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校園劇熱潮,應給予更多支援和關注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校園劇未來上映

2012年,我在紐約郊外的百老彙看了荒誕劇《秃頭姑娘》,令人驚奇的是,觀衆中到處都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年輕人很少。這與我在國内劇院的經曆截然不同。像《秃頭姑娘》這樣怪誕的劇,我們院子裡中很少有中老年觀衆。而一直被認為由中年和老年觀衆主導的戲劇,如今正越來越受到年輕觀衆的歡迎。這讓我覺得戲劇在中國是一門真正年輕的藝術:它的觀衆是年輕的,它的内容是為年輕人創作的,它的創作者大多是年輕人。這讓我們對中國戲劇的發展充滿信心,因為即使這些年輕的戲劇工作者和觀衆年齡增長,他們也不會放棄對戲劇的熱愛,他們的後代也會得到未來市場的支撐。

1.呈現旺盛的發展态勢

近年來,校園劇市場一直充滿活力。這絕非偶然。其中最知名的是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團創作的電視劇《江宮的臉》,演出400餘場,票房近2000萬元。北京大學"四機",一部由"九劇"社群創作的校園劇,将于2019年開始全國商業巡演,在疫情爆發時已經演出了近50場,受到了觀衆的廣泛好評。這兩部戲不僅在校園裡拍,還講述了校園的故事,清晰地展現了高校華語戲劇生态的一些變化。除了這些商業演出的成功範例外,北京師範大學"北國戲劇俱樂部"、南京師範大學"華南戲劇社團"、"浙江大學"黑白戲劇社團"、"廈門大學"中國戲劇社團"、"武漢大學"軌道點劇社"、"南京大學"第二戲劇俱樂部"《歌唱魅影》和西北大學"小黑劇工作室"等學生戲劇社團也紛紛上演。 也顯示出充沛的活力。與藝術院校不同,綜合性的大學校園戲劇活動往往沒有專業的包裝,也看不到市場策劃等方面的題材,而是對戲劇藝術有着純粹的熱愛。正是這種愛,驅使着年輕學生,不斷融入青春和才華,創造出年輕卻動人的作品。

從中國近代戲劇發展史來看,上海校園劇是中國現代戲劇誕生的重要源泉之一。20世紀20年代,由陳大曦、歐陽宇軒、洪申等人組成的"戲劇協會",是由中國職業學校附屬學生會發展而來的。他們試圖創造一個"業餘,業餘"的戲劇來對抗過度市場和僵化的文明。如今的校園劇,一方面可以作為抵制藝術商業化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專業大學群體的藝術創新注入活力。校園劇創作看似業餘,但其實潛力是無限的。這些戲劇群體大多依托高校管轄的戲劇和影視相關專業,是以在創意、管理操作和技術實作方面有相當程度的探索。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說校園劇對中國戲劇未來發展的意義,還沒有得到大家的充分認識。

2. 積極參與現實生活

校園劇最有價值的特征展現在對藝術理想的不懈追求,對現實生活的真誠表達和觀察,以及對開創性戲劇手段的積極探索。

南京大學文學碩士團的最新實驗作品《癌症之友-哈姆雷特》是一部完全由學生組織、策劃、制作和營運的作品。創始人自發地聯系了南京癌症之友協會,邀請了十幾位癌症幸存者作為主要演員排練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哈姆雷特》。劇組通過集體即興創作收叢集組織材料,并通過出色的戲劇構圖呈現這些癌症患者在舞台上的真實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哈姆雷特的文字與演員的故事形成了各種聯系和碰撞,演員們大聲朗讀、讨論、質疑、調情,激活了古老的劇本。表演令人印象深刻,觀衆們淚流滿面。作品運用開創性的技術手段,勇敢地探索真實的社會和生活,拓展戲劇藝術的表演空間。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北京大學"戲劇九人"制作的戲劇"四機"。它描寫了三位性格迥異的中華民國教授之間的沖突:他們評判四卷中最好的一本,并錄取學生。三位教授,一位堅持傳統,一位崇尚創新,另一位熱衷于中間派,誰也說服不了任何人。關于想法的辯論激發了觀衆的思考。該劇的劇情并不緊湊,特輯的後半部分似乎缺乏動力,舞美也很簡單。但它就是這樣一部簡單、簡單的作品,卻在各個影院收獲了無數觀衆的歡笑和掌聲。

這就是校園劇的簡單。它不依靠金錢和技術的光環,不依靠龐大的制作團隊,專業的營銷,華麗的舞蹈奇迹和美麗的明星演員,而隻專注于藝術創作本身。學生們以無限的熱情,用戲劇性的手段,反映當今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做出自己的思考、诠釋、贊歌和贊美。可以說,校園戲劇作品就是本着這種創作精神,積極參與現代國家的文化建設而去的。

3. 給予更多的支援和關注

校園戲劇不斷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随着黨和國家對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視,學生的藝術創作獲得了很大的空間,特别是随着"雙創"計劃在高校的不斷深化,校園戲劇得到了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援,一些高校甚至開始探索成立公司,推動校園戲劇專業化;例如,一所學校的一個長期存在的劇團,由于行政管理不當,導緻負責人離職,使劇團處于瓶頸期。

近年來,我一直在南京大學從事藝術碩士學位的管理工作。我發現我們招收了很多優秀的學生,其中大多數來自學生戲劇界的各個機構。他們展現了年輕人獨特的熱情,對藝術的理想信念,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深深感受到校園劇的強大能量。

熱愛藝術的年輕學生是一群推動中國戲劇發展的人。多麼遺憾,我們沒能為這些熱愛戲劇、有才華的優秀學生創造一個更加專業、包容、健康的文化環境。相信給高校戲劇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支援,更多的寬容和鼓勵,校園劇一定會打開中國戲劇的未來。

(作者:高子文,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戲劇影視藝術系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