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第2裝甲叢集提前跌落神壇?古德裡安打退堂鼓

作者:島主說事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第2裝甲叢集提前跌落神壇?古德裡安打退堂鼓

在二戰德軍發動的一系列作戰行動中,古德裡安建立的第二裝甲叢集,後來改稱為第二裝甲集團軍,可謂是閃擊戰的先鋒戰隊,尤其是在閃擊蘇聯的東進作戰中立下過汗馬功勞。可是這樣一支算得上是德軍精銳中的精銳部隊,為何卻在莫斯科戰役以後直接淪為二流戰隊,并派到巴爾幹半島與南斯拉夫遊擊隊作戰呢?

實際上,盡管人們對二戰德軍的閃擊戰褒揚有加,卻掩蓋不了閃擊戰從理論到實踐過程的短暫和對後勤保障缺乏足夠重視的不足。是以,在勝利光環的照耀下,閃擊戰理論被披上了一層厚厚的僞裝,直到莫斯科戰役才被揭開,但在此之前,古德裡安提前享受到了閃擊戰理論帶給他的榮耀和無人能比的資曆。

1933年,德國新的統治者上台以後,加強了對外擴張的軍事準備,到1936年時,古德裡安的裝甲快速打擊理論開始進入德軍統帥部視線,僅僅過了一年,古德裡安的閃擊戰理論就被用于實踐,他被允許可以用一個裝甲保障營來投入訓練。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第2裝甲叢集提前跌落神壇?古德裡安打退堂鼓

由于閃擊戰理論與德軍快速擴張理念高度吻合,客觀上講給了古德裡安出人頭地的機會,僅僅過了兩年,到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二戰爆發時,德軍的裝甲部隊已經擴建成軍,德軍第一批裝甲指揮将領開始展現非凡的指揮才能,霍特指揮第15裝甲軍,霍普納指揮第16裝甲軍,古德裡安指揮第19裝甲軍,克萊斯特指揮第11摩托化軍,他們4人成為德軍占領波蘭的最強戰隊,也成為德軍發動二戰的堅強基石。

閃擊波蘭的初試鋒芒,不僅使德軍統帥部看到了閃擊戰的優勢,也使對裝甲成軍獨立作戰抱有成見的德國國防軍将領們放下了有色眼睛,到1940年德軍閃擊西歐進攻法國時,古德裡安的裝甲打擊理論已經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德軍不僅組建了克萊斯特和古德裡安兩個裝甲叢集,還将裝甲師作為一種新型進攻編制納入德軍作戰單元,作為德軍後起之秀的隆美爾也是從這裡接過了第7裝甲師的指揮棒開始走上軍事舞台。

在古德裡安的回憶錄裡,他用大量篇幅記述了德軍裝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和不斷創新的過程,但從德軍裝甲進攻的作戰曆程看,古德裡安指揮的第二裝甲叢集一直都是各場戰役的重中之重,他本人也是以成為德軍進攻目标的風向标,直到莫斯科戰役才停了下來。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第2裝甲叢集提前跌落神壇?古德裡安打退堂鼓

從這個層面講,如果說德軍裝甲部隊迅速組建是适應形勢需要創新發展起來的話,那麼古德裡安的第二裝甲叢集就是這個發展曆程的縮影,客觀上講,有古德裡安才有裝甲叢集,有裝甲叢集才有後續的各支裝甲集團軍,說古德裡安是閃擊戰的創始人,原因也在于此。

那麼,人們一直好奇,既然古德裡安那麼熱衷于閃擊戰,又花了那麼長時間研究裝甲快速打擊理論,難道就沒有考慮到閃擊戰需要戰場環境和強大的後勤保障支撐嗎?實際上,作為一個軍事理論的研究者,他并不一定懂得如何用好裝甲部隊,也确實沒有考慮到閃擊戰是個綜合的打擊過程,缺少哪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德軍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是1940年12月18日下達指令的,當古德裡安接到第21号作戰指令時,他流露的并不是興奮而是驚訝,這不僅在于巴巴羅薩計劃過于宏大,還在于德軍統帥部一次性要動用3500多輛裝甲坦克同時進攻,這讓古德裡安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補給和運輸問題,因為單靠德軍自身制造出來的坦克在戰争打響前,是沒有辦法湊夠這麼多數量,是以他隻能将繳獲的法國坦克拿來充數,這才勉強保證了德軍閃擊蘇聯的需要。

是以,人們在大力宣揚德軍裝甲快速打擊無人能敵的同時,卻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蘇軍缺少能夠抵抗德軍裝甲坦克進攻的機械化部隊,除了使用人海戰術拼命外,别無他法,這也是蘇軍在戰争打響以後出現大面積傷亡的重要原因。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第2裝甲叢集提前跌落神壇?古德裡安打退堂鼓

