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運汽車半年生産500多輛新能源車 IPO仍欲大幅擴産為哪般

作者:金融界

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斷下滑之際,大運汽車仍斥資近25億元擴産引發質疑。依賴補貼收入裝點業績顯然已不再适用當下,面臨業績下滑等問題的大運汽車急需另尋他路

1月25日,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運汽車”)完成了首發上市的第二輪問詢,并更新披露了創業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而新能源汽車擴産必要性等問題仍受到監管的重點關注。

根據募資投向來看,作為商用卡車整車制造細分市場民營企業龍頭,大運汽車此次拟募資51.67億元,其中涉及重中輕卡生産的募投項目總額約為21.7億元,而新能源車的擴建項目達到25.3億元。

不過,随着新能源汽車補貼潮退去,大運汽車的短闆也開始顯現。依賴補貼收入美化業績顯然已不再适用當下。面對營運能力下降、業績下滑等問題的大運汽車急需另尋他路。

在商用車整車制造市場尤其重卡市場,大運汽車仍有一席之地。近年來,雖有一汽解放、東風集團等一衆強敵,但大運重卡市場佔有率一直維持在2%-3%左右,成為少數位居市場前十的民營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大運汽車采取的經銷模式為每個省份標明一個或幾個總代理商進行經銷。相比其他商用車龍頭企業而言,經銷商銷售占比較大且較為集中。大運汽車對第一大客戶建運銷售及其關聯方銷售額占當期營收比重近年均維持在約30%的高位;2017年—2020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占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别為40.56%、43.76%和 44.19%和 40.36%。

此外,就業績表現來看,2019年大運汽車營收和淨利潤均滑坡明顯。2017年—2019年,大運汽車營業收入分别為88.42億元、102億元和96.7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别為5.48億元、6.48億元和4.5億元。

這樣的業績下滑一直持續到了去年。資料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大運汽車實作營業收入為71.29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1.61億元,同比下降近五成。

大運汽車在招股書中解釋稱:“2020 年1月1日起,公司實施新收入準則,對于新能源商用車的收入确認時點會産生一定影響。具體展現為公司截至2019年末尚未确認收入但是已經發出的新能源商用車所對應收入金額10.21億元,由于按照新收入準則要求需在發出時點确認收入,是以該等金額将無法在後續年度确認。”

《投資者網》就如何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場占有率等問題向大運汽車求證,對方表示“正在處理”,但未明确回複。

應收賬款急劇增加

盡管營收增速下滑,但大運汽車應收賬款餘額卻不斷增加并且占比越來越高。

2017年—2020年6月末,應收賬款餘額分别為15.7億元、36.15億元、38.85億元和41.1億元,占收入比重分别為17.79%、35.44%、40.15%和83.29%。與此同時,報告期内大運汽車應收賬款周轉率已從7.68次/年降至1.31次/年。

對于應收賬款的大幅提高,大運汽車表示,主要為應收客戶賬款和新能源車輛業務應收政府補貼款。未來,客戶财務狀況及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發放政策等變化,均有可能導緻壞賬損失進而使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财務狀況将受到不利影響。

過去幾年受到新能源汽車補貼誘惑,各家車企紛紛将目标投向新能源車賽道,其中不乏渾水摸魚之輩。随着補貼熱潮退去,各車企的真實實力也暴露出來。

2016年,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東風,大運汽車開始新能源商用車的生産和銷售。但大運汽車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布局卻讓人摸不着頭腦。就生産量來看,2018年以前以生産新能源客車和物流車為主,而2018年後新能源乘用車則占主要地位。

招股書顯示,大運汽車新能源物流車生産量從2017年的7915輛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5輛,新能源客車生産量從447輛降為0,而新能源乘用車從0提至530輛。

對于新能源汽車産銷量的變化,大運汽車在招股書中解釋稱:“2018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産銷數量顯著減少,主要系前期補貼資金占用較大,公司應收補貼款及尚未确認應收的補貼款較大金額未回款所緻。”

根據2016年底我國出台的檔案規定,非個人使用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累計行駛3萬公裡才能申請補貼(2018 年修改為2萬公裡)。大運汽車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生産新能源商用車銷售給非個人使用者,随着後續出售新能源汽車行駛裡程陸續達到國家補貼發放标準以及相應補貼資金回籠後,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産銷将有所恢複。

擴産新能源汽車謀出路

此次募投項目中,新能源汽車擴産項目也頗受重視。據了解,新能源汽車擴建項目完成後,大運将形成年産2萬輛純電動輕型客車(指MPV)和10萬輛多用途乘用車的産能。

就産能使用率來看,大運汽車現有産能利用并不充分。2017年—2020年1-6月,大運汽車新能源汽車産能使用率分别為84.78%、11.73%、2.82%和11.24%。

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大運汽車的新能源乘用車營業收入分别為505.98萬元和2771.64萬元,占比分别為0.05%和0.56%。去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業務毛利率為-20%,仍未見起色。

對此,大運汽車招股書表示:“由于公司産能規模爬坡需要一定時間,且公司銷量提升過程中由于處于管道拓展階段,新能源乘用車單價無法完全覆寫新能源乘用車全部成本費用,将使得未來2-3年可能會持續虧損,并且短期内虧損有可能擴大,存在持續虧損的風險。”

擴産新能源乘用車是否會為大運汽車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還是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已酣戰已久。無論是理想、威馬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還是吉利、東風集團等資深的老牌車企都将是強敵,對于在乘用車領域較為陌生的大運汽車來說,要想站穩腳跟似乎并不容易。

在厮殺如此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大運汽車還需發揮自身優勢,取長補短。《投資者網》就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及擴産計劃等相關問題向大運汽車求證,并未獲得回複。

雖然有在重卡市場的優勢加持,但大運汽車要面對的困難不少。依賴補貼收入支撐業績顯然不再适用當下,業績滑坡的大運汽車急需另尋他路。此番大運汽車能否順利在資本市場上亮相仍有待觀望。

本文源自投資者網

繼續閱讀