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謝學紅與228起義

作者:漯河統戰

今年是台灣省人民228起義74周年,也是台盟首任主席謝學宏誕辰120周年。台盟中央原主席張克輝指出:"沒有228,就沒有謝學紅,就沒有台灣盟。"在228起義中,謝雪紅是台中起義的領袖,是起義中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起義失敗後,謝雪紅等人求助香港組建台盟,延續了228起義中台灣人民提出的民主自治政治訴求。

成立一個不斷進步的團體,歡迎台灣的復興

謝學紅與228起義

1947年台中時期的謝學紅。

1945年8月15日,中國人民終于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台灣得以恢複并傳回祖國。1945年8月16日,謝雪紅和楊克皇在得知日本戰敗後得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于8月18日來到台中市。1925年加入的中國共産黨老黨員謝學宏,深知中國共産黨的複雜關系,對黨複會後國民黨的接受情況和台灣社會狀況的發展有清醒的認識。随後,謝雪紅和楊克皇起草了一封《緻台灣青年》的信,将油印發往各地。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帝國主義在台灣的殖民統治已經結束,台灣回歸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将在台灣執政。台灣人民將不再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但如果我們未來沒有政治民主,我們將不得不戰鬥。據楊克皇回憶:"這封信因為問題多,一般市民還是無法估計國民黨來到台灣後的情況,是以影響不是很大,但一些老朋友明白,我們出來活動後,來台灣找我們。"九月初,來自台北的楊來川、廖瑞發都來到台中,會見謝雪紅、楊克皇、謝福、林琦、李巧松、楊偉等進步人士,為組織群衆團體作好準備。"

1945年10月5日,台灣人民協會正式成立,通過《關于成立台灣人民協會的宣言》和《台灣人民協會章程》,謝雪紅、楊克皇、林琦、謝福、李僑松、王天強等當選為中央委員。該報于 1945 年 10 月中旬首次出版。台灣人民協會成立後,10月下旬,台灣農民協會和台灣總工會籌備委員會成立,旨在團結台灣人民,争取民主權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謝雪紅、楊克皇、李巧松等向台灣人民發表講話,宣傳人民協會、農協的宗旨群組織,社會反響更大。

1945年10月下旬,台灣共産黨員李春清以記者身份在台灣參加儀式後,代表謝學紅、楊克皇在台北會見了謝雪紅、楊克皇,這是謝雪紅自勝利以來首次與中共中央排程員聯系。李春清告訴她,重慶共産黨的同志請他來台灣,了解台灣共産黨與台灣人民的鬥争。李春清建議謝學紅和楊克皇在通路國民黨時不要出示印有"人民協會"字樣的名片,以免被視為共産黨組織,并向他們介紹從大陸傳回的台灣人的政治傾向。随後,謝學紅、楊克皇按照李春清的訓示,聯系了台灣行政辦公室(台灣高雄,其光華眼科醫院是上海黨組織的秘密協調人)參贊張希軒,向張熙軒解釋了謝雪紅上司下成立的台灣人民協會的情況。1945年11月初,李春清再次會見謝雪紅、楊克強,李春清訓示楊克強進入國民黨的核心通訊社中央通訊社。楊克皇接受了任務,積極争取,但計劃最終失敗了。

1946年1月,人民協會因揭露和譴責國民黨接受者的腐敗行為,違反所謂《人民組織暫行辦法》,被台灣行政長官辦公室解散。

率領人民武裝力量組建第27軍

1947年2月28日,台灣台北人民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反對國民黨當局的暴政和軍隊和警察槍殺公民。台灣各地的人民都做出了回應,他們奪取了武器,并舉行了起義,使該省大部分地區的權力陷入癱瘓。這就是228起義。

謝學紅與228起義

228起義發生時,憤怒的台北人民燒毀了台北煙草專賣局。

謝學紅得知台北228起義後,立即派楊克皇到廣播電台收聽消息,并派謝甫、蔡博勳與黨組織聯系,但無法聯系。3月1日,謝雪紅出席台中台中台中市進階委員聯席會議,會議決定支援台北人民反對國民黨當局的鬥争。3月2日,台中劇院召開大會,楊克皇報道台北,謝雪紅當選為大會主席。"我一進入會議,就看到幾個30多歲的人在說話,"林先生回憶道。其中一位女性特别有感染力,當時我非常欽佩。"林東海看到的女士是謝雪紅。當天,謝雪紅率領群衆示威,并在市中心工商會議成立指揮部,率領台中人民包圍派出所、壟斷局,實抓縣長劉雙忠,攻擊敵陣,收繳一批武器彈藥,并挑選年輕人組成武裝力量。除了鼓勵群眾鬥爭的熱情外,她還提出了三項原則:「第一,沒有什麼必須被燃燒;第二,沒有什麼可以燃燒的。它得到了示威者的認可。3月3日,謝學紅成立"中央區安委作戰部",擔任總指揮部,台中軍政機關全部掌握在人民的手中。當晚,謝雪紅向各地廣播,報道台中市戰役結果。事發時,雖然黨員們暫時失去了聯系,但廣播卻成為資訊交流的重要管道。黨組織通過廣播媒體接收了謝學紅的留言。