但是,德軍所向披靡的戰績很快就被氣候和蘇軍的頑強抵抗所淹沒,到莫斯科戰役時,古德裡安就已經看到了閃擊戰的短闆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在從基輔包圍戰回防中線的路上,第2裝甲叢集已經受到蘇軍布良斯克方面軍的頑強狙擊,雖然在10月份的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兩場包圍戰中,古德裡安和他的戰友們又圍殲了55萬蘇軍,但他們自身也是千瘡百孔,裝甲坦克損失了三分之二,到11月德軍指令他向圖拉進攻時,他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

讓古德裡安出現抵觸情緒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氣候因素的影響,從10月底到12月初,不斷加碼的嚴寒氣候,先是道路泥濘裝甲坦克寸步難行,後是嚴寒人和車輛都被凍傷,坦克發動不了,士兵缺乏禦寒物資,德軍隻能停在大路上等着蘇軍遊擊隊來打。

另外一個,就是古德裡安遭遇兩個意外,讓他重新認識閃擊戰的不足。一個是在前線視察途中,他遇到了一位老沙俄軍官,原以為這位對斯大林有看法的保守軍官會對德軍有所幫助,但這位舊軍官卻直言不諱地告訴他,時過境遷,隻要蘇軍需要,他也可以拿起武器與德軍作戰。聞聽此言,古德裡安心涼半截,這不明擺着蘇軍有強大的戰争潛力,德軍後果堪憂。

另一個是12月4日夜晚古德裡安到前線視察傳回司令部,不料道路濕滑泥濘,他的指揮車掉到了路邊壕溝裡再也動彈不得,前不着村後不着店,要不是他的通信指揮車随後趕到救他出去,這一夜他就可能凍死在壕溝裡。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第2裝甲叢集提前跌落神壇?古德裡安打退堂鼓

這兩件事對古德裡安的打擊很大,回到司令部後,他就向博克元帥提出暫緩進攻莫斯科的建議,随後又直接向統帥部面呈不能進攻的理由,但他的建議遭到拒絕,并在12月下旬被解除職務。

從這個層面講,古德裡安是人不是神,也有考慮不周到的時候,但作為德軍統帥部來講,發動閃擊戰的決定權并不在前線指揮官手裡,不顧前線作戰環境下達指令,後又将莫斯科戰役的失敗怪罪到幾十名進階将領身上,确實令人費解。是以,古德裡安被解職有他自身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德軍統帥部對戰場形勢的判斷有誤。

莫斯科戰役以後,德軍4支裝甲集團軍隻保留了第1和第4兩支作為東線重要主力,而第2裝甲集團軍被派到了巴爾幹半島去打擊南斯拉夫的遊擊隊,第3裝甲集團軍也成為二線戰隊留在中央集團軍群專門對付蘇聯遊擊隊的襲擾。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第2裝甲叢集提前跌落神壇?古德裡安打退堂鼓

一方面,作為中央集團軍群最能打的兩支裝甲力量,古德裡安和霍特一個在南一個在北不僅獲得了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兩場大戰的完勝,還把閃擊戰的精髓運用得爐火純青,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叢集還深入南線一出一收,将蘇軍西南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打得差點全軍覆沒,其功勞不可謂不大。

但是,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随着古德裡安和霍普納相繼被解職,霍特又從第3裝甲集團軍改任指揮第4裝甲集團軍,第2第3兩支裝甲集團軍就成了沒人管的部隊,加上前期作戰損耗太大,接到新的任務後,他們基本上稱不上裝甲部隊了,多數都以步兵進攻為主,客觀上講,這也與德軍調整作戰編成和改變打法有非常大的關系。

另一方面,第2裝甲集團軍跌落神壇,表明德軍閃擊戰已不具備優勢。很多二戰愛好者對二戰德軍的打法非常欣賞,也提出了許多個假如。但是,從當時的戰場環境來看,閃擊戰隻能是在西歐和波蘭的低地國家有效,而在蘇聯的寬泛疆域面前,閃擊戰并不具備優勢,所謂蘇德戰争打響後的所向披靡,也是因為蘇軍的疏于防備所緻。是以,莫斯科戰役可以說把德軍打醒了,否則,德軍仍然沉浸在閃擊戰的光環裡,對自身的不足仍然認識不上來。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第2裝甲叢集提前跌落神壇?古德裡安打退堂鼓

通過上面的分析看出,第2裝甲集團軍跌落神壇,有古德裡安被解職的因素影響,但更多的是這支部隊損失太大,第2第3和第4三支裝甲叢集加起來的坦克才組建了後期的第4裝甲集團軍,而将第2裝甲集團軍餘部派到巴爾幹,也是德軍不得已而為之,因為鐵托上司的南斯拉夫遊擊隊正在成為一支德軍不可阻攔的同盟力量,他們正在對德軍的兩線作戰構成強大威脅。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戰名将古德裡安我行我素兩起兩落,戰後為何無罪釋放好評如潮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古德裡安兵敗莫斯科與拿破侖無關?打法不一樣

二戰蘇德戰争,古德裡安更新為集團軍司令,作戰能力為何下降了?

二戰蘇德戰争,古德裡安為何說坦克攻城沒優勢?重在迂回快速機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