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交所“橫空出世”,文娛公司能站上風口嗎?

作者:娛樂資本論

作者|清野

北交所開市時間進入倒計時,一系列交易制度相繼落地,市場各方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抓住這次投資新機遇。

實際上,從2015年開始,文娛企業就紮堆去新三闆上市,許多文娛明星也作為股東參與到資本市場,如任泉、劉濤、陳赫等。但沒過幾年,文娛企業又紛紛在新三闆退市,留下來的企業也在市場艱難生存,這主要是因為新三闆市場流動性不佳,企業融資困難。

現在北交所“橫空出世”,很多公司又“殺回來”了,重新到新三闆挂牌。專注新三闆投資的指南基金對娛樂資本論說,北交所對企業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未來相信會不斷有活水進來。

Choice資料顯示,目前,新三闆市場上文娛影視企業有100多家。在精選層中,文化傳媒闆塊有2家,包括數字人(835670)和流金歲月(834021)。根據規定,新三闆精選層将直接平移至北交所上市。

在創新層中,文化傳媒闆塊中有50多家企業。之後北交所上市企業均由新三闆創新層産生,它們在滿足北交所上市門檻後,将有資格去北交所上市。其中,華強方特(834793)在新三闆企業中市值名列前茅。小娛根據東方财富北交所IPO闆塊,篩選出了部分符合北交所上市條件的企業,如下圖:

北交所“橫空出世”,文娛公司能站上風口嗎?

據證監會表示,北交所“瞄準”的是中小企業,服務對象更早、更小、更新。那麼,中小影視文化公司能借此東風迎來複蘇嗎?有觀點認為,北交所向政策指向明顯的“專精特新”類中小企業傾斜,并不直接利好文化類企業。那麼,不是“專精特新”企業就與北交所無緣嗎?文化娛樂企業還有機會嗎?

此番北交所應運而生,目的就是深化新三闆改革,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以往,說起新三闆,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是流動性堪憂,企業頻頻退市。實際上,這也反映出新三闆市場存在的幾個問題:一方面,市場整體流動性較差,造成挂牌企業定價困難與融資困難;另一方面,挂牌企業品質差異較大,使得投資者資産配置效率與效益較低。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一現象?

其實,與滬深兩市相比,新三闆的個人投資者門檻過高是一個重要原因。在指南基金看來,2015年,很多新三闆基金發行,信托也有大量資金湧入市場,但投資者門檻太高,500萬的硬性門檻成為“攔路虎”,能進來的錢非常有限。

而後來新三闆企業數量多達1萬多家,缺乏足夠資金給如此多的企業提供流動性。因而,新三闆市場流動性不佳,隻要有人賣一點股份,就會導緻新三闆公司股價大跌。

由于在新三闆市場上,企業面臨融資困難的“窘境”,每年還要承擔規範成本、資訊披露的成本等,這對企業來說“壓力山大”。嘉行傳媒從新三闆退市時就公告稱:“摘牌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決策效率,降低營運成本,加快融資節奏,擴大經營。”

正因如此,過去幾年,新三闆公司摘牌退市的新聞屢見不鮮,其中就不乏影視文化類企業。特别是2018年,文娛影視公司在新三闆上演了“大撤離”。據 choice資料統計,2018年從新三闆摘牌的文化、體育、娛樂領域公司超過50家,包括嘉行傳媒、樂華文化、唐人影視、大地院線、耀客傳媒、光影俠等。

北交所“橫空出世”,文娛公司能站上風口嗎?

