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作者:文史不假

在國民黨軍隊中,并非全都是罪惡昭彰的戰犯,很多人都能在國家存亡和民族大義面前做出正确選擇。比如,馮玉祥、張學良、楊虎城和傅作義等人,都是最典型的代表。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毛主席

除此之外,還有一名國民黨進階将領也能夠及時反正,被毛主席贊譽為“三到延安的好朋友”和“真正希望和平的人”。他,就是張治中将軍。

接下來,文史不假将帶您還原曆史,走近這位“和平将軍”張治中。為了抵制原文抄襲的卑劣行徑,本人隻得在來源于網絡的圖檔附加水印辨別,實屬無奈之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張治中

張治中(1890年10月——1969年4月),原名張本堯,字警魄,後改名張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湖人。他是國民政府陸軍二級上将,長期為國内和平奔走呼籲,解放前夕毅然選擇了和平的道路,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都助益良多。

1890年10月27日,也就是清光緒十六年,張治中出生于安徽一戶貧窮的農民家庭。雖然自小就聰明好學,但由于沒有學資而被迫辍學,從此開始四處打工謀生,先後做過學徒,當過賬房,幹過苦力。

為了苟延殘喘繼續統治,腐朽的滿清政府假模假式開始推行“新政”,而設立警察部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經過幾個月的集訓,張治中終于通過考核成為了滿清的正式警察。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雖然孫中山和黃興等主要上司人都不在國内,但蔣翊武和孫武等人還是進行了武昌起義。之後,全國各地都紛紛響應,辛亥革命由此蔓延開來。

受此影響,好不容易成為警察的張治中又一次失業了,他在揚州積極參加了革命軍,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運動之中。由于袁世凱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更由于資産階級的局限性和軟弱性,導緻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系竊取了。

之後,中國又相繼爆發了二次革命和護國戰争,民主革命的形勢和前途依然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張治中考取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立即趕赴廣東參加由孫中山上司的護法運動,成為了“三民主義”的堅定擁護者和支援者。

1924年1月底,孫中山在廣州組織召開了國民黨一大,從此開始進行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國共兩黨的聯合推動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開始了,民主革命的前進路上終于看到了曙光。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黃埔軍校

1924年6月16日,通過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黃埔軍校在廣州東郊的長洲島成立了。蔣介石擔任校長,廖仲恺擔任國民黨代表,戴季陶擔任政治部主任,李濟深擔任教練部主任,何應欽擔任總教官,周恩來擔任政治部副主任。而張治中,則擔任了三期生總隊長和軍官團團長。

從此以後,張治中和共産黨員周恩來、恽代英等人密切往來,互相對于國家命運和前途的觀點都如出一轍。特别是,他們都真誠擁護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這“三大政策”。

随着不斷交往和認識,張治中對于共産黨的許多主張都深以為然,希望周恩來可以充當自己的入黨介紹人。不過,經過黨組織的慎重考慮,為了避免引起國民黨的誤會而影響來之不易的國共合作局面,最終沒有貿然吸納他加入。

1926年5月,以共産黨員為骨幹的第四軍葉挺獨立團作為先鋒開赴湖南,從此揭開了北伐戰争的序幕。以黃埔學生軍為主力的北伐軍連戰連捷,成功将革命力量由廣東擴充到了華中和華東地區。

攻克武漢後,張治中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教育長,開始長期留駐湖北;而周恩來則服從黨組織的安排,調任了上海總部工作。從此以後,這對關系密切但卻分屬兩黨的好朋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公然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向共産黨人舉起了血淋淋的屠刀;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徹底中斷了國共合作,導緻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

在第一次國内革命戰争和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張治中的軍事和政治才能都得到了蔣介石的認可。不過,由于他對共産黨的親近感,始終都沒有得到對方的重用,遠不如何應欽、陳誠和胡宗南等人那麼風光。

九一八事變後,面對中日之間的民族沖突,蔣介石卻依然堅持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内”,繼續對紅軍進行圍追堵截。當紅軍長征抵達陝北後,他又親自兼任了西北“剿總”司令,任命張學良出任副總司令并且全權負責“圍剿”。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西安事變

身背國仇家恨的張學良實在不願意帶着東北軍打内戰,因而對于蔣介石的作戰指令陰奉陽違,使得南京方面悖然大怒。1936年12月初,蔣介石親率陳誠和蔣鼎文等人抵達西安督戰,竟然遭到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的兵谏,史稱“西安事變”。

在共産黨的積極斡旋下,西安事變得到了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逐漸形成。随着盧溝橋事變的爆發,全面抗戰由此開始,南京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進了比較積極的抵抗。

