜牌軍,這點是靠不住的,隻不過秦末項羽劉邦的楚漢之争太過耀眼,而總容易讓人認為天下隻有這麼兩個國家有實力,而無論怎麼說,韓信對戰的趙國是個建國伊始的趙國,而且趙國的軍隊是打過硬仗的,不是臨時征召的,巨鹿之戰的前戲便是趙軍在堅守,吸引秦軍。而一個國家軍隊如非有良将厲行改革變法的話,往往戰鬥素質都以開國時為最。

韓信的背水一戰創造奇迹,他的軍事智謀,後世無法效仿

而韓信的兵似乎恰恰相反,用他自己的話說叫驅市人而戰。而白起是用的是天下最銳的秦軍,而攻胡服騎射的趙軍,胡服騎射其實本身是軍事改革并非政治改革,此時的趙軍并不能說發揮到最高水準,最高的水準應該是魏武卒的模式,而秦軍卻是達到了彼時的最貼合的狀态,故秦軍優于趙軍。綜合來看,韓信實際上才是以弱擊強,而白起則是以強淩弱,而且背水破趙完全可以說是殲滅戰。因為他做到了殲滅戰的效果,而且他花費的成本遠小于白起花費的成本。

韓信的背水一戰創造奇迹,他的軍事智謀,後世無法效仿

背水一戰且不說一次性絕對會超過兩三百人,因為那是幾萬人用很長時間去準備的,而且二三百人也足以決定勝負,史記裡說的很明白,韓信過河不是去打魏豹而是去偷家,二三百人足矣,類似的戰例有很多。韓信擊敗龍且,韓信絕不可能去決水斷流,這很簡單,如果這裡有條河突然消失了龍且都發現不了,那他也不配統領二十萬楚軍而為當世名将。

韓信的背水一戰創造奇迹,他的軍事智謀,後世無法效仿

很明顯,韓信應該是在控制水流,使水處于可渡與不可渡之間,才有了史記說的,龍且的大部隊被阻斷在東岸而不是被沖散,韓信轉身圍殺龍且。當然其實我覺得也不一定是曾國藩在偷換概念,是因為他當時真的想不到具體怎麼打的,而我們現在能說出來,大概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畢竟他也是統兵者,難免拘泥于自己的定式,結硬寨打呆仗。

韓信的背水一戰創造奇迹,他的軍事智謀,後世無法效仿

韓信的成長曆程也是很合理的,他在項梁時從軍,項羽時位不過執戟,在劉邦初期,管理糧草被蕭何挖掘,被劉邦拜為大将之後,先是參與還定三秦的謀劃,再到攻魏國,領偏師而成大功,足以證明他的本事可以獨當一面,到了伐趙時仍有張耳同行。攻齊才是真正獨領一,這成長經曆很合理。韓信自成一套的練兵體系,使得他的部隊戰鬥力極大加強,才可以驅市人而戰,而他直接打過去趙軍也絕對不是對手,他之是以要拔旗易幟背水布陣這都不是在玩花樣,而是在盡可能的壓縮戰鬥成本,一日破趙和一百日破趙這裡面天差地别。

韓信的背水一戰創造奇迹,他的軍事智謀,後世無法效仿

現在很多人感覺都把戰争當成兒戲,這就是趙奢說趙括的原因。打仗絕不是什麼錦囊妙計可以解決的,大多确實都是制度建設的問題。不過這個現象曆朝曆代都是如此,很多文人治兵文人治史大多都有這個毛病。很可惜的是韓信的兵法沒有流傳下來,不知道他到底具體是如何建設軍隊的。

韓信的背水一戰創造奇迹,他的軍事智謀,後世無法效仿

然而通過拔旗易幟背水破趙的表現來看,韓信的方法一定是冠絕當世的,因為他驅市人而戰卻使部隊發揮出的戰鬥力遠勝于普通正規軍的軍隊戰鬥力,如果沒有這個為基石,那破趙之戰絕不會有那麼多花樣,韓信破趙看的其實不是背水布陣也不是拔旗易幟,而是他如何能同時做到那些而保證部隊沒有崩潰沒有大傷亡。是以來講韓信絕不是謀戰派,他絕對先是個建制派,然後才是謀戰。先為己之不可勝,然後為敵之可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