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央曝光後,省政府參事被查

兩個月前,作為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杞麓湖,水污染治理被中央生态環保督察點名——做表面文章、弄虛作假。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環境問題背後隐藏着腐敗問題。今天上午,雲南省紀委監委一口氣釋出了涉及10個人的處理通報,分别是1名廳級幹部、4名處科級幹部被查,5名企業老闆因涉嫌行賄被留置。他們均與“玉溪市通海縣杞麓湖污染治理”有關。

中央曝光後,省政府參事被查

玉溪副市長、省政府參事賀彬被查

杞麓湖位于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境内,是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面積近40平方公裡,也是我國國家級濕地公園。由于流域内蔬菜種植面積居高不下,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杞麓湖水質長期為劣V類。

中央曝光後,省政府參事被查

杞麓湖水葫蘆泛濫。圖源:生态環境部

今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玉溪市督察發現,當地在杞麓湖污染治理工作中不動真碰硬,為達到水質考核要求,搞樣子工程,做表面文章,采取弄虛作假手段,幹擾國控水質監測點采樣環境,造成水質改善的假象:

玉溪市投資2650萬元建設工程,從大龍潭引水入湖;

玉溪市投資2300萬元,在監測點周邊建成圍隔工程,進而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水域,防止好水流出去、差水流進來;

通海縣投資2093萬元,建設入湖延伸排水管道,将生态補水和部分水質提升站出水輸送到水質監測點附近區域,稀釋水體污染物濃度;

通海縣于2020年3月至12月間,投資4.85億元,陸續在湖邊建成6座水質提升站,即從湖中取水,經臭氧淨化後再排入杞麓湖……

中央曝光後,省政府參事被查

圖源:生态環境部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杞麓湖污染問題并非首次被曝光。早在2016年11月,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就向雲南省委、省政府回報稱,杞麓湖水質仍為劣Ⅴ類,要求當地加快通海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

實際上,該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本應于2011年建成投運,但7年過去了,仍未建成。2018年6月,時任生态環境部副部長的黃潤秋,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現場檢查發現,當地仍以選址不當、地基沉降、資金不足等理由當作通海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延期的原因。

黃潤秋當場打斷他們:“你們不是選址、地基、資金問題,關鍵還是認識不到位、擔當不夠的問題,是思想上、意識上、站位上出了問題。”

5年來,杞麓湖水污染治理問題多次被公開點名,背後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當地一些幹部在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其中就包括時任玉溪市委書記羅應光。此人1966年12月出生,曾任雲南省住建廳廳長,2014年8月任玉溪市委書記,2020年6月改任省人防辦主任,5個月後落馬。

中央曝光後,省政府參事被查

玉溪原市委書記羅應光

雲南省紀委監委的專題片披露,羅應光為了追求所謂的政績,為了能順利“應考”“闖關”,不惜弄虛作假、铤而走險,把杞麓湖水質長期得不到改善的原因簡單歸結為雨水少,提升杞麓湖水質的根本辦法是“靠天老爺賞飯”。

除了懶政不作為,以及大搞弄虛作假,杞麓湖水污染治理背後的腐敗問題,也于今日被曝光:

玉溪市副市長賀彬,雲南省生态環境廳科技與财務處處長侯鼎、一級主任科員王秋紅,雲南省生态環境廳生态文明建設處處長鄧加忠(主動投案),雲南省環境科學院原進階工程師田軍(已退休)等5名幹部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雲南聚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雲南中皇環保産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葉國兵,雲南晨怡弘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總經理林柏嚴,雲南福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詹武,銀發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市場部負責人魏東,雲南澄江雲工建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趙浩明涉嫌向國家公職人員行賄,已被留置,配合調查。

官方履歷顯示,賀彬是河南安陽人,1963年2月出生,長期在生态環保領域工作,曾任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2014年3月任省環保廳副廳長,3年後改任玉溪副市長。他還是緻公黨雲南省委副主委(兼),省政府參事。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退休後被查的雲南省環境科學院原進階工程師田軍,曾任出現在雲南省紀委監委專題片《杞麓湖的呐喊》之中。

原來,為杞麓湖水質提升及其他相關項目做評審的業内專家多達29名,主要涉及杞麓湖水質提升、補水管道向湖心延伸及柔性圍隔等三個項目。

中央曝光後,省政府參事被查

該片第五集《“專家”的背書》中披露,田軍應公司所邀,幫忙做柔性圍隔項目評審。随後,田軍找了其所認識的4位專家參加項目評審。

簡而言之,這些公司把專家評審作為一個子項目承包給田軍,田軍組成“親友團”式的專家評審組,這種專家在評審時很難做到客觀公正。

治污理應先治政治生态上的污染源,上述10人的被查,相信将有利于杞麓湖早日水清如昔。

來源:長安街知事 編輯 呂瑞天 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