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 A11 Bionic 晶片才是整個蘋果釋出會真正的亮點?

在已經塵埃落定的這場蘋果釋出會中,真正的亮點是什麼?

iPhone X 的全面屏高大上,可惜“齊劉海”逼死強迫症;刷臉解鎖的 Face ID 取代了 Home 按鍵和 Touch ID,卻讓人擔心由此帶來的隐私問題,互動上似乎也不容易适應;無線充電也有了,但又不支援遠距離……這些本來都應該是這場釋出會的亮點,卻總是有所折扣,讓熬夜追随的觀衆找不到某種酣暢淋漓的快感。

但在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看來,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向 iPhone 8/Plus 和 iPhone X 機身内部的全新 A11 Bionic 晶片,也許就會重新感受到這場釋出會的耀眼光芒。

在釋出會上,負責介紹新 iPhone的蘋果進階副總裁 Phil Schiller用來介紹 A11 Bionic 的時間不超過三分鐘。他對 A11 Bionic 的一句總結性評價是:

這是一款智能手機到目前為止所能擁有的最強勁、最智能的晶片。

A11 Bionic 擁有一個 6 核心 64 位 CPU,其中包括 2 個高頻核心和 4 個低頻核心,共包含 43 億個半導體。作為對比,運作在 iPhone 7/Plus 上的 A10 Fusion CPU的核心數為 4位,包含兩個高頻核心和兩個低頻核心,共擁有 33 億半導體。

也就是說,A11 Bionic 的 CPU 在內建度上更進一步。

展現在速度上, A11 Bionic 的高頻核心比 A10 Fusion 快了 25%,低頻核心比 A10 Fusion 快了 70%。由于采用了蘋果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性能控制器,A11 Bionic 的六個核心可以同時運作,在多線程任務下的表現比 A10 Fusion 的整體表現快了 70%。

除了 CPU,A11 Bionic 還率先用上了蘋果自主設計的第一款 GPU。這款 GPU 采用了 3 核心設計,比 A10 Fusion 所采用的定制 GPU 快了 30%,能效比提升了一倍。

關于這款 GPU,Phil Schiller 還在釋出會中特别指出,它是為 3D 遊戲和 Metal 2(蘋果在今年 WWDC 上推出的新一代圖像渲染技術架構)專門設計的,并且能夠與機器學習技術和蘋果随 iOS 11 推出的 Core ML(核心機器學習)架構相配合。不僅如此,A11 Bionic 還支援雙核架構神經網絡處理引擎(Neural Engine)。

除了 GPU 和 CPU,A11 Bionic 還包含了蘋果自主設計的新一代 ISP(圖像信号處理器),支援更快的弱光環境下自動對焦,擁有更新版像素處理器等。此外,A11 Bionic 還第一次在硬體層面增加了多頻段降噪功能。

毫無疑問,A11 Bionic 凝聚了蘋果在晶片技術層面的衆多努力和最新進展。

雖然從 A9 開始蘋果的處理器單核性能就已經遙遙領先于 Android 陣營的處理器,但是我們還是要通過實實在在的跑分資料來做一番對比。在這裡,雷鋒網以 Android 旗艦普遍采用的最新款高通骁龍 835 為對比對象。

根據 GeekBench 跑分庫中出現的新一代 iPhone 跑分資料,有三款型号分别為 iPhone 10,2、iPhone 10,3 和 iPhone 10,5 的機型,搭載的均為 iOS 11 系統,這三款裝置恰好與蘋果釋出的三款新 iPhone 機型相對應;而三者搭載的均為 A11 Bionic 晶片。

從圖檔中顯示的資料來看,A11 Bionic 在幾款裝置上的單核跑分均超越了 4000 分,多核跑分則在 10000 上下,最低的一次是 8218 分。同樣是在 GeekBench 的跑分中,高通骁龍 835 單核跑分在 2000 多分的級别,多核跑分為 6000 多。