當謝雪紅率領叛軍取得勝利時,地下黨首長訓示:謝雪紅的膚色太強,太暴露,讓他交出軍事力量,專心進行政治鬥争,參加處理委員會奪取政權。3月4日,謝雪紅按照訓示,将台中軍的指揮權移交給台中中央,由日本海軍陸戰隊上尉吳振武擔任司令,謝雪紅擔任參謀。這時,台北、高雄、虎尾、嘉義四處奔波,并派人前來救援,處理委員會不理會,還拒絕派兵,武器彈藥也拒絕提供,謝雪紅最後的手段,隻有為數不多的彈藥分發到各地作戰部供應。3月5日,在嘉義上司民主聯軍武裝鬥争的張志忠立即趕到台北讨論鬥争的政策,然後制定了堅持以武裝鬥争為主要重點的原則的政策,并計劃在華南和華中建立武裝基地。台北确定武裝鬥争方針後,張志忠立即趕到台中,聯系謝雪紅、楊克皇,掌握了台中軍的情況,肯定了謝雪紅在台中武裝鬥争中的上司作用,并表示将考慮适時親自上司台中武裝鬥争。

謝學紅接到張志忠的最新訓示,積極開展武裝鬥争,決定于3月6日成立"第27軍"(第228次起義的導火索發生在27日,是以得名"27軍")。鐘一人,周明曾任隊長,陳明忠任突擊隊隊長。

謝學紅與228起義

《解放日報》刊登了中共中央的社論,聲援228起義"台灣自治運動"。

3月8日,中國共産黨中央延安廣播電台釋出公告,聲援台灣人民228起義——台灣自治運動。3月20日,正好趕上2月28日,中共中央選擇這個特殊的象征性日子,以《解放日報》社論的名義,發表台灣自治運動全文。"我們想告訴我們的台灣同胞,我們完全同情你們在蔣介石的武裝襲擊下為自治和使用武裝自衛而做出的和平努力,"文章說。你們的鬥争就是我們的鬥争,你們的勝利就是我們的勝利。解放區的士兵和平民必須聲援你們,幫助你們進行自己的鬥争。此時,國民黨軍隊已經占領了延安、毛澤東等上司的中共中央機關和部隊,主動從延安撤軍到陝西北部。是以,中國共産黨高度重視228事件在台灣發生的事件,堅決支援台灣人民對民主自治的政治要求。

積極撤退到普裡,尋求霧社的支援

由于謝雪紅上司的台中武裝鬥争形勢較好,台灣地下黨将台中确定為準備聯合軍事指揮部的地點。3月8日,蔡小倩抵達台中,在大華酒莊與謝雪紅見面。蔡曉謙告訴謝學紅:"我們決定最近召開全省全軍會議,成立省級武裝上司機構,你也準備參加......當情況發生變化時,第27部隊轉移到普瓦裡山脈。謝雪紅訓示楊克皇起草一份關于人民政權宣言、政治綱領等檔案,人民政府印章已經刻好,但由于國民黨軍隊從大陸登陸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人民政府沒有正式成立。國民黨軍隊登陸後傳聞、恐慌、作戰組織紛紛解散,隻有謝雪紅指揮"27部隊"與敵人繼續作戰。

3月8日至12日,蔡小謙負責召開聯合軍指揮部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幹部已抵達台中,截至3月11日已有50多人,但張志忠尚未到達,敵軍已經逼近城,統一指揮部無法成立,當晚蔡曉倩通知謝雪紅立即離開台中。3月12日上午,蔡小謙會見楊克皇、謝雪紅,商定了撤離阿寶的步驟和聯系方式。謝學紅按照蔡小謙的訓示,率領"27軍"撤退到普裡。然後,部隊從3點.m開始,密切關注,警惕滲透,并準備面對随時可能發動襲擊的敵軍;是以,從下午到晚上,台中到普裡路的卡車交通,沿途人們紛紛向士兵緻敬,黃昏時分到達普裡鎮。3月13日下午三點,綜合第21師團抵達台中,随後在作戰部設立師,但不敢輕率行事。究其原因,就是第21師知道謝雪紅率領的人民武裝力量還在普裡與他對抗。是以,雖然台中市起義期間,與其他地方相比,卻遭受了最少的殺戮和搶劫之一。當天,普裡的"27部隊"向群眾宣傳了團隊的使命,号召鎮上的人們配合,一邊探索地形,一邊監視敵人。

3月14日清晨,謝雪紅帶着一群隊員乘坐大巴前往霧路,打算将隊伍撤回霧社深山,為此她需要原住民的支援和了解。霧社群負責人高從義拒絕上山,但表示:"如果村民自願加入你的隊伍,我不會阻撓。"那天晚上,十幾個霧蒙蒙的青年下山打仗,然後他們在戰鬥中英勇作戰。.m 5點,"第27軍"得知敵軍已派800人前往格拉斯頓準備進攻普裡,謝學紅作了戰前動員講話。周明回憶說:"她說,山上青年會下山去支援,并說要為自由民主而戰等話語激發鬥志,她的演講,讓士兵們頓時士氣高漲,'打倒陳毅','拼死'的口号從一個到下一個,還有人還向空中開槍, 表達了決死搏鬥的決心。"