(圖檔來源:企查查)

為了解決融資難題,新三闆先是開啟了分層管理機制。2016年,新三闆市場劃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2019年以來,證監會又推出了設立精選層、建立公開發行制度、引入連續競價和轉闆機制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在投資者門檻方面,新三闆從原來的500萬降到精選層100萬、創新層150萬、基礎層200萬。

如今,北交所投資者門檻進一步降低。9月17日,北交所發文明确,個人投資者準入門檻為“開通交易權限前20個交易日日均證券資産50萬元+2年以上證券投資經驗”。機構投資者準入不設定資金門檻,這有利于提升流動性,使得融資端更加順暢。

另外,北交所企業門檻也大大降低。北交所将企業上市門檻從最低的科創闆10億市值,降低為2億市值,有利于投資效率提高。可以預見的是,在流動性方面,相較于新三闆市場,北交所将會有明顯的提升。

除了“50萬元+2年”的個人投資者新股申購及二級市場交易門檻,證券業協會10月下旬還在征求意見稿中表示,北交所網下個人投資者門檻為1000萬元。其實,滬深主機闆網下詢價和配售業務也允許個人投資者參與,但資産标準高達6000萬元。

除了降低門檻,北交所還有什麼特别之處呢?前不久,證監會公衆公司部主任周貴華指出,北交所差異化的制度安排,将突出市場特色,與滬深交易所錯位發展。在制度安排方面,将精選層企業平移到北交所,并給予創新層企業通過注冊制的方式實作北交所上市的機會。

具體來看,北交所為挂牌企業中符合相關行業定位的企業提供了“基礎層-創新層-北交所”的上市路徑。

證監會方面表示,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北交所上市企業均由新三闆創新層産生,維持新三闆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京證券交易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同步試點證券發行注冊制。随着北交所11月15日開市,新三闆市場精選層71家公司将全部平移進入北交所。

對此,增量研究院指出,不是新三闆的企業短期是不能實作北交所上市的。這裡提到的是短期,因為短期來看需要一定時間進行“層層遞進”的市場制度進行過渡銜接,而長期,依據全球較成熟的資本市場發展經驗來看,也具備企業可以不用挂牌新三闆而直接實作北交所上市的預期。

根據《上市規則》,在新三闆挂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挂牌公司,可以申請到北交所上市。這樣一來,新三闆作為為北交所提供上市公司的上遊,将帶動創新層企業積極申報,也将吸引優質中小企業前往基礎層挂牌。

從交易對象上來看,北交所“瞄準”的是中小企業,目的看起來很明确,就是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這主要是由于推動創新型中小企業加速成長,是我國實作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盤“大棋”。

從資料上來看,目前我國有4000多萬家企業,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2萬家。中小企業貢獻了我國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創造了80%以上的新産品。顯然,中小企業的科創帶動作用不可忽視。證監會方面特别強調,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對象更早、更小、更新。

對此,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指出,北交所的利好是對于處在價值成長早期,且具備成長性的中小企業,而不是處于後期,并且不具備長期價值成長能力的中小企業。可見,這裡有一個明顯的時間差異,那麼,什麼樣的企業處于“早期”呢?

張奧平對小娛說,“早期”重點要從幾個方面來看:一方面,要看企業的技術。例如,有的中小企業可能幹了10年後技術已經老化,也不具備技術産業更新的能力,這種企業很難具備長期的成長性。

另一方面,要看市場化的程度。如果市場已經是紅海競争,并且已經有巨頭壟斷了,市場天花闆已經形成了,企業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擁有新市場,處在這種行業的中小企業,也很難具備長期的成長性。

正因如此,早期企業和中小企業不能夠直接畫等号。早期企業代表了它具備高增長的成長能力,而中小企業不都是早期企業,也有後期的中小企業,而後期中小企業不具備這種資本化的機會。

此前,有觀點認為,北交所向政策指向明顯的“專精特新”類企業傾斜,文化類企業也沒有相關性強的政策扶持,因而北交所并不直接利好文化類企業。

事實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确具有一定優勢,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是它們身上重要标簽。自2019年起,工業和資訊化部連續三年分三批釋出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目前總計4762家中小企業上榜。

那麼,不是“專精特新”企業就與北交所無緣嗎?文化娛樂類企業還有機會嗎?

