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建議:将農村“剩男”輸出與城市“剩女”結合,媒體評論:别、别亂點鴛鴦譜

作者:上觀新聞

近日,有媒體發文《過年回鄉調查:有些農村娶媳婦要100萬》,文中接受采訪的專家吳修明稱,城市“剩女”多,農村“剩男”多,要促進城鄉人口雙向流動,并建議将農村“剩男”進行技能教育訓練,“輸出”到女性集中的行業和地區。

此觀點一經發表引起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認為解決“剩男剩女”問題不能靜止地追求數量上的平衡。有媒體發表評論稱,有些專家提出農村“剩男”和城市“剩女”的結合,這是不現實的考慮,還是别亂點“鴛鴦譜”更為好些。

專家建議農村“剩男”向城市輸出引争議

據媒體此前報道,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吳修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長遠看,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才是治本之策。”吳修明說,城市“剩女”多,農村“剩男”多,要結合鄉村振興工作,大力發展農村産業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人口雙向流動,讓城市女青年不把農村視為畏途。

吳修明在接受采訪中還建議,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也可采取适當措施,盡可能解決一些性别“結構”難題,如将農村“剩男”進行技能教育訓練,“輸出”到女性集中的行業和地區,也可以牽頭組織跨區域“鵲橋相會”。

據封面新聞,2月16日,記者采訪了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他認為“剩男剩女”問題與城鄉差異關系不大,不能簡單比對解決問題。

呂德文認為剩男剩女背後是兩個問題,他們剩下來的性質不一樣,是以簡單比對是“想當然的看法。”

呂德文分析,農村的天價彩禮的問題,并非完全是性别比失衡導緻的,有非常複雜的社會因素,其中最關鍵的是農村傳統意義上的婚姻圈被打破。“傳統的婚姻圈是熟人社會,資訊比較對稱,嫁妝和彩禮比較穩定。但是現在比對它已經就是已經打破,内部的限制機制失去了,是以根本上還是一個整個婚姻市場巨變的一個結果。”呂德文說。

呂德文表示,城市“剩女”多,也是婚姻觀念變化的表現,城市女性并不把這個婚姻當成唯一選擇,不結婚也是可以的。“是以這個專家講的引導城市‘剩女’往農村裡面去,有點想象過多了,他跟城鄉之間沒有多大關系。”呂德文說。

公開資料顯示,吳修明是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原三晉都市報社副總編輯,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山西省少年兒童公益事業促進會副會長,現供職于山西日報新媒體。

吳修明1989年山西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新聞工作,撰寫各類新聞及文學作品600餘萬字。研究領域為财經新聞、品牌及資本市場,主持策劃《山西品牌之殇》系列、《企業家訪談錄》系列、《阿裡公益天天正能量》系列等。曾參與策劃山西多個縣域經濟發展與振興項目,促進了地方的招商引資及項目落地。

媒體評論:農村“剩男”結合城市“剩女”,别亂點鴛鴦譜

對于該争議性問題,有媒體發表評論稱,農村“剩男”結合城市“剩女”,别亂點鴛鴦譜。

近些年來,農村“剩男”作為一種典型社會現象備受關注。2016年,《中國青年報》在中國農村剩男現象調查的深度系列報道中寫道,“由于城鄉鴻溝,這一輪‘婚姻擠壓’更多地擠向了邊遠貧困地區,數千萬農村剩男正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截至目前,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超過2.4億人,有超過5800萬的人選擇獨身生活,單身的人口中既包括“剩男”也包括“剩女”。

目前對“剩男”“剩女”的概念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在網絡上有着較為一緻的認知,将27歲以上的未婚女性成為“剩女”,30歲以上的未婚男性成為“剩男”。他們或為自願或被動地過着獨身的生活,這對傳統社會及家庭結構造成沖擊,加重社會生活成本的同時也會産生社會資源的浪費。正是出于此類的種種考慮,專家們重視農村“剩男”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毋庸置疑這種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僅僅憑借農村經濟的努力,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尤其是有些專家提出農村“剩男”和城市“剩女”的結合,這是不現實的考慮,還是别亂點“鴛鴦譜”更為好些。

在農村之是以會出現“剩男”是有多方面的影響因素,不能單純認為縮小城鄉差距就可以解決“剩男”問題。從表面看,之是以農村男性找不到合适的結婚對象,與農村高額彩禮有一定的聯系,結婚需要準備十幾萬甚至是幾十萬的彩禮成為了結婚道路的絆腳石。但是如果仔細探究農村“剩男”彩禮高的背後邏輯會發現,這并不是由于農村彩禮習俗的影響,本質上是農村過剩的男性和男性競争的結果,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提到的“内卷”。

城市之是以會出現“剩女”原因簡單很多,一方面是基于個人的選擇的結果,由于城市的女性能力強,有着多種選擇的機會,能夠在自食其力的前提下享受高品質的單身生活。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女性沒有遇到合适的結婚對象。“剩女”多處于社會的中上層,有較高的教育水準、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在社會地位的提升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下,對待婚姻多半保持不願意“将就”的态度。

按照專家的建議,通過發展農村産業經濟,縮小城鄉差距,讓城市女青年不把農村視為畏途,是行不通的。根據擇偶梯度理論來看,婚戀場中男性擇偶偏好向“下”尋找,願意選擇收入、學曆、身高等各方面低于自己的女性,女性則相反。農村“剩男”和城市“剩女”的三觀是不同的,且不說城市“剩女”是否接受農村“剩男”,很多農村“剩男”是難了解城市“剩女”的消費觀念,這會直接引發沖突,并不利于家庭的和諧。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檔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