謝學紅與228起義

1947年3月,謝學紅、楊克皇等組建了27支部隊。

最終,士兵們在途中攔截并擊退了國民黨軍隊到赫頓。當天,謝雪紅、楊克皇接到中共聯絡官謝福轉達的台灣工委訓示:謝雪紅、楊克皇兩個人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應立即隐匿。"27部隊"組織不強,人少,難以抗拒,在适當的時候應解散,隊員可以自願到小梅地參加那裡的"台民聯軍"。15日,國民黨圍攻普裡。"27部隊"與日月潭的敵人吳牛宇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終由于武器彈藥無法供應,兩路由敵無敵,"27部隊"被迫于16日自動解散,結束了中部地區的武裝鬥争。3月17日,謝學紅和楊克皇撤退到竹山避難,國民黨當局用五種語言廣播:閩南語、客家話、國語、日語和原住民:現場抓獲謝雪紅30萬元,殺害她25萬元。為了欺騙敵人,謝雪紅給台中市市長黃克力寫了一封信,告訴他:"我們現在在山上,你可以來找我。同時,還給蔣經國寫了一封信,解釋了台灣人民為何反抗國民黨當局,要求蔣介石"不能責怪台灣人民,更不能鎮壓台灣人民"。謝學紅等人在蔡英文海軍上尉的幫助下,從台灣南部左營乘坐巡邏艇抵達廈門。

他來到香港,正式成立台灣聯盟

1947年7月,謝雪紅、楊克皇、蘇鑫等人經廈門、上海抵達香港。抵達香港後,地下黨聯絡員萬景光在荃灣道東端一條街道二樓租了一間隻有30平方米的房間,樓下是房東開的茶館。每個月黨組織給他們30港元做生活費,其餘的活動需要自籌資金。他們不得不勒緊褲腰帶,省錢。當我抵達香港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聯繫進步人士,成立台灣研究委員會。7月中旬,蘇鑫還前往香港會見謝雪紅、楊克皇。台灣研究協會會議認為必須開展宣傳運動,決定推出《新台灣系列》。陳家璇等人慷慨解囊。于是在西營潘三街租了一棟兩層樓作為出版社網站,蘇欣擔任主編。除了台灣科協會員,遠在上海的蔡子民、周青也紛紛寄稿。楊克皇和蘇心怡徹夜工作,睡着吃。在每一期中,他們都發給美國和東南亞各地的熟人和中文報紙,其中大部分都發往島上。在香港逗留期間,謝雪紅和廖文義在聯合國托管下,為台灣的分裂主義行為進行了堅決的鬥争。

蘇欣概括了他們在香港的使命:第一,向台灣人民宣傳國内外形勢,特别是國内革命形勢,向國外人民和大陸人民揭露台灣當局壓迫和剝削台灣人民的罪惡;第三,大聲疾呼反對托拉斯運動和美國對台灣的野心, 第四,溝通台灣同胞與大陸和海外同胞的關系。為此,有必要組織一個政治團體。謝學紅曾到訪過何祥靜、蔡廷婷婷、李繼申、彭澤民等香港愛國民主人士,得到了他們的支援和贊同。經過多次讨論,楊克皇起草了中英文版的《台盟章程》。

解振華指出,台灣人民在228鬥争中提出的"民主自治"口号,是台盟名稱的依據。據周明回憶,政黨的名稱最初被認為是"台盟"或"台盟",但最終,在四大家族的統治下,沒有自治就沒有民主,"自治"和"民主"是不可分割的,而在228鬥争中,台灣人民的普遍政治訴求, 集中于委員會第32條,即"民主自治",決定将其命名為"台盟"。

1947年11月12日,在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參加台灣人民228起義的謝雪紅、楊克皇、蘇欣在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下,正式成立台盟。還定稿了台盟綱領草案,制定了台盟章程草案,印發了當時台盟口号和台盟第一次代表會議通知。台灣盟選擇孫中山先生的生日發表聲明。這是楊克皇提出的。"台灣人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追求的民主,屬于資産階級民主,這就是孫中山先生畢生奮鬥的民族革命的目标,"他說。

台灣同盟的建立,使島内外台灣同胞有了一個公開的政治團體,在團結台灣同胞反對美國和蔣介石統治、反對台灣托管和台灣獨立、解放台灣、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台盟成立後,多次座談會、學術講座、編輯出版紀念碑文,紀念台灣人民228起義,堅決反對"台獨"是台盟表達的重要主張之一,228起義中台灣同胞表達的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也被台灣兩岸同胞繼承和發揚光大。 海峽。

(作者:台灣盟軍中宣部)

作者:郭海南

編輯:王福通 孫靜琪

轉自: Unity 消息曆史記錄 e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