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殺妻求官,母死不歸,卻封侯拜相,人生三起三落,結局如何?

作者:遇見曆史人物
他殺妻求官,母死不歸,卻封侯拜相,人生三起三落,結局如何?

遇見吳起

2021年7月16日,南昌王某龍殺妻抛屍,一審宣判,被告人死刑。

看到這則新聞,我不禁想到了春秋戰國時的吳起,二千四百多年前,他也做了同樣的一件事——殺妻。

吳起殺妻的原因我們無法了解,竟然是求官。

公元前412年,戰國時代,群雄争霸,魯國被齊國打得節節敗退,再退魯國将消失。

魯穆公決心反擊,任用吳起出戰,但有人立即舉手反對:大家别忘了,吳起的老婆可是齊國人,别到時候仗沒打,帶着我們的人直接投奔齊國了。

吳起再次想起從衛國老家出來時,對老媽說的一句話:不當卿相,決不回衛。

對于一個沒有機會都想創造機會的人來說,他絕不會錯過任何機會,更何況機會就在面前,吳起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手起刀落,将妻子殺了。

這是一招險棋,是吳起留下後世的罵名。

殺了出身是齊國的老婆,吳起清除了最後的嫌疑,成功上位,也初次展露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大敗齊軍。

他殺妻求官,母死不歸,卻封侯拜相,人生三起三落,結局如何?

我要成功!

打了勝仗,對于魯國來說,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吳起,應當得到重用才對,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有人看不慣,對魯王說:想當年,他老娘死了,這小子都沒有回家,被曾校長(曾參,孔子的弟子,有孝道)開除了學籍,現在他為了當官,竟然老婆都殺了,如此殘忍無恥沒有底線的人,很難想象他下一個目标會不會是王位?

吳起聽到這個消息,知道自己在魯國已無立足之地。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此一戰,已使吳起攢了不少粉絲。

他殺妻求官,母死不歸,卻封侯拜相,人生三起三落,結局如何?

我是吳起!

魏國正在招人,魏斯是一位賢明的君主。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何況魯國和魏國相距幾百裡,吳起殺妻求将的惡名早已傳出。

魏斯問部下李克的意見,李克說:吳起貪财官迷,但,如果論率軍作戰,是做把好手,齊國的名将田穰苴都不如他。

魏斯想了想說:我們要的是能打勝仗的人。

吳起被重用,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他的确是能打勝仗的人,史書記載: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辟土四面,拓地千裡,皆起之功也。

數十幾年間,吳起大軍連敗秦、齊、楚諸國,魏國的國土擴大了數倍,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值得一提的是,前389年, 以少勝多的陰晉之戰,吳起親率五萬人,戰車五百乘、騎兵三千大敗50萬秦軍,從此威震天下,一戰封神。

吳起為何能夠做到屢戰屢勝呢?

除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愛兵如子也是一方面,吳起身為大将軍,卻與士兵同吃同睡,行軍徒步,絕不騎馬。

有一次,一個士兵害了濃瘡,吳起竟親自用口為他療傷。士兵的老媽聽到就哭了,人們說:你兒子是無名小卒,大将軍為他吸膿,你應當感到榮幸! 他媽卻說:當年,孩子他爹也被吸過,他爹奮勇殺敵,戰死沙場。而今孩子又趕上了,我想他也将會像他爹一樣……

人怕出名,豬怕壯,成為戰神的吳起,圈粉無數的同時,也遭到了小人的嫉妒。

魏國宰相公叔,老婆是公主,權傾朝野,吳起的打的勝仗越多,他的臉越難看,他認為如此下去,終有一天,吳起将取而代之。

成就一個明星,需要努力做很多大事;但毀掉一個人,一件小事就夠了。

很快,宰相公叔背後的“智囊團”就出了一個“請君入甕”的點子。

“吳起最大的缺點是剛腹自用,心直口快。我們先向國王彙報說,吳起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可魏國隻是個小國,怕是留不住,不如許配給他一位公主,讓他成為魏國的驸馬爺。如果他志不在魏國,肯定會拒絕這門親事。 然後,我們再把吳起請到相府來,讓公主與宰相演出好戲,公主百般虐待羞辱宰相,宰相百般迎合。吳起發現公主如此兇悍,一定不敢答應婚事。”