1937年8月13日,以中國軍隊向日本駐上海虹口基地發起進攻為标志,淞滬會戰正式打響。其實,時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的張治中早在7月份就有打掉駐紮在上海日軍的計劃,當時日軍不足三千人。

可是,由于英國、美國和法國等列強擔心自己在華的利益受損,故而假意出面進行調停,使得充滿幻想的蔣介石下令暫緩攻擊。這樣一來,日軍獲得了足夠的準備時間,加緊向上海增兵,使得原本的一場突襲戰變成了一場攻堅戰。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打響後,張治中指令第87師和第88師分别猛攻前進,準備不惜代價突破日軍的防線。不過,面對日軍堅固的工事,我軍将士拼死血戰卻推進緩慢。等到日軍援兵在吳淞口等地登陸後,國軍為了避免被包圍隻得全線撤退,淞滬會戰就此結束。

淞滬會戰後,張治中被國民政府調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期間,他在全民族抗戰的旗幟下真正落實國共合作,與周恩來和葉劍英等人又有了頻繁的接觸。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抗戰形勢

由于正面戰場的潰敗,特别是随着廣州、武漢的相繼失陷,抗戰進入到了相持階段。同時,湖南就成為了抗戰的前線,形勢變得異常緊張,随時需要面對日軍的攻勢。

已經被日軍打怕的蔣介石,竟然同意了采用“焦土政策”守衛長沙。1938年11月,張治中接到了委員長侍從室副主任林蔚發來的密電:

奉委座谕,對長沙用焦土政策。長沙張主席密,長沙如失陷,務将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蔣介石

對此,張治中并不贊同,他擔心焦土之下絕無完卵,湖南的百姓将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而不是日軍。就在猶豫之際,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主席陳誠再次下令催促,他才無奈下令放火,但事前一再要求全部撤離百姓。

1938年11月13日,長沙的大火奪去了近三萬人的生命,而且城内的所有房屋和設施都損毀殆盡,史稱“文夕大火”。據國民政府《湖南省抗戰損失統計》記載,此次大火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有十多億元,間接損失無法估量。

作為密令的執行者,張治中盡管委屈可卻無法公開解釋,隻得無奈背下了所有的黑鍋。面對舉國的一緻聲讨,他被撤去湖南省主席,調任軍事委員會出任了政治部主任。

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對國民政府采取了“又打又拉”的政策,汪精衛就是這樣賣國投敵的。蔣介石雖然不像汪精衛那樣無恥,可也受此影響逐漸轉變了态度,由原先的“積極抗戰”轉變為“積極反共”,導緻了皖南事變的發生。

面對這種反共聲浪,張治中仗義執言,多次規勸蔣介石要回到國共合作的道路上,切勿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在他的努力下,國民黨内親日派的勢力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抗戰勝利後,舉國上下的群眾和美蘇等國都希望國共之間可以避免内戰。是以,蔣介石也裝模作樣連續表态,甚至還多次公開邀請毛澤東親赴重慶共商國事。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張治中延安迎接毛澤東

1945年8月27日,張治中代表國民政府前往延安去迎接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積極促成國家的和平。到了10月10日,國共雙方終于達成了《國内和平協定》即“雙十協定”,為和平建國創造了條件和可能。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重慶談判

1946年3月,張治中被任命為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到任後,他趁着蔣介石尚未公開翻臉之際,立即釋放了許多被關押的政治犯,同時還多次去電規勸務必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雙十協定”。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在完成戰争的準備後,終于撕毀了“雙十協定”。以全面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相繼又在晉南、魯西南、蘇皖邊、冀東、察南、遼南和熱河等地展開了大規模進攻,全面内戰爆發了。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鄧穎超

内戰期間,張治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和平呼籲,始終堅持“兄弟不阋于牆”的主張,拒絕在轄區内與共産黨部隊作戰。據鄧穎超同志在《〈張治中回憶錄〉序 》中記載:

在第二次國内戰争時期,文白先生是沒有同共産黨打過仗的國民黨軍人。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蔣介石下野

到了解放戰争後期,特别是三大戰役結束後,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已經損耗殆盡。面對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的連連施壓,他隻得宣布下野,退居到溪口的老家觀察局勢。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李宗仁

李宗仁成為代總統後,表現出一副“指點江山”的态勢,可手中卻沒有多少實權。他一方面“同意和談”,一方面又“劃江而治”,堅持任命張治中為和談代表前往北平進行談判。

張治中深知,李宗仁雖然是代總統,但“北平談判”還必須得到蔣介石的支援,否則很難取得實質性成果。是以,他在北上之前還是前往溪口去拜會了蔣介石,得到了對方的“口頭支援”。

1949年4月1日,張治中率領邵力子、黃紹竑和章士钊等人抵達北平,機場迎接的人群中卻沒有看到周恩來,心中開始犯嘀咕。因為,他深知對方的為人,如此重大的場合不出席定然有重大緣由。

果然,當國民黨代表團來到下榻的六國飯店時,就赫然見到大廳懸挂的智語——“歡迎真和平,反對假和平”!接着,周恩來嚴肅質問張治中:

文白先生,既然來北平是為了和談,那為什麼你事先還要去奉化,向蔣介石這個戰犯頭子請示?

