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蒙古庫倫旗:心裡有結“心理”解,聊天唠嗑止紛争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于長洪、任軍川、劉懿德、魏婧宇

街坊鄰居有了糾紛,先去沖突化解服務中心唠唠;陳年信訪積案難化解,深入談談心可能就找到了症結;政策釋出前,先進行心理影響評估,從源頭預防沖突……從“心”治理,社會中會多一分和諧。

近年來,内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依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定點幫扶的契機,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不僅組建了心理健康服務團隊,逐漸建成了覆寫城鄉的服務點,還将心理疏導應用到沖突糾紛化解、社會關系修複之中,連續多年極端案事件數量、信訪量維持在較低水準。

内蒙古庫倫旗:心裡有結“心理”解,聊天唠嗑止紛争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專家(中)在庫倫旗舉行心理危機幹預和心理援助專題教育訓練。(受訪者供圖)

警惕!一個小情緒引發極端事件

“聽别的小區業主說,你們介入調解物業糾紛的效果很好,我們也來試試。”“我們兩家地界不清,總是吵架,你們看看咋辦?”……每到工作日,庫倫旗沖突化解服務中心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很多群衆有了煩心事、鬧心事,都願意主動來到這裡;社群鄉鎮發現無法化解的長期糾紛,也會轉到這裡。

庫倫旗沖突化解服務中心成立于2019年4月,整合了信訪接待、法律服務、訴調對接等諸多部門,功能齊全。更重要的是,這裡還有一支心理健康服務隊專門提供心理服務,目前有33名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參與工作。

内蒙古庫倫旗:心裡有結“心理”解,聊天唠嗑止紛争

劉春豔(右一)正在化解物業糾紛。(受訪者供圖)

牽頭組建這支隊伍的時任庫倫旗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春豔,就是一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她說,目前,心理問題引發的沖突糾紛、極端案事件,已成影響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

去年9月,内蒙古某地一起命案,起因是村民間長期地界糾紛;今年4月,河北赤城縣發生一起農村命案,起因是1名男子跟父母長期有沖突……記者采訪多地民警發現,近年來有相當比例的農村命案,起因就是長期的家庭糾紛、鄰裡沖突導緻的心結無法解開,當事人消極情緒不斷積累,最後鑄成大錯。

2020年8月,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項目心理幫扶庫倫旗示範基地、知行工作室揭牌。(圖檔由受訪機關提供)

得益于心理健康服務隊的建立,在日常沖突糾紛中,如果發現當事人明顯有走極端傾向,會及時邀請服務隊介入其中,使得一些極端案事件在發生之前被有效化解。

郝秀娟是庫倫旗一所中學的心理輔導老師,也是心理健康服務隊的隊員。去年夏天,她發現一名學生長時間情緒低落。兩人簡單交流時,郝秀娟發現這名學生已經開始有自傷自殘的行為。

這是個危險的信号!郝秀娟立即對這名學生進行疏導,經過幾次長時間的交流,郝秀娟了解到這名學生與父親的關系極度惡化,父親在家動辄非打即罵。有一次,這名學生和父親因為零用錢問題發生争執,再次遭到父親打罵,情緒崩潰後選擇吃藥自殺,幸虧被及時發現救回。

為了修複這名學生的心理創傷和破碎的家庭關系,郝秀娟把這個案例送出到心理健康服務隊,大家一同商定了面向這名學生及其家長的工作方案。經過一次次深入内心的談話、一次次耐心細緻的家訪,郝秀娟發現這名學生雖然不願意和父親說話,但和母親十分親近。

“母親可以成為重建家庭關系的突破口。”郝秀娟想到,便開始向學生母親講授一些心理學知識,指導她做家庭關系的“潤滑劑”。經過一個多月的心理疏導與溝通,學生父親逐漸扭轉了此前對待孩子的生硬态度,當他親口向孩子表示歉意後,一家三口抱頭痛哭,徹底釋放了壓力。此後,這名學生臉上越來越多出現笑容,再也沒有動過輕生的念頭。

解開心結,可以從根源避免極端事件的發生。今年春天,一個長期遭受家暴的婦女,接受了十多次心理咨詢,同時公安、婦聯等部門同步介入,對其丈夫嚴厲批評警告,這名婦女最終放棄了跟丈夫“同歸于盡”的極端想法。

近兩年來,庫倫旗心理健康服務隊參與調解了20多件陳年的或激烈的沖突糾紛,有效纾解了群衆負面心理因素的持續積累,大大降低了極端案事件的發生風險。據統計,庫倫旗已連續兩年将10萬人命案發案率保持在0.56,是内蒙古命案發生率最低的旗縣之一。