對此,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對小娛說:“現在市場有一個誤區,認為北交所設立之後,隻有‘專精特新’企業能登陸北交所,其實并不是這樣。北交所重點支援的是創新,但不能把這種創新簡單概括為制造企業的創新。”

前段時間,北交所董事長徐明在北京金融街論壇明确指出:創新主體不僅包括以制造業為主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包括戰略新興産業中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鍊高端延伸的生産性服務業企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更新的生活性服務業企業。

張奧平認為,有的文化産業類的企業,就相當于高品質和多樣化更新的生活性服務業企業。文化産業不是一個孤立的産業,文化+旅遊就是文旅,文化+消費就是國潮,文化+科技就是數字文化,因而文化産業可以覆寫很多領域,無論是哪一個方向上的疊加,都具備創新的屬性。

在資本市場上,雖然文化産業上市公司的數量一直都不多,很多企業也不見得有上市需求,但是北交是以及整個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都是擁抱文化産業的,文化産業也一定是一個長期的向好方向。

現在,資本市場改革之後,給文化産業打開了一個開口,文化産業公司也要多了解和擁抱資本市場的新機會,而不要覺得自身可能天然和資本無緣。

事實上,在新三闆市場上,已有部分文化類企業對北交所的機遇充滿期待。精英動漫方面就對娛樂資本論透露:“精英動漫的股東對北交所持積極态度,我們認為北交所對于交易活躍度、公司估值、行業影響力都會有較強的正面影響。”除此之外,小娛了解到,已有多家文化娛樂企業正在默默布局北交所。

北交所“橫空出世”,文娛公司能站上風口嗎?

精英動漫3D動畫《精靈夢葉羅麗》(圖檔來源:精英動漫官網)

而文化類企業想要在北交所上市也有路可循。“目前,無論是北交所還是創業闆,都給了文化類企業能夠實作資本化的清晰路徑。例如,北交所最低門檻是要求企業市值達到2億的估值,這代表企業需要有營收和利潤的支撐才能夠為社會創造的價值,這是文化類企業需要重視的。”張奧平對小娛說。

實際上,财務名額優異、管理規範的頭部文娛企業,會更受投資機構的青睐。指南基金就對小娛說,他們選企業有幾個标準:首先,這些公司要有一定的稀缺性和比較高的護城河。這樣的企業競争壁壘比較高,在行業或者細分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定地位。

其次,對企業财務名額有要求。指南基金原來關注企業财務名額是否滿足滬深上市的要求,現在也關注企業是否滿足北交所的上市要求,同時還會重點關注企業的淨資産收益率和自由現金流。

另外,企業管理團隊也很重要。“我們不僅關注管理層的專業勝任能力,更關注他們的品格。對一個企業,我們會去反複的交流接觸,接觸次數多了,就會有一定判斷。”

指南基金表示:“從去年開始,我們戰略開始調整,原來政策是從新三闆布局能去滬深上市的企業,現在重點布局能到北交所去上市的企業。因為布局能上北交所的企業,整個過程的流動性非常好。”

實際上,許多基金公司都在挖掘優質企業,積極布局北交所。wind資料,截至11月初,全市場已有32隻(不同份額分開計算)新三闆概念基金。目前公募基金投資北交所股票主要有以下方式:二級市場買入、打新、IPO戰略配售及定向增發。

前不久,包括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在内的8家大中型基金公司申報了含有“北交所”字樣的主題基金,獲批後将成為首批參與北交所投資的公募産品。

當被問到文娛類企業在北交所是否有機會,指南基金認為還有機會,“等到行業複蘇後,還是會有好公司,值得再深入挖掘一下。”

總體來看,北交所在市場運作、市場功能以及制度安排等方面,進行了更具特色的設定,給予中小創新型企業的時間成長,使其通過層層遞進發展壯大。并且各行業也都有分享北交所機遇的機會,重要的是企業自身表現優異,能在市值及财務方面達标。因而,文化娛樂企業可以積極規劃應對,以期乘此東風順勢起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