面對周恩來直言不諱的诘問,張治中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看來,自己在和談前去私下拜會蔣介石這個頭号戰犯,的确存在不妥之處。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北平談判

4月13日晚,國共和談第一次會談正式舉行,首先由周恩來就和談草案進行了簡要說明。在“明确戰争責任”和“懲辦戰争罪犯”的問題上,他提出了兩點原則:

一、主要戰犯必須懲辦,在原則之下可以寬大處理; 二、針對國民黨放走的日本侵華戰犯260名,之後要重新審理。

周恩來講話結束後,張治中作為國民黨和談代表也進行了發言。他首先對中共方面的熱情招待表示感謝,其次對草案中不能接受的部分進行了陳述,最後這樣感慨道:

我們以至誠之心希望中共能夠上司國家,建設國家,以達到獨立、自由和民主的目标。

不過,在讨論草案的具體細則過程中,國民黨代表團還是提出了40多條修改意見,而中共方面隻接受了20多條。最終,雙方的焦點集中在了“戰犯”和“渡江”這兩個問題上,誰都不肯退讓。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形成僵局後,毛主席決定出面接見張治中,他還親自到雙清别墅門口迎接對方。在接下來長達四個小時的談話中,張治中在“戰犯”問題上竭力為蔣介石和李宗仁争取寬大,否則不僅自己無法回去複命,而且也無法達成和平協定。

經過深思熟慮,毛主席終于表示可以對這些主要戰犯進行寬大處理,但必須要明确和追究責任。

解決了“戰犯”這個主要問題後,國共雙方的和談繼續進行。不過,周恩來代表我黨鄭重聲明,南京政府在4月20日前必須表明态度,否則解放軍将會打過長江去。

張治中在發言中對周恩來的聲明表示了質疑,認為這屬于“最後通牒”。之後,他還打了一個極不恰當的比喻:

中國有句古話叫“兄友弟恭”,國共兩黨之間的争鬥就好比兄弟之争,大哥管不好家,就讓弟弟來管。過去哥哥有錯,自己也感到慚愧,但弟弟能夠擔當起來,哥哥也會感到光榮。

當張治中講完後,周恩來的臉上已經異常冷峻,他當即就嚴肅地表示:

文白先生剛才的幾句話,我不得不辯白一下。對于“兄弟”的比喻,我不能夠認同。國民黨過去20多年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對近兩年蔣介石所統治的政府來說,這不是兄弟之争,而是革命與反革命之争!

張治中也意識到自己的比喻并不恰當,随即向周恩來道歉并且收回剛才的發言。會議結束後,屈武和另外一名代表攜帶草案傳回南京,之後數日都遲遲沒有消息。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渡江戰役

經過數次催促,李宗仁和何應欽終于在20日共同簽署了答複電文,明确拒絕接受這份和平協定。緊接着,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釋出了向全國進軍的指令:

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幹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

尚在北平的國民黨代表團通過報紙才知道,就在南京政府拒絕接受和平協定後,解放軍的百萬雄師已經連夜成功渡江,就連南京都被解放了。看來,被國民黨視為天然屏障的長江天塹根本不值一提,所謂的“劃江而治”也隻是癡人說夢。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南京解放

考慮到國民黨代表團的安全問題,我黨真誠希望他們都能留下來。除了極個别人以外,絕大多數代表團成員都同意留在北平。作為首席代表,張治中同意其他人留下,但自己既然受命而來,無論成敗與否都應該回去複命。

周恩來聞訊後,親自趕到六國飯店前來勸說,還這樣語重心長地表示:

西安事變,我們已經對不起一位姓張的朋友了,今天再不能對不起你這位姓張的朋友!

