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0個小時的直播帶貨後,我悟出了突破中年危機的關鍵

作者:常青藤爸爸

​前一段時間跟老同學聚會,大家說着說着就變成了“中年人比慘大會”:

“教育孩子,真難啊!”

“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易啊!”

“工作動不動就陷入瓶頸,體重和血壓倒是一往無前!”

……

坐在中間的我,默默沒吭聲。

100個小時的直播帶貨後,我悟出了突破中年危機的關鍵

難以抵禦的“紮心三問”

話說,人到中年的苦,誰又比誰強多少呢。

就拿我自己來說,因為衆所周知的政策原因,整個教育行業都處于資本斷供的狀态,原本制定好的規劃線路,隻能一再調整,原來計劃做的新課數量,隻能不斷縮減。

一個字概括我此時此刻的窘境:窮。很多同學都說:你們做得風生水起,特别好啊,做公司CEO比我們這些打工的強……我隻能打着哈哈敷衍過去,心想: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我每天要掙30萬才能養活這個公司(是30萬的毛利,不是30萬的收入!),你可知壓力有多大?

外部的支援靠不住了,我們隻能自力更生。其中最明顯的努力就是,我開始直播賣貨了。

從一開始的一個月一場,到最近一天最多早晚兩場,朝七晚十。到了周末,我就讓團隊小夥伴休息休息,自己到公司搗鼓機器,一個人直播。

細心的常粉估計能看出來,周末的直播,畫面品質明顯比平時差了不少。沒有小夥伴配合打光、接應,都是常爸一個人對着電腦和手機在播。

在向“常佳琪”奔赴的路上,我也聽到過不少聲音:

“你幹嘛這麼累啊!”

“員工都沒有你這個老闆拼!”

其實,不是我想這麼拼,而是我必須這麼拼,要不然去哪每天搞30萬人民币來養活這個公司,繼續為孩子們提供優質的音視訊産品和課程?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有這麼一句話:

“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這句話中的“男人”換成“女人”也适用于當今社會。)

身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我早已不是那個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小年輕了。作為一個擁有幾百号員工的公司CEO,我也不是當年那個隻需要操心領工資的員工了。

我需要為家人負責、為員工負責。目前形勢下,不敢病也不敢死,更不敢讓公司一直“窮”下去,除了“拼”,還有其他選擇嗎?

最近幾年,“中年危機”成了一個經典的話題,在不少研究中,也都發現了“人類幸福U形曲線”現象。

簡單說,就是人在46歲左右的時候幸福感最低。

100個小時的直播帶貨後,我悟出了突破中年危機的關鍵

但你知道嗎,不止人類,其實類人猿也有中年危機。

2012年發表了一篇針對508隻類人猿進行的幸福感評估,其中包括日本的155隻黑猩猩樣本、美國和澳洲的181隻黑猩猩樣本、加拿大和新加坡的172隻猩猩樣本。

評估由動物園飼養員、志願者、研究人員和看護人進行,他們和這些類人猿至少有2年以上接觸史。

這些人會定期記錄類人猿開心還是不開心,并對程度進行打分。

最後,研究者們對搜集的資料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後發現,類人猿中竟然也出現了U形曲線。

100個小時的直播帶貨後,我悟出了突破中年危機的關鍵

而且,U形曲線的最低點,相當于人類45到50歲之間,與人類的“中年危機”不謀而合。

專家借此推斷,“中年危機”的形成是有生物學因素的。

這點,也不難了解。人到中年,最切身的一個感受就是,老了,熬夜熬不起了,不用旁人提醒就“保溫杯裡泡枸杞”,看到小年輕大冬天光腿也忍不住傳幫帶一樣告訴人家關于“老寒腿”的傳說。

中年人如此注重自己的健康,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有老下有小,還不敢老、不敢病。

《東京奏鳴曲》裡有一個情節,男主被裁員後不敢告訴家裡人,跑到其他公司幹保潔。上班時穿工作服,下班時就換上筆挺的西裝。

100個小時的直播帶貨後,我悟出了突破中年危機的關鍵

《東京奏鳴曲》男主龍平失業後,幹起了保潔

當年看,沒什麼感覺。現在看,隻覺得心有戚戚。失業,對中年人的打擊不亞于重病和死亡。

還有一個很讓人傷心的事實是,中年人的認知能力也有所下降,這意味着中年人學習新東西沒有年輕人快。

中年人拖家帶口,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旦加班就容易陷入“要娃還是要工作”的窘境。而且,為了養家糊口,薪資要求不能低。