而在另外一款跑分軟體安兔兔公布的資料中,A11 Bionic 的跑分已經突破了 20 萬分;而高通骁龍 835 的跑分為 18 萬出頭。

可見,至少在跑分方面,A11 Bionic 可謂吊打高通骁龍 835。

除了骁龍 835,A11 Bionic還有一個同陣營内的對手,也就是運作在最新款 iPad Pro 上的 A10X Fusion 晶片。從命名規則來看,A10X Fusion 可以被視為 A10 Fusion 的更新版,其 CPU 也擁有 6 個核心,分為三個高頻和三個低頻。

同樣是來自 GeekBench 的另外一組對比資料,在 12 組跑分結果中,A11 Bionic 晶片的單核性能平均得分為 4169,多核性能平均得分為 9836。作為對比,iPad Pro 中的 A10X Fusion 晶片的單核得分為 3887,多核得分為 9210。也就是說,單從 CPU 處理能力來說,A11 Bionic 的能力已經超越 A10X Fusion。

由以上對比來看,雷鋒網認為,A11 Bionic 可以說是目前性能最為強勁的的移動處理晶片。

1 年前的 iPhone 7/Plus 釋出會上,蘋果除了将旗下 A 系列晶片進行了數字層面的疊代更新(A9 到 A10),也在命名形式上添加上了一個似乎具有指向意義的單詞 Fusion(中文可譯為融合或核聚變)。

于是,A 系列晶片在去年被命名為 A10 Fusion。A10 Fusion 不僅第一次用上了 4 核 CPU(此前幾代都是雙核),其單核還是多核的表現也都非常強勁;Fusion 這一單詞字尾似乎也在契合處理器在性能上的表現。後來,新一代 iPad Pro 所搭載的 A10X Fusion 也延續了這一命名規則。

到了今年,新一代晶片的字尾變成了 Bionic,其含義為仿生。如果從 A11 Bionic 和新一代 iPhone 的特色功能來分析的話,不難聯想到,Bionic 的寓意其實在于新一代蘋果晶片對于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支援,尤其是在充分利用人的面部生物特征方面。

從釋出會的具體内容來看,Face ID 功能可以通過面部特征來解鎖,需要的是 iPhone X 頂部傳感器的資料;但這些資料并不是直接是三維的,而是需要 A11 Bionic 的大量運算來處理; Animoji 可以通過追蹤人的面部表情來實時創作動畫表情,不僅需要用到 A11 Bionic 的神經網絡處理引擎(Neural Engine),還對 A11 Bionic 的處理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際上,A11 Bionic 的神經網絡處理引擎每秒處理相應神經網絡計算需求的次數可達 6000 億次,可以為面部特征的識别和使用提供性能支撐;iPhone X 利用面部特征識别技術在人像模式中創造出可以生動變化的光效(Portrait Lighting),用到的也是這個技術。

而到後期,神經引擎還将展現出其在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方面的優勢,為蘋果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提供助力。

另外,在 iPhone 8 釋出環節,蘋果還專門花出時間來展示一款名為 The Machines 的 AR 遊戲;在整個示範環節中,遊戲的運作都非常流暢;這也是得益于 A11 Bionic 強大的 CPU 以及專門為 3D 遊戲和 Metal 2 設計的 GPU。實際上,在 AR 遊戲中,iPhone 背部的雙攝像頭隻有一個在工作, 而 AR 場景的實作,正是 A11 Bionic 利用單個攝像頭的資料計算、模組化、再渲染出真實的 AR 效果。

A11 Bionic 的出現,意味着蘋果已經開始在 AR 領域探索新的發展機會。它也同時表明了,當手機處理器的性能達到一定水準的時候,就能夠量變引起質變,開辟出一個全新的技術應用場景;這對“性能無用論”的觀點,也是一個有力的駁斥。

總結來看,如果說 iPhone X 說明了蘋果在未來産品的外在打磨中還未能臻于至境,那麼 A11 Bionic 則預示着蘋果在不完美的外表下一直在修煉内功。iPhone X 并不完美,但 A11 Bionic 卻是無可挑剔;而深厚的功底背後,蘊藏的正是蘋果未來發展的多種可能性。

本文作者:30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