面對毛主席和周恩來的誠摯挽留,張治中也做好了留在北平的打算,可還是擔心自己的妻小會遭到國民黨的拘押。對此,周恩來表示他已經安排地下黨組織秘密将她們轉移到了上海,現在非常的安全,正在趕來的途中。

原來,張治中的夫人洪希厚和小女兒張素久留在南京,長子張一真、三女兒張素初和小兒子張一純則待在上海。南京地下黨員沈世酉接到訓示後,立即将他們秘密集中到了上海,然後安排飛往青島,輾轉抵達北平與張治中團聚。

6月15日,面對戰場的接連潰敗,國民黨當局卻通過中央社展開了輿論戰,污蔑共産黨在和談期間無故扣留和談代表張治中。對此,他終于打破了沉默,于6月26日發表了《對時局的聲明》,其中提到:

我現在北平過着的是閑适自在的生活,而且欣喜安慰的情緒也與日俱增。為什麼緣由呢?我居留北平已八十多天了,以我所見所聞,覺得處處都顯露出一種新的轉變、新的趨向,象征着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已顯露出新的希望。

1949年7月,随着建國的腳步日益臨近,籌備委員會開始征集新中國的國旗等辨別,很快就收到了3000多幅設計圖。當時,絕大部分人都看好“複字第3号”,這是一幅在紅色底案上由一顆五角星和一條金色橫杠組成的圖案。

在定稿讨論前,張治中專門找到了毛主席發表自己的意見。他認為:

中間一條杠把紅旗劈為兩半,不成了分裂國家嗎?以一杠代表黃河也不科學,老百姓會聯想到是一根棍了,像是孫猴子的金箍棒。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國旗備選圖案

在開會讨論時,毛主席把曾聯松設計的第36号圖案拿給大家看,張治中首先表态贊成。最終,這幅五星紅旗圖案得到了籌委會的一緻認同,被确定為新中國的國旗。

随着解放戰争的節節勝利,人民解放軍已經準備由蘭州和青海分兩路向新疆進軍。1949年9月8日,毛主席約見了張治中,希望他能借助自己在當地的威望積極促成新疆和平起義。

之後,張治中分别給陶峙嶽和包爾漢去電,希望他們能斷絕與廣州政府的聯系,盡快宣布起義以結束戰亂。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争,陶峙嶽和包爾漢等人終于幡然悔悟,率領新疆軍政人員通電起義,徹底破壞了蔣介石長期經營大西北的迷蒙。據蔣介石的秘書周宏濤回憶:

蔣介石敗逃台灣後最恨的人有兩個,一個是美國人馬歇爾,一個便是張治中。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新疆和平解放

新疆和平解放後,張治中憑借自己對那裡的了解,認真彙總了大量的書面建議給毛主席,得到了高度重視。之後,我國在西北地區設定了軍政委員會,彭德懷擔任主席,張治中被任命為副主席。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依然還在大力鼓吹“反攻大陸”,還在有意制造兩岸的緊張局勢。在周總理的委托下,張治中以個人的名義給寫信,力勸台灣可以放棄極端立場,以國家和民族的大局為重。

北韓戰争結束後,面對可能的和平契機,張治中委托時任香港 《文彙報》總編的張樨琴秘密赴台進行接洽,以嘗試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期間,他又公開發表了一篇題為《告逃在台灣的人們》,規勸自己的親朋好友和門生故舊都能摒棄前嫌,以積極促成兩岸統一。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新中國成立後,張治中曆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54年國防委員會成立後,毛澤東擔任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和彭德懷等人擔任,其中也包括了張治中。

1957年3月,張治中在民革三屆二中全會上還一再強調和平解放台灣的可能性,呼籲對岸同胞盡快回歸祖國。此後,他不斷為此努力和發聲,還在《台灣應主動抛棄“美帝”》中這樣寫到:

每當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翹首北望,甯不神傷?回來吧,家人親友在盼望你們,祖國人民在召喚你們!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周恩來

到了60年代,随着極左思潮的泛濫,那場大運動開始了。作為曾經的國民黨将領,張治中受到了嚴重沖擊,不僅家中被查抄,人格和尊嚴也不斷受辱。為了保護他,周總理多次訓示:

張治中是我們黨的好朋友,曾經三到延安,多次接送毛主席。

得益于毛主席和周總理的保護,張治中雖然沒有再遭什麼大罪,可身體狀況卻急劇的惡化,于1969年4月6日在北京不幸逝世。臨終前,他留下了自己的遺囑:

我的病體是不行了。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已年近八十,自無遺憾。我已不久于人民,别無他念,謹祝偉大的中國共産黨萬歲!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萬歲!
張治中:北平談判後被蔣介石大罵“娘希匹”,卻被周恩來盛情挽留

張治中過世後,統戰部門提出不搞告别儀式,可周總理卻不顧大運動的漩渦,堅持要為他舉行遺體告别儀式。當天,總理本人不僅親自出席,還通知了張治中的身前好友們也前來送别。@文史不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