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谢学红与228起义

作者:漯河统战

今年是台湾省人民228起义74周年,也是台盟首任主席谢学宏诞辰120周年。台盟中央原主席张克辉指出:"没有228,就没有谢学红,就没有台湾盟。"在228起义中,谢雪红是台中起义的领袖,是起义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起义失败后,谢雪红等人求助香港组建台盟,延续了228起义中台湾人民提出的民主自治政治诉求。

成立一個不斷進步的團體,歡迎台灣的復興

谢学红与228起义

1947年台中时期的谢学红。

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得以恢复并返回祖国。1945年8月16日,谢雪红和杨克皇在得知日本战败后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于8月18日来到台中市。1925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老党员谢学宏,深知中国共产党的复杂关系,对党复会后国民党的接受情况和台湾社会状况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随后,谢雪红和杨克皇起草了一封《致台湾青年》的信,将油印发往各地。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已经结束,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将在台湾执政。台灣人民將不再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但如果我們未來沒有政治民主,我們將不得不戰鬥。据杨克皇回忆:"这封信因为问题多,一般市民还是无法估计国民党来到台湾后的情况,所以影响不是很大,但一些老朋友明白,我们出来活动后,来台湾找我们。"九月初,来自台北的杨来川、廖瑞发都来到台中,会见谢雪红、杨克皇、谢福、林琦、李巧松、杨伟等进步人士,为组织群众团体作好准备。"

1945年10月5日,台湾人民协会正式成立,通过《关于成立台湾人民协会的宣言》和《台湾人民协会章程》,谢雪红、杨克皇、林琦、谢福、李侨松、王天强等当选为中央委员。该报于 1945 年 10 月中旬首次出版。台湾人民协会成立后,10月下旬,台湾农民协会和台湾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旨在团结台湾人民,争取民主权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谢雪红、杨克皇、李巧松等向台湾人民发表讲话,宣传人民协会、农协的宗旨和组织,社会反响更大。

1945年10月下旬,台湾共产党员李春清以记者身份在台湾参加仪式后,代表谢学红、杨克皇在台北会见了谢雪红、杨克皇,这是谢雪红自胜利以来首次与中共中央调度员联系。李春清告诉她,重庆共产党的同志请他来台湾,了解台湾共产党与台湾人民的斗争。李春清建议谢学红和杨克皇在访问国民党时不要出示印有"人民协会"字样的名片,以免被视为共产党组织,并向他们介绍从大陆返回的台湾人的政治倾向。随后,谢学红、杨克皇按照李春清的指示,联系了台湾行政办公室(台湾高雄,其光华眼科医院是上海党组织的秘密协调人)参赞张希轩,向张熙轩解释了谢雪红领导下成立的台湾人民协会的情况。1945年11月初,李春清再次会见谢雪红、杨克强,李春清指示杨克强进入国民党的核心通讯社中央通讯社。杨克皇接受了任务,积极争取,但计划最终失败了。

1946年1月,人民协会因揭露和谴责国民党接受者的腐败行为,违反所谓《人民组织暂行办法》,被台湾行政长官办公室解散。

率领人民武装力量组建第27军

1947年2月28日,台湾台北人民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反对国民党当局的暴政和军队和警察枪杀公民。台湾各地的人民都做出了回应,他们夺取了武器,并举行了起义,使该省大部分地区的权力陷入瘫痪。这就是228起义。

谢学红与228起义

228起义发生时,愤怒的台北人民烧毁了台北烟草专卖局。

谢学红得知台北228起义后,立即派杨克皇到广播电台收听消息,并派谢甫、蔡博勋与党组织联系,但无法联系。3月1日,谢雪红出席台中台中台中市高级委员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支持台北人民反对国民党当局的斗争。3月2日,台中剧院召开大会,杨克皇报道台北,谢雪红当选为大会主席。"我一进入会议,就看到几个30多岁的人在说话,"林先生回忆道。其中一位女性特别有感染力,当时我非常钦佩。"林东海看到的女士是谢雪红。当天,谢雪红率领群众示威,并在市中心工商会议成立指挥部,率领台中人民包围派出所、垄断局,实抓县长刘双忠,攻击敌阵,收缴一批武器弹药,并挑选年轻人组成武装力量。除了鼓勵群眾鬥爭的熱情外,她還提出了三項原則:「第一,沒有什麼必須被燃燒;第二,沒有什麼可以燃燒的。它得到了示威者的认可。3月3日,谢学红成立"中央区安委作战部",担任总指挥部,台中军政机关全部掌握在人民的手中。当晚,谢雪红向各地广播,报道台中市战役结果。事发时,虽然党员们暂时失去了联系,但广播却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党组织通过广播媒体接收了谢学红的留言。