反觀年輕人,成本效益就高很多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對薪資沒有太高的要求。加班、出差毫無負擔,說幹就幹,說走就走。哪怕真的幹個通宵,第二天也能精神抖擻地投入工作。

中年人的确更有經驗、更穩重,但在講求效率的今天,與經驗相比,快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更寶貴。

比體力不行、比精力不行、比實惠也不行……老闆也不傻,與其高薪養一個中層管理者,為什麼不低薪雇一個年輕人呢?說不定還能發現一個潛力股,那成本效益就更高了。

是以在公司迫不得已裁員的時候,中年人很容易會成為目标。而一份體面的工作,代表的不僅是收入,還是人脈和階層。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下面這個部長變成外賣員的故事了。

100個小時的直播帶貨後,我悟出了突破中年危機的關鍵

50歲阿富汗前通信和資訊技術部部長賽義德·薩達特在德國送外賣

奮鬥拼搏了幾十年,好不容易功成名就時,卻發現自己活得依舊如劍懸頂。

看得清來路,卻看不清前方。緊随其後的一個問題就是:

“接下來,我要怎麼活?”

詩人但丁形容這種迷茫又不安的感覺,像是進入了“黑暗森林”。

那中年危機,就沒有一點積極影響了嗎?

并不是。2016年發表在《國際行為發展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

經曆中年危機的人,會對自己和周圍更廣闊的的世界産生更強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驅使人們對問題持開放态度,更有洞察力,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最終結果是,會帶來新的突破或新的機會。

也就是說,中年危機會迫使人打開思路,産生好奇心,反倒可能找到突破點。

關于這點,我最近也深有感觸。

直播賣貨,在此之前我是一竅不通的。如果不是形勢逼人,我大機率這輩子也沒想過自己跟它會有什麼關系。

“窮則生變”,打開思路的我好奇心爆棚,直播帶貨就這樣進入了我的視野。

我學着在鏡頭下和大家溝通,學着用最簡短的語言介紹産品,學着克服“社恐”,習慣接受上千人的注視。

但與此同時,我發現自己也從直播帶貨中受益頗多,比如及時地收到大家的回報,交流育兒問題,甚至還從中找出了不少好選題。

直播帶貨的意義,不僅是幫助解決公司的财務困境,更重要的是,讓我對教育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裡說: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适應變化的。

所謂适應變化的能力,其實就是終身學習和快速學習的能力。

就像下面這張圖說的:

堅持終生學習的人,人生一路向上。而沒有學習的人,則隻能一路下滑,直至躺進墳墓裡。

100個小時的直播帶貨後,我悟出了突破中年危機的關鍵

說到這裡,我想向大家推薦我擔任主講的《哈佛學霸養成計劃-培養孩子超強學習力》課程,講解了各種高效學習方法和技巧。

直播的時候,有不少人問我:“學習力這門課,适合多大的孩子啊?”

其實這門課最适合的人就是父母了。學習是終生與我們相伴的事,掌握了高效學習的技能,一方面能幫助父母度過中年危機,同時父母還能言傳身教地教會孩子,進而達到雙赢。

(你看,我為了每天掙出這30萬養這個公司,總能想方設法在文章裡加硬廣!辦法總比困難多!)

中年危機,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警示,警戒“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态度;也像是人生下一段旅程的起點,給了我們一個重新思考“應該怎麼活”的機會。

是以,不妨把中年危機當做自己第二個青春期吧,讓我們再度揚帆,去學習,去思考,去嘗試,張開雙臂去擁抱世界,活出新的精彩。

如果今天這篇文章能引起您的一點小共鳴,請在文末點贊+轉發,給我們一點鼓勵,也祝您自己不要遇到中年危機。

最後常爸也不能放棄這個給自己做廣告的機會。現階段每天早上8點到11點左右我們會在抖音和視訊号做直播,幹貨和帶貨都有,周六早上也會不定期加場視訊号(悄咪咪地說,每天直播都會有各種福利,目前抖音上圍觀的粉絲比視訊号上少,是以如果是抽獎的話,中獎機率會高一些,一般人我不告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