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分享故事《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

作者:指尖泡泡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敵方情況已明确,而盟友,(泛指第三方力量)的态度還不穩定,要誘導盟友去消滅敵人,以儲存自己的實力。善于運用《損》卦中關于損下益上的羅輯推理演算。

此計原屬于腐朽的封建宜僚之間互相利用爾虞我詐的一種政治權術。

分享故事《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

把它應用到軍事上來了,就是強調要善手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敵人營壘内的沖突。

古兵書中所講的“借”,内容是多方面的,如《兵法圓機》中講誘敵就範,以逸待勞,以借敵力,迷惑敵人,造成敵人内部之間的錯覺,互誤為敵,自相殘殺以借敵刃,取之于敵,用之于敵,以借敵财物離間敵人将領中的沖突,令其自鬥,以借敵将,之其計,而将計就計以借敵某等。

春秋時期鄭桓公襲擊劊國發兵之前,他先探聽好了,魏國有哪些辯智果敢的文臣武将,列出名單,申明一旦打下劊國将會分别封于官爵,并将郐國的土地全部分送給他們。随後鄭桓公又在城外高築祭壇,把這張名單埋在壇下,殺雞宰豬,在隆重的儀式中對天盟誓,永不負約。

分享故事《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

郐國的國君知道了這件事,大吃一驚,懷疑自己的臣子都要叛國,一怒之下把他們全殺了,結果鄭桓公趁虛而入,不費吹灰之力奪取了。郐國。

三國時諸葛亮初出茅廬,火燒新野随後獻計劉備東聯孫權借助吳國的兵力,大破曹操于赤壁。

分享故事《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

後來蜀國大将關羽圍困魏地帝樊城,在襄陽的曹操驚恐要遷都,以避關羽的威脅,司馬懿和蔣紀勸曹操說,劉備孫權表面上是親戚,骨子裡是疏遠的,關羽得志,孫權是不願意的,可怕人勸孫權,攻擊關羽的後方,曹操用了他倆的建議,結果使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将馬忠所擒。

分享故事《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

第2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入侵挪威之前,通過政治誘騙和間諜活動,在挪威收羅了大批同情者,組成聯合黨,後改成第五縱隊,反對挪威當局。在軍事上作為德國入侵的内應力量。

分享故事《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

更為甚者是1936年的冬天,那時蘇聯國内的肅反清洗正處激烈之際,希特勒突然接到一份情報,說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有可能發動政變。

希特勒掂量着這份證據不足的情報,便決心采取借刀殺人的陰謀詭計,除掉圖哈切夫斯基這個未來作戰中的重要對手,并以此換取蘇聯對德國的好感,以利于在未來作戰中穩住東方,消除進攻西方的後顧之憂。

分享故事《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

于是,希特勒下令讓情報頭子海德裡希在極為機密的情況下,組織收集,編造了圖哈切夫斯基的反動的證據,其中包括,僞造的圖哈切夫斯基和他的同僚們與德國進階将領,之間的往來信件。其内容主要是,暗示圖哈切夫斯基,裡通外國的政變計劃。圖哈切夫斯基等人向德國出賣情報的情況,及其所獲巨款的收據。德國情報部門給圖哈切夫斯基的回複信抄本等。随後,海德裡希又設法把這些情報轉到蘇聯諜報人員的手裡。不久,蘇聯統帥部便以300萬盧布的巨款買下了這份情報圖。圖哈切夫斯基等八名身能征善戰的進階将領很快被捕,在大量證據面前難以答辯,審訊隻用了幾十分鐘,即宣布被告死刑,并在12小時内全部處決。一代名帥就這樣冤死。

分享故事《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

借刀殺人,在政客間乃至國與國之間,也經常上演,給人的感覺是那麼的卑鄙無恥。但用在直面的戰争中,卻顯得不那麼不恥,畢竟兵家打仗講究的是上兵伐謀,以最小代價取得勝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