当谢雪红率领叛军取得胜利时,地下党首长指示:谢雪红的肤色太强,太暴露,让他交出军事力量,专心进行政治斗争,参加处理委员会夺取政权。3月4日,谢雪红按照指示,将台中军的指挥权移交给台中中央,由日本海军陆战队上尉吴振武担任司令,谢雪红担任参谋。这时,台北、高雄、虎尾、嘉义四处奔波,并派人前来救援,处理委员会不理会,还拒绝派兵,武器弹药也拒绝提供,谢雪红最后的手段,只有为数不多的弹药分发到各地作战部供应。3月5日,在嘉义领导民主联军武装斗争的张志忠立即赶到台北讨论斗争的策略,然后制定了坚持以武装斗争为主要重点的原则的政策,并计划在华南和华中建立武装基地。台北确定武装斗争方针后,张志忠立即赶到台中,联系谢雪红、杨克皇,掌握了台中军的情况,肯定了谢雪红在台中武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并表示将考虑适时亲自领导台中武装斗争。

谢学红接到张志忠的最新指示,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决定于3月6日成立"第27军"(第228次起义的导火索发生在27日,因此得名"27军")。钟一人,周明曾任队长,陈明忠任突击队队长。

谢学红与228起义

《解放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的社论,声援228起义"台湾自治运动"。

3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延安广播电台发布公告,声援台湾人民228起义——台湾自治运动。3月20日,正好赶上2月28日,中共中央选择这个特殊的象征性日子,以《解放日报》社论的名义,发表台湾自治运动全文。"我们想告诉我们的台湾同胞,我们完全同情你们在蒋介石的武装袭击下为自治和使用武装自卫而做出的和平努力,"文章说。你们的斗争就是我们的斗争,你们的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解放区的士兵和平民必须声援你们,帮助你们进行自己的斗争。此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了延安、毛泽东等领导的中共中央机关和部队,主动从延安撤军到陕西北部。因此,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228事件在台湾发生的事件,坚决支持台湾人民对民主自治的政治要求。

积极撤退到普里,寻求雾社的支持

由于谢雪红领导的台中武装斗争形势较好,台湾地下党将台中确定为准备联合军事指挥部的地点。3月8日,蔡小倩抵达台中,在大华酒庄与谢雪红见面。蔡晓谦告诉谢学红:"我们决定最近召开全省全军会议,成立省级武装领导机构,你也准备参加......当情况发生变化时,第27部队转移到普瓦里山脉。谢雪红指示杨克皇起草一份关于人民政权宣言、政治纲领等文件,人民政府印章已经刻好,但由于国民党军队从大陆登陆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人民政府没有正式成立。国民党军队登陆后传闻、恐慌、作战组织纷纷解散,只有谢雪红指挥"27部队"与敌人继续作战。

3月8日至12日,蔡小谦负责召开联合军指挥部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已抵达台中,截至3月11日已有50多人,但张志忠尚未到达,敌军已经逼近城,统一指挥部无法成立,当晚蔡晓倩通知谢雪红立即离开台中。3月12日上午,蔡小谦会见杨克皇、谢雪红,商定了撤离阿宝的步骤和联系方式。谢学红按照蔡小谦的指示,率领"27军"撤退到普里。然后,部队从3点.m开始,密切关注,警惕渗透,并准备面对随时可能发动袭击的敌军;因此,从下午到晚上,台中到普里路的卡车交通,沿途人们纷纷向士兵致敬,黄昏时分到达普里镇。3月13日下午三点,综合第21师团抵达台中,随后在作战部设立师,但不敢轻率行事。究其原因,就是第21师知道谢雪红率领的人民武装力量还在普里与他对抗。因此,虽然台中市起义期间,与其他地方相比,却遭受了最少的杀戮和抢劫之一。当天,普里的"27部队"向民众宣传了团队的使命,号召镇上的人们配合,一边探索地形,一边监视敌人。

3月14日清晨,谢雪红带着一群队员乘坐大巴前往雾路,打算将队伍撤回雾社深山,为此她需要原住民的支持和理解。雾社区负责人高从义拒绝上山,但表示:"如果村民自愿加入你的队伍,我不会阻挠。"那天晚上,十几个雾蒙蒙的青年下山打仗,然后他们在战斗中英勇作战。.m 5点,"第27军"得知敌军已派800人前往格拉斯顿准备进攻普里,谢学红作了战前动员讲话。周明回忆说:"她说,山上青年会下山去支援,并说要为自由民主而战等话语激发斗志,她的演讲,让士兵们顿时士气高涨,'打倒陈毅','拼死'的口号从一个到下一个,还有人还向空中开枪, 表达了决死搏斗的决心。"