内蒙古庫倫旗:心裡有結“心理”解,聊天唠嗑止紛争

2020年8月,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項目心理幫扶庫倫旗示範基地、知行工作室揭牌。(受訪者供圖)

化解信訪積案從談談心開始

劉春豔、郝秀娟等心理健康服務隊的成員們說,他們在工作中發現,很多信訪積案的當事人,也不同程度地在心理健康上存在問題或缺陷。

當地曾有一名老上訪戶,常年“代表”村裡人上訪。劉春豔了解情況後,主動找到這名群衆。幾次交流,劉春豔從談話細節中分析他的心理狀态發現,他喜歡在村民面前說大話,他之是以“代表”村民上訪,就是想讓大家覺得他“是個人物”。

根據他的心理表現,劉春豔找來相關部門負責人,先是依法、細緻答複信訪訴求,并講解有關法律規定。為了讓他回去“有面子”,劉春豔還自掏腰包送了他一大盒糖。回家後,這名群衆在村裡“很風光”,後來再也不帶頭上訪了。

經過這次信訪件化解,劉春豔十分注意把心理疏導的技巧用在信訪積案化解上,多個持續幾年、十幾年信訪的“老上訪戶”被她成功開解。

現在,庫倫旗處理信訪積案過程中,都特别注意把沖突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為反常的特殊人群、治安高危人群及弱勢群體納入視線,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工作。這種工作方法,推進了社會心理服務與沖突糾紛化解深度融合,能有效幫助當事人理順心氣、打開心結。

除了參與化解信訪積案,心理健康服務隊還參與大量的日常調解工作。盡管這類工作數量多、種類雜,但也都取得較好效果。例如,有兩家鄰居因為建房時“你占我一尺,我占你一丈”鬧得不可開交,村裡幾次調解都沒成功。上報到旗沖突化解服務中心後,在調解員、心理咨詢師的共同參與下,雙方很快握手言和,并都表示:“再也不因為這點兒事鬧别扭了。”

2020年以來,心理健康服務隊參與沖突糾紛調解案件近3500件,調解成功2800多件,調解成功率80.85%。目前,庫倫旗已經實作連續兩年信訪量處于全區較低水準。

内蒙古庫倫旗:心裡有結“心理”解,聊天唠嗑止紛争

庫倫旗心理健康服務隊的心理咨詢師參與相鄰糾紛沖突化解。(受訪者供圖)

編織社會心理服務網絡

經過前期的成功實踐,庫倫旗開始着力建構覆寫全旗的社會心理服務網絡,逐漸建立起從嘎查村、蘇木鎮到旗縣的三級服務平台,并依托學校、醫院、群團組織構築三大服務陣地,大規模地組織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輔導和援助。

目前,全旗196個嘎查村(社群)設立了心理咨詢室、沖突糾紛調解室,組織開展心理輔導、援助等各類活動100餘場次;26所中國小均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44人,已對2.1萬名學生進行2次心理普查,并對重點關注學生進行一對一心理輔導。

據抽樣估算,庫倫旗群衆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已近六成,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正确看待心理疏導、心理幹預,很多人開始主動尋求心理咨詢服務。

同時,依托中科院對口幫扶庫倫旗的優勢,庫倫旗在沖突化解服務中心設立“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項目心理幫扶庫倫旗示範基地”,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專家團隊對心理咨詢師、人民調解員、疫情防控人員等群體開展專題教育訓練和個案督導,持續提升他們的心理疏導服務工作水準。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說,庫倫旗把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并有效融合到具體工作中去,這是一種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嘗試。

近幾年,社會心理服務對防範化解沖突糾紛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關注。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有必要将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知識和技能教育訓練納入公務員教育訓練和幹部在崗教育訓練。陳雪峰說,公職人員學習心理學,不僅有助于緩解自身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健康素養,也有助于他們了解和掌握群衆的心理需求,更有效地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目前,政府各部門已經意識到社會心理服務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性,需要引導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社會心理服務,提升多元主體關聯提供心理服務的能力。劉春豔表示,各地衛生健康、教育、民政、婦聯等部門都在積極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但缺少有效的整合與管理,存在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的現象,建議多元主體進一步實作協商共治,共同提升治理能力。

心理知識和技能除了可以在出現沖突糾紛時進行疏導化解,還可以“超前應用”,在一些政策制定階段進行心理影響評估。各地區各部門在重大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都會充分開展第三方評估,陳雪峰等專家建議,為提高政策品質,應準确把握各類群體的利益訴求和心理需要,逐漸規範決策中的心理影響評估,注重疏導不公平感,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沖突。

内蒙古庫倫旗:心裡有結“心理”解,聊天唠嗑止紛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