公叔大喜,按計劃行事,吳起看到公主根本不把人當人,自己無福消受金枝玉葉,心驚膽戰,謝絕了魏王的請婚。

魏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滿臉問号,吳起這才發覺自己中了别人的圈套。

事件無法挽回,此時的魏王已不是招他入宮的魏斯,而是他的兒子魏擊,魏擊的眼光氣度與他老爸比,天壤之别,反臉殺了吳起,也是很有可能的。

沒辦法,54歲的吳起選擇了下崗,重新找工作。

好在,吳起“戰神”的名聲在外,公叔不喜歡,魏擊看不上,圈外還有很多粉絲,楚悼王芈疑就是其中之一。

楚悼王給吳起的位子是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一時間,吳起感覺自己的人生再次到達了巅峰,所有屈辱和不快,都讓他随風去吧,他決心要再大幹一場,他也真的大幹了一場。

吳起結合楚國情況,建立了一系列的新政,不限于以下五點:

嚴明律法,令行禁止,并公布于衆。

三代以下的貴族取消特權,停發政府津貼。不聽話的貴族發配邊缰。

精兵減政,開除不作為的官員,大力發展軍事。

嚴懲A錢腐敗,獎勵清正廉潔,特别是為國家效力的人才。

遷都,建城牆,整頓民風。

不要說五條,其中任何一條,對楚國貴族階級的利益都造成了威脅和動搖,特别第二條,這也為吳起慘死埋下了禍根。

短短幾年,楚國陡然強大,南并百越,北方擊敗了韓趙魏三國聯軍,數次西攻秦國,收複大片失地,楚國從一個小國,成為中原新的霸主,魏國腸子都悔青了。

可惜,好景不長。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突然升天,保護吳起的大傘倒了,那些因新政喪失利益的皇新國戚,沒有等到楚悼王入土就動手了。

吳起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他奮力跑到了楚悼王的屍體旁,大聲疾呼:天喪我!天喪我!

箭如雨下,不僅射在了吳起的身上,也射在了楚悼王的身上。

他殺妻求官,母死不歸,卻封侯拜相,人生三起三落,結局如何?

吳起之死

即位的楚肅王大怒,下令作亂者誅三族,被屠殺者多達70餘家,兩萬多人,吳起也算是為自己報了仇。

明末學者黃道周有一段話,總結了吳起的一生。

吳子忍人,怒誅笑謗。母死不歸,殺妻求将。曾子薄之,魯君疑放。然而用兵,穰苴不讓。甘苦與同,士卒樂仗。守魏西河,秦畏東向。在德一言,聖賢度量。魏人忌之,去為楚相。北并南平,功在人上。惜犯貴宗,終令身喪。

一千五百年後,大宋年間,吳起被列入七十二名将,設廟供奉。

很顯然,吳起是個軍事家,但母死不歸,殺妻求将,留下惡名,三起三落,侍奉三國,可謂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最終被五馬分屍,令人唏噓。

統觀吳起一生,智商爆表,情商幾乎歸零,無論是小時候,還是後來身居要位,他一直都是心直口快,沒有任何城府,心中隻有自己的目标的人。他任何事,也絲毫不會考慮别人的感受。

史書記載,吳起出生在一個富裕的人家,四處求官無果,家裡的錢也花得差不多了,人人見了都說他是敗家子,這是事實 ,可吳起一氣之下,抄刀殺了30多口,要知道,這些人都是低頭不見擡頭見的左鄰右舍,情何以堪!

如此看來,後來他母死不歸,殺妻求将就順理成章了。

《資治通鑒》上記載的另外兩件小事,也說明吳起情商較低。

魏國任命田文當宰相,吳起不服,三問田文:帶兵打仗,我們兩個,誰厲害?

田文說:将軍厲害。

吳起問:富國強兵,誰厲害?

吳起問:遠攻近交,誰厲害?

吳起說:我厲害,為什麼你的官比我的官大?

田文想了想說:國王還小,宮内勾心鬥角,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認為誰應該能擺平?

吳起沉默良久,說:還是你做宰相吧!

還有一次,吳起随年少的魏王擊在長江上遊船,江水順流直下,如萬馬奔騰,行至峭壁夾岸,猿聲四起,神采亦亦,于是對吳起說:好美呀!好地方!固若金湯,這是魏國的寶地!

吳起卻說:此言差異。地利不如人和,上司要以身作則,夏桀商湯國土如何?還不是早早的亡了,我們要記住曆史的教訓,不能重蹈覆轍。

魏擊頓感掃興緻極。真是勸人沒有選對時候,拍馬拍到了馬蹄上。

再者,叔公與公主演的那一出鬧劇,叔公對他有意見肯定不是一天兩天了,用腳想都知道有問題,而吳起偏偏就信了,他不出局誰出局?

官位再高,工作再好,也隻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生在世,絕不僅僅是為了打勝仗完成當将軍的目标,人生目标固然重要,但如果為了目标,最後變成孤家寡人,更有甚者慘遭非命,倒不如退而求其次,像越國的範蠡,漢代的張良那樣,功成身退,妻妾左右,遊于山水間,何不自由自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