谢学红与228起义

1947年3月,谢学红、杨克皇等组建了27支部队。

最终,士兵们在途中拦截并击退了国民党军队到赫顿。当天,谢雪红、杨克皇接到中共联络官谢福转达的台湾工委指示:谢雪红、杨克皇两个人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应立即隐匿。"27部队"组织不强,人少,难以抗拒,在适当的时候应解散,队员可以自愿到小梅地参加那里的"台民联军"。15日,国民党围攻普里。"27部队"与日月潭的敌人吴牛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由于武器弹药无法供应,两路由敌无敌,"27部队"被迫于16日自动解散,结束了中部地区的武装斗争。3月17日,谢学红和杨克皇撤退到竹山避难,国民党当局用五种语言广播:闽南语、客家话、普通话、日语和原住民:现场抓获谢雪红30万元,杀害她25万元。为了欺骗敌人,谢雪红给台中市市长黄克力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们现在在山上,你可以来找我。同时,还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解释了台湾人民为何反抗国民党当局,要求蒋介石"不能责怪台湾人民,更不能镇压台湾人民"。谢学红等人在蔡英文海军上尉的帮助下,从台湾南部左营乘坐巡逻艇抵达厦门。

他来到香港,正式成立台湾联盟

1947年7月,谢雪红、杨克皇、苏鑫等人经厦门、上海抵达香港。抵达香港后,地下党联络员万景光在荃湾道东端一条街道二楼租了一间只有30平方米的房间,楼下是房东开的茶馆。每个月党组织给他们30港元做生活费,其余的活动需要自筹资金。他们不得不勒紧裤腰带,省钱。當我抵達香港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聯繫進步人士,成立台灣研究委員會。7月中旬,苏鑫还前往香港会见谢雪红、杨克皇。台湾研究协会会议认为必须开展宣传运动,决定推出《新台湾系列》。陈家璇等人慷慨解囊。于是在西营潘三街租了一栋两层楼作为出版社网站,苏欣担任主编。除了台湾科协会员,远在上海的蔡子民、周青也纷纷寄稿。杨克皇和苏心怡彻夜工作,睡着吃。在每一期中,他们都发给美国和东南亚各地的熟人和中文报纸,其中大部分都发往岛上。在香港逗留期间,谢雪红和廖文义在联合国托管下,为台湾的分裂主义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苏欣概括了他们在香港的使命:第一,向台湾人民宣传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国内革命形势,向国外人民和大陆人民揭露台湾当局压迫和剥削台湾人民的罪恶;第三,大声疾呼反对托拉斯运动和美国对台湾的野心, 第四,沟通台湾同胞与大陆和海外同胞的关系。为此,有必要组织一个政治团体。谢学红曾到访过何祥静、蔡廷婷婷、李继申、彭泽民等香港爱国民主人士,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赞同。经过多次讨论,杨克皇起草了中英文版的《台盟章程》。

解振华指出,台湾人民在228斗争中提出的"民主自治"口号,是台盟名称的依据。据周明回忆,政党的名称最初被认为是"台盟"或"台盟",但最终,在四大家族的统治下,没有自治就没有民主,"自治"和"民主"是不可分割的,而在228斗争中,台湾人民的普遍政治诉求, 集中于委员会第32条,即"民主自治",决定将其命名为"台盟"。

1947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参加台湾人民228起义的谢雪红、杨克皇、苏欣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正式成立台盟。还定稿了台盟纲领草案,制定了台盟章程草案,印发了当时台盟口号和台盟第一次代表会议通知。台湾盟选择孙中山先生的生日发表声明。这是杨克皇提出的。"台湾人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追求的民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民族革命的目标,"他说。

台湾同盟的建立,使岛内外台湾同胞有了一个公开的政治团体,在团结台湾同胞反对美国和蒋介石统治、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台盟成立后,多次座谈会、学术讲座、编辑出版纪念碑文,纪念台湾人民228起义,坚决反对"台独"是台盟表达的重要主张之一,228起义中台湾同胞表达的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也被台湾两岸同胞继承和发扬光大。 海峡。

(作者:台湾盟军中宣部)

作者:郭海南

编辑:王福通 孙静琪

转自: Unity 消息历史记录 e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