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演員可以稱作藝術家?
這個答案衆說紛纭,有人認為演技好就行,有人覺得名氣大就是,總之都是觀衆主觀看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标準。可在我看來,總歸有一個最低标準:德藝雙馨。這樣的演員不多,李雪健算一個,遊本昌算一個。

有人會說,64歲的潘長江也算是老藝術家。
我隻能說,那隻是你給他封的稱号。在我看來,潘長江老藝術家的身份需要打引号,他隻是一名演員。或許以前衆人還會尊稱他一聲“潘老師”,但如今将畢生演技投入到直播帶貨行業的他,早已成為被衆人嘲諷的“帶貨達人潘子”。
有人質疑他賣假貨,有人指責他毫無底線,有人嘲諷他晚節不保。
從著名獨幕喜劇演員“潘長江老師”到被圈中晚輩直呼“潘子”,恕我直言,潘長江快要把他多年攢下的好口碑敗光了,他當年有多風光,如今就有多不堪。一手好牌打爛,被罵“晚節不保”一點也不冤。
“将喜劇進行到底”,這是潘長江社交賬号的簽名。
以前一提到他,腦海中浮現的一定是在舞台上不顧形象、屢曝金句的獨幕喜劇演員,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看着他的作品長大的。
1996年的《過河》之後,幾乎全國人民都記住了這個個子不高,又能唱又能跳還會演的東北男人。後來他又搭檔黃曉娟、閻淑萍、蔡明,一次次登上春晚舞台,成為了那個時代家喻戶曉的喜劇演員。
除了在春晚的舞台上留下的優秀獨幕喜劇,潘長江在影視劇方面的表現也很突出。2004年在以抗日戰争為背景的喜劇片《舉起手來》中,他飾演的“羅圈腿”,雖然台詞寥寥無幾,卻是電影中最大的笑點。
出生于梨園世家的潘長江老師,自幼便受到了藝術的熏陶。
登上春晚那些年是他的光輝歲月,他的創作也一直貫徹着一個宗旨:做有良心的作品,不僅能逗樂,還要讓大家在哈哈一笑之後受到啟示。
可是誰也沒想到,這樣一位做了大半輩子良心作品的演員,卻在晚年親手毀掉自己在觀衆心中的美好形象,生生敗掉好口碑。
“潘嘎之交”就不多說了,當初他勸告“嘎子”謝孟偉的話語,如今不光我們覺得搞笑,就連嘎子也會拿出來調侃:我把你目前輩,你卻拿我當跳闆?
前腳剛語重心長地教訓完後輩,後腳潘長江就開始了“帶貨達人”之路。明星直播帶貨是一種趨勢,可為什麼潘長江會引發如此大的争議?
最常被提及的就是“假酒風波”,他直播間的酒大多都是市面上少見的品牌,有人願意形容為“雜牌”,但這不是重點,主要是很多相信他的人購買後發現,“喝完頭痛萬分”“酒瓶上的辨別無法識别”“聯系不上售後”“價格比市面上還貴”……
一系列的問題出現後,面對網友的質疑甚至是惡評,潘長江不僅沒有收斂和檢討,反而一次又一次挑戰大衆底線。
就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面對酒瓶上的一顆裝飾物,他甚至當衆信口胡謅聲稱“這顆鑽石就價值100萬”,可笑的是,他推薦的那瓶酒,在他賣力的表演下才報出了不到2萬的價格。旁邊的女助理聽完都驚了,趕忙幫他往回找補。
有網友不解,一時間“身敗名裂”刷屏。
現在大家眼中的潘長江,早已不是那個搞笑的獨幕喜劇演員,給人的感覺似乎更像是一個不管不顧的“小醜”。他不在乎那滿屏的嘲諷之詞,隻盯着交易金額;他不再關心作品是否良心,隻管那能不能擷取流量。
于是我們看到,一些人眼中的“藝術家”接二連三地重新整理底線,一部又一部“爛片”拍得不亦樂乎,甚至在電影《武松血戰獅子樓》上映時,為了給影片中“潘金蓮”的扮演者張熙媛漲粉,不惜向網友下跪,讓人大跌眼鏡。
他一次次地消耗自己,一次次地遭到網友嘲諷,被罵“身敗名裂”卻依然不知悔改。
如今的潘長江,相比往日的風光無限,很是不堪。說他是“晚節不保”,一點也不冤。口碑暴跌惡評不斷,就連直播間的人氣也直線下滑。
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看他那誇張的表演和掉色的白酒瓶,我突然就感覺,這也很像他在觀衆心中的形象變化,以往誇張扮醜被視作為了藝術,現在卻被一身演技弄到出醜,擦掉著名獨幕喜劇演員的顔色,留下的隻是可笑至極。
從東北草台評劇班子的小花臉,到春晚的“著名獨幕喜劇演員”,他本可以像馮鞏、郭達、趙本山、蔡明那樣功成身退,留下一世好名聲。可他卻生生将自己從圈中晚輩敬仰的“潘叔”,演成了飽受“身敗名裂”質疑的潘子。
他成為了“帶貨達人”,卻失去了觀衆的